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红色影视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一)红色影视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载体
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新世纪以来创作并且反响热烈的红色影视作品,是对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与发展。红色影视对大众来说是一种书本、课堂之外的党史、国史、国情教育形式,其中弘扬的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已经沉淀为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基本内涵。具体来看,红色影视作品因为深深根植于我国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其从物质和精神两个层面生动地反映我国特殊历史时期中的人和事,不仅表现出了人民为了打破旧世界,创造新世界敢于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道德情操,而且弘扬了大众追求家国同构、和谐共存的民族性格以及咬定青山不放松、敢教日月换新天的英雄主义精神,因而其传达的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基本一致的。
(二)红色影视是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动力
当前,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形式单一,主要采取硬性灌输的方法,学生对此容易产生心理排斥。而红色影视不同于书本阅读和传统的课堂教学,它通过讲述可歌可泣、有血有肉的历史人物和激奋人心、波澜壮阔的历史事件,更加间接地表达了国家、社会、个人层面需要倡导的精神,对学生而言是一种寓教于乐的形式。以红色电影《建党伟业》为例,这部影片几乎云集了国内一线大牌明星,且故事跌宕起伏,视觉冲击力强,对青年学生具有很大的票房号召力,因此该片轻松完成了近4亿元的票房收入,成为主旋律电影的巅峰之作。因此,红色影视对于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大众化具有积极作用,是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动力。
二、红色影视应用于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大有可为高校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旨在培育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爱国主义和民族精神,并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因此,对于易受外界因素干扰,但价值观趋于成熟的大学生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必须创新形式,切不可硬性灌输,否则效果将适得其反。当务之急,应当将红色影视文化融入其中,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红色影视作品具有特殊的美学力量
与世界各国影视作品比较,红色影视是最富有中国特色的类型,也是最为广大受众所熟知的。建国初期,由于特殊的时代背景和外部环境,我国创作了一些至今仍影响广泛的经典红色电影、专题片,如《铁道游击队》(赵明,1956)、《小兵张嘎》(崔嵬,1963)、《地道战》(任旭东,1965),《百万雄师下江南》(钱筱璋,1949)、《红旗漫卷西风》(姜云川、张建珍,1950)、《中国人民的胜利》(瓦尔拉莫夫、刘白羽,1950)等,这些红色影视作品因为题材的特殊性,具有强烈的感染力,成为特殊时期国家进行意识形态宣传的重要工具。如今,红色影视作品依旧是主旋律影视作品的主流,其弘扬了真善美,弘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文艺的先进代表,具有崇高的美学力量。
(二)红色影视作品具有丰富的表现形式
红色影视作品对准了一段历史,一个时,其表现的时空广阔无比,其书写的人和事无比丰富。以新世纪为例,荧屏银幕上出现许多红色影视作品,比如回顾重大革命历史事件的,如:《集结号》(冯小刚,2007)、《建国大业》(黄建新,2009)、《建党伟业》(韩三平、黄建新,2011)等;反映革命领袖以及无数仁人志士的,如:《恰同学少年》(龚若飞、嘉娜·沙哈提,2007)、《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吴子牛,2014);还有专门以红色文化资源为背景的,如:《井冈山》(金韬,2007)、《延安颂》(宋业明,2011)。这些作品通过表现有血有肉、可歌可泣的历史人物,波澜壮阔、跌宕起伏的历史事件,不仅向受众展示了历史本身的丰富性,更传播了无形的精神力量,使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产生认知,并逐渐认同。
(三)红色影视将思想性与艺术性相结
我国社会主义文艺长期遵循着毛泽东同志提出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在此方针的指引下,红色影视作品的创作更注重思想性与艺术性的结合,其中塑造的形象更立体、更鲜活,自然也更具有吸引力和感染力。例如《激情燃烧的岁月》(康洪雷,2001)中的石光荣、《亮剑》(张前、陈健,2006)中的李云龙、《雪豹》(皓威、杜玉明,2010)中的周卫国等,个个都血气方刚,英勇睿智,但剧中也好不回避他们身上的小毛病,如性格上的执拗、鲁莽,也正是鲜活的形象才更让观众觉得具有真实性,更加令人可亲可敬。大学生在观看这些影视作品的过程中,可以真切地了解历史事件发生的过程,去体会其中的艰难困苦和血雨腥风,从而产生心灵的触动。
三、红色影视融入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路径
目前,高校开展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局限于传统的教学方式。由于现有教材较为生涩枯燥,教学形式单一乏味,大学生对核心价值观知晓率和认同率并不高。而借助红色影视作品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可以改变以往的填鸭式教育方式,使我们倡导的核心价值观潜移默化地植入学生的内心。具体来看,利用红色影视文化开展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应从以下几方面探索。
(一)开设红色影视经典作品鉴赏课
高校课程设置一般包含专业课、公共课与选修课三大类。专业课,顾名思义就是介绍本专业领域知识的课程,公共课主要是大学语文、外语、思想政治课等通识课程,而选修课涵盖范围较广,目的在于使大学生了解跨专业的知识,增强综合能力。除了已经开始了经典影视作品鉴赏课的影视艺术类专业院校以外,其他高等学校也可以在公共课或选修课的范畴内设置红色影视经典作品鉴赏课,或在影视鉴赏课中设置红色影视经典作品这一重要章节,并实现所有院系学生全覆盖。利用这种方式,红色影视文化顺其自然地融入大学生课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巧妙变身”。
(二)建立红色影视文化主题教育网站
在信息化、网络化时代背景下,我国几乎所有高校都建立了自己的官方网站,通常下设有党群、行政、教学、后勤等大部分二级单位的子网站,校园网也因此成为全校师生以及社会各界人士了解学校动态的重要窗口。基于校园网拥有如此广泛的传播范围和影响力,高校可在校园网上建立红色影视文化主题教育子网站(也可设置红色微博、红色网上纪念馆等平台),或者在校园网主页开办红色影视欣赏板块,将红色文化资源渗透到大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学习中。通过拓展这种大众化、生活化的传播渠道,吸引更多大学生观看红色影视经典作品,并借此强化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三)开展红色影视文化主题教育活动
高校开展的主题教育活动,一般“是指把一定特征的某种思想作为核心内容,并在活动中使其得到充分体现的一系列思想政治教育活动”③,也是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有效形式之一。除了既有的,如主题征文、主题演讲、主题参观等教育活动外,高校可以由校团委或学生社团组织红色电影展映、红色微电影大赛等活动,以更加接地气的形式,吸引大学生积极参与其中。大学生通过观看红色影视作品,或参加红色微电影拍摄大赛,自然而然会更多地接触到中国共产党和新中国的创业史、奋斗史,了解到为党和国家事业做出流血牺牲的无数仁人志士,了解到我们推出的主流价值观……在这一过程中,大学生不知不觉地接受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四)将红色影视融入高校党建工作中
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对高校的各项事业意义重大,必须将党建工作贯穿学校教书育人的全过程。我们清楚,党建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但从局部来讲,将红色影视文化融入高校党建工作也具有积极作用,尤其是对于高校师生的社会主义价值观教育具有重要意义。一方面,可以将红色影视作品应用到高校党课教育和党校培训工作中,使党校工作改变枯燥刻板的印象,从而生动化、丰富化,以影视为桥梁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与党建工作紧密结合起来。二是利用学生党日活动、团日活动、主题班会等形式,组织大学生集体观看警示教育片、红色电影等,并撰写心得体会或组织探讨,让学生间接地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作者:孙华 单位:井冈山大学人文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