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企业内部控制问题及对策
摘要:伴随着经济的发展,国内企业开始重视企业内部的会计与管理控制,内部控制在企业的稳定与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内部控制体系的完善能够更好的服务于企业,管理好企业内部的各项事务。本文就当前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剖析,并提出应对策略,以期企业能取得持续性发展。
关键词:企业;内部控制;问题;对策
一、企业内部控制目前现状
(一)内部控制环境缺失,表现为以下方面
1、不科学的企业组织机构大部分企业存在所有者与经营者是同一人的现象,所有权与经营权高度集中在同一人或少数人身上,出现领导集权问题,最后形成“人为控制”的不良情况。企业没有合理科学的机构分工,使得各个部门机构权责不明确,实施各部门的明确分工难以做到,加强缺乏人才,使得在设置岗位时没有充分考虑部门间相互合作与监督的因素。2、缺乏内部控制管理意识目前我国很多企业领导缺乏对内部控制的合理科学认识,难以根据市场变化情况及时调整企业自身发展,还停留在对内部控制简单的理解,以为内部控制就是内部牵制,把内部控制理解为内部监督;另一方面,一些企业领导认为加强内部控制只是简单增加一些管理人员而已,没有明确内部控制目标,对内部控制没有一个正确的认识;甚至一些企业领导认为企业如果加上内部控制了会束缚企业,难以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更有甚者,企业管理层至今没有理解内部控制对企业的重要意义,没有及时建立相应的内部控制制度,即使建立了一些制度,在企业日常经营中也是流于形式。3、不合理的人员安排,员工整体素质低一些中小企业因为经营范围单一、经营规模小的特点,人员配置不规范,岗位安排不合理。有的企业因为员工少,没有规范的制度,工作秩序处于混乱阶段。有的企业因为在财务会计方面也“任人唯亲”,让一些缺乏工作经验的人员进行财务管理工作,这些人员思想素质低,业务能力差,无法处理好企业的财务工作,这些情况都阻碍了企业的正常发展。4、企业内部审计的逐渐衰退内部审计对于企业的内部控制具有重要作用。但现在一些企业配置工作人员没有相应的制度可依据,配备的内部审计人员不合理,不专业,使得内部审计如同虚设。即使一些企业设置了内审人员和内审部门,但是其独立性差,都只是一些形式,内部审计难以真正做到监督和审计的作用。
(二)风险管理意识低,感知内部压力力度弱
社会经济的日益发展、企业间激烈的竞争,使得企业面临着各种风险,导致企业内部控制方面的风险也不断加大,风险的突发性、多变性等特点随时会给企业的经营活动带来巨大影响,且可能造成巨大损失。因此企业必须加强风险管理,想尽办法预测风险、回避风险和控制风险,这个也是内部控制的核心。
(三)不规范的控制活动,表现为
1、没有合理分离的职务企业,特别是一些中小型企业想节约成本加上有限的员工数量,企业在配置员工职位时常出现不相容的职位重合的现象,忽视了“内部牵制”原则。2、简单化的授权程序企业所有权利集中在一个人或少数人手中,常出现一个人拍板定案的现象。3、失真的会计账本企业缺乏对财务管理的重要意识,造成工资冒名领取、企业账簿失踪等各种不利于企业财务管理的情况。4、未能落实的财产保护制度对于企业没有授权的人员在接触或处置企业财产时,一定要进行准确的财产记录、核对和财产保险等措施,但现在的一些企业领导对于财产保护不重视,没有任何组织性、技术性的安排,对于财产保护的结果也没有追究惩罚制度,造成企业账实的严重不符。
(四)内部控制监督的缺失
企业内部控制不断地进行测试与监督才能发现企业内部控制设计、运行的问题并及时处理,企业内部审计应直接监督和审查。但目前很多企业都未能做到,且企业内部本身的监督体系缺失,无法彻底贯彻制度,难以达到预订效果。
二、完善企业内部控制的对策
(一)优化内部控制环境
企业内部控制环境决定企业的经济效益。企业进行自身内部控制制度时要根据行业特点、行业规模等特点,并联系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完善企业的组织结构,完成内部控制目标,同时也要明确各个部门的权责,确定各个部门具体的职能。保证企业环境的公开透明,严格控制业务执行系统以及各种规章制度,要求做到高效严谨。企业要特别重视财务管理,保证部门分工合理科学,责任明确以及信息及时传递。
(二)加强风险意识,增强竞争力
管理者要重视风险管理,要认识到如果企业所有权利集中在一人手中,一旦决策错误将会给企业带来严重损失和危险。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及全球化的趋势,企业将面临市场激烈的竞争环境。企业缺乏风险管理意识,其经营活动会受到重大影响。企业要结合自身文化特点,建立适合自身的内部控制机制,达到最大化风险评估和管理的效果。对于风险预测、回避等方面,企业要尽可能地降低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
(三)企业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建立内部控制活动
企业建立内部控制活动时要坚持战略全面性原则。企业在考虑成本问题时也要顾及到全体员工以及企业经营活动,设计符合自身特点的内部控制制度,并将其渗透到企业的各个方面。
(四)建立高效的信息交流系统,实现资源共享
企业要建立高效、畅通以及多样的信息交流沟通系统,实现资源共享。企业要多方面收集信息并进行甄别、整理,确保企业管理者能及时接受准确的信息。管理者要重视各部门之间的信息交流,建立高效畅通的交流渠道,以保证各部门在共享资源的同时能加强交流和沟通便于更好的合作。
(五)加强建设有效的监督机制
将内部审计与外部监督相结合,建立完善、健全的监督机制。企业要保证内部审计机构有独立性,招聘高素质、专业的内部审计工作人员,并定期对其进行培训和学习,加强对内部审计人员的考核,使内部审计人员能跟上企业内部审计的需求。同时,企业也要接受政府和社会来自外部环境的监督,将“内外结合”,共同保证企业内部控制的完善有效。
参考文献:
[1]刘晓东.我国企业内部控制问题及其对策,2009
[2]王锐.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现状、问题及对策,2007
作者:刘辉 单位: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绿原国有资产经营有限公司
第二篇:企业内部控制的思考
[摘要]近几年来,经济的全球化加剧了市场竞争,中小企业在各方面都面临着较大的风险。虽然财政部出台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和深圳证券交易所、上海证券交易所出台的《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指引》中对公司的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作出了详细的规定,要求企业自我评估内部控制。但是在实施的过程中存在着很多问题,效果也并不明显。企业不仅要面对决策不科学、管理不到位、信息传达不及时等内部问题,还要面对市场上诸多不可控因素的影响,面对这内外严峻的形势,企业是否能实现自身的发展目标成了企业必须正视的问题。为了减少经营和财务方面的风险,企业完善内部控制体系是最有效的途径和方法。基于此,本文对企业的内部控制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企业;内部控制;思考;公司治理
1内部控制的概念
