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12年实力经营,12年信誉保证!论文发表行业第一!就在400期刊网!

全国免费客服电话:

跨文化交际与文化移情能力培养分析

摘要: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是文化交往体系的重要部分。文化移情能够使得不同文化情景、不同语言的使用者,冲破文化语言差异障碍,进行自由轻松的交流。文化移情能力的培养直接关系着跨文化交流能力的高低。在大学语言学教学体系中,要注意使学生克服在跨文化交流当中的恐惧感,以及对其他种族歧视的错误认知,引导培养学生构建本民族与其他国家语言交流的传播纽带,实现多民族全球化的交流与沟通。

关键词:跨文化交流;文化移情;培养策略

文化移情,广义上是指某个主体在自身的意识中,把属于自己的精神情感赋予某个特定的客观物象,从而能够使得客观外物映象自身的负荷,以及主体情思能够真正意义上成为主体体验的情感表现。此后因为文化发展因素,此概念被应用于很多领域,其中心理学将其称之为感情移入,它广义上有两种概念:一是作为心理学的普通用语,也就是在人际交往过程中,学习者能够相互作用;二是很多人认为的,移情实际上就是将自己置身在某个人的位置能力上。在跨文化交流过程中,不但要求交际者具备灵活的应变能力和丰富的文化素养,而且还要在交流中了解和接受其他国家民族的外来文化,自发地接纳跨文化交往中的不同民族风情。只有做到对外文化的接纳,消除文化中心主义的偏见,才能真正深入了解不同国家文化的不同差异,从而有效避免文化交流层面上的障碍,文化交流才能更加有效地进行[1]。

一、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移情能力

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移情是对外交往中的一个有效的交流方法。从心理学角度出发,移情主要是通过对相关情感的认知,产生与他人情感上相接近的情感体验,简单地说就是思想情感上的共鸣。跨文化交际中文化移情能力的重要性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㈠文化移情是跨文化交往中的现实需要

由于历史传统文化的差异,不同国家和民族都有着自身的社会文化制度,如宗教信仰、风土人情等,这些语言和行为上的不同,使得各地区的文化差异也有所不同,习惯和语言自然也会千差万别。跨文化交际人员只有重视以上的文化差异,才能使自己适应以上文化,在各种各样的文化交往过程中对自己的文化认知进行多方面调整,同时寻找交际平衡点[2],以最大限度地避免文化交际过程中的不当行为,使得文化交际主体从感知和认知的层面彻底摆脱文化所沉淀的部分定向思维,用自己的文化水平以及对文化的认识去客观感知异国文化,达到文化移情的转变。

㈡文化移情是彰显民族文化背景的内在需要

不同的文化移情能力,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可有效彰显民族文化,同时利用符号学以及语言学等达到沟通的目的。对文化自身而言,不同地区以及不同国家所拥有的文化背景和特点也有所不同,要想真正提升跨文化交际主体自身的文化移情能力,就需要主体以客观的角度,理性地感知不同地区之间的民族文化,提升对异国文化中价值观、道德标准以及社会利益等各种信息的直接感知能力,最大限度地避免由于文化差异而导致的跨文化交际中的误解[3]。这是跨文化交际过程中移情能力的培养与价值的内在需要。㈢文化移情可以有效培育交际者正确价值观就文化移情的培育而言,自身最重要的内容就是价值观。科学有效的文化移情可以最大限度地消除交际主体较为片面的价值观,对融入其他文化有极大帮助,是一种科学的文化价值观。提升文化移情以及交际的积极性,不断增强交际主体自身对文化的辩证思考以及辨别能力,科学的文化移情应该以文化价值观为主体,使得文化能够在移情过程中发挥自身应有的作用[4]。在本民族和本地区文化基础上,包容异国文化,这样就能够使得交际的主体以最佳的情感认知态度实施沟通,也只有在这样的条件下,才能够从容应对交际各种情景,实际上这都是文化移情能力对不同地区以及不同民族跨文化交际的价值和作用。

