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农林产业发展离不开技术技能型人才的支撑,农林类高等职业教育在加快农林产业现代化建设中的使命重大。山东省农林产业规模在全国居于前列,在迈向农林强省的征途中更加需要农林职业教育技术技能人才的强有力支撑,农林职业教育将在全省现代农业发展的新常态下发挥基础性保障作用,并将为山东省早日实现农业现代化和新型城镇化做出不可替代的重要贡献。
关键词:农林;专业建设
一、山东省农林类职业教育面临重大历史发展机遇
党十八大报告指出“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党工作重中之重”。2016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落实发展新理念加快农业现代化实现全面小康目标的若干意见》印发,提出了“加强涉农专业全日制学历教育,支持农业院校办好涉农专业”的举措。农业的发展离不开农业职业教育的技术技能型人才的支撑,在全国和山东省迈向高水平现代农业的进程中,农业职业教育将是影响全国农业与农村经济持续发展、农民素质提升的关键因素之一。农业的基础性地位决定了农林职业教育在全国将长期占据重要地位。山东省农林产业规模在全国居于前列,在迈向农林强省的征途中更加需要农林职业教育技术技能人才的强有力支撑,农林职业教育将在全省现代农业发展的新常态下发挥基础性保障作用,并将为山东省早日实现农业现代化和新型城镇化做出不可替代的重要贡献。
二、山东省高职院校农林类专业设置与建设现状
(一)农林类专业设置情况
根据山东省农林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有关调研统计,目前,山东省84所高职院校中,有19所院校(包括两个升格本科高校)开设了农林类(含涉农)专业。共开设园林技术等农林类(专业目录内)专业9个;食品营养与检测等涉农类专业8个;园林工程技术等跨界专业5个,19所院校总计开设72个相关专业,其中不含食品加工技术等涉农类专业45个,多数院校农林类招生专业只有2-3个。其中9个院校开设了园林技术专业;7个院校开设了生物技术及应用专业;7个院校开设了工程监理专业;5个院校开设了园林工程技术专业;5个院校开设了园艺技术专业;2个院校开设了城市园林专业,其它如种子生产与经营等专业10个。部分院校在专业结构优化中,将与农业密切相关的食品类专业作为优先选择方向,近几年,多所院校新增食品营养与检测和食品加工技术等专业,招生情况比较理想。
(二)农林类专业在校生规模
根据调研数据统计,全省高职院校农林类专业在校生规模普遍较小,在有调研数据的10所高职院校中,在校生总数1781人(食品类专业学生除外)。在校生规模最大的是潍坊职业学院,有在校生749人;其次是山东农业工程学院,有在校生454人;泰山职业技术学院有在校生256人。招生数量较大的专业主要是园林技术专业,有在校生841人;园林工程技术专业,有在校生288人;园艺技术专业,有在校生280人;城市园林专业,有在校生94人,占总在校生的84.3%。
(三)办学条件
通过实地调研和调研数据分析,全省举办农林类专业的院校间专业办学条件不均衡,部分院校农林类专业是传统优势专业,专业办学实力雄厚,潍坊职业学院、潍坊科技学院校内实训条件较好。部分高职院校农林类专业的办学条件较差,校内实训设施不足,实训设备水平不高。主要原因一是校园用地限制,实训设施设备的改善、更新多让位于热门专业;二是多数高职院校的传统农林类专业因招生数量少,在实训设施改善和实训设备更新上动力不足,明显滞后于农林产业的发展和技术升级需求,部分新上农林类专业实训条件比较好。
(四)人才培养质量
通过实地调研和调研数据分析,全省高职院校农林类专业人才培养水平总体较高,近几年多数农林类专业的毕业生供不应求,深受用人单位欢迎。农林类专业在校生参加全国、全省职业院校技能竞赛成绩优异,先后获得一等奖22项、二等奖23项、三等奖18项。农林类专业学生的对口就业率普遍在80-90%之间,毕业生创业率总体水平较高,在5-15%之间。(五)专业服务产业发展情况通过实地调研和调研数据分析,全省高职院校农林类专业服务产业情况较好,充分发挥了农林专业高层次人才多的优势,为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据不完全统计,近三年全省高职院校农林类专业开展了阳光工程培训暨农民技能培训、园林协会科普推广、基层农技人员能力提升培训、新型农民阳光工程培训、现代化农林种植技术培训等相关技术培训11554人次,为“三农”发展和促进新农村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其中潍坊职业学院、淄博职业学院、枣庄职业学院开展培训的项目、数量居于全省高职院校前列。
