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作为一种语言的第一要素,是语言系统的支柱。我们可以从词语中发现其最大的文化差异。”有时词语意思没变,但由于其蕴含的历史文化典故,意思就大相径庭。英国文学大家兼牛津大学教授王佐良也说,“一字一句在字典里不只有字面意义,而且还具有情感意义、内涵和其他很多的联想意义。”
1单词差异
虽然在不同的地方人们可以以相似的方式了解到世界。然而,由于不同的生活条件、习俗和价值取向,他们对自然有独特的认识。所以同类动物有不同甚至截然相反的象征意义。英语和汉语中的“龙”都是假想的动物,但有其不同的内涵。中国“龙”是神圣的东西,并已被称为中华民族的始祖。这就是为什么中国称自己为“龙的传人”,为什么中国的封建皇帝通常被称为“真龙天子”,身穿“龙袍”,生活在饰有龙的宫殿。“龙王”在中国传说中是强大的统治者,管辖海洋和其他水域,负责下雨。许多中国人希望“望子成龙”,但如果直译为“toex-pectone'ssontobecomeadragon”,在英语国家的人看来,是极其荒谬的。因为在英语中的龙是一种邪恶的怪物,可以喷火,有三到九个头。英语中除了“blinddragon”和“fightlikeadragon”外,很少有与“dragon”有关的习语。出于此种考虑,“亚洲四小龙”应当被翻译为“thefourtigersofAsia”。再比如,凤凰是一种不同寻常的动物,是中国传说中的鸟中之王。据说凤凰是和平的象征,它给人们带来好运。在古代,它被比作有美德的人。“凤毛麟角”就是指稀有、珍贵的人或事物。然而,在英语中,凤凰据说在撒哈拉沙漠住了约500年,在把自己燃烧成灰烬前,它会建一个由香料覆盖的巢,燃成灰烬后会生成一只新凤凰。因此,凤凰在英语中,代表重生。例如,Religion,likeaphoenix,hasbeenresurrectedformtheashesofthewar.(译文:宗教,如凤凰一样,从战争的灰烬中复苏。)当然,这样的词不胜枚举,在英文中,“beetle”(甲壳虫)象征“盲目”;“crow”(乌鸦)象征“长寿”;“goose”(鹅)象征“自负和愚蠢”;“owl”(猫头鹰)象征“智慧”等。中英表示颜色的词也有不同含义。在中国,红色象征繁荣进步,例如:开门红、红火。但英语国家的人们不喜欢红色,在英语中,红色意味着庸俗、赤字、暴力和疾病。例如:red-necked(粗俗的红脖子乡巴佬),red-bricked(暴发户住的二流的红砖房),gotothered(开始亏欠)。在中国,提及黄色,别人会想到丰收和富贵,但在英语中,yellow(黄色)代表叛国和胆小。“tooyellowtostandupandfight”(太胆怯而不敢站起来斗争),“yellowbelly”(懦夫)。在中国,绿色代表自然。而英国人却用来描述缺乏经验的人,agreenhand(刚入门的新手),asgreenasgrass(天真,阅历浅)。
2语句差异
阅读中的文化冲突不仅存在于丰富的词汇中,也存在于语句中。英语和中文一样有许多格言、谚语与习语,是祖先智慧的结晶。虽然单词的意思没有发生变化,但是由词汇组成的习语却因文化差异有不同的含义,这是中国学生阅读理解的又一个障碍。例如,“AnEnglishman'shomeishiscastle.”根据英语文化,这句谚语译为每个人的家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在古代的英国,甚至警察不能入室进行逮捕。又比如“Awoman,adogandawalnuttree,themoreyoubeatthem,thebettertheybe.”在古代的英国,妇女地位很低,被认为与狗无异。而将她们比作核桃树是因为在古代英国有这样的迷信,人们认为他们在春天击打核桃树的树干,就会在当年结出更多的核桃。所以这句话应该理解为“拳脚之下出好妻,棍棒之下有义犬,胡桃敲打多结果。”习语是一个社会文化和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英语中,大量的习语来自历史、宗教、文学等典故,经常出现在英语作品中,已成为家庭常用语。