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盈余管理会影响会计信息质量,进而影响到企业的利益相关者做出决策。企业盈余管理的影响因素很多,本文在阐述盈余管理相关概念的基础上,详细梳理了影响企业盈余管理的相关因素,并针对性的提出了一些对策,以期提高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维护相关者的利益。
关键词:盈余管理;会计质量;影响因素
现代公司制度的特点之一是所有权和经营权两权分离,企业所有者主要需要通过会计信息去了解和评价企业管理者经营的好坏。有时企业在短期内的利润情况并不能完全代表企业真实经营情况,因为管理层以及控股股东可能为了满足自己的私欲,通过盈余管理操作企业的短期利润。较高程度的盈余管理很大程度上降低了会计信息的质量,不利于信息使用者做出相关决策。
一、盈余管理相关概念
盈余管理是企业管理层为了实现自身利益,在会计准则和相关法律法规允许的范围内,通过自主选择会计政策、调整会计估计,或者通过构造真实交易事项,以及控制交易发生时间等手段来调节企业盈余的行为。它分为会计选择盈余管理和真实活动盈余管理两类。前者主要是通过会计政策等手段来调整会计数据,进而操纵会计信息。后者主要是通过构造商业交易行为达到预期目的,是企业管理层通过构造交易来达到调整近期和远期利润,并且这种盈余管理更加不容易被发现。真实活动盈余一般是通过操纵销售收入、生产成本以及酌量性费用展开的。企业管理者操控销售收入的手段主要有提供折扣和放宽信用政策。但是如果一味的放宽信用政策,可能会加大坏账的风险,减少了企业的现金流量;出于规模效应的考虑,企业管理层会选择大规模生产来增加产量,从而降低单位产品成本,进而提高财务报告期盈余的水平;企业管理层对酌量性费用的控制主要体现在减少不在当期产生收入的研发支出、广告费等费用支出。酌量性费用不恰当的削减,将会对企业未来发展造成不利的影响。
二、盈余管理相关影响因素
(一)经济周期
经济发展有周期性,在经济衰退期和发展期对企业盈余管理的影响是不一样的。当宏观经济整体呈下行趋势时,企业经营业绩普遍下滑,但企业如果想获得比如上市资格,融资资格时,对企业业绩要求并不因为宏观经济发展放慢而降低,所以在这一时期对盈余管理的需求会比经济发展期更大,企业更愿意冒险进行盈余管理从而取得这类资格。经济发展周期对行业也有一定的影响,有些行业比如非周期性行业,即使经济处于发展的下行时期,对其影响并不大,但是对于周期性行业,会伴随经济发展周期发生波动。当经济发展较好,对周期性行业的产品需求也相应加大。周期性行业公司盈余管理程度总体上大于非周期性行业。
(二)融资环境
当企业有比较高的融资需求,但同时企业又达不到比较苛刻的融资资格时,可能会产生盈余管理行为。这样就会导致比较高的操控成本,但是由于融资需求较大,在成本和收益之间衡量之后,企业管理层可能会选择盈余管理行为。比如管理者会通过盈余管理行为提高公司财务业绩以满足借款的的要求。但是当企业在衡量了融资之后的效益与融资成本之后,如果发现成本更高,这样不利于企业自身利益的最大化时,可能也会放弃盈余管理行为。
(三)公司股权结构
很多研究已经证实了公司股权结构和盈余管理之间的关系。相关研究指出,在股权集中比较严重的公司内部,高管进行盈余管理动机是比较强的。反之,在那些股权相互之间存在博弈的公司,这种监管是比较有效的,他们会对高管进行持续有效的监督,并且对公司的盈余信息影响比较客观。同时,企业如果引入了机构投资者,机构投资者的存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帮助降低公司大股东去进行盈余管理。
(四)公司治理结构
公司治理结构是现代公司制下最重要的组织架构。公司治理结构中的这几部分相互独立,相互支撑,共同推动企业健康发展。一个良好的公司治理结构,会减少盈余管理行为。有些研究中指出,有独立董事存在的公司和没有独立董事存在的公司,前者独立董事比例越高越有利于盈余质量的提高,公司治理的程度越高,则盈余管理越好。
(五)公司内部薪酬差距
相关研究指出公司内部薪酬差距与企业盈余管理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社会比较理论认为企业员工会比较他们之间的薪酬,薪酬差距可以一部分高管感受到企业的区别对待从而使其努力工作回报组织,也让那些在高管的岗位上但是并没有担负起相应职责的高管内心产生愧疚感,从而不做对企业不利的事情,减弱其盈余管理的动机。但有些理论也指出,内部薪酬差距在短期内是可以发挥其正向的导向作用,但这种作用维持的时间会比较短,在某种因素的刺激下会引发盈余管理等行为。