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具有思想同源性,即都是基于委托代理关系而产生。企业为达到收益目标,需要合理配置与运用组织资源,而在资源的配置与运用过程中,由于内部多层委托代理关系的存在,就会导致背德和非理性决策的问题,而公司治理正是为解决这些问题而产生的。在企业的实际工作中,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应该是同样重要并各司其职的。风险管理针对风险的统筹与利用,目的在于识别风险中的机遇进而获利;而内部控制更为合理的定位,应作为企业的常设机制,运用相应的控制手段与方法进行风险的防范,为目标实现过程提供保障,并最终促进整体目标的实现。内部控制,是指一个单位为了实现其经营目标,保护资产的安全完整,保证会计信息资料的正确可靠,确保经营方针的贯彻执行,保证经营活动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而在单位内部采取的自我调整、约束、规划、评价和控制的一系列方法、手段与措施的总称。简言之,企业内部控制是提高企业运营效率、保障企业依法经营和会计信息真实可靠,促进企业实现战略目标的活动,是现代企业制度的根本要求,是企业各项管理工作的基础,也是企业提高管理水平和防范风险的一种有效机制。对于每一个企业个体,为了实现其经营目标,需要通过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内部控制来制定自我调整、约束、规划、评价和控制措施,从而保护资产的安全完整,保证会计信息资料的正确可靠,确保经营方针的贯彻执行,保证经营活动的经济性、效率性。
2对内部控制认知上的误区
很多企业花费了大量的时间、人力、资金成本制定内部控制制度,但制定之后却浮于表面,而无法深入企业实际管理,最终使内部控制沦为落满灰尘的文案。《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中为企业提供的很大程度上是制度层面的“规则性指导”,但却没有提出企业在实际内部控制中应如何结合具体情况、应用具体方法,也没有提供一个比较直观的示例来指导企业如何结合自身实际进行内部控制建设,这导致我国很多企业的内部控制流于表面,使企业感觉无从下手,无法真正帮助企业进行经营管理。目前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即当人们谈论某些企业的成功经验时往往涉及很多方面,但很少谈及是内部控制做得好,而当面对很多企业经营失败案例的讨论时,人们第一想到的往往是内部控制做得不够好。这一现象与人们对内控的认知和定位有关。另外,有的企业根本没有内部控制制度,这种情况在民营中小型企业和“内部人控制”较严重的企业大量存在。在我国,大多数民营企业家依靠自己对市场的判断能力和个人的冒险精神完成了资本的原始积累。他们大多数对会计不太熟悉和不太重视。在他们看来市场才是最重要的,内部控制会束缚他们的手脚。所以,这些企业往往不制定内部控制制度,老板一人说了算,会计的作用仅在于如何算账使老板少交税。收入不入账,成本、费用虚高等屡见不鲜。在“内部人控制”的企业,经营者认为没有内部控制制度对自己更有利,更便于他们浑水摸鱼。因此,企业内控的执行主体急需转变旧有观念,重新认知内部控制。
3完善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措施
3.1完善组织架构
面对严峻的内控管理形势,企业需要建立完善的内部管理体系,应该不仅从公司总体出发,还要从独立层次出发,将内部控制分解为几个层面来逐一完善。科学合理的组织机构设置是内部控制得以开展的基本条件,也是通畅的信息沟通传递机制能够有效实施的前提。良好的组织机构应该满足信息在不同部门、人员之间的纵横传达以及业务活动之间的流动。在经营过程中,需要明确划分好相关人员的业务处理权限和对应的责任,对于每个业务流程都必须有完善和明确的审核体系,禁止某个环节出现一个人身兼发起和审核双重责任的现象,做到决策透明、信息公开、相互监督,消除舞弊产生的条件。完善企业的内控控制环境,对于管理层来说,不但要提高自身的内控管理意识,不能把内控管理意识仅仅停留在纸面,还应该充分认识到内控管理的重要性;不但要注重内部控制的设计与实施,更要从每个环节确保流程制度的完整性,真正将内控制度建设作为一项长期任务来抓。只有管理层提高了对内部控制的重视程度,才能形成好的内部控制环境,促进整个企业内控体系的良性发展。
3.2加强企业文化建设
企业文化是内部环境构建中十分重要的一部分。如果说内部控制目标体系是牵引内部控制整体活动的“明线”,那么,企业文化就是牵引企业全体员工进行内部控制的“暗线”。企业员工只有基于对企业文化的归属和对内部控制的认同,才会积极参与到企业的内部控制之中。在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应全面提升全体人员的监督意识和信息沟通意识,以保障内部控制的有效运行。而员工监督意识与信息沟通意识的建立,很大程度上是依赖于企业管理者的行为导向。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管理者的行为和意识对员工具有较强的示范作用。只有企业管理者本身提升了信息沟通意识,才能自觉地引导下级员工提高信息沟通意识,也只有在这种全员具备信息沟通意识的条件下,企业才能主动、及时地识别、获取有效信息,才能积极进行内部控制,实现对风险的规避。企业管理者也可以通过自身行为的示范向整个组织传达监督意识的重要性,使每个基层员工清楚,监督并不只是管理层的工作,自己的工作中也包含了对企业内部控制进行监督的职责,从而形成人人具有监督意识的企业文化。只有形成了这种全员具备信息沟通与监督意识的文化氛围,才能为内部控制核心环节的实施提供更为有利的隐性保障。
3.3完善监督机制
监督作为对内部控制的再控制,对于内部控制的有效实施提供了重要保障。完善的监督环境是监督功能得以发挥的基础。需要建立完善的内控监督机制,在会计部门常规性核算的基础上,对各个岗位和业务进行日常性和周期性的稽查,建立实时监控、实时纠正、以防为主的监控体系。还可以设置一个专职岗位负责内部监督,这样可以将内部监督做到常态化、流程化、规范化,不会因为管理层的变动而导致监控失效的情况产生。而监督环境的构建,一方面要依靠完善的信息沟通传递机制,因为监督职能的发挥应以能够获得充足信息为前提;另一方面,则要依靠其企业文化的影响,提升全员的监督意识,从而为监督功能的发挥提供基础。除此之外,应在监督工作中明确监督机构的职责,提升监督人员专业性,明确监督重点,从而提升监督工作的客观性和独立性。
4结语
我国企业实际的内部控制情况并不理想,大多存在内部控制流于形式、无法真正深入企业实际管理的现象,完善内部控制环境是首先必须解决的问题。企业内部控制,一方面应在管理理念上不断吸收先进的风险管理思想,与时俱进,持续完善自身理论体系,找到内部控制准确的职能定位,使之回归到最能发挥效用的位置上;另一方面,应与企业内部的其他管理活动相互配合,共同促进企业管理绩效的提高。
作者:王琦 单位:大连海创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第三篇:企业大额资金支付审批内部控制体系研究
摘要: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资金是企业发展的主要命脉,在企业经营过程中大额资金支付审批是企业内部控制活动的主要工作之一,可以更好的保障企业的经济效益,但是企业大额资金支付审批内部控制体系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严重影响到了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本文从企业大额资金支付审批内部控制体系存在的问题出发,提出了完善企业大额资金支付审批内部控制体系的策略。
关键词:大额资金;支付审批;内部控制;完善
一、企业大额资金支付审批内部控制体系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较强的内部控制意识
