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音乐课程改革与文化之间的关联性
从多元文化传播的角度来看,当前的音乐教学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教学理念
由于中国的音乐教学起步比较晚,特别是中国的高校音乐教学早期完全照搬了西方音乐教学的理论和方法,并从上世纪八十年代逐步的与国际音乐教学开始交流,而直到现在中国的音乐教学的方法和理念都是偏西方化的,尽管随着我国音乐教学对民族音乐文化的重视,逐渐开始了音乐教学的改革,但是目前教学中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念还有明确定义,相关的课程建设相对来说也不是非常完善,教学观念上仍然是重技能而轻文化的。
2、课程设置
目前国家高等音乐教学大纲相对来说较为陈旧,尽管已经经历了多次修改和调整。但是在课程结构上整体仍然是模仿艺术教学的,一般的课程设置为公共课、专业理论课、少量选修课等,而且专业理论课程划分非常清晰,课程之间的联系比较少,整体结构较为混论。对于实践技能的教学教师指导也偏向于理论化,强调“高、深、精”,忽略了对音乐作品的文化解读以及更深层次的理解。而教育类的课程内容与实际联系不够紧密,脱离了专业的实际需要,选修课中人文类课程较少。
二、多元文化传播视域下的音乐教学改革措施
为了改变传统的音乐教学挂念,适应多元文化传播下的文化趋势,必须对音乐教学进行改革,其改革的主要内容和措施为:
1、教学观念的多元化发展
多元文化传播背景下的音乐教育更加要重视在教学活动中渗透多元文化,教师要有意的让学生感受多元文化的熏陶,让学生领悟多元文化的内涵。为此可以采取以下几个方面来改变传统的观念:首先是音乐教师的角度。教学观念的改革比对要对音乐教学的教师进行全面的教育,分析现代音乐人才的培养模式。在多元文化传播的视角下,必须综合分析传统文化的继承和世界文化之间的平衡关系,鉴于素质教育的要求,必须重视教师文化素养的培养,毕竟工作在第一线的音乐教师是教学观念改革的先行者,因此除了要保证基本的学习和基础理论的研究外,还需要明白音乐教育背后的人文内涵,从课程的性质、基本理论和课程目标来完成相关的教学观念的改革,不断的丰富教师们的文化事业,突破固有的教学思维观念,让高校音乐教师能够适应新时期音乐教学的素质需要。其次是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逐渐的丰富学生的音乐文化知识,逐渐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和审美能力。学生不仅要重视技巧的提高,更加要重视音乐背后的文化内涵,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2、课程设置
课程改革是音乐教学改革的重点,目前其课程设置的基本教学内容有四个方面,分别是:鉴赏能力、表现力、创造力和音乐文化。因此中国当前的音乐教育也大体围绕这四个方面展开,其课程设置也依据这些教育内容分为了音乐审美课程、音乐表现课程、音乐创造力培养课程、音乐文化解读类课程。音乐审美教学是以审美为基础的教学,已经收到了教育界的广泛认可,审美教学不仅仅可以陶冶情操培养我们的审美能力,对于能够提高学生基本的素养,开发智力。因此在必须进一步的深化审美教育的理念,拓宽学生音乐学习的知识面,培养学生对音乐更深层次的解读能力。音乐表现教学是音乐实践技能培养的重要课程,表现类课程一般是以乐器学习基础,并借助演奏技巧和理论的提升来提高其对于音乐的表现力,不同的演唱技法和乐器演奏技巧也可以加入了多元文化的影响。
音乐是一种表现艺术,这种表现艺术必然和一个地区和民族的文化体现着重要的联系,而多元文化传播下的音乐课程必须认识到这一点,从文化赏析的角度分析和解读音乐技能教育和文化素质结合方法,为音乐表现教学营造一个合理的文化氛围,让学生能够从多元化文化传播的角度去理解音乐、赏析音乐和表现音乐,因此多元文化传播视角下的音乐表现教学就不能仅仅局限在演唱技巧和旋律特征等基础层面,而是在这个基础上传达音乐多元化的理论,逐步的提高其艺术品位和审美情趣的提高。音乐文化教学有助于学生文化素质的培养,培养其对音乐文化的敏感性。在多元文化传播背景下,必须避免传统的封闭式教学的方法,站在文化的角度重新审视音乐文化教学的内涵,重视此类课程设置的完善。为此教师必须开阔自己的视野,采取一种更加开放和自由的教学方法,从教学形式和内容来创新音乐文化课程的教学模式。在多元文化视角下的音乐文化不仅要重视民族文化的学习,更加也要学习国外的先进音乐文化,并且不断重视音乐文化的课程深度挖掘,重视音乐文化的理论体系构建。
三、结语
教育的最终目的在于育人,而音乐教育也不例外,将多元文化传播的理念纳入到音乐教学改革中来,也能够从文化的角度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我们分析了多元文化传播背景下我国音乐教学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多元文化传播的影响分析了对应的措施,并分析了其在多远文化下应对主要的文化现象的措施,从音乐和文化之间的联系分析了现代音乐教育的未来发展。
作者:张大明 单位:赤峰学院音乐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