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12年实力经营,12年信誉保证!论文发表行业第一!就在400期刊网!

全国免费客服电话:

经济区民族文化保护与传承特色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主要由南宁、钦州、北海和防城港即所谓“南钦北防”4个城市组成,2008年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随着经济区内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长期以来形成的民族文化模式也将发展、变化和变迁,经济区内的非物质文化和活态文化模式的保护不容迟疑。本文通过对特色文献馆藏建设对民族文化保护与创新重要性的分析,探讨了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民族文化保护与创新中特色文献馆藏的实现策略。

1民族文化模式与特征

1.1民族文化模式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有着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和悠久的历史传统,与中原文化相比较,其民族文化是一种相对独立、特色鲜明、内涵丰富的独特文化模式[1]:第一,以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自然生态环境为依托的海洋文化;第二,以农耕文明为基础的稻米文化;第三,以传统对外贸易活动与活态文化传承为主题的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和铜鼓文化;第四,以近代通商口岸城市和当代中国-东盟博览会为平台的城市文化[2]。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海洋文化底蕴深厚,并与各少数民族文化有机结合,形成了上述四种文化模式的核心。经济区内有壮、瑶、京族等民族聚居,民族文化多姿多彩,以海湾文化为主要表现形式[3]。从文化传统角度看,以古代“海上丝绸之路”为链接的国际合作与文化交流和以京族民族文化为代表的少数民族文化,是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海洋文化最典型的代表[1]。

1.2民族文化特征

据史料考证,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民族文化形成于先秦时期,由于距离中原文化核心区较远,又深受海洋恶劣生存环境的长期熏陶与影响,在漫长的历史演变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与我国岭南文化相类似的南方文化特征,并打上了“开放冒险性、开拓创新性、商贸异域性和多元兼容性”的烙印[4]。

2民族文化保护与传承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

2.1保护与传承的现状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拥有内涵丰富、特点鲜明的民族文化资源其主体内容主要是由自然遗产、物质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和都市文化等四种类型所构成[4]。就文化发展而言,经济区民族文化资源,大多数尚未得到很好的开发与利用。目前,在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内,利用文化资源方面既没有看到开发成世界级别的遗产项目,也没有看到开发成国家5A级的观光景点[1]。从文化资源的开发价值看,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有望成为世界级文化资源的,诸如铜鼓文化、国际民歌艺术节和中国-东盟博览会等。而钦州坭兴陶艺、北海银滩、德天瀑布、青秀山、三娘湾、刘冯故居等则有望成为国家级文化资源[1]。近几年来,各级政府加大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力度,以京族为代表的各种文化资源的保护才真正受到当地政府和有关部门的重视。

2.2存在的问题

2.2.1活态文化活动缺乏系统规划部署防城港市东兴京族哈节作为活态文化载体长期延续下来实属不易。该节日主要是由翁村(村里的长者)来主持,而节庆饮食负责人则按照“乡饮簿”登记的顺序安排成年男子担任。但是传统上整个哈节活动的费用均为个人自掏腰包。迎神和送神活动仪式都有要卜卦,出现三次“胜珓”(阴阳卦)的卦才可到海边举行,而且天气转好时迎神队伍才开拔等,这也表明了哈节活动的随意性。此外,在“哈哥”、“哈妹”的“唱哈”中也未规定演唱者的具体要求,全凭参与者自愿,程序虽然繁复,但整个过程具有较大的随意性。最具京族文化特色的三颗“珍珠”———唱哈、竹竿舞、独弦琴的表演,由于没有严格的设计与规划,所以它的演出地点和时间均有不确定的特点[5]。正是由于缺乏系统规划部署,因而不能让游客完整地领略京族文化的风情而留有遗憾。2.2.2政府主导与文化主体的意愿脱节随着国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高等重视,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民俗文化也日益受到关注,文化事业发展也逐渐将京族文化的传承纳入当地政府重要的议事日程。比如,“哈节”就不仅是东兴的“哈节”,而逐渐发展成为防城港市的“哈节”,甚而至于又进一步推出了以“哈节”为“药引子”、以“金滩旅游度假旅游区”为“平台”的所谓商贸旅游文化活动。这种由“哈节”而引发的各种活动,并没有得到当地民众大力支持的,其原因是该地区的民俗活动只属于当地民众自身与生俱来的东西,况且这种借“哈节”而开展的活动真正获利的并不是民族文化活动主体———京族人,所以参与“哈节”等系列活动的积极性和效果大打折扣。2.2.3经济快速发展使民俗传承出现断流随着我国实行改革开放,特别是北部湾经济区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中国与东盟各国的贸易往来频繁,势必对区内民族文化带来巨大的影响与冲击。例如,随着中国和越南两国外交关系的好转,由于京族人精通越南语,很多京族年轻人积极从事边境贸易等商业活动,居民的生活水平得到提高,生活质量也得到了很大的改善,经济社会持续稳步发展。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导致京族人原有思想观念发生改变,由于年轻人大都外出打工赚钱,因此现在很少有人沿用京族的字喃或独弦琴,在某种程度上在京族文化的传承和保护上出现了“断层”或“断流”,这无疑将极大地影响京族民族民俗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3地方高校特色文献馆藏建设的重要性

