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12年实力经营,12年信誉保证!论文发表行业第一!就在400期刊网!

全国免费客服电话:
当前位置:首页 > 免费论文 > 科技论文 > 电子论文 >

生物科学专业教师教育课程研究

一、自选课程占相当比例,学生自主选择度大

我国高师的课程设置大致分为通识课程、学科专业课程和教师教育课程这三大板块。六所部属师范院校在课程整体设置上大致相似,其中通识课程的学分大致占整体学分的30%,学科专业课程大致占47%,教师教育类课程占23%。日本的师范教育课程类型分为通识课程、专业课程和自选课程。其中专业课程又分为教师教育课程和学科专业课程。这些不同类型的课程比例设置大致为1∶1∶1∶1。学生在完成最低的通识和专业必修课程的同时,可以在全校范围内根据自身的兴趣选择自选课程。自选课程的选择,很好地利用了综合性大学的优势,既可以选本学院的课程也可以跨学院选择,不受自身所学专业的限制,有很大的灵活性和自由度。

二、通识课程内容均衡,同时限定修读学分和修读领域

教师的职业特性决定了高师通识课程对培养教师具备多方面的文化修养和健全的人格有着重要的教育意义。我国高校中通识课程一般设置为公共必修课程和公共选修课程。公共必修课程主要包括政治、计算机、大学外语和大学体育等课程。其中政治类课程和大学外语在通识课程中所占比例最大,两者的学分占通识课程整体的60%~70%。我国非常重视和强调政治课程,即“两课”。每一位中国大学生都要在公共基础课中履修大量的政治理论课和思想道德修养课。日本的通识课程除政治类课程之外,其余类别和我国相似,也都包括了信息技术、外语和体育。日本每一位新入学的大学生必须履修“学期初讨论会”这门课程,以懂得作为一个大学生应该如何安排自己的学习和生活,能够顺利地做好中学学习与大学学习的衔接。另一必修课程是“信息教育I”。其他通识课程只限定了必选的领域范围,而不具体指定课程名称。不同于我国对政治类课程的重视,日本的通识课程中,只有对学生选修法律方面的课程做出了规定,如在信息教育类课程中学生可以选修“人权”方面的课程,仅要求社会科学专业方向的学生必修“日本宪法”课程,而对其他专业方向的学生不做要求。外语课的学分和总学时也远不及我国的多,但是学校开设了多门外语课程,鼓励学生在完成英语的基础学分的同时,也能够学习和了解其他国家的语言和文化。日本通识课程中有一半的学分要求履修的课程必须要涉及人文科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和复合领域等各个领域的课程,并提出学生们应当“具备学习人类智慧所应有的知识和思考力”的学习目标。公共选修课只要求修够2个学分,可以在全校范围内的公共基础课中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程。我国公共选修课覆盖面比较广泛,主要分布在自然科学、人文科学、语言、艺术、社会科学、计算机、体育等各个领域。学生虽然有较大的选择空间,但是选修课整体所占学分不多,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学生选择的自由度。而且在修读方式上,也多是对修读学分有最低限制,而鲜有对修读领域做出要求。这样做的结果,学生们在通识课程的学习中可能很难均衡地了解到各个领域的知识,不利于学生开阔视野,提升修养,得到综合发展。

三、学科专业课程高度融合,注重基础学科的学习

高师生物专业的学科专业课程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非生物学科专业基础课程,另一类是生物学专业基础课程。以陕师大为例,非生物学科专业基础课程主要包括了高等数学、无机及分析化学、无机化学实验、有机化学、有机化学实验、普通物理学、普通物理学实验、生物化学、生物化学实验等。生物学科专业基础课程一般包括动物学、动物学实验、植物学、植物学实验、遗传学、遗传学实验、微生物学、微生物学实验、植物生理学、植物生理学实验、动物生理学、动物生理学实验、分子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实验、细胞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实验、生态学、生态学实验、野外实习等。除此之外,各个院校根据自己的培养方案,亦有开设其特色专业课程,学生在完成必修课程的基础上,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选修不同专业的课程。而选修课的学分设置每个学校也不尽相同。我国六所部属师范院校都非常重视学科专业课程的设置,学分也是在三类课程中所占比重最大的。尤其是北京师范大学,开设的非生物学科专业基础课程共24学分,生物学科的67学分,共计91学分。日本大学的学科专业课程也可以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科学专业方向的学生必须共同履修的科学基础课,包括了生物学、物理学、化学和地理学四大科学专业的基础课程和实验,以及相对应的各学科的教学法。另一类是生物学专业方向的学生需要履修的课程。学科专业课程是教师教育课程的核心与基础,教师必须充分掌握学科专业知识。学科专业课程是教师的基础性必备课程,是为了培养师范生的学科专业素养而设置的,是解决生物教师“教什么”的问题。在比较中我们发现,我国学科专业课程设置门类非常详细,在所有类别的课程中所占比例最大,约占了近一半学分,不仅注重学科专业体系的完整性,同时也重视学科专业的纵深发展。相对而言,日本大学的学科专业课程,其课程门类和总课时量都较少,课程内容高度融合,注重科学类基础课程的学习。这与日本初中小学施行综合科学的教育体制相符。

