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讨社区流动人口儿童健康管理工作路径,提高社区儿童健康管理水平。方法选取我社区2012年1月~2013年1月年龄为0~36个月的儿童实施常规管理,选择2013年2月~2014年1月年龄为0~36个月的儿童针对其实施全程健康管理,比较相关措施实施前后,在相关工作指标方面表现出的差异。结果“社区0~36个月儿童健康管理”适宜技术的有效应用,我社区儿童健康管理质量获得显著提高,社区儿童健康管理人数获得显著提升,流动儿童有效纳入到系统管理范围,在儿童保健技能以及健康管理意识两方面,提高程度明显;在儿童系统管理率以及保健覆盖率两方面,均表现为一定程度的提高。通过模糊数字评分方法对健康管理满意度进行调查,同实施前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社区流动人口儿童健康管理工作开展过程中,有效应用“社区0~36个月儿童健康管理”适宜技术,最终获得显著应用效果,有效促进社区儿童保健工作的顺利开展和满足社会需求,反映出良好的社会效应,凸显此种方法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社区流动人口;儿童健康管理;工作路径
儿童卫生保健属于较为基础的一项工作。针对0~3岁的婴幼儿,其属于体格发育以及智力开发的关键时期,并且此阶段会对终生产生影响。在我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中,0~36个月儿童健康管理属于较为基本并且重要的一项内容,属于社区健康服务工作中的关键工作[1-2]。为了探索新路径促进社区流动人口儿童健康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本研究主要针对我竹村社康中心所辖社区0~36个月儿童,采用“社区0~36个月儿童健康管理”适宜技术进行健康管理,最终获得的管理效果极为明显,现将观察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竹村社康中心所辖社区面积总达5.8平方公里。总人口共约4万人,流动人口占比95%。选取我社区2012年1月~2013年1月年龄为0~36个月的儿童实施常规管理,儿童平均年龄为(17.7±2.1)个月。选择2013年2月~2014年1月年龄为0~36个月的儿童针对其实施全程健康管理,儿童平均年龄为(17.6±2.1)个月。两个期间的儿童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纳入标准
所有儿童均为正常生长发育的健康儿童,排除先天性及遗传性疾病的儿童。
1.3方法
2013年2月开始,对本社区流动儿童采取新的儿童健康管理措施,为期一年,具体如下。1.3.1主要参考《社区0~36个月儿童健康管理规范》准备实施健康管理具体的健康管理流程、随访流程、管理程序和管理内容、管理技术以及健康档案格式全部按照管理方案中的具体要求准确执行[3-4]。1.3.2创建社区儿童健康管理团队要求社区每一健康服务中心需要安排对应的儿童健康管理人员。可以选择社区健康服务中心的全科医生等人员担当此项职务。有效创建社区儿童健康管理团队。团队主要由全科医生、产后访视人员以及计免护理人员组成[3]。1.3.3统一对工作人员进行培训,对管理进行明确规范针对社区儿童健康管理人员进行相关的理论培训,保证所有工作人员完成1周的实习后,允许工作人员上岗。每年对所有工作成员进行为期2次的培训。对全科医生以及社区护理人员针对儿童健康管理理念进行不断提高,将最终的管理技能有效提高[5-7]。1.3.4健康管理同计划免疫工作捆绑操作的有效实施同儿童健康管理工作进行比较,计划免疫工作要提早开展,使儿童家属有一明确认识,因此在对儿童实施接种的当天同时对儿童进行体检。当家长带领儿童于社康中心准备实施免疫接种过程中,社区健康管理人员对其进行必要的健康教育,为儿童准确建立健康档案,在准备对儿童进行接种前,为其进行体检[8]。1.3.5畅通儿童保健双向转诊渠道,实现健康管理的无缝连接针对流动人口儿童,在准备进行预防接种过程中,有效完成健康档案的建立。一经发现异常情况,对儿童进行有效处理或转诊[9]。
1.4评价方法
以2012年1月~2013年1月流动儿童健康管理情况为研究对照,对2013年2月~2014年1月本社区流动儿童健康管理变化情况进行对比研究;选择模糊数字评分方法对健康管理满意度进行评分。评定分数为0~100分,分数越高表示针对健康管理满意度越高,并同实施前进行对比[10-11]。
1.5统计学方法
选择统计学软件SPSS16.0完成本次研究临床数据分析,以(x±s)形式表示级联资料,行t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儿童健康管理率变化情况“社区0~36个月儿童健康管理”适宜技术的有效应用和开展,我竹村社区儿童健康管理质量获得显著提高,儿童健康管理人数获得显著增多,流动儿童有效纳入到系统管理范围,在儿童保健技能以及健康管理意识两方面,提高程度明显;在儿童系统管理率以及保健覆盖率两方面,均表现为明显提高。见表1。2.2健康管理评分比较抽取30名儿童家属,通过模糊数字评分方法对健康管理满意度进行调查,同实施前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讨论