企业的人员的内部控制意识对企业大额资金支付审批内部控制体系的建立起到了重要性的作用,但是从实际情况来看我国大多数企业的管理者还缺乏较强的内部控制意识,内部控制的意识还没有在整个企业中树立起来,不利于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另一方面在内部控制专业能力方面,有的一些财务人员的能力还有待于提高,主要的表现为内部控制基础工作做得不够扎实,这就直接影响到了大额资金支付审批内部控制体系的建立。正是由于一部分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缺乏较强的内部控制意识,也就不能为企业营造出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不利于企业大额资金支付审批内部控制体系的建立。同时在审批方面的内部控制意识也不强,主要体现在将审批当做是管理,审批与管理的关系比较模糊,并没有认识到资金支付审批只能促进规范管理,但是并不能代替管理,当出现审批制度执行不力或者缺少审批的现象发生,就很难通过一些其他管控方法来进行弥补。例如有些企业领导简单的认为大额资金支付是理所当然的,对于审批只是履行程序,这样有的时候就会耽误时间,有的时候会迫于企业的制度先支付资金后补充材料。
(二)缺乏对于大额资金支付的监管
1、事前预测正所谓凡是预则立,不预则废,在进行大额资金审批过程中很多企业并没有做好事前的预测的工作,在进行企业规划的时候也是依靠经营目标、任期目标来笼统地进行规划,并没有建立起健全的预算管理制度,虽然有的企业制定了预算制度,但预算没有成为企业组织生产经营活动的法定依据,时常会出现未按照规定办事、随意更改的问题发生。在资金的收支使用方面,缺乏统一筹划和控制,普遍存在着使用混乱、不合理使用,挪用生产经营资金等现象存在,这样就会直接导致现金支付能力不足,降低了大额资金支付的使用效率。2、事中控制大额资金支付审批过程中的事中控制是至关重要的,但是一些企业在大额资金支付审批工作中,缺少了事中的控制,有的部门在获得大额资金审批后,并没有对大额资金的使用进行控制,时常会出现过多使用资金的现象,直接导致了大额资金利用率下降。3、事后监督在大额资金支付审批后有的一些企业并没有做好事后的监督工作,并没有认识到事后监督的重要性,企业大额资金支付审批只有通过事后监督才能够更好的对审批结果进行考核,才能够及时的对大额资金支付审批程序进行修改,提高企业大额资金支付审批的科学合理性,但是很多企业在得到大额资金支付的审批权后,却没有对资金的使用情况和效果进行进一步的监督,不能根据事后监督作出大额资金支付的可行性分析报告,不利于企业根据报告对大额资金支付审批程序进行适当的调整。
二、完善企业大额资金支付审批内部控制体系的策略
(一)提高企业对于大额资金支付审批的内控意识
追求企业利益最大化是每个企业管理者的最终目标,为了保证大额资金支付审批的安全性,就要提高企业对于大额资金支付审批的内控意识。企业的管理者应该对资金的安全问题加以重视,要将其作为财务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同时企业要严格的对资金拨付使用进行监督,要有充分的了解企业的资金情况,绝对不能存在对资金使用情况含糊不清的现象。同时对于企业员工也要不断提高大额资金支付审批的内控意识,从实践中加强资金安全风险意识,保证企业大额资金在审批和使用上的安全性。
(二)加强对于大额资金支付的监管力度
为了降低大额资金运作过程中存在的风险,要通过加强日常监督的方法来实现对大额资金进行实时的监控,企业中的检查、审计等部门也要通过自身的职责来严格的监督大额资金的使用安全,另一方面财政部门要在事前严格的对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监督,要对使用中的资金进行监控,以及做好资金的事后的检查工作,这样才能够实现对大额资金的全程管控。同时,在主管资金的部门要建立起健全的内部监督机制,在对资金的使用方向以及用途要进行严格的监管,当发现违反大额资金使用情况的时候,检查部门要按照相关规定给予处罚,如果发现犯罪的行为发生就应该移交给司法部门处理。为了保证企业大额资金支付的安全性和合理性,企业也要加强内部的监督力度,要鼓励企业部门之间、员工之间对大额资金支付流程进行严格的监督,逐渐形成相互制约、相互监督的大额资金支付监督体系。
(三)制定规范的相关内控制度
企业安全运营的重要保证之一是资金的安全,为了降低企业资金使用的风险,企业要不断加强企业的内部控制,这样才能够更好的防范企业资金风险。企业主要可以采用对资金事前预测、事中管控、事后控制的方法来对资金审批进行监督,这样我们就可以对大额资金的流向有清楚的了解,也可以对企业日常经营活动起到保证的作用。同时在制定内部控制制度的时候,要将资金的审批制度予以明确,对不符合资金审批程序的资金,一定不予以审批,企业各个部门之间的员工也应该彼此进行监督,提高大额资金审批的意识。我们不仅仅要在嘴上说说加强内部控制,并且企业的管理者要在思想上认识到内部审计与监督在资金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只有建立健全内部审计,才可以降低大额资金在运作上存在的风险,才可以在第一时间内找出企业大额资金支付中存在的问题,保证企业获得长期稳定的发展。同时企业在完善的大额资金支付审批内部控制体系的时候也应该建立相关的惩处制度,首先企业应对违反大额资金审批工作的人进行责任追究,例如当发现个人或者部门出现违反大额资金支付程序的现象,就应该按照相应的规章制度来确认责任,我们应该按照情节的严重程度来对违反违反企业大额资金支付的个人进行处理,例如对企业未造成严重后果的,应该采用批评教育的方式来解决,对于在企业资金审批过程中造成决策失误的领导和个人,可以采用降职、记大过等处分;其次企业追究相关责任的时候要按照一定的程序进行,要保证责任追究在相关制度规章下进行,主要可以按照以下程序进行追责:首先是调查,在调查取证企业资金使用过程中存在问题的时候,要实行企业纪检、人事、审计等部门之间的合作,这样可以提高调查结果的合理性;其次是提出建议,在经过严密的调查后,企业相关部门就应该写出调查报告,并就出现的问题提出合理化建议,并将报告递交给企业领导班子;最后是进行处理,企业领导班子在对调查报告进行研究后,会给出相关的处理决定,并按照各个部门的责任交给相关部门来进行问责。
(四)完善相关信息系统
完善的大额资金支付审批内部控制体系需要一定的信息系统,为了更好的实现企业供产销等系统之间的信息数据共享,企业可以采用一些先进的财务软件,通过统一的计算机平台的建立,进一步提高大额资金审批的准确性和及时性。在完善相关信息系统的时候,企业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方面是企业应该从实际情况出发,选择适合自身企业的财务软件,要将会计电算化作为工作的重点;另一方面为了使企业及时的获得财务信息,应该在企业内部建立互联网,方便更好的查询大额资金的使用方向,提高财务会计信息的质量和传递效率。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完善的大额资金支付审批内部控制体系可以提高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但是从实际情况来看,大多数企业的大额资金支付审批内部控制体系还存在着一些问题,直接影响到了企业财务管理水平的提高,因此企业的管理者要从实际情况出发不断完善大额资金支付审批内部控制体系,促进企业获得长期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姜劭凡.二手房产交易资金监管系统设计与实现[D].大连理工大学,2013
[2]陆世学.基于SSH的大额资金监管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厦门大学,2014.