(六)内部控制以及内部控制审计
内部控制的目的在于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一个企业如果内部控制制度比较完善,内部控制的执行也比较到位,会相应减少企业的盈余管理行为。另外内部控制审计与盈余质量之间也存在着紧密的关系。有内部控制审计的公司比没有内部控制审计的公司盈余质量要好。并且相关研究指出,具有行业专长的审计师进行审计时更容易发现企业的真实盈余管理行为,以避免日后因发表不恰当审计意见所带来的风险。有相关研究还指出,审计收费与盈余管理之间也存在某种联系,存在较大幅度盈余管理的公司,预期它的盈余管理可能会被审计师查出来,那么此公司可能更愿意花费更多去购买标准意见的审计报告。
三、盈余管理问题的相关对策
(一)完善会计准则体系
盈余管理中,应计盈余管理主要是在会计准则以及相关法规中允许的范围内,合理选择相关会计政策,进行会计估计等等来达到调节盈余的目的。这就要求相关部门在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的完善和实施方面,不断完善相关会计准则体系,使企业能够盈余管理的空间尽可能的缩小,提高企业会计人员可以自由调整的空间,进而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
(二)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
企业应完善内部控制的相关制度,并且更应该强调把内部控制落实到实处,从而抑制真实活动盈余管理以及应计盈余管理行为。加强内部控制审计,通过内审来发现问题并且加以改正,完善内部控制信息的披露制度,总之是要为投资者传递出会计信息质量可靠的信号,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
(三)完善公司治理结构
公司的治理结构是一个相互独立但又彼此制约的动态平衡体。有一些企业的管理层甚至大股东之所以会参与到盈余管理中来,是为了实现某一方面的利益,但在公司治理结构比较完善的情况下,这种盈余管理行为就会少的多。除此之外,也要注意公司内部薪酬差距,如果对公司管理层的薪酬安排不合理,那么也会对其盈余管理行为产生较大影响。企业管理层进行盈余管理都是重视短期目的忽略长期发展的一种表现,因此,合理的薪酬差距或者说长期的薪酬激励可能会降低企业管理层的盈余管理行为。
(四)加强审计监督要引入外部审计的力量
会计师事务所的规模、会计师事务所的专长、审计收费等一定程度上可以影响企业的盈余管理行为。比如规模比较大的事务所,可能注重自身的声誉,在进行审计时更加谨慎,避免日后发表不恰当审计意见从而影响自身声誉。具有审计专长的审计师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更容易发现企业的盈余管理行为。审计收费也会影响企业的盈余管理行为,一些规模较小的会计师事务所为了生存和发展,不恰当的降低收费标准,进而在之后的审计过程中减少必要的审计程序,以致于没能发现企业的盈余管理行为。那就要求审计收费要合理限定到某一个范围。审计师要改进审计方法以防范和纠正公司的不当盈余管理,一旦发现问题应进行严厉处理,并加大惩罚力度,减少企业的盈余管理行为,进而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五)加强会计人员理论学习以及道德教育
在企业中很多会计人员由于没有掌握必要的理论知识,遇到一些复杂的账务处理无从下手,从而不能为企业的利益相关者提供可靠相关的会计信息。在加强理论知识的基础上,企业更应加强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教育,使会计人员意识到自身职责的重要性,认识到盈余管理的双刃剑作用以及过度的盈余管理甚至“操纵利润”所带来的严重后果。
参考文献:
[1]杨志强,王华..公司内部薪酬差距、股权集中度与盈余管理行为—基于高管团队内和高管与员工之间的薪酬比较分析.会计研究,2014(06)
[2]陈武朝.经济周期、行业周期性与盈余管理程度—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数据.南开管理评论,2013(03)
[3]卢太平,张东旭.融资需求、融资约束与盈余管理.会计研究,2014(01)
作者:贾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