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排除一个“扰”字,尝试条件开放
小学数学开放题设计不仅体现在内容的综合上,也体现在条件的多样上。在条件开放的题目中,题目的条件不再都是完备的,不再都是有用的,需要学生去分析,排除各种条件的干扰,去抓住有用的条件,进行题目解答。对于学生而言,分析条件的过程,也是锻炼学生发现力、思维力的一个过程。因此,教师在数学开放题目的设计上,一定要尝试设计条件开放式题目。如,笔者曾经给学生出过一个题目:在班级的一次考试中,得分90分以上的学生有8人,80分—90分之间的学生是90分以上学生的2倍,70分—80分之间的学生则是90分以上学生的2倍还多3人,请问,得分在70分—80分之间的学生有多少人?通过分析,学生会发现,在这道题目中,条件“80分—90分之间的学生是90分以上学生的2倍”根本就是多余的,不用理会,通过去除条件干扰,学生们很快得出70分—80分之间的学生人数:8×2+3=19人。
二、坚持一个“活”字,鼓励问题开放
开放性题目不仅要做到内容开放,条件开放,在问题的产生形式上也应该做到开放二字,作为教师,不仅要自己会出题,而且还应该充分尊重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性,引导学生根据条件,自我出题,自我解答,做到问题开放。如笔者曾经列出了一道题目的诸多条件:一个商店出售多种学习用品,其中铅笔1元一支,钢笔5元一支,橡皮1元一块,圆珠笔3元1支,三角尺2元一个,铅笔盒10元一个,请同学们根据这些条件,自己列出计算题目。在我的引导下,同学们积极开动脑筋,列出了各种各样的计算题目,有的同学说:“妈妈给了我10元,请问最多可以买几样学习用品啊?最少又可以买几样啊?”;有的同学说“:铅笔盒的价格是橡皮和铅笔价格之和的几倍啊?”,还有的同学说:“如果每样学习用品都只能买一个,那么总共要花多少钱啊?”通过这种对问题虚席以待的设计方式,学生学会了自己给自己出题,进一步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活跃了课堂氛围,充分激发了学生的思维能力,锻炼了学生思维的灵活。
三、践行一个“比”字,做到方法开放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笔者发现很多题目都有不同的解题方法,作为教师,在解题的方法上,不应该束缚学生的思维,而应该在题目设计上,坚持方法的开放性,引导学生尝试通过不同的方法去解题,然后作为教师要对各种方法进行综合的比较,让学生认识到哪种方法最便捷,最实用。比如在进行混合运算题目时,笔者曾经出过一道题目:6×3+4×3-2×3=?让学生进行计算,在运算前,笔者告诉学生该题有多种解法,希望同学搭档着去尝试,实现解题方法的开放。结果在解题的过程中,有的同学按照步骤一步步计算6×3=18,4×3=12;2×3=6,然后18+12-6=24;有的同学将6×3+4×3变成(6+4)×3=30,用30-2×3=24;还有的同学将4×3-2×3变成(4-2)×3=6,用6×3+6=24;也有的同学将6×3+4×3-2×3变成(6+4-2)×3=8×3=24笔者首先对学生的各种解题方法表示肯定,告诉他们每一种方法得出的结果都是正确的,但是同时笔者又引导学生认真比较了上述的四种方法,通过比较,学生发现,第一种方法最麻烦,第二种和第四种方法则相对较为简单。小学数学开放题教学是实现小学数学新课标的一种重要途径,也是锻炼学生创新思维,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教学创新。作为教师,应该主动去尝试开放题的教学,主动地研究开放题的设计,只有合理进行小学数学开放题的设计,才能引导学生打破封闭之门,感悟数学魅力。
作者:张静 单位:江苏省盐城市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