作者:杨士伟 单位:华北地质勘查局五一九大队
第四篇:企业内部控制制度问题与对策
摘要:随着经济体制的不断改革,企业在面临前所未有发展机遇的同时,也受到了各方面的制约,尤其是来自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内部控制制度的好坏已经成为了企业能否在市场站稳脚跟的关键因素。因此,了解现行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存在的问题,完善企业的内部经营管理,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对企业的长远发展是十分有意义的。
关键词:民营企业;内部控制;问题;对策
一、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发展概况
现阶段,内部控制制度已经成了我国现行企业经营管理的关键支撑,内部控制制度的好坏直接决定了企业内部管理的成功与否。调查显示,内部控制制度合理的企业,企业的整个内部经营管理都会得到改善,在内部控制制度的支撑下,企业的运行效率和绩效不断提升。本文主要是围绕民营企业来写的,以某能源科技集团为例,这样的企业比较重视能源科技的开发、产品的开采,公司主营的是焦化电力方面的业务。企业更加重视技术和产品这方面,对于内部控制缺少投入,导致企业的内部经营管理不能与企业的发展相匹配。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下,建立健全内部控制的制度是能源科技集团发展的需要,制定严格的内部控制制度很有必要性。在很多时候,该能源科技集团对于内部控制的实施,只是关注了其经济控制的一面,而忽略了对于文化的控制,事实上,企业文化作为一种软实力,对于企业发展的影响也是不容小觑的。
二、现行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存在的问题
内部控制作为现行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手段,在很多企业中都得到了重视,对于企业资源的完整性提供了很大的保障,然而随着经济的发展,企业的规模不断地扩大,导致企业的内部结构也变得更加复杂,这种情况下,原有的内部控制制度就暴露除了很多问题。
(一)企业内缺乏理想的文化环境
该能源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作为一家民营企业,还没有上市,虽然公司参照上市公司进行了组织结构的设置,但是很多部门还是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企业内部的产权结构并不完善,股权集中在了少数几个人手中,导致企业的股权集中度很高,股权设置不合理。这就导致了企业的很多重大决策,都掌握在了企业主的手中,即使已经建立了董事会,成员的选择很大情况下也是从企业主的家族成员中进行选择。在这样的企业环境中,内部控制制度只能形同虚设,为了迎合企业主的利益,内部控制人员很多时候选择宽松处理,内部控制由于缺乏理想的实施环境而导致作用不大,甚至是不起作用。这可以说是硬性的影响环境的因素,而另一个层面就是员工的积极性不高,缺少参与内部控制的意识和热情,对内部控制的认识不够,重视不高。
(二)风险管理意识薄弱
我国的民营企业有一个十分普遍的现象就是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之所以出现这个现象的原因就是企业内部缺乏对风险进行管理的意识,当风险来临的时候,企业只能被动的适应,而不能主动的预防。作为民营企业,企业对自身的定位往往不准确,因此随着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企业面临的风险也就越大,企业主只依靠个人经验做出的决策已经不能适应企业快速发展的需要,在很多情况下,企业会面临很多的变数,有很大的不确定性。这种情况下,民营企业家的个人经验已经不能适用了,需要考虑到企业自身的内部环境,还要考虑企业所处的外部环境,才能做出正确的决策。而企业刚开始实施内部控制,风险管理的机制不健全,当风险来临时,企业也就不能很好的应对风险,遇到风险没有相应的处理措施,只能任凭企业遭受损失。
(三)内部控制信息沟通不及时
跟许多其他企业一样,民营企业也普遍存在信息传递不及时的问题,企业过分重视上、下级之间的信息传递,而忽视了同级部门之间或部门内部的沟通。信息沟通不及时,造成的最大影响就是部门内部的员工以及部门与部门之间很难达成信息的共享、资源的分享,各个部门都成了独立的个体,严重影响了企业内部控制信息平台的构建。内控信息传递通道不畅通,就导致了企业不能形成统一的内控共识,可能部门之间会出现不统一的意见,影响内控的整体效果,企业内控的观念不能在企业中进行很好的传递,导致企业内部控制的整体实施面临很大的外部阻力。再者,由于缺乏有效的信息沟通,内部控制人员不能够及时、准确的找出企业的内控控制方法与企业的实际经营状况之间的差距,也就不能及时的进行反馈,并作出调整。
三、完善企业内部控制的对策建议
(一)优化文化控制的环境
民营企业要优化内部控制的环境,首先,要建立重视内部控制制度的企业文化。企业要宣传并推广内部控制的重要性,让企业上至领导,下至基层的员工,都形成内控控制的观念,从心里接受公司的内部控制制度,并严格的遵守,这种观念的灌输看似只是无用功,但是它会从根本上影响员工的行为,对于内部控制的推广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其次,要建立多元化的产权结构。如果企业不打算上市,可以通过将企业的股份内部化,让企业的内部员工自行持股,这样可以有效的避免企业只由企业主等领导者控制的局面,更多人持股可以让企业的决策制定更加公平、合理,减少不必要的失误;同时,在多人持股的企业文化环境中,内部控制更容易发挥作用,减少企业的经营风险。最后,要注重经济控制与文化控制并重。内部控制从根本上来说是经济发展的产物,但是它还是一种文化层面的控制,企业文化传递出的价值观念对员工个人价值的形成有着深远的影响,而且这种价值观还会对员工的行为进行一定程度的约束。因此,企业可从以下几点考虑:加强企业文化的建立,建立符合企业长远的发展目标,又能够让员工接受的价值观,企业的价值观必须与自身的发展经历相关,有自己独特的特性,而不是泛泛的大而空的口号;定期对员工进行培训或者召开宣讲会,让员工对企业的文化、企业的愿景、使命有更深层次的理解,只有在与自己的价值观念相同的环境中,员工才能与企业更加契合;印制企业文化的小册子,人手一本,让每个员工都对企业文化有更清晰的认识,另一方面,企业文化的小册子也可以告诉员工企业文化就像是企业的其他规章制度一样,都是成文的规定,而不是只是口头宣传的口号。只有企业建立了深得人心的企业文化,才能形成文化控制的氛围,让员工更加认同内控控制的实施,也更容易收到控制的效果。
(二)加强风险的识别与评估
企业的利益与风险是同时存在的,两者呈正相关,往往风险越大,企业获得收益也就越大,但是对于风险,我们只能进行预防,而不能将其完全消除,不存在零风险的经营活动。因为企业的规模比较大,已经建立了专门的风险控制部门,聘用专业的风险管理人员,提高企业对风险的识别能力。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还应注意以下两点:第一,建立风险评价体系。企业要明确自己经营发展的目标是什么,在保证企业的利益和总体方向不改变的情况下,对企业可能面临的风险进行分析评价,当企业真的发生风险之时,才能以最快的速度对面临的风险进行定位分析,做出对企业发展最有利的应对措施。第二,建立风险预警系统。对企业决策的制定、实施过程中发生的失误、偏差进行诊断,并作出及时的反馈,在风险刚要发生时,就识别出来,并将风险发生之时企业的现状与预期目标之间的差距降到最小,减少风险带来的损失,加强对风险的预防。对风险的应对一定要因风险而异,不同的风险类型采取不同的应对策略,不能不加区分的笼统处理。