二、跨文化交际中文化移情能力的培养

㈠开展必要的文化移情训练

对于主体而言,在跨文化中自身的敏感能力和顺应能力对文化的移情能力培养均有着极大的作用。要想真正提升交际主体自身对文化差异的认识敏感与感知敏感,就需要主体自身转变思维,在文化感知与学习中将自身交际的另外一个方面,作为交际主体之外所具有的个性特征客体。交际客体和主体之间的非语言交际、思维方式以及价值观、语言交际等均有不同程度的差异,所以,在跨文化的交际教学过程中,作为教育者一定要尽可能培育学习者科学的文化差异认知,让学习者真正认识文化具备的多元性。对于一个国家而言,尤其是不同的文化主题、文化差异本身就客观存在,跨文化交际实际上就需要文化移情,需要文化交际者对自身文化的认知,以及对对方文化的认知有一定的水平,使得学习者也能够对不同的文化所体现出来的不同社会制度、价值观以及用语规范等有一定了解。教育者应当有目的地对信息以及文化实施传播和引导。另外,教育者还需要特别重视培育学习者合理有效的跨文化交际的价值观,理性对待跨文化交际过程中所遇到的人种优越论、种族偏见以及文化优越论、民族优越论[5]。所以,作为文化主体在文化移情过程中需要考虑多方面因素,要想真正保障跨文化交际的主体在面对超越自身的思维定势文化差异的过程中,需要有客观而又合理的态度对文化进行必要的加工处理,这就要求教育者与学习者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开展必要的文化移情训练,最大限度地避免交际过程中出现的个人主体或者地区主体,以最为客观的态度应对各种文化差异,这样才能在跨文化的交际过程中真正实现双赢。

㈡赏析国外的经典影视作品

不同国家的文化差异往往能够在影视作品中体现出来。国外经典影视作品能够客观直接反映影视作品中国家的相关文化特点。教育者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选用代表性相对较强的影视作品播放给学生看。学生可以通过影视作品对跨地区的文化有一个大概了解。教育者应通过有目的的提问与开放小组讨论,甚至可以直接模拟影视作品中的相关场景,让学生面对本国文化面与不同的文化场景所需要作出的相关文化反应有所准备,促使学生通过模拟寻找不同地区的不同文化差异,提升他们对文化差异的灵敏度,同时尽可能剖析影视作品中所能够直接反映出来的风俗习惯、表达方式以及思维方式、价值观等,在潜移默化中培育学习者的移情能力,提升学生对文化的认知能力。比如电影《刮痧》中,电影通过刮痧的主题,从多个方面折射出了中国和美国的文化差异,如朋友、教育以及孝道等相关定义[6]。经典影视作品从多个方面反映的不同地区甚至是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差异,其本质就是环境的差异,因此影视作品的欣赏还需要注意主体的生活环境。对于社会以及国家而言,正是因为相异的环境才导致了千差万别的文化差异,从欣赏经典影视作品入手,对不同地区的文化差异进行感知,这是培育学生文化移情能力的重要突破口。

㈢科学合理地开展第二课堂

对于学生而言,文化移情的能力培养绝对不能只限于课堂的学习,教师可以积极引导学生在第二课堂中多角度了解不同地区的文化及表达差异,可以通过开展多种多样的课外活动,从中体现民族以及文化差异。比如外语演讲和歌唱比赛、跨文化知识竞赛等相关活动,以及话剧、舞台剧演出等,此类第二课堂活动均能够有效地调动学习者的学习积极性,在活动中感知文化差异,激发学生对目的语的学习认知,提高他们对目的语的敏感度。此外,科学有效的跨文化活动还能够增加学生对跨文化的认知,在活动中培育他们换位思考的能力,在潜移默化中达到文化移情的目的。同时,学生还可以在日常阅读以及观看影视作品中最大限度地加深对他国文化的了解与认知。比如可以多参与涉外活动,在不断学习与实践中提升自身对文化认知的敏感度。作为教师还要抓住课堂之外的所有对于培育学生移情能力有帮助的机会,帮助他们扩展熟悉多元化的文化渠道,尽可能地健全他们对多元文化的认识和理解,打破狭隘的民族文化认知,使其成为一个优秀的跨文化交际人才。