三、山东省农林高职教育对全省农林经济发展做出突出贡献
经过实地座谈了解和调研问卷统计,山东省农林高职教育以服务全省农林产业发展为宗旨,以高素质专业人才培养为根本,以科技研发和人才智力为支撑,为全省“三农”事业和农林产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一)培养专业人才服务全省农林产业发展
据统计,开展高职教育以来,全省高职院校农林类(涉农类)专业毕业生总数达到2万多人,为全省的农林产业和农林事业发展输送了大批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专门人才,数以万计的农林类专门人才活跃于全省各地,为全省农林产业的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高职院校农林类专业毕业生还积极自主创业,为全省创新创业型社会创建做出了一定贡献。据不完全统计,全省高职院校农林类专业毕业生的平均创业率达到5%左右,枣庄职业学院、聊城职业技术学院和潍坊职业学院毕业生的平均创业率达到10%以上。2015年初,潍坊职业学院的1名大二学生凭借“随便啦”软件从430名创业者中脱颖而出,成功入驻潍坊市大学生创业孵化中心,成功注册了潍坊天之骄子文化传媒和潍坊天之骄子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获得了人社部门免费提供的170平方米的创业基地,在430名创业者中只有他是大专学历,而且还是一名在校大学生。全省高职院校农林类专业师资力量雄厚,高职称、高学历专业教师数量较多,在一些高职院校中所占比例较高。据统计,全省农林类专业教师中有副高级以上职称教师100多人;硕士以上学位300多人;有国家教学名师1人,省教学名师18人,全国农业职业教育教学名师5人,雄厚的师资力量为培养高素质的农林类专业人才提供了强大的智力支撑,满足了全省农林产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
(二)科技研发助力全省农林产业发展
全省高职院校农林类专业以高水平专业师资为支撑,以解决企业生产技术难题为切入点,不断加强校企产学研合作,大力开展纵向和横向课题研发,与行业企业联合开展应用性技术研究、产品开发,为农林产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据不完全统计,近几年来,全省高职院校开展纵向课题35项,横向课题16项。潍坊职业学院申报的《半夏种质资源保存、优良品种选育及产业化开发》、潍坊科技学院申报的“微波灭杀植物病虫害新方法及其设备的开发研制”和“生姜种质资源创制利用与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等10几项科研成果获得山东省科技进步奖等奖项。东营职业学院和东营市药品检验所联合完成“黄河三角洲耐盐药用植物资源评价开发与利用”项目研究,社会和生态效益显著,三年实践产生直接经济效益约1586万元,为企业提供原料、加工制成的中药制剂,累计实现经济效益约2723万元,总体经济效益约4309万元。
(三)全省农林类职业教育享誉国内外
通过调研发现,在农林类专业招生不景气、专业教师课时量较低的背景下,全省高职院校以成立农业科技服务团队为平台,组织专业教师深入农林生产一线,培训企业员工、解决企业生产难题,大力开展社会服务。全省高职院校还依托雄厚的农林专业师资,积极面向发展中国家开展国际间农林项目开发和培训。潍坊职业学院依托全国农业职业技术教育培训示范基地、全国农村科普示范基地、山东省基层农技人员培训基地、山东省级现代农业技术培训基地等金字招牌以及生物园艺和园林技术专业两个中央职业教育实训基地的雄厚实力为平台,面向省内外开展农村基层农技人员、新型职业农民以及农村科技带头人等培训,年均培训3000余人次。聊城职业技术学院与聊城当代集团共建“中原现代农业发展学院”,与聊城莘县县委县政府、聊城当代集团三方合作开展“中荷国际健康农业生态城”建设项目,规划总面积10平方公里,当代集团为投资主体,总投资规模150亿元,积极探索现代农业发展新模式,走“政、校、企、农”多方共赢的农业现代化新路子。