(三)完善企业内部的信息沟通机制
我们的目的是为了发挥内部控制在企业中的重要作用,因此,抛开企业外部的信息沟通问题不谈,我们先要保证企业内部信息沟通的顺畅和及时。首先,要建立信息情报中心和网络平台,保证企业的各个部门都能从网络平台中了解到企业的最近动态、决策、了解企业近期的规划,从而制定或者调整各个部门自己的目标,让部门的目标服从或者服务于企业整体的目标。其次,企业必须保证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和及时性,网络平台中必须聘用专门的人员,熟悉网络平台的操作与应用,从而可以及时对网络平台中的信息进行更新,并且要保证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最后,开放公司的沟通渠道,对于一些比较重要的信息或者决策,除了要在网络平台进行及时的发布之外,还要定期召开股东大会或者董事会,保证股东的知晓权,并将公司现阶段的经营发展状况进行说明,提高全体股东的参与意识。内部信息沟通机制的完善可以提高企业传递信息的效率,让信息在有效期内发挥最大的效用,保证企业决策的准确、无误、及时。
四、结束语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内部控制对企业的重要作用逐渐得到了重视,内部控制作为企业完善内部管理的一种方式,是对企业经营结构的一种完善,通过缩小企业的现实经营状况与企业目标之间的差距,可以帮助企业更好的实现自身的经营目标。但是,我国的内部控制起步比较晚,仍然存在很多不足的地方,为了更好的发挥内部控制的作用,企业在推行内部控制的时候,不能只关注经济层面的内控,还要重视文化控制,文化是一种无形的软实力,但它对企业的影响往往是潜移默化的。
作者:袁巧 单位:江苏天裕能源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第五篇:企业内部控制研究
摘要: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胜利,必须建立完善有效的内部控制。但是近年来在国内外由于企业内部制度的不完善等原因,导致企业失败的案例频繁发生,成为了当今世界理论界和实务界的一个热门话题。另外,外国理论同我国理论的差异以及在实践中国情的不同,使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着诸多方面的问题。因此,本论文对企业内部控制的理论进行详细充分的分析,并对在实施内部控制管理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之后,提出与之相应的解决对策,为我国控制机制在理论上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内部控制;COSO报告;经营风险
一、绪论
近年来,对于有效的、健全的内部控制作用在全世界的各个国家逐渐达成了共识。对于很多优秀的企业,有效的、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对企业来说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内部控制的无效而导致企业失败的案例在国内外更是数不胜数,国内外的政府机关为了判断内部控制是否有效也都做出了相应的规定,目前,我国政府的相关主管部门也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文件,如内控标准委员会于2008年6月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并于2009年7月1日开始实施,范围是境内所有的上市公司;财政部、审计署等部门于2010年共同颁布并成功实施的《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等法律法规标志着我国企业内部控制体系逐渐地完善。本论文以此为背景,就企业内部控制的一些问题及对策开展了研究。
二、企业内部控制的基本理论
(一)企业内部控制的基本概念
对于企业内部控制的概念,目前在各个国家公认为最具权威的是美国COSO委员会提出的《内部控制———整体框架》中的概念为:企业内部控制是指一个企业为了合理的保证企业经营的效率效果、财务报告的真实性以及对相关法律法规的遵循,进而要求企业内部的董事会人员、管理层人员以及与之相关的其他人员来达到的过程。
三、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我国内部控制理念滞后
在现阶段,内部控制的重要性的认识开始在企业管理人员中得到不断加强,对管理层的监督可以说是无处不在,但是,我国企业的管理层部分人员受到传统思想的影响,只重视企业的生产业绩,对内部控制管理漠然视之。即使认识到内部控制重要性的企业,往往都是把内部控制简简单单的误解为检查和审计,并且最终只关注的是审计结果,自己企业是否获益。这样加大内部控制后造成的结果仅仅重视了检查和审计,这就使内部控制实施的过程中成为了形式化,并不能形成完整有效合理的内部控制制度。
(二)我国内部控制环境欠佳
内部控制环境的好与坏,不仅对企业内部控制在企业员工中的实施起到直接的影响作用,还会影响到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贯彻执行,最终给内部控制的整体战略目标的实现带来重大影响。通过调查发现,在我国国内,内部控制制度建立的企业非常的少,甚至是在国际上已经上市的企业,即使建立了内部控制制度,但是也存在着很多的缺点、错误以及漏洞,例如没有建立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企业的全体员工整体的文化素质不高、没有优秀的企业文化、董事会与审计会没有发挥到应该发挥的作用,以及产权不是十分的明确等等。
四、企业内部控制的对策
(一)优化企业内部控制的控制环境
任何企业都处在一定的环境中,企业与环境的物质交换支撑起了企业的发展和生存,对企业内部环境的控制的遵循和执行好坏显得尤为重要,治理结构、职工对工作的胜任度、责任以及分权的表达、财务报告、组织之间的相互牵制与制衡等因素往往都对内部控制的控制环境起着决定性的影响。因此,通过对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环境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得出,要想优化企业内部控制的控制环境,必须做到如下几点:完善企业法人的治理结构、建立严格完善的董事制度、强化董事会在企业领导中的核心地位;重视对优良企业文化的培养和伦理道德规范建设;利用外部中介组织,特别是会计师事务所的建议作用;重视“人人为人”的集体主义精神建设,实现内控最高境界。
(二)建立完善的风险防范机制
