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3 供电电路
2.4 充电电路设计
该电路是通过单片机对充电电路的控制从而实现对电池的充电,起到开关作用。并且电路中加入了LED灯,从而显示充电器是否工作。电路如图5所示。
3 软件部分的设计
本系统的软件采用C 语言来编写,所有代码在UV2下编译调试。软件程序设计主要检测电源输出电压的大小,从而对判断是否对电池进行充电,同时单片机通过自身休眠来减小功耗,提高效率。程序主流程图如图6所示,休眠时间控制流程图如图7所示。
4 测试方法与结果
(1) 当输入电压[Ui]为10~20 V时,取电源内阻[Rs]为100 Ω,可充电池的内阻[Rc]为0.1 Ω,由理论计算得:
[Ic>(Es-Ec)(Rs+Rc)]
即:
[Ic>(20-3.6)(100+0.1)=163.8 mA]
图5 充电电路
图6 主流程图
图7 休眠时间控制流程图
实际测量时[Ic=]164.6 mA>163.8 mA,满足了设计的要求。测试数据见表1。
本设计的工作效率由输出电压[U*out]与输出电流[Iout]的乘积比上输入的电压[Uin]与电流[Iin]的乘积。即:
[η=(Uout*Iout)(Uin*Iin)]
(2) 当[Ui]从0逐渐升高时,能启动充电功能的[Ui]为0.28 V;当[Ui]为0时,系统最大反向充电电流仅为0.09 mA。
表1 高压参数表
[[Es] /V\&[Uin] /V\&[Iin] /mA\&[Uout] /V\&[Iout] /mA\&[η]/%\&5.8\&5.07\&7.89\&3.54\&0.203\&1.80\&6\&5.13\&8.85\&3.55\&1.545\&12.08\&7\&5.51\&15.39\&3.64\&9.01\&38.68\&8\&5.71\&23.6\&3.75\&19\&52.87\&9\&5.49\&46.2\&3.57\&34\&47.86\&10\&5.49\&46.2\&3.57\&46.21\&65.04\&11\&5.55\&55.9\&3.57\&57.3\&65.94\&12\&5.54\&65.6\&3.58\&68.5\&67.48\&13\&5.56\&75.5\&3.56\&80.1\&67.93\&14\&5.59\&85.8\&3.6\&92.1\&69.13\&15\&5.61\&96.6\&3.6\&104.6\&69.49\&16\&5.64\&106.2\&3.61\&115.8\&69.79\&17\&5.66\&116.5\&3.62\&127.8\&70.16\&18\&5.69\&127.7\&3.63\&140.8\&70.34\&19\&5.71\&137.2\&3.64\&151.9\&70.58\&20\&5.74\&147.3\&3.64\&164.6\&70.43\&]
5 结 语
本文设计并实现了一种基于单片机的直流电能收集充电器,该充电器在输入电压低至1 V的情况下仍能将能量传递至3.6 V以上的可充电池中。同时制作了实验样机并对实验样机进行了测试。实验结果表明该充电器具有工作电压范围宽,效率高,适应性强、可靠性好等优点。从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废弃电池能源的浪费及对环境的污染。
参考文献
[1] 柳雪峰.一种新型实用的Boost升压电路[J].电子世界,2009(7):46?47.
[2] 周志敏.充电器电路设计与应用[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5.
[3] 谭浩强.C程序设计[M].2版.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4] 叶慧贞,杨兴洲.新颖开关稳压电源[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1990.
[5] 康华光.电子技术应用[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6] 杨恒.开关电源经典型设计实例精选[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7.
[7] 张毅刚.MCS?51单片机应用设计[M].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1997.
相关专题:广东工业大学图书馆 福建自贸区与一带一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