四、山东省农林类高职教育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招生困难,传统专业发展后继乏力
通过实地调研现场交流和问卷调研数据分析,全省各高职院校农林类(涉农)专业招生普遍存在困难,多数传统农林类(涉农)专业对学生和家长缺乏吸引力,招生数量和在校生数量占在校学生总数的比例持续下滑。农林类(涉农)专业在学校总体发展中日益被边缘化,在多数高职院校中都成为弱势专业。
(二)师资结构分化,人才培养质量不稳定
通过实地调研现场交流发现,全省高职院校农林类(涉农)专业教师结构存在两极分化现象。一方面,许多高职院校由原农业中专学校升格或合并而来,农林类(涉农)师资力量相对雄厚,这部分专业教师普遍年龄偏大,高职称教师比例较高,教师科研成果、教学成果多且层次高,多成为学校发展中的亮点和特色。另一方面,为应对传统农林类(涉农)专业招生困难的现状,多数高职院校尝试新增设(调整)部分较热门的农林类(涉农)专业,如近几年园林工程技术、园林技术、城市园林专业新增较多,多数学校还新增设了涉农类专业如食品营养与检测、食品加工技术等专业。这部分专业师资一部分由传统专业教师转岗而来,一部分由高校毕业生直接招聘而来,学历普遍较高但年龄较轻、职称较低,造成农林类专业师资两级分化现象比较严重,专业师资结构不合理、不稳定情况明显存在,不利于农林类专业的人才培养和专业健康持续发展。
(三)实训条件改善不均衡,专业发展后劲不足
招生困难、学生数量少使得学校对于农林类(涉农)专业的投入积极性不高,部分传统农林类(涉农)专业的实训设备更新和实训设施改善进展缓慢、停滞甚至倒退,校内实习实训条件难以满足人才培养需要,人才培养质量得不到有效保障,影响到专业的长远和可持续发展。部分学校如潍坊工程职业学院借助于区域产业优势和地方政府支持,农林类专业实训条件得到极大改善,政府无偿划拨土地260亩土地建设花卉产业园,学校引进企业资金建设校中厂,校内实习实训条件非常先进,但园林花卉专业每年仅能招收10个左右学生,导致实训设施不能充分利用,专业发展也受到严重制约。
(四)教学改革滞后,人才培养难以满足社会用
人需求通过学校、企业实地调研和现场交流发现,全省高职院校农林类专业的教学改革不平衡,部分学校对于专业思想教育不到位、不对路,培养的学生岗位意识不强、专业理想缺乏、就业稳定性较差。部分学校在课程体系构建、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方式改革上与企业需求有较大差距。在系统的专业理论学习和专业技能操作能力培养上没有找到合适的平衡点,培养的人才专业基础不扎实、转岗能力弱,专业技能操作能力也做不到出类拔萃,培养的人才难以满足企业的用人需求。
参考文献
[1]王前新.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J].职业技术教育,2003.
[2]李云飞,李云霞.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理论与实践探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3.
[3]张来源,段娜,刘雪姿等.“三方融通、三品递进”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井下机电论文与实践[行为医学论文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5.
[4]王冰清.我国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2013.
[5]马晓花.地方性高职院校涉农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以湖南省为例[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4.
作者:贺志强 巨荣峰 刘德亚 刘泓蔚 单位:潍坊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