企业风险是由于企业在内部控制方面的疏忽而形成的一些“潜在”的危险,即假如对错误的行为长期处于麻痹的状态,很有可能会导致一个企业面临经营的困难,出现经营危机。因此防范企业风险必将成为未来企业内部控制的“核心机制”。针对风险的控制,我们不仅要立足于过去,而且还要勇于面向未来。相应的管理人员应当按照工作目标,在内部控制实施的过程中对风险进行评估,及时了解业务以及环境的变化,结合实际情况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防范企业风险。另外,还应该不断强化员工风险意识,让企业中的每个人员都能够了解内部控制,让每个人都积极的参与到防范内部控制中来。
参考文献:
[1]李莉.论企业内部控制的风险管理机制,企业经济,2012,03:52-55
[2]池国华,关建朋,乔跃峰.企业内部控制评价系统的构建,财经问题研究,2011,05:87-92
[3]刘祖基.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影响因素研究,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13
[4]李伟.建立健全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探讨综述,经济研究参考,2012,18:40-50+52
作者:刘行师 单位:天津财经大学研究生院
第六篇:企业内部控制与风险防范
摘要:现代经济的高速发展,各个企业之间的竞争也尤为激烈,企业要想实现长期发展和实现超额利润就要克服在经营中面临的各种风险和实行有效的内部控制。而在我国的现代企业的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存在着薄弱环节,企业如何巩固这些薄弱环节就需要企业拥有良好的内部控制体系,从而能够从根本上规避企业的财务风险。本文主要通过现代企业内部风险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解决意见。
关键词:内部控制;风险;防范;探讨
内部控制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效地内部控制能够合理的提高企业的经营成果,保障企业的资产和财务报表的真实性,从而能够给决策者提高正确的指导工作意见和决策,影响着企业的发展。内部控制是企业风险防范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基础,完善的内部控制能够及时有效的防范企业的财务风险。所以,内部控制越来越受到现代企业的重视,加强内部控制能够有效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和市场竞争优势。
一、企业的内部控制及风险防范
企业的内部控制及风险防范的关系企业的内部控制是指企事业单位在发生的经济活动中建立的一种全责分工制度,能够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营效率。内部控制有五个要素: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控。企业的财务风险是指企业在经济活动中由于不可控因素而造成企业在财务状况具有不确定性,财务风险可能造成企业蒙受损失。可见,企业拥有良好的内部控制能够及时有效的预防财务风险,从而能够在的经营活动中保障资金的正常周转和提高资金周转速度,内部控制是风险防范的保障。企业的风险防范措施实行的好坏能够有效地体现内部控制的有效性,风险防范是内部控制的表现。所以,企业的内部控制和风险防范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二、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一)对内部控制的重要性意识薄弱
现代企业在经营管理中,太过于追求企业的利润最大化,从而容易忽略最基础的内部控制的重要性,领导对于内部控制的概念和气重要性没有做到深入了解,更没有认识到完善的内部控制能够有效地降低企业财务风险,能够给企业在长期发展的道路上做基点。最近几年,我国的经济发展速度明显放慢了脚步,这对当代的企业是一个打击和挑战,企业的资金周转和存货周转速度呈下降趋势,这些问题表明了企业在经营管理中对内部控制的认识度不够。企业维持陈旧的经营管理模式和片面的改革都会对企业的发展产生不利的影响。
(二)内部控制专业人才和先进设备匮乏
有些企业虽然认识到内部控制对风险防范的重要性,但是在应用内部控制体系时会发现缺少专业人才来制定和完善内部控制体系,遇到突发情况时没有专业人才来制定相关事中调整计划来应对企业的财务风险,而且在招聘相关专业人才时会发现,人力资源市场的内部控制人才远远求大于供。企业也存在没有及时主动培养内部控制专业人才的问题,企业在引进内部控制人才没有配置专业的设备,这也给内部控制人才的引进和培养造成了阻碍。企业没有引进先进的设备,这容易造成内部控制人员没有配套的设备来实现自己的价值。
(三)企业内部控制执行力度不够
企业在进行比较重要的财务决策时,总部对决策的各个步骤的内部控制管理执行力度不够,易造成在资金链和产品链之间短缺,企业的财务易受到波折。长期的项目工程建设决策收到的约束条件较多,企业若随意更改就很容易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短时间内难以恢复企业的正常运行。
(四)内部控制监督体制不完善
企业在实行内部控制的过程中,是需要相关监管人员监督的,以保障内部控制的有效实行而现行企业的财务计划。现代的企业往往是缺少监督部门与各个部门不是完全独立的,这就容易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从而失去监督的效果。很多企业的内部审计部门的工作范围局限在会计账簿,对于内部核稽,内部控制的评价体制与企业各个组织是否能够执行企业的计划或工作的效率等方面,没有发挥其应有的责任。
(五)内部控制没有连贯性和科学性
我国有些企业虽然已建立了内部控制体系,但因缺乏连贯性和科学性会导致在执行的过程中出现偏差,有些企业对未来的经济政治等环境缺乏预知性,着回到这企业在发展的道路中存在计划不能够完成或根本不能够执行。
三、对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意见
(一)加强企业对内部控制重要性的认识
企业的领导应该提高对内部控制的认识,积极主动推进内部控制的建设,在企业的各个生产销售环节形成一个良好的内部控制体系。主动引进内部控制专业人才时时监控企业的内部控制,遇到突发事件能够在短时间的做好防范措施,从而能够规避企业的财务风险,是企业在正常的轨道上运行。同时监督管理部门应履行自己的工作,及时反映内部控制存在的不足,才能够使内部控制真正充分的发挥好作用。
(二)完善企业内部控制体系
进行全面的风险评估。企业在分析各种影响因素时,根据影响企业的工作目标应分清因素主次,依次排查全面分析。通过排查出影响因素有针对性的采取风险防范和内部控制体系的调整。加强内部控制的监督防范。监督能够有效保障内部控制的执行力度,在监督的过程中着重考察内部控制执行的范围、力度。发现不足之处时,应及时纠正。企业在日常应当对内部控制体系进行全面审计,不间断对内部控制总体效果的监督考评,保障内部监督的作用。引进专业人才和先进设备。内部控制专业人才能够利用先进的设备制定企业的内部控制体系,信息化的时代,企业需要一套先进的内部控制体系来管理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同时加快企业的资金周转速度,有效应对坏账损失所带来的经济负面效应,实现企业内部所有信息的查询、分析、监管,大大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效率,是企业的内部控制执行的有效保障。