钦州学院是广西北部湾沿海地区唯一的公立本科院校,肩负着服务广西海洋经济和广西自治区重点产业发展对高层次应用型人才需求的历史使命,面临着转型发展和加快创建北部湾大学的双重目标任务。加强特色文献馆藏建设,可有助于发挥钦州学院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以及文化引领等方面的功能作用,更好地保护和传承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优秀民族文化。

3.1保护民族文化,满足世界文化多样性的要求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民俗风情文化类型多样,内容丰富多彩,群众文化独特。民间的、民族的文化艺术形式,如跳岭头、采茶、龙舞等活动呈现出百花齐放,万紫千红的局面,也就为广西北部湾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的文化活力。比如广西的壮族歌谣、客家歌谣、海歌、和采茶歌的钦州民间歌谣(海歌)等,它们的传播范围就比较广,是典型的口头文化与非物质文化的宝贵遗产。钦州陶艺如坭兴陶,作为我国四大名陶之一,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和丰富的艺术表现形式,也是促进北部湾经济区持续稳定发展的宝贵文化财富[6]。

3.2建立平台载体,加强学术研究

建设钦州学院加强民族文化特色文献馆藏,可拓展图书馆作为民族文化教育教学场所与科研实验基地的职能,学生通过各种文化载体和先进的传媒手段,领略该地区民族文化的精髓与风采[7]。如学生们可以在此学习钦州陶艺、绘画与雕塑、艺术设计、滨海新城规划等;可以学习民族的音乐、舞蹈,如壮族歌谣和钦州的民间歌谣等;学习民族的语言、文学;学习钦北防地区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等。特色文献馆藏的建设为北部湾经济区民族文化的研究与发展提供了全方位的思路与平台,可提升该地区民族文化的研究水平,使我国学者在国家和世界文化遗产的研究方面上占有一席之地。

3.3构建文化交流窗口,促进民族文化发展

首先,特色馆藏建设应积极宣传北部湾经济区优秀民族文化,尊重当地优秀民族传统文化艺术,一方面,可促进各民族和平相处,共同繁荣,另一方面也可体现党和国家的民族平等政策,密切党群关系[8]。其次,利用北部湾经济区独特的区位和地理优势,可将北部湾经济区的旅游经济定位在“滨海生态旅游”上,体现以人为本的文化活动和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第三,特色馆藏是作为研究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优秀民族文化资源的人文基地,宣传优秀民族文化精华的窗口,在继承优秀民族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并不断借鉴外来民族的先进文化,不断发展本民族的新文化,为世界民族文化宝库的文献资源建设添砖加瓦[9]。

4特色化馆藏的建设策略

通过对北部湾经济区民族文化特色文献馆藏的建设,可以较好地起到保护和传承民族文化,促进学术研究与交流的作用,满足世界文化要求多样性的需要。然而,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目前,对北部湾经济区内优秀民族文化资源的保护、开发和利用,还存在缺乏统一部署和规划、政府指导与文化主体意愿脱节等问题。为加快北部湾经济区民族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提升服务经济区发展的职能,笔者认为还应从特色文献馆藏建设的原则和内容等方面入手进行认真的分析和研究。

