一、民族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是更好地了解民族思想政治
受教育者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认同程度极大地影响着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接受效果,直接影响着能否把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有效地内化为自身素养、外化为日常行为,受教育者对民族思想政治教育的心理认同是其接受民族思想政治教育的前提。因此,民族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关注教育对象对民族思想政治教育的态度。对民族思想政治教育的认同是受教育者对民族思想政治教育所持有的肯定性认识、态度、情感及信念,不仅包含着对民族思想政治教育的情感认同和内容认同,还包含着对民族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认同和行为认同,极大地影响着民族思想政治教育对教育对象的个体教育实效。要使受教育者认同和接受民族思想政治教育,关键在于教育者能否根据受教育者的实际情况,引导、感染、激发其心理共鸣和对民族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心需求。在我们这个多民族的国家里,民族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表现出一定的民族差异性,每个民族都有着自身不同于其他民族的文化传统、风俗习惯、生产方式、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这种差异性特征会表现在政治思想、哲学思想、道德思想、心理及价值取向等许多方面,呈现出各自不同的民族特质。即使是同一民族,也会存在着民族聚集区与内地散杂居地区的个体上的思想和行为差异。这些因民族或地域而呈现出的差异不仅是影响不同民族个体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习惯的重要因素,也会不同程度地影响着受教育者对民族思想政治教育的心理认同,进而影响着对民族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认同和教育实践的实效。认识和了解教育对象,就需要从民族文化、历史传统、风俗习惯等差异性民族特征入手。源于客观实践的民族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无一例外地与民族特质密切关联,成为了一些民族特质的重要载体,使得民族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也会因民族或地域的不同而呈现出与民族特质相关的差异性特点,民族性则成为了民族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最显著的特征,呈现出多样性、多元化的特征。正是这些携带着民族性差异、承载着民族特质的民族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为教育者提供了认识教育对象内心世界的依据,只有从民族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中寻找具有民族特质的素材、元素,通过对不同民族的形成与发展历史、文化传统、民族习俗、宗教信仰等情况的了解,才能真正探寻和认识到影响不同民族以及教育对象个体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习惯的各种相关因素,进而根据不同民族的实际情况,选择不同形态的教育资源,开展有针对性的民族思想政治教育,激发其对民族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认同和心理需要。
二、民族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是不断丰富民族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形成基础
民族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是民族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问题,没有必要的教育内容作支撑,民族思想政治教育就失去了核心,其教育目的就根本无法实现。民族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按属性标准划分,既可以是物质资源,也可以是非物质性的精神资源,如优秀传统文化、思想道德、价值取向、行为规范等,丰富的民族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为民族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各种各样的教育素材。正是根据民族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和任务,在对民族思想政治教育的精神资源经过开发、加工、提炼和整合的基础上,才形成了民族思想政治教育所需的相关内容。经过对中国共产党成功的民族工作实践的不断总结和凝练而形成的富有中国特色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既是民族思想政治教育的直接理论基础和重要内容,同样也属于民族思想政治教育的资源。因此说,从民族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形成过程看,民族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既源于民族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又是民族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一部份,应属于民族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范畴。一切脱离民族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教育内容都是凭空臆造的,既没有真实性和可信性,也没有说服力和生命力。教育内容是否具有吸引力和感染力的关键在于能否引起教育对象的共鸣。中共中央办公厅颁发的《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中明确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包含着中华民族最根本的精神基因,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重视民族传统节日的思想熏陶和文化教育功能,丰富民族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开展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普及活动,培育特色鲜明、气氛浓郁的节日文化。”其强调的重点就是要以更加贴近实际、贴近对象、接到地气的教育内容和教育形式提高教育实效。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56个民族都有着各自不同的历史和文化孕育出了具有鲜明特征的民族个性,表现在思想道德、价值取向、行为规范等许多方面,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观念、情感体验、行为模式。属于民族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是中华文化的有机组成,其中所包含的爱国精神、爱国人物和故事,以及思想道德、价值取向、行为规范等,尤其是那些在本民族或本地区流传已久的、大家已是耳熟能详的事件、人物等教育资源,使教育对象感到自然、亲近、可信,为民族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丰富素材资源,经过加工、提炼和整合之后而形成的体现着地域或民族特点个性化教育内容,对于特定的教育对象具有着天然的亲和力,易于得到教育对象思想的认同和共鸣,能够有效地增强民族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对教育对象能够形成较为持久的渗透力和影响力。面对新形势、新问题和新任务,还需要与时俱进地不断丰富和完善民族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尤其是要“加强对优秀传统文化思想价值的挖掘,梳理和萃取中华文化中的思想精华,作出通俗易懂的当代表达,赋予新的时代内涵,使之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相适应,让优秀传统文化在新的时代条件下不断发扬光大。”