(三)完善企业风险防范机制
企业的风险防范体现在降低经营环境中多种因素的影响。风险防范的关键是“控”,基础是“防”。预防是解决风险的最关键步骤,将风险在处于萌芽状态上是消除,风险防范的最高境界,从微观经济的机会成本上来看,降低的损失等于收益。控制是针对已经发生的企业风险进行相关政策计划调整,使企业的损失达到最小。建立和完善企业的规章制度是建立企业风险防范的重要内容,若企业的规章制度杂乱无章,公司人员也会不主动履行自己的责任与义务,管理人员就很难维持企业正常工作秩序。完善企业的风险防控就要完善企业的规章制度,企业应在经营理念上强调风险防范是企业的基础。
(四)加强内部控制执行力度
企业拥有一套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是需要相关管理人员把作用执行到位的。其执行力度是企业衰败的关键,专业人才和完善的制度只是企业长期发展的基础。企业应加强内部控制的执行力度,确保内部控制制度能够达到计划,计划在事前做好充分的准备,事中是关键,在事中发现问题是应及时调整制度,确保内部控制的影响力。
(五)建立信息沟通系统
信息沟通系统是围绕在内部控制的周围活动的,这些系统能够使公司员工取得他们在进行、管控和监督企业营运过程中所需要的信息,能够快速交换信息。要想让企业员工各司所职,企业必须提供一套完善的信息与沟通系统让员工能够及时有效地捕捉、收集和交换内部、外部信息,使整个企业在信息交换及时的轨道上运行。
(六)提高企业风险意识
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能力与其关注的风险有很大的关系,在经营管理中企业的内部控制和风险防范是受到外界影响因素变化的。在制定计划的过程中,风险管理是需要内部控制为基础的,所以内部控制在企业管理中尤为重要。当前,我国的内部会计规范制度的制定是依据业务项目的,而风险管理和风险评估是贯穿于整个规范当中的。企业应在制定制度和完善的过程中,应提高对风险意识的注重,进而能够在正常经营过程中逐渐建立风险防控措施。围绕着各个风险关键点,建立起具有效率的企业风险机制,再通过风险进行预警、识别、评估、分析与报告,对企业的财务风险开展全方位防范与控制。
四、结束语
内部控制是企业管理的深入和发展,能够监控企业各个经济项目以保障企业能够按计划运行并在发现错误能够及时纠错的过程。现代企业在经营管理的过程中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及时发现工作中出现的差错,予以调整,预防财务风险。企业领导更应积极主动地认识到内部控制对于风险防控的重要性,引进专业人才和设备,进行全面风险评估和内部控制监督,建立完善的信息与沟通系统,让企业在信息化时代中能够快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企业对风险的意识,确保内部控制执行力度。加强企业内部控制的建设和风险防控的意识,能够保障企业长久稳健的发展,在经济快速发展的时代中提高了企业的竞争优势。
作者:林满谋 单位:羊城资产管理有限公司
第七篇:企业内部控制现况与对策
摘要:现如今的市场竞争越发激烈,企业面临的各种风险呈现出复杂性及多样性的特点,因此就更需要企业优化管理措施,重视企业内部控制。简言之,企业内部控制就是自我治理,通过一系列企业内部的由点、线、面结合而成的自我调节与约束的控制系统,从而规避经营风险,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首先从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的发展历史出发,强调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其次指出了现实建立企业内控存在的问题;接着阐述了建立企业内部控制需把握的五项原则;最后从四个方面探讨了企业如何建立内控体系的有效对策,旨在为企业提供参考性建议。
关键词:内部控制;原则;对策
一、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的现状
1.历史沿革。2008年5月财政部等五部委联合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当中明确指出,企业内部控制是由企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和全体员工共同实施的旨在实现控制目标的过程。2010年4月为了让企业更好的贯彻执行内控基本规范,五部委又出台了《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用以指导企业进一步的完善自身的内控管理体系,提高企业财务报告的质量,从而提升我国企业国际市场的竞争力。从2011年起首先要求在境内外同时上市的公司实施,2012年起扩大到沪深两市的上司公司。由此可以看出,国家对企业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的重视程度。当下,内部控制不仅是企业自身的管理措施,更是国家监管的硬性要求,企业内部控制相关政策文件更加细化、更具指导意义。2.目前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2.1认识不足。目前一些企业的领导层习惯于关注经营结果,不注重过程监控,认为规范化的操作流程不重要,更没有从企业整体的运营合理化角度建立内部控制的相关制度。另外,仍有不少人认为经理负责制就是体现在决策审批上“领导说了算”。认签字办事的情况大大存在。2.2执行不力。企业的规章制度流于形式,员工执行时往往凭习惯,将惯例优于制度来考量,因此制度的落实效果很不理想。同时,企业内部各层级之间职责不清,权限不明,也没有形成互相监督的机制。这些情况都让内控执行起来难上加难。2.3重钱轻物。企业往往采购物资前会货比三家,注重采购业务的管理控制,注重是否为企业购入了物美价廉的资产。但是资产入库后的管理十分混乱,没有设置专人管理,缺乏有效的记录,出现账实不符等等情况。导致资产的利用效率直线下降,进而无形中给企业增加了巨大的成本。2.4缺乏沟通。企业内部门之间缺乏沟通,缺少意见交换,有些部门只对自己分管的业务负责,不考虑整个业务链的有效推进。出现问题时,部门之间相互推诿,没有为了解决问题而进行有效的协商,导致企业整体运行效率大大降低。另外,领导与员工之间没有沟通的桥梁,员工发现隐患时没有上传的有效渠道,从而导致企业发生本可以避免的损失。
二、建立内控系统的原则
