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学思路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从多方面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同时学生通过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分工合作、对照比较、集体讨论、表达交流等活动,促进了思维品质的训练和科学研究方法的掌握,有利于创新思维的形成和生物科学素养的提高。本节课的重点: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理解馒头在口腔中发生变化的原因。难点一是唾液的收集。难点二是学生在实验过程的创新。教学辅助工具:多媒体教学设备、本课的教学课件PPT。我们希望通过多媒体的放大、展示和图解作用更好地辅助教学。
二、材料仪器的改进
试验材料大小的改进,学生在做实验时,没有一个尺度,切下来的馒头块大小不一,无法控制实验中的唯一变量,往往是你给多少他就用多少,在时间不是很充分的情况下,导致实验失败。所以在课前我们把馒头切成边长为0.5厘米的小块,装在贴有标签的小袋中,并且切得过程做成PPT展示给学生,增强了实验的严谨性。利用水浴锅保持恒温,每一大组内有一个,我们在水浴锅上用吹塑板自制试管架并标注标号,(不能用纸板,时间长了,水浴锅中的水蒸气会浸湿纸板的)这样不仅节省了的时间,也使课堂看起来有序。多媒体:水浴锅的使用拍成照片做成PPT展示给学生。
三、本节课的三大特色
1.收集唾液的改进。用一次性注射器挤压咀嚼过的医用棉球,来最大限度搜集唾液,避免因为学生紧张或害羞导致太长时间搜集不到足够的唾液,而让整个实验无法进行。2.分组的设计。让学生每2人一组,8个人为一个大组,要求学生在设计探究方案时同一大组中的4个小组在选择实验变量时要不一样,这样学生就不会只去验证教材上的几个实验变量,而会去考虑温度的变量、唾液浓度的变量,甚至酸碱度等变量的影响,实践也证明了学生能够提出新的变量并设计出自己的探究方案并完成了很好的探究实验。3.环节的融合。每小组的2个同学,一个咀嚼馒头,一个咀嚼棉花,将学生体验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和唾液的搜集两个环节同时进行,既提供了对照也减少了低效的时间浪费,使小组有了充裕的时间进行创新实验设计和完成实验过程。通过对这节课的探索和改进,我们感觉到在探究实验中,教材上的很多方法和内容不是不可以更改的。教材只是课程资源的一种,上面所提到的方法很多需要改进,而且课堂的设计上大胆放开,学生的创新和设计能力让人吃惊,教学效果要在教师创造性的使用和改进教材中才能不断达到更好的效果。
四、多媒体对优质学习的促进
本课教学中,多媒体教学确实有很好的促进优质学习[1]作用,主要表现在[2]:1.激发动机。学生学习由浅层兴趣激发和深层动机驱动组成,是我们巧妙地利用多媒体教学技术,引导学生学习的主要动力之一。教师能够恰当地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段,就为学生创设了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如增设疑问、巧设悬念、优化途径等,有利于激发学生旺盛的求知欲,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变“要我学”为“我要学”。2.过程凸显。口腔中发生变化的学习内容理解起来比较困难,多媒体辅助教学进入课堂,尤其进行动态的演示,能够很好地展示过程,让静态知识动态化,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形象化,有利于弥补直观感、立体感和动态感的不足,可以很好地处理难点,而且具有较强的刺激作用,有助于解决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为提高课堂效率和教学效果提供了一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3.方法建构。多媒体的便捷和高效,使得教师从繁琐灰色的讲解和说教中解放出来,也能够逐步成为教学活动中的设计者、引导者和帮助者。学生也逐步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真正成为知识的探索者、方法的建构者、过程的体验者和知识的生成者。自主探究、亲身实践也才能真正成为学生学习主要方法。一句话,学会不是目的,会学才是学习的深层表征。总之,积极引导学生利用多媒体等平台进行自主学习和主动探索,可以逐步建构起自己个性化的认知结构和学习方法,不失为学生的终身学习的积累和铺垫的有效策略。
作者:张娜娜 张洪彩 单位:山东临沂第二十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