民族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形成,原本就是一个不断挖掘和利用新的元素、不断丰富和完善的过程。从民族工作的实践看,由最初毛泽东提出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民族团结起来”和“人民的团结,国内各民族的团结,是我们的事业必定要胜利的基本保证。”到后来邓小平又指出了“我国现阶段的民族关系是各族劳动人民之间的关系”,再后来江泽民所阐述的“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思想,以及胡锦涛提出的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新世纪新阶段民族工作主题思想、“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等论断和观点的形成,实际上就是一个在继承基础上的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过程,使政策的制定和工作更加贴近时代和发展了的民族工作实际,对现实更具指导性和针对性。由此启示我们,面对新形势、新问题和新任务,民族思想政治教育必须根据党和国家新时期民族工作的新特点,充分利用一切民族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与时俱进地发展和完善民族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积极地回应时代发展对民族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要求。
三、民族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有效开发是形成民族思想政治教育合力的构建基础
民族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社会实践活动,民族思想政治教育本身以及其所需要利用的各类教育资源,因都是为了“实现民族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而发生联系,并构成了一个庞大的民族思想政治教育系统。在这个庞大的宏观系统中,各种不同形态的民族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既是其中的一部分,又相互依赖、相互依存,进而构成了民族思想政治教育系统的子系统———民族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系统。民族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本身又是一个系统整体,其中的任何一种具体的民族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形态都不可能单独地发挥功效,既需要其它相关教育资源的作为条件或环境,同时又是其他民族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作用得以发挥的条件或环境。如: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形成,离不开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良好的舆论氛围、对民族思想政治教育的人力投入、民族团结教育活动方式方法、传统精神文化发掘与利用等相关民族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共同利用。在现实的民族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中,虽然教育者有时在某个阶段所利用的民族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可能是个别或单一形态的教育资源,但对于整个民族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来说,无论是国家层面还是地方或某一单位,在选择和利用民族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时,都不会是单一的,而是由若干种民族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共同合成为一个教育资源复合体,共同作用于民族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既然在民族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都不会开发和利用单一形态的民族思想政治教育资源,那就必然需要根据民族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需求,对不同形态的民族思想政治教育资源进行必要的整合配置,形成不同形态民族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综合优势。对民族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综合利用,不是对单一形态民族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元功能”的简单相加而形成的民族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本功能”,而是在充分认识单一形态民族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元功能”的基础上,对不同形态民族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功能的配置优化和综合利用,形成远大于民族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本功能”的民族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构功能”,是一种1+1>2的功能倍增式教育资源配置优化。在这一过程中,讲究的是民族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系统内部不同形态资源的优化配置和不同要素之间价值的协调配置,构成一种互补整合和综合利用的关系,形成民族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整体合力。在多民族的国家中,不同的民族由于受到不同的语言环境、所处地域、传统文化背景、宗教信仰、生产生活方式等方面的影响,以及教育对象个体受教育程度、职业特点等因素的影响,他们在民族观、国家观等方面认识情况和思想表现、价值取向等都会表现出一定的差异,具有民族和地域性差异的民族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对民族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点、作用方向、作用时效等也各有不同。要形成民族思想政治教育的合力,就需要根据民族、地域等群体特点和个体差异以及民族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对民族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点、作用方向、作用时效等情况,选择使用适合教育对象实际的民族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使各类民族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发挥出最佳作用。总之,民族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过程既是对民族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价值的肯定和利用过程,也是一个民族思想政治教育合力的形成过程,合力的大小既取决于民族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本身的“元功能”,更取决于对民族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开发利用程度和配置优化效果。
作者:巴玉玺 单位:中南民族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