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以科学理念为先导,加强生态文明教育
自然资源的优越性和交通条件的改善,大量的“农家乐”在陕南地区遍地生花,相当多的人将这种原始性、粗放型的乡村旅游形式等同于生态旅游,越是乡村旅游开展得好的地方,事实上对环境的破坏越严重,很多农家乐经营户直接将污水排入河中,一些旅游者随手丢弃垃圾[6],这阻碍了真正意义上生态旅游的开展。生态文明应该既表现在生态区域管理者的思想和行为中,又表现在进入生态区域者的思想和行为中。所谓文明,是由思想理念、道德规范、行为举止和社会环境相互交融而形成的一种社会性的文化形态。所以,生态文明当然不仅仅是生态型旅游区域独自具备的,而是全社会都应该具备的。陕南地区拥有四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八个国家森林公园,有条件更有必要通过各种形式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让行政管理部门、旅游从业者、旅游者以及全社会都能正确认识和深入了解生态旅游内涵,将中国传统的“天人合一”思想和生态文明理念相结合,树立起科学积极的生态旅游发展观。生态旅游本身就是一项带有生态科教、科普色彩的一种特殊形式的旅游活动,生态文明教育是生态旅游的重要特征,没有生态文明教育的旅游不能称其为生态旅游[7]。当旅游者在享受大自然的馈赠时,得到的是身心的愉悦,就会意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树立起自觉的生态文明意识和责任感。通过宣传教育普及生态保护常识和科普知识,在旅游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提高大众知晓度。教育宣传的目的是让人们意识到,生态旅游不是人类向自然生态文明的简单回归,而是人类文明发展的最高形态。是一种实现人口、资源、环境生态相协调的新的社会结构模式,是整体性、革命性的社会变革。[8]发展生态旅游不能完全照搬和仿效大众旅游模式,不能一味地开发和建造,要将节能减排、环境保护融入在基础设施建设、旅游产品开发、景区规划管理等各个环节,让旅游者亲近自然、认识自然、了解更多的生态环境知识,构建生态旅游大氛围。宣传教育工作的开展,需要建立起完整的教育体系。三市之间存在着行政区划的问题,可先在自然保护区和森林公园中做试点,成立相应机构,制定统一中长期规划,并明确每个时间段的主题和内容,培训工作人员并对外招聘专业对口人员组建教育队伍,定人定岗进行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并在试点区域内树立各种类型的宣传设施,不断更新内容。积极寻求学校、媒体的联动支持,将生态文明内容进课堂、上媒体,通过全方位、多角度的宣传让区域内外的市民和旅游者都能及时接收到有效的科普知识和保护方法,努力形成以政府为主导,生态保护区为载体,全社会各方参与的生态旅游宣传机制,促进文明和谐发展。
(二)以竞合模式为动力,促进区域旅游合作
“竞合模式”是针对主导旅游资源相似的临近地域而提出的一种旅游发展模式(thecooperation-com-petingmodel,简称C-C模式),是指基于竞争前提下的有机合作,其实质是推动和实现区域旅游的一体化。[9]替代性高的旅游区域天然存在一种竞争关系,这种模式强调将合作与竞争结合起来,让其始终处于竞争与合作同时存在且又动态变化的关系中。[10]陕南三市地理环境、资源条件、发展模式相近,而各自独立的行政区划又让彼此之间存在着激烈的竞争关系,竞合模式是推动大区域旅游发展的有效动力模式,既能避免恶性竞争、资源浪费,又能形成合力,以整体品牌形象实现产业集聚优势。打造特色的生态产品是陕南生态旅游竞合模式的主要抓手。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实施重大生态修复工程,增强生态产品生产能力”,生态产品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一个核心理念,目前没有较为权威的定义,百度百科中介绍其特点在于节约能源、无公害、可再生,主体功能主要体现在:吸收二氧化碳、制造氧气、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净化水质、防风固沙、调节气候、清洁空气、减少噪音、吸附粉尘、保护生物多样性、减轻自然灾害等。