四、教师教育课程门类丰富,内容全面

我国师范院校的教师教育类课程平均学时为38学时,大约占总学时的23%。六所附属师范院校的课程设置门类都比较类似,都开设了教育理论课程,这是因为教育理论课程是培养师范生教育基本知识,基本精神和基本观念获得和形成的关键。除了传统的教育学、心理学等经典的教育理论课程以外,各师范院校也将现代教育技术设置为重要的教育基础课程。将现代信息技术融入日常的教育教学中,培养能够适应社会信息化变革需求的创新人才。在整个教师培养课程体系中原本仅有一门学科教学论,与之相比,现下的教育技能课程门类和比重都有很大程度的提升。这样的变化说明,现代教师教育在原有的学科知识和教学知识培养的基础上,更加关注教师的学科教学知识培养。六所师范院校也都分别开设了教师教育方面的学校特色课程,涉及艺术修养、教师技能、研究方法和政策法规等不同方面。日本师范教育可供选修的教师教育类课程,还开设了教学实习、教师能力开发、教学设计入门、语言技术、语言理解基础、临床心理学I、临床心理学II、寿命心理学、发育心理学I、发育心理学II等。各为2学分。并且毕业设计与学科教学方法这两门共占12学分的重要课程,是放在学科专业课程分类中的。日本课程设置中有32学分的自选课程。而门类众多的教师教育课程的设置,也为学生在完成必修课程的基础上,提供了更丰富的选择。

五、启示与思考

通过对比我们能够看到,日本教师职前培养课程体系具有课程门类丰富,学科知识融合,学生自主选择度大,体现了其贯通融合、多元包容的特点。这种课程体系的设置与我国学者提出的高校课程改革中“对多元价值的尊重、甄别与选择,对多种知识的通融以及开放灵活的思维精神与方式”为要旨的通识精神非常一致。然而日本教师教育的这种过分重视教育实践课程和自选课程,同时又相对的轻视学科专业课程、轻视教材的使用也有可能弱化中学特别是高中教师学科专业能力的形成。不过由于日本中学教师的学历普遍较高,本科毕业生多数是去初中或小学执教,高中教师中研究生学历的比例很大。所以在本科阶段的职前教育也就更侧重于面向中小学教师的师范生培养。而全面推进职后教育,普遍提升从教人员的学历,发展终身教育的教育方针也能够在一定程度弥补职前教育的不足。我国高等师范专业课程在近几年不断的改革下,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善,最明显的就是逐步增加了教师教育课程的比重,特别是关注师范生学科教学知识的培养。但依然存在课程结构比较单一,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现象。我国高等师范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单位以高中为主,这就对学生学科专业知识的要求更高,各个院校都非常重视学科专业的教学也可想而知。但是跨学科概念教学是未来基础教育研究和发展的方向,这样对师范生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科专业课程的设置也应该在保障基础知识学习的同时,相互交叉融合。通识课程在培养学生整体素养上非常必要,其内容的选择也应该更加广泛,并且也应该更具有自身学校的特色。

作者:屈平


    更多电子论文论文详细信息: 生物科学专业教师教育课程研究
    http://www.400qikan.com/mflunwen/kjlw/dzlw/193274.html

    相关专题:创新5.1声卡效果包 机械工程与自动化


    上一篇:文化馆对少儿舞蹈学习的实用性
    下一篇:没有了

    认准400期刊网 可信 保障 安全 快速 客户见证 退款保证


    品牌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