4.1特色馆藏建设的原则

4.1.1突出特色原则特色文献馆藏建设是地方本科院校服务地方或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钦州学院的办学宗旨,就是为广西海洋经济和自治区重点产业发展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9]。因此,要有重点地收集广西北部湾沿海地区民族文化特色文献资源,挖掘整理并打造民族文化的馆藏特色和优势,打造馆藏资源文献的“人无我有,人有我特”的特色,也只有这样,馆藏资源的特色和优势才能凸显。同时,特色馆藏建设还要结合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民族文化的特色,找准发展方向和着力点。宁夏回族自治区图书馆就十分注重收集回族的文献资料;宁夏大学还成立了回族研究所,藏书近2000余册,逐渐形成自己的馆藏特色与优势,成为宁夏地方民族文献中心[10]。但钦州学院图书馆目前有关民族文献所占比例较少,具民族特色的重要文献资料的收藏更显不足,这势必会给钦州学院的高等教育教学与科学研究等活动带来一些不利的影响[11]。4.1.2开发与保护并举原则文献情报信息资源是图书馆服务功能的基础。钦州学院在构建特色文献馆藏的同时,还要围绕高校的“专业设置、教育教学改革、科学研究与科技服务”来展开,重视对文献情报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保障重要文献资源的完整性与连续性[12]。因此,将特色文献资源开发与利用好,把馆藏静态的特色文献转变为动态的知识及信息资源,并通过不同的媒介形式,最终实现能最大限度地被广大读者所利用的目的。此外,一方面还要根据民族文化特色文献馆藏建设的特点,尽量收集本校出版物和本校教师的学术论文、科研成果,本校学生和研究生的毕业论文[12]等作为特色文献馆藏的资源。另一方面也要广泛收集整理地方民族的其他文献信息资源,其中包括不同文字记录的民族文献与信息,无文字民族的简易图符记录或用语言世代相传形成的口头文化信息文献资源等[12],以不断充实特色文献馆藏建设的内容。4.1.3服务学科与专业群建设原则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形势下,高等教育改革的目标之一,是推进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引导一批地方高校向应用技术大学转型发展。钦州学院目前面临着“转型发展”和创建北部湾大学的双重目标任务。转型发展工作重点是构建以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学科专业群。因此,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民族文化特色馆藏建设,要坚持与构建学科专业群相结合的原则,因为高校图书馆的特色文献馆藏建设,只有与本校的学科建设和专业建设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科专业的发展,适应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的需要。钦州学院特色文献馆藏建设的理念应该是:突出反映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民族民风民俗、风土人情、歌舞技艺等文化特色,更好地为高等教育事业服务。

4.2特色文献馆藏建设的内容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内文化资源开发利用的潜力巨大。多年来由于经济基础差,教育水平低下,文化发展的观念相对滞后,却极具开发潜力,但也面临巨大的挑战。根据需要和实际,北部湾经济区民族文化特色文献馆藏建设的主要内容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考虑。4.2.1收藏图片与民族歌舞音像京族聚落文化的表现形式多样、底蕴深厚,尤其是京族一年一度的“哈节”,就代表了京族人祈福、祭祀、拜祭、团聚等增进乡情、娱乐交友的祈愿,这种活态的文化形式需要加快采取措施进行录音录像加以收藏。同时还要收藏典型民间歌舞如跳岭头、采茶、龙舞等图片。收录壮族歌谣、客家歌谣、海歌和采茶歌的钦州民间歌谣的影像资料。收藏少数民族如京族的头饰服饰变化图、节日庆典活动图、风情图,民族英雄刘永福、冯子材等历史人物及重要遗址图———刘冯故居全景布局图。4.2.2收集实物与文史资料成果在美术实物方面,主要收藏钦州陶艺的坭兴陶作品,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各民族在实际生产生活中创造的丰富的、特色鲜明的民族民间乐器如铜鼓等实物及其制作工艺,钦州学院坭兴陶艺专业方面教师和学生的部分优秀陶艺作品等。笔者对钦州学院近几年来科研内容的统计表明,约有35%的课题是关于北部湾地区当地的民族民俗文化的研究,涉及民族语言、迁徙、边境贸易、民俗习惯等。因此还要对相关民族文化的研究成果(如论文、论著、曲目等)、研究成果目录、研究方向的介绍资料等实物进行收集整理,以充实馆藏实物资源。4.2.3文献资源数字化图书馆要充分利用录音、录像及多媒体等现代技术,对京族等少数民族的语言文学、民间曲艺、音乐舞蹈、美术绘画、传统工艺、民居建筑、民族服饰、日用器具以及传统节日、庆典活动、民间体育与民间游艺、民俗风情等,进行真实的记录,数字化处理后保存在图书馆馆藏文献资源之中。

5小结与讨论

钦州学院图书馆文献馆藏建设要在“特色”上下功夫,针对特色文献馆藏建设的主要任务、功能、工作任务和服务对象,按照“人无我有,人有我特”的基本原则,建立科学合理的民族特色文献收藏规则与制度,加强特色馆藏资源的数字化处理,突出专业性、完整性、全面性、连续性的资源特点,力争其覆盖其他院系以及相关科学研究单位与机构。挖掘整理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民族文化资源,要采取“收藏图片与民族歌舞音像,收集艺术类实物与文史资料成果,特色文献资源数字化”等策略,以构建特色文献馆藏。因此,依托特色文献馆藏,塑造独具特色的服务品牌,开展深层次特色文献信息资源服务,对于保护与传承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民族文化、促进广西海洋经济和北部湾经济区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作者:龚军慧 单位:钦州学院图书馆


    更多计算机论文论文详细信息: 经济区民族文化保护与传承特色
    http://www.400qikan.com/mflunwen/kjlw/jsjlw/135317.html

    相关专题:食品安全管理制度 湛江师范学院


    上一篇:图书管理创新对策研究
    下一篇:企业会计文化建设论述

    认准400期刊网 可信 保障 安全 快速 客户见证 退款保证


    品牌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