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分析宫颈癌组织中热休克因子1(heat-shockfactor1,HSF1)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及生存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09年11月至2013年12月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妇科直接行手术治疗的FIGO分期为IA~IIA期的宫颈癌病例,检测并分析癌组织中热休克因子HSF1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及无进展生存时间(progressfreesuivival,PFS)的相关性。结果癌组织中HSF1表达强度与癌细胞肌层浸润深度(P=0.02)呈显著正相关;在高级别病变(P=0.45)、脉管癌栓阳性(P=0.80)及淋巴结阳性(P=0.13)患者组织中HSF1表达高于低级别、无脉管癌栓及淋巴结转移患者,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SF1表达的高低对这些早期宫颈癌的PFS没有显著影响(P=0.33),但癌症基因组图谱(theCancerGenomeAtlas,TCGA)中320例宫颈癌患者的基因数据分析显示,HSF1基因表达越强,患者的预后越差(P=0.02)。结论癌组织中HSF1高强度表达与宫颈癌进展程度直接相关,并可能直接影响生存。
[关键词]宫颈癌;热休克因子1;免疫组化;临床病理;生存
在我国宫颈癌仍然是最常见的女性生殖系统恶性肿瘤,由于筛查工作目前还没有完全覆盖宫颈癌高发的欠发达地区,而且即使是早期患者也有相当的复发率且复发后缺乏有效的补救治疗措施,故宫颈癌死亡率仍然不低[1]。因此除了目前公认的中危和高危复发风险因素,对早期宫颈癌本身侵袭能力的预测也是非常重要的。热休克因子1(heat-shockfactor1,HSF1)是一种能够调控真核生物热休克应激反应(heat-shockresponse,HSF)的主要转录因子,它能够编程肿瘤间质细胞,从而促进恶性肿瘤形成[2-4]。目前研究表明,在肝癌、乳腺癌、口腔鳞状细胞癌、前列腺癌、食管鳞癌等多种癌组织中,有HSF1的表达上调,且HSF1的高表达常常提示不良结局[4-8]。但是HSF1在宫颈癌中的表达及意义目前尚不清楚,因此,本文旨在分析HSF1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与患者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评估其能否做为早期宫颈癌复发风险的独立预测因子。
1.材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与组织标本收集收集2009年11月至2013年12月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妇科直接手术的FIGO分期为IA~IIA期的宫颈鳞癌患者,共119例。入选标准:术前活检及术后病理诊断明确;患者术前未行放、化疗;患者于我院妇科行全子宫切除术或广泛子宫切除术+盆腔淋巴结清扫术±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术;患者及家属自愿参加该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1.2主要材料与试剂全部标本取材后立即经10%的甲醛溶液固定,石蜡包埋,制备切片后进行免疫组化检测。兔抗人HSF1抗体购自美国CST公司。1.3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宫颈癌中HSF1的表达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法对119名宫颈癌患者组织切片进行染色。常规石蜡切片脱蜡、水化。滴加0.3%Triton破膜,用3%的过氧化氢阻断内源性过氧化物酶的活性。切片置柠檬酸缓冲液(pH=6.0)中,微波炉高火5min,低火15min后,自然冷却,修复抗原。山羊血清封闭后加入一抗兔抗人HSF1单克隆抗体(1∶50),4℃孵育过夜,滴加山羊抗兔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的二抗,DAB显色,经自来水冲洗、苏木精复染、盐酸酒精分化、梯度酒精脱水干燥、二甲苯透明和中性树胶封片后进行镜检。HSF1的染色主要位于细胞核,高倍镜(×400)下随机观察5个视野,对癌组织HSF1表达进行评分。评分标准[9]:将染色强度分级:0分为无色,1分为淡黄色,2分为棕黄色,3分为棕褐色;按阳性细胞所占百分比打分:0~5%为0分,6%~25%为1分,26%~50%为2分,51%~75%为3分,>75%为4分。将两项指标的数值相乘(0~12分),分析HSF1表达的总分值与宫颈癌患者中的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1.4随访治疗结束后对患者进行定期随访,复发或转移由组织学及/或影像学(MRI、CT或PET-CT)证实。