㈣培养交际主体的文化敏感性

在跨文化交际中,所谓文化敏感性其本质就在于感知最终的敏感性。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客观存在某些语言方面的差异,这种差异往往是因为感知方面而诱发的。敏感性训练的目标主要涵盖下面几个内容:其一,能够使得某个人可以更加协调地洞悉自己的行为,也涵盖自身在他人心目中是如何直接或者间接地体现出来的;其二,更好地理解具体详细的活动过程;其三,在集体活动的过程中不断培养判断问题与解决问题的技能。最大限度地提升文化敏感性的首要条件是,将交际客体当着和主体具有不同的个性特色的客体,即需要在文化价值观、信仰和态度、思维方式、审美方式、行为方式多个方面直接对其差异进行同化。从语言的角度上说,移情文化在跨文化的交际中,仔细分析与感知交际客体自身的心态系统、社会组织以及信仰、价值观、世界观等,就一定能够有目的地与科学的传播和接受信息,最大限度降低多元文化交流中本身存在的人为障碍,能够尽可能保障双向沟通的质量。同时也只有在真正意义上增强文化的敏感性,不断培养敏锐的跨文化感知能力,我们在跨文化的交际中才能够自觉遵循与顺应它,也才能够逐渐提升文化的敏感性以及文化移情的能力,不断促进多元文化之间有效的沟通与协调。

㈤培养文化顺应能力

可以说,文化移情能力的培养,就是文化顺应能力的直接或间接的培养。从某种程度上说,文化顺应为文化移情的主要环节。跨文化交际研究专家萨姆瓦指出,假若对完全不相同的交际主体,和所属的完全不相同文化没有区分,很多人往往会用各种完全不相同的方法将其复杂的感知不断简单化。而其中的一个重要方法是用一组完全相同的特性去表示整个群体的特征,同时也充分认定其整个群体成员均存在某些客观的特性。此类完全不考虑不同个体差异以及不同成员之间存在的特性差异,对整个群体的特性的认定实际上就是成见。成见在某种程度上不但为感知其他人与之沟通最为直接也是最为懒惰的方法,同时对绝大多数人而言,成见往往也为一种防卫的主要方法。从某种程度上说能够有效降低焦虑。而另外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成见作为我们头脑中的直接呈现图像,往往是直接僵化的,几乎很难从主观上改变的。当然以其作为真正的防卫机制往往也需要进行再次考量。而最终成见会严重妨碍跨文化敏感性形成,导致文化移情出现问题。所以要真正通过文化移情的不断有效训练,才能最大限度降低以自我表现为中心的出现率,以最为客观的态度来认识或者对待跨国企业中某些多元文化。需要注意的是,在跨文化的交际中,那种极力主张非边缘化、非领地、消解中心等有明显特异学术话语以及理论思潮,它对多元文化语境中实施的跨文化对话往往是行不通的。必须承认的是,在多元文化必须具备的张力以及独立的个性中开展对话,这样就能够形成相互理解、宽容甚至是沟通的局面,这才是采取文化移情最为科学的态度。文化的不同和主体生活的环境有巨大关系,文化移情能力的培育既离不开课堂中教师所涉及的文化差异活动,也需要学生利用课外时间充实自己的语言文化知识,参与文化实践活动,此类方法均能有效培育学生的文化移情能力。培育学生文化移情能力是一项艰巨任务,教师应该在未来的教学中不断探索,从提升学生的文化移情能力入手,打破传统教学方法,使得学生能够真正成为一个优秀的跨文化交际者。

参考文献

[1]吴文英,张思.跨文化交际中适度文化移情问题分析———从解读电影《蝴蝶君》说起[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64-67.

[2]刘阳.医护职业英语沟通中文化移情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卫生产业,2014(36):62-62.

[3]杨伶,李淑华.文化移情:大学英语跨文化教育的优势载体与导入策略[J].高教探索,2013(3):88-90.

[4]周乐乐.试论自我文化的“解构”与“重构”———以跨文化移情过程为视角[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4(11):32-33.

[5]李志远.文学分析中的跨文化移情———以史铁生《我与地坛》为例[J].山花,2015(24):121-122.

[6]李婷.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负迁移与适度文化移情探析[J].淮海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8):79-80.

作者:陈竑琳 单位:福州外语外贸学院


    更多计算机论文论文详细信息: 跨文化交际与文化移情能力培养分析
    http://www.400qikan.com/mflunwen/kjlw/jsjlw/110395.html

    相关专题:中国金融监管体系 中国典籍与文化 投稿


    上一篇:电力施工企业管理改革综述
    下一篇:艺术体操带操跳步技术的影响

    认准400期刊网 可信 保障 安全 快速 客户见证 退款保证


    品牌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