但没有西方的文化和历史知识,这种典故并不容易理解,继而无法欣赏这些作品。例如,“Herculeantask”指极消耗体力和脑力的工作。海格是古希腊神话中强有力的建造英雄。作为惩罚,他奉命做十二项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但是他做到了。一些老的典故能在词典中能查到,但随着语言与社会的不断发展,又产生新的典故。例如,Rambo(兰博)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美国著名的电影人物。他是越战中一个士兵,足智多谋、古灵精怪,他总是身处险境,但又能凭机智和勇敢转危为安。他是当时许多美国的男孩和年轻男子的英雄。由此可见,一个人的语言知识,不能完全解决阅读困难。所以,在教授阅读过程中,教师不仅应解释语法难点,也要阐述中西方文化差异。
3语篇结构差异
由于中英思维模式的不同,中英的句法结构和文本结构也存在差异。具体说中国人基于整体观的螺旋式思维方式使得汉语语篇一般呈(语)篇首开放、(语)篇尾收缩的事先铺垫型结构。与此相反,英语族人则倾向于以个体观为基础的直线或思维,英语语篇呈(语)篇首封闭、(语)篇尾开放的事后补充型结构。汉英语篇结构的差异无论在句子层面上还是在篇章层面上都得到体现。英语中的语篇结构先总结,然后扩展,首先表明态度、稍后作出陈述,从一般到特殊,从结果到原因,被称为演示模式。但对于中国人,第一步是陈述,下一步是细节,最后铺垫,从个别到集体、从原因到结果,称为综述模式。同样一件事情在中英文里面表达完全不同。(1)他本来在南方从事一项建筑工程,任务完成后他就去格鲁吉亚度假了,享受高加索的阳光,昨天才坐飞机回来。(按时间顺序陈述)(2)HehadflowninjustthedaybeforefromGeorgiawherehehadspenthisvacationbaskingintheCaucasiansunafterthecompletionoftheconstructionjobhehadbeenengagedinSouth.(打破时间顺序)3对策上述分析表明文化学习与语言学习是密不可分的,英语教学应更不能脱离文化教学而孤立存在,英语教师应将文化教学渗透于英语教学之中。“如果我们只教语言,不教文化,我们只是在教毫无意义的符号或导致学生误解了这些符号……”文化教学应该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教学活动,不是无意识的学习活动。具体到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在指导学生时可以采取以下几种办法:第一,比较。比较两个类似或不同的事物,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相比较的东西。例如,老师让学生欣赏中外著名建筑图片,欣赏一首古诗的中英文不同版本,都是让学生比较中外两种文化的差异。第二,实践。要求学生参与到与学习有关的文化活动中。例如,老师让学生把散乱的地图放到适当的位置,让学生选择有关真实生活的话题,并进行情景演练。第三,分析。要求学生仔细研究阅读对象。教师可以指出需要注意文化差异的词语或段落,要求学生在课下通过查阅资料或上网搜索拓宽知识面,引导其对西方文化产生兴趣,从而提高英语阅读能力。
4结语
阅读在第二语言习得中的作用至关重要,阅读能力是衡量一个人的英语水平的最重要标准之一。因此,阅读成为所有中国学习者最急需解决的问题。但在英语阅读中的出现的文化冲突成为学生理解的障碍,所以作为外语学习者,不仅要学习语言知识,还要努力接触英语国家的社会和文化方面信息,学习有关文学、历史、地理及当地习俗的背景知识。应使用一切手段来扩展自己的视野。只有通过这种方式,才能更好地了解英语文化与中国文化的差异,消除理解障碍,提高英语阅读的整体能力。而教师应该将文化教学融入到教学过程中去,改变当今英语教学中忽视文化教学的现状。
作者:陈焰蓉 单位:山西警官高等专科学校
相关专题:安顺学院学报 多边税收征管互助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