可以理解为生态产品包括能提供或生产清洁的水和空气的产品,能满足健康生活要求的食品,有利于人们身心健康发展的自然生态系统服务等。2012年12月在北京举办的“中国城市化进程与生态文明建设”研讨会上,环保部环境与经济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夏光提出,如果说过去所说的“产品”偏重于满足物质和精神生活需要的话,那么生态产品比较偏重于满足健康和生命的需要。中国国旅推出的一系列生态旅游产品对陕南地区是很好的借鉴,名为“蔚蓝行动”的公益旅游项目,携手《世界》杂志、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共同打造,通过明星参与、公益行程、慈善捐款等形式,向更多的游客宣传环保理念,倡导公益旅游新概念。“绿色北欧峡湾巡游自然纯净之旅”宣传低碳出游,广西德天跨国大瀑布自然生态健康之旅,通过植树造林、绿色行动、低碳环保之旅等活动,增强公众的环保意识。[11]陕南地区可以推出“南北分水岭药材基地精品旅游线路”和“陕南茶文化游”两个以生态资源为主的生态旅游产品。精心挑选具有代表意义的野生中药材产品,整合茶叶品牌,推出季节性线路,让游客体验药材、茶叶的种植、培育、挑选、加工等全过程,邀请专家定期开设中药材、茶叶知识讲座、养生保健讲座,招聘志愿者宣传环保知识,并倡议游客在旅途中以植树、行走等低碳方式保护环境。同时可以结合陕南民俗特色,打造“陕南戏剧艺术游”和“陕南民俗文化游”,整合陕南地区的民俗风情、文化、民间技艺等本土文化资源,打造特色旅游线路,让游客欣赏地方戏剧精髓。糅合最具特色的民俗成为系列产品,提高参与性,满足旅游者对文化的需求,提升生态旅游产品的档次。[12]这些生态产品在大区域旅游的背景下,兼顾各方利益,以政府协作和市场交易为方式,变行政区域分割为联合,成立专门机构协调,采取网络、旅游推介等多种营销形式,形成品牌效应,实现产业集群化发展和进一步的转型升级,形成互惠共赢、动态平衡的区域旅游发展格局。
(三)以人才培养为后劲,提高区域生态旅游软实力
1.建立生态旅游专家顾问团队。在国内外邀请业界知名的旅游策划机构、专家学者组建顾问团,提供指导、咨询、培训服务,指导制定生态旅游区的规划,定期为管理部门提供环境情况报告和纠正发展中的偏差,并由这些专家为从业人员授课,将该领域内最新的理论成果、成功经验进行介绍,从中学习并总结适合当地的方法,用最新的理念保证实施的科学性和有效性。2.聘请或选拔高级管理人才和专业人才。面向社会公开招聘具有较高管理水平、有奉献精神的专业人才到陕南任职,用积极的激励政策给予人才工作、生活上的保障,并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鼓励大胆创新、改革和实践,给生态旅游区注入新鲜的血液和活力。3.对目前在岗的工作人员培训。工作人员坚持就地转化的原则,鼓励他们到开设旅游专业、生态专业的高校进行高层次的学历再教育,同时建立起在岗培训长效机制,制定三到五年的专业学习规划,并结合顾问团计划开展短期培训,力图在较短时间内提高从业人员的专业水平。利用陕南三市所拥有的大中专院校、职业技术学院等资源,建立生态旅游人才培养基地。人才团队的规模和水平决定了整个区域发展的程度,通过专业人才队伍的带动,提升市民素质,营造和谐旅游环境,展现陕南地区的“文化软实力”,形成良好的旅游氛围。党的十八大提出了“美丽中国”的奋斗目标,旅游业的发展必须依托优美的自然环境及人文环境、相对高质量的配套服务,而这个依托条件也正是“美丽中国”的一个重要体现,对于经济落后的陕南地区,在发展中要兼顾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旅游尤其是生态旅游是实现经济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双赢”的最直接载体。因此,应该借势强化保护生态环境意识,以促进生态文明建设,提高对生态环境与社区发展的责任感,并推动陕南地区整体可持续发展。
作者:李茜 李开宇 孙杨 单位:西安市行政学院 西安外国语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