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培养他们关心他人,帮助他人的能力,教师要根据他们的特长和意愿,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适当的分配给他们工作,让他们融入到集体生活中,摆正自己的姿态,让学生们共同进步,共同努力。教师可以把他们分成若干小组,在小组中,让老队员带动新队员,根据实际情况,编排一些合舞节目,让学生充分了解到集体的强大作用,使学生在舞蹈节目编排中,更加能体会到集体合作的重大意义。开启他们的智慧之门,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另外,专业课的舞蹈,往往是群体组合的方式,学生的生理条件、年龄以及专业基础,都要求平衡一致,而舞蹈专业课的学生,包含了小学、初中、高中的学生,他们的心理素质和生理素质都不相同,并且接受的能力、基础训练、艺术视野等等都有很大的差异。因此舞蹈教师要根据他们不同的群体,在排练过程中,仔细研究他们群体的特征和心理状态,采取“整体识别,逐级施教”的方法,因类施教,激发每一位学生的训练兴趣。
一、培养学生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
在舞蹈的基本功训练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一些单调枯燥的训练,如:压腿、下腰等等。学生们在这个过程中也能遇见各种挫折,会引起学生情绪上的一些波动,从而产生了“自卑抑郁”以及“抗拒逃避”的思想。此时,教师不用过多的解释舞蹈动作,只要给予他们足够的鼓励,给予肯定和表扬,告诉学生“只要坚持住,你就能胜利。”激发学生的信心,培养学生们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为他们的每一次的进步都给予喝彩,让他们充满信心,充分体会成功的快乐。另外,舞蹈也是一门体育,它的主要功能不仅仅是抒发内心的情感,也是强身健体的一个途径。当前许多的许多的舞蹈中都融合进了体操,使舞蹈艺术越来越丰富多彩。客观上,舞蹈训练是增强体质,但是也能提高学生的素质,提高学生的审美情操和道德修养。因此,培养学生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是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的必要手段。
二、提高学生的表演能力,增强情感共鸣
舞蹈的表演能力包括节奏、姿态和表情,舞蹈能力是完成舞蹈表演的本领,它包括具体的方式和所需要的个性心理活动。陈鹤琴曾经说过:“音乐的真正价值在于我们和音乐的接触,可由节奏的美感使熔体和精神产生共鸣共感。”由于部分学生的理解能力有限,因此,在排列舞蹈节目的时候,要使学生们深切的感受到舞蹈作品的思想感情,领略舞蹈作品的内涵,深刻的了解主题思想,感受舞蹈作品的艺术之美,不要只重视动作技术,而忽视了舞蹈艺术的“神”。另外,教师要引领学生深入舞蹈作品中,让学生沉醉在舞蹈作品的角色中,引起学生的共鸣,使学生不知不觉地忘我投入,尽情的展现自我的表现。如:舞蹈作品《山妮》中的主人公,是一个充满朝气活泼可爱,又有一点羞涩和好奇的人物。为了使学生能够充分的理解其人物性格,教师利用简单明了的语言,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一群进城赶集、打扮漂亮的山里妹,充满了好奇和喜悦,高兴地快要跳起来了,但是又害羞……”在学生理解了作品情感的基础上,教师要以最优美的示范动作,引导学生积极地排练,充分的注重学生的情感变化和表达,并且结合音乐伴奏等形式,激发学生的表演欲望。
三、结语
心理素质的培养是舞蹈教学中不可缺少的方式,它决定着学生的智力和能力的开发,是舞蹈教育不可替代的优点,对提高学生的素质也具有很重要的作用。在舞蹈教学中实施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能够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和道德品质,为培养下一代社会主义的接班人具有重大的意义。
作者:王兰兰 单位:朝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