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2012年1—12月,全院各病区上报的皮肤高危患者317例作为对照组,年龄4~94岁,平均年龄67岁,Braden评分均<9分,平均8.29分;将2013年1—12月院内各病区上报的皮肤高危患者330例作为试验组,年龄27~87岁,平均年龄69岁,Braden评分均<9分,平均8.76分。两组患者在上述对比条件上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为集束化管理应用前的病例,采用常规护理模式对患者实施护理,以传统的管理方法进行护理管理。试验组采用集束化干预护理对压疮进行护理和管理,具体护理措施如下:
1.2.1建立网络及流程改进。Braden量表有很好的可信度和灵敏度[5],结合医疗器械类型、数量、使用时间,同信息科协作设计压疮风险评估与图像网络上报系统,至少每天评估1次或在病情变化时,要求必须完整、真实、认真地评估。评分≤9分及任何情况皮肤受损须在24h内网报和拍照图像上传至护理部,护理部及时到科室核实情况,检查皮肤情况并进行技术指导与支持,科室压疮质控员每次换药时拍照上传,护理部及时监控转归情况。
1.2.2重视风险评估与危险因素识别。目前压疮的Braden量表中没有提及的危险因素有医疗器械的使用、降低心输出量、灌注循环不良、手术时间与数量、体重、感染或炎症等[6]。患者入院时或病情改变时或每班查看时需在合适的光源下检查全身皮肤的完整性、温湿度、颜色、有无肿胀、外伤,必要时去除衣袜。各班责任护士需根据患者的不同病情识别危险因素,如每班检查各类管道在位情况及管道下方的皮肤情况;清理床上摆放的各类导管,避免压在身体底下;检查三通或有菱角的导管下方是否有敷料保护。
1.2.3缓解与重分布压力。国内压疮预防指南[7]推荐医疗器械接触局部使用泡沫敷料来消除局部的压力,保护皮肤。卧床患者至少每2h翻身1次,30°侧卧位,尽可能将床头高度控制在30°以内,及时发现有无管道压在身体下方,合理固定器械的位置。每隔2h应重新安置器械设施,如胸带需在腋下及骨突处垫干毛巾,气管插管每班需检查交代固定处及牙垫下方的黏膜,必要时每班交换牙垫位置。
1.2.4保护皮肤的完整性。一旦皮肤出现红肿或受损,前期局部消毒、清创、生理盐水冲洗清洁创面,使用银离子抗菌材料喷洒。银离子抗菌敷料的疗效明显优于加涂抗生素的传统敷料,有效率大大提高,感染控制时间明显缩短[8]。
1.2.5加强患者的陪护教育。护理中需告知患者陪护器械相关性压疮危险性的重要性,引导患者积极配合护理人员的工作,消除患者的消极心理。器械相关性压疮的因素并非单一,通常与其活动能力、疼痛、营养状况有关[9]。因此护理人员要加强对患者的健康教育,提醒患者可能引起压疮的管道和固定时间,以及容易发生的器械相关性压疮发生的部位,如有任何不适及时告知护理人员。
2结果
对照组发生器械相关性压疮21例,发生率为6.6%。其中因使用颈托8例,气管插管4例,血透置管2例,心电监护导管2例,鼻导管1例,胸带4例。发生的部位有颈部、嘴唇、舌头、耳朵、背部、肩胛、腋下、大腿内侧等。集束化护理组发生器械相关性压疮4例,发生率为1.2%。其中因胸带使用2例,颈托1例,约束带1例。发生部位有腋下、肩胛、足跟部、枕部。两组比较器械相关性压疮发生率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压疮防范研究还局限在危险因素的评估、管理流程的建立及护理人员评估缺陷原因等方面,缺乏集压疮风险识别、压疮评估、标准防范、质量监控为一体的管理模式[10]。本文结果显示采用集束化的干预护理,器械相关性压疮的发生率由6.6%降为1.2%,表明集束化干预护理有利于器械相关性压疮的预防。而集束化干预护理中建立有效、便捷的组织监控流程、重视风险评估、普及危险因素识别、综合处理皮肤问题、加强患者教育是预防器械相关性压疮的重要前提,也是提高压疮护理管理水平的有效保障。
作者:方岁妹 朱桂菊 刘晓新 单位: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苏州九龙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