每个企业都会有自己独特的经营风格和千差万别的业务形式。因此内控制度不能将范本拿来直接复制,只有把握好如何建立企业内控制度的原则,万变不离其宗,才能制定出符合企业自身特点的制度来,也才能更好的将内控制度落地。1.制衡性原则。制衡性就是相互牵制,这是企业内控的精髓所在。制衡性原则要求在机构设置、权责分配、业务流程等方面形成相互制约、相互监督的机制;要求在完成某项工作必须经过互不隶属的两个或以上的岗位和环节,同时还要求履行内部控制监督职责的机构或人员具有良好的独立性。比如,一个经济业务在横向关系中,至少要由彼此独立的两个人员办理,使该人员的工作得到另一个人员的检查。在纵向关系上,每项业务处理,要经过上下级之手,促使上下级都能忠于职守。需要注意的是,不能为了制衡而约束住手脚,影响业务的开展,还要兼顾运营效率。2.全面性原则。俗话说,千里之堤,溃于蚁穴。一个小小的失误,会带来不可挽回的损失。因此,特别需要内部控制贯穿决策、执行和监督的全过程,覆盖企业的各种业务和事项,实现全过程、全员控制,不存在内部控制的空白点。全面性原则要求企业首先把管理的“面”要铺开,横管到边,纵管到底,要识别出企业内部控制可能出现的盲区并加以避免,实现企业全面、全员、全过程控制。3.重要性原则。重要性原则是以全面性为基础,关注重要业务事项和高风险领域,并采取更为严格的控制措施,确保不存在重大缺陷。它要求企业对“三重一大”的事项(重大事项的决策、重要的干部任免、重要的项目安排和大额资金的使用)实行集体决策和联签制度,坚决杜绝“一言堂”,这就是重要性原则的体现。4.成本效益原则。内部控制应当权衡投入的成本与控制达到的预期效果、业务达到的预期收益之间的关系。在执行控制的时候要考虑投入的成本是否适当。在企业内部控制建设之初,必须统筹考虑投入成本和产出效益之比,对成本效益原则的判断需要从企业整体利益出发。比如,尽管某些控制会影响工作效率,但可能会避免整个企业面临更大损失,那么就要坚持实施相应的控制。5.适应性原则。企业自己制定的内部控制,不要一味追求高大上,落得空洞无物。一定要与企业经营规模、业务范围、竞争状况和风险水平等相适应,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并且要跟随业务情况的变化加以调整,历史的经验有时是可以借鉴,但是更需要的是与时俱进的改革。此外,适应性原则还要求企业建立与实施内部控制应当具有前瞻性,适时地对内部控制系统进行评估,发现可能存在的问题,并及时采取措施予以补救。
三、建设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对策
企业内部控制系统建设的第一阶段,全方位梳理企业现有的业务流程;第二阶段,按照国家颁布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及《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的具体要求将业务逐一“对标”,制定出既符合政策要求又适用本企业业务开展的内控体系。在众多的要求面前,可以从人、钱、物这三个企业核心的方面为思考的出发点,运用发散性思维开展内控系统的建设工作。1.加强人力资源的控制。《三国志》中有一句名言:“功以才成,业由才广”,人才是成就企业的关键因素。这里提到的人力资源是指企业组织生产经营活动而录(任)用的各种人员,包括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和全体员工。如何将人才合理的运用,发挥其最大的效用,这是内控体系建立的原点。第一,要设立合理的组织架构,在国家法律法规的条款下,结合本企业实际,明确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和企业内部各层级机构设置、职责权限、任职条件、议事规则、人员编制、工作程序等等;企业的决策权、执行权和监督权应当相互分离,形成制衡。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的产生程序应当合法合规,其人员构成、知识结构、能力素质应当满足履行职责的要求。第二,企业应当根据人力资源总体规划,按照程序组织开展人力资源引进、开发、使用、退出环节的工作。①企业应当根据岗位所需的能要求,遵循以德为先、德才兼备的原则,选聘优秀人才。与选聘人员签订劳动合同,特殊岗位还需签订保密协议,明确保密义务。②企业应当建立员工培训长效机制,促进全体员工的知识、技能持续更新。③企业应当设置科学的业绩考核指标体系,对各级管理人员和全体员工进行严格考核与评价。制定与业绩考核挂钩的薪酬制度,切实做到薪酬安排与员工贡献相协调,体现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④企业应当与退出员工依法约定保守关键技术、商业秘密、国家机密和竞业限制的期限。关键岗位人员离职前,应当根据有关规定进行工作交接或离任审计。2.加强资金往来的控制。资金的控制要捋顺资金流的动态走向,把握住收与支的关键业务节点,这是内控体系建设很重要的一条线索。同时,加强财会部门的执行能力,是做好此项内控制度建设的关键。第一,对筹资、投资活动做好事前决策环节的工作,进行可行性研究,重点对规模、方式、风险与收益等作出客观评价。第二,按照预算,协调资金调度,确保资金收支平衡,实现资金的合理占用和营运的良性循环。第三,严格规范资金的收支条件、程序和审批权限,加强对资金营运的会计记录,明确留存纸质文件的相应要求。第四,严禁将办理资金业务的相关印章和票据由一人保管。3.加强资产管理的控制。加强企业资产管理的控制应当贯穿各类存货、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从进入到退出辽宁职称”全过程各个环节。这是内控体系建设的另一条重要线索。有条件的情况下,设立资产管理部门专门负责,并且与财会部门保持信息的互通,做到账实相符。第一,明确资产发出和领用的审批权限;时刻确保资产处于最佳使用状态;建立台账,详细记录资产入库、出库及库存情况;建立清点盘查制度,做到账实相符。第二,注重资产的日常维护,消除安全隐患。第三,定期对资产的先进性进行评估,加大研发投入,促进在用资产的技术升级,淘汰落后设备。总之,通过资产管理的控制,不断优化资产的使用效率。4.建立顺畅的信息传递的渠道。确保企业经营相关信息的及时沟通,是实施内部控制的重要条件。信息的来源涉及企业的各个角落,信息的传递也要辐射到企业的全体员工。这是内控系统建立的“面”。企业应当打通上达下传的渠道,明确内部收集、处理、传递信息的流程,确保信息及时沟通,促进内部控制有效运行。第一,收集和传递相关信息一般要遵循:真实准确、及时有效和保密原则。对信息进行合理筛选、核对、整合,提高信息的有用性。第二,制定严密的内部报告流程,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加强内部信息共享,对重要风险信息应及时上报,并可以直接报告高级管理人员。第三,广泛收集合理化建议,重视和加强反舞弊机制建设。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现如今的市场经济的竞争浪潮中,做好企业内部控制是每个企业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个课题。通过点、线、面结合而成的企业内控系统对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风险防范能力,确保企业战略目标得以实现都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正所谓,“有控则强,失控则乱”。最好的控制犹如看不见的手,但能恰如其分的指导企业合法合理的开展经营业务。为了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加强内控管理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越来越显现出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企业一旦建立了内控管理系统,就一定要持之以恒,要与时俱进,要落地生根。
作者:姚斐 单位:北京奥杰装饰装修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