社区儿童健康管理工作的成功开展,有效保证社区健康服务中心管理人员的思想发生了巨大转变。医务人员具有的保健意识和全科知识获得了有效强化。能够积极开展进行儿童保健的相关工作。此外,儿童家属的思想观念和保健意识也获得了有效转变和提高[13]。对儿童完成体检后,儿保医生可以对儿童进行全面健康评估,对儿童家属详细介绍儿童当前的发展情况。针对儿童的营养喂养以及日常护理等系列工作均进行详细指导,从而有效确保儿童家属针对儿童保健知识的知晓程度获得了显著提高。此外针对社区居民,社区健康服务中心在其心中的地位获得了显著的提升,医患关系获得了有效改善,居民针对社康中心的满意程度获得显著提高[14-15]。项目的顺利开展,保证流动社区儿童能够有效进行社区儿童的健康管理,有效反映出社区健康服务具有的公平性以及方便性,最终有效确保社区儿童的健康安全[16-17]。本次研究中,“社区0~36个月儿童健康管理”适宜技术的有效应用,我竹村社康中心所辖社区0~36个月儿童健康管理质量获得显著提高,儿童健康管理人数获得显著增加,流动儿童有效纳入到系统管理范围,在儿童保健技能以及健康管理意识两方面,提高程度明显;在儿童系统管理率以及保健覆盖率两方面,也均表现为一定程度的提高。有效证明“社区0~36个月儿童健康管理”适宜技术的应用价值。总之,有效应用“社区0~36个月儿童健康管理”适宜技术开展社区流动人口儿童健康管理工作,最终获得显著应用效果,儿童的健康获得了充分保障。
[参考文献]
[1]孔桂花,丘先,徐志浩,等.深圳市宝安区流动儿童保健现状及影响因素调查[J].中国妇幼保健,2013,28(29):4824-4826.
[2]孙秀云,张冬梅,梁轩,等.北京市崇文区流动人口健康状况及社区卫生需求利用情况调查[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11,19(5):455-457.
[3]钟素亚,张明君,袁相波,等.流动人口社区卫生管理与服务实践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3,16(19):2209-2212.
[4]李惠霞,巫云辉,麦艳冰,等.“社区0~36个月儿童健康管理”适宜技术的应用与探索[J].中国全科医学,2011,14(28):3297-3299.
[5]施萍,吴静雅,何旖旎,等.情景模拟角色扮演在0~36个月儿童健康管理培训中的应用效果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3,16(31):3730-3732.
[6]张瑞.流动人口健康管理与服务问题研究[D].天津: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2014:23-25.
[7]唐琴.6岁以下流动人口儿童保健服务研究[D].上海: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2011:60-62.
[8]杨栗坤,吴辉,温圆圆.上海市田林社区流动儿童保健管理初探[J].当代医学,2010,16(9):373-375.
[9]史俊霞,韦少云,卢明,等.5岁以下流动儿童保健状况分析[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9,17(6):256-258.
[10]马文元,曹建波,于彤.社区卫生“六位一体”服务解读[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1-100.
[11]王丽杰,赵鹏,徐志浩.一站式儿童保健服务模式与儿童保健质量的探讨[J].中国社会医学杂志,2010,27(3):474-478.
[12]余红,刘丹.绍兴市省外流动人口5岁以下儿童死亡分析[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8,16(4):730-732.
[13]周海清,高丹丹,常文虎,等.北京市某区流动人口卫生服务需求及利用的调查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1,14(2):373-376.
[14]许勇刚,解嘉鸿,吴争鸣,等.昆明市流动人口卫生服务站的运行现状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10,13(13):1459-1461.
[15]朱舟娜,张明君.企业流动人口健康教育需求调查[J].浙江预防医学,2012,24(9):76-78.
[16]贾艳红,刘素青,肖平.2003~2005年北京市朝阳区流动人口儿童保健状况[J].中国妇幼保健,2011,10(26):1448-1449.
[17]姚海艳,于静,刘晓玲,等.城镇化对流动妇女儿童健康管理的影响分析[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14,11(34):1402-1404.
作者:杨继松 廖超平 吕晓男 廖小兵 单位:深圳市龙华新区中心医院竹村社康中心 深圳市龙华新区中心医院社康管理中心
相关专题:中国典籍与文化 投稿 写论文多少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