无进展生存时间(progressfreesuivival,PFS)作为计算患者肿瘤相关生存情况的指标,其定义为从患者初始治疗至患者病情进展或死亡的时间。1.5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数据为偏态分布,故用中位数(范围)[M(range)]的形式表示表示,采用秩和检验进行比较,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并进行log-rank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HSF1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共纳入119名宫颈癌患者,年龄30~75(45.49±8.45)岁。对宫颈癌患者癌组织HSF1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显示:癌组织HSF1高表达与癌细胞深肌层浸润(P=0.02)显著相关;同样高HSF1表达更多见于高级别(P=0.45)、脉管癌栓阳性(P=0.80)及淋巴结转移阳性(P=0.13)患者,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图1、2,表1)。5例患者术后无癌细胞浸润,12例患者未清除淋巴结2.2生存分析截止随访时间止,共随访到91名患者(随访率76.47%),中位随访时间为55(27~77)个月。在随访过程中,有4例患者出现疾病复发或转移,其中1人因宫颈癌转移死亡。以HSF1表达的中位数为截断值,对患者进行Kaplan-Meier生存分析。结果显示(图3),癌组织HSF1的表达对早期宫颈癌患者的PFS没有显著影响(P=0.33)。本次纳入分析的患者均为早期,故分析了TCGA数据库中320例宫颈癌患者的HSF1基因表达与预后的相关性,以中位值为截断值。结果显示,HSF1基因高表达患者的预后明显较HSF1低表达的患者差(图4)。
3讨论
目前早期宫颈癌的治疗方式主要是手术治疗,临床上有部分患者术后病理报告并无明确复发风险因素,但仍会出现复发和转移,虽然所占比例不高,但这一直也是困扰临床妇科医师的问题。这就提示现有的病理复发风险因素,其实是肿瘤发生不同程度浸润行为的体现,但这些浸润行为的决定因素本身可能才是真实意义的复发高危因素,临床妇科肿瘤医师一直致力于寻找能预测早期宫颈癌复发转移的客观标记。热休克因子HSF1可以被高温、重金属、低pH值等激活,从而使细胞的蛋白质发生损伤。研究表明,在肿瘤细胞中,HSF1的表达和激活水平均高于非肿瘤细胞(正常细胞和非恶性永生化细胞)[10]。在应激条件下,HSF1可以改变肿瘤细胞的代谢情况以及蛋白质的稳定性,促使细胞转化和恶性增殖,提高肿瘤细胞的生存和增殖[4,11]。作为一种转录因子,HSF1可以使肿瘤间质发生结构和功能上的重塑。研究表明,在肝癌和乳腺癌中,HSF1表达越高,患者越可能出现不良预后[6-7]。仅有的几篇宫颈癌相关研究显示HSF1主要通过调节miRNA(hsa-miR-432)表达,介导在热刺激应激下对宫颈癌细胞Hela的细胞保护作用[12],而针对该保护机制的处理如热灌注化疗可能成为其治疗[13]。但HSF1与宫颈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之间的相关性仍尚不明确。宫颈癌作为恶性肿瘤,除了恶性增殖,浸润和转移是其另一主要特征,也是影响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早期宫颈癌手术后是否需要补充治疗,主要依赖术后病理报告中有无复发风险因素,如间质浸润深度、淋巴脉管受累、淋巴结转移等。与这些复发危险因素相关的、参与肿瘤浸润转移的肿瘤标记理论上应该有助于我们对早期患者的分流处理。我们首次对早期宫颈癌患者原位肿瘤组织中HSF1表达进行检测,结果显示,HSF1的高表达与浸润深度显著相关,而宫颈癌淋巴结转移常与临床分期、宫旁浸润、宫颈间质浸润深度密切相关[14-15],该结果仍然支持HSF1参与宫颈癌的肿瘤浸润潜能。尽管没有发现高表达HSF1与淋巴结转移的明确相关性,但考虑主要与我们纳入的研究对象例数不够多,而且都是早期宫颈癌,淋巴结转移阳性的患者相对较少(14例)有关,因此也未能发现高HSF1表达与不良预后的相关性。不过对TCGA数据库里的患者数据分析证实了高HSF1表达患者的不良预后结局。综上所述,在宫颈癌原位组织中,HSF1表达水平越高,癌细胞肌层浸润越深,提示HSF1表达可能反映宫颈癌细胞的浸润潜能并可能提示不良预后。因本研究纳入患者数量相对较小,且均为早期浸润性宫颈鳞癌,直接得出HSF1与宫颈癌侵蚀性的相关性证据尚显不足,需要进行进一步的大数据分析加以验证或纳入晚期的宫颈癌患者进行共同研究,且其在宫颈癌浸润潜能中的具体机制也需要进企业管理论文一步论证。
作者:余少敏 成敏 侯靓思 张文君 刘斌 令狐华 单位: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