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12年实力经营,12年信誉保证!论文发表行业第一!就在400期刊网!

全国免费客服电话:
当前位置:首页 > 免费论文 > 科技论文 > 电子论文 >

高校学生管理困境与对策研究(3篇)

第一篇: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困境和出路

摘要:在高校的各项工作中,学生的管理工作有着基础性的作用,直接影响着整体的教学质量。近几年来,随着国家扩招政策的出台,学生人数呈现着逐年增多的趋势,相应的对于学生管理工作也提出了不小的挑战。本文通过分析当前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所出现的问题,以期提出具有实效性的对策与建议,进而指导于具体的学生管理工作。

关键词:高校;学生管理;困境;方法

一、高校学生管理工作面临的挑战

(一)国家扩招政策的出台带给学生管理工作不小的难度近几年来,随着高校扩招政策的出台,大学生的人数呈现出逐年增多的趋势,使得高等教育由原来的精英式教育转变为规模教育。在这样的状况下,大学生的整体素质水平有所下降,相应的也就增加了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难度。值得注意的是,当前的大学生多是独生子女,他们具有较强的自我意识,往往以自我为中心,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对于高校的学生管理工作提出了不小的挑战。(二)教育体制改革给学生管理工作带来新的挑战随着国家素质教育的逐步推进,高校的教育体制也做出了相应的变革,同时对于高校的管理工作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其一,高校的教育体制给予了学生们更多的自主权,学生可以自主的进行选课,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程,选择自己喜欢的老师,这样相应的就淡化了学生的班级观念,不便于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开展。其二,教育体制改革所倡导的学生个性化发展模式,为学生提供了更多自由发展的空间,可供学生依照自己的兴趣爱好自主选择发展方向,但若是不加以正确的引导,则会产生扭曲学生个性的情况发生,这也对学生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

二、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困境

(一)管理理念没有适时更新从全国范围来看,高校的学生管理工作一直延续着传统式的教育模式,相关的管理者往往采用强制性的教育方法。这样的说教式的管理手段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自主式发展,影响了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鉴于此,传统的管理理念有着很多的弊端,已经不再适应当前高等教育管理的需要,更加不适于培养综合性的优秀人才。(二)管理方式较为单一众所周知,当前的大学生思想活跃,有着多元化的思想和行为方式。相应的,这对于高校的学生管理工作提出了很大的挑战。传统的管理方式比较单一,面对管理对象的越加复杂化,其已不适应于当前的状况。高校所实行的学分制,打破了原有的传统班级模式,学生群体变得更加灵活多变,所以单一、固定的管理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当前学生管理工作的具体需要。(三)管理人员素质有待提高在管理队伍上来看,高校的学生管理队伍尚不健全,相关的管理人员素质有待提高。首先,由于高等院校的扩招,使得大学生的人数速增,而管理人员的数量没有变化,相应的使得师资队伍水平没有跟上步伐。其次,原有的管理人员大多数没有接受过专业的培训,缺乏相应的管理经验,势必在学生管理工作上有着很多短板。(四)学生个体的法制意识淡薄众所周知,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工作对象是学生,学生群体所呈现出来的多样化的特点,成为了相关管理工作的难点。当前,大学生的自我意识强烈,个性化发展成为了其主要的特点,崇尚自由、不受拘束使得学生管理工作难以顺利推进。值得注意的是,学生群体的道德和法律意识普遍不强,对于基本的道德标准缺乏应有的认同。而从高校角度来看,教师多是注重学生的专业化培养与发展,对于学生的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则不太重视,导致了大学生道德观念不健全、法制意识淡薄,很容易导致学生走向错误的道路。

三、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对策

(一)适时更新管理理念,始终坚持以学生为本科学、合理的教育管理理念,是有效管理的重要基础。因此,作为高校的相关管理人员,应当适时的更新教育管理工作的理念,以学生为主体,始终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管理理念。具体来看,相关的管理工作者应当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通过深入学生寝室、深入学生课堂等方式,全面的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及时调整在管理工作中出现的不足之处。针对当前大学生多是独生子女的现状,管理者还应当在充分尊重学生个性化发展的前提下,在工作中更多的融入人性化的教育方法,使得学生能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下成长。(二)转变传统教育方式,形成多主体管理模式从当前高校大学生的特点来看,传统的、以管理者为主体的教育管理方式已经不适用于当前的教育现状。作为相关的管理工作者,应当不断创新管理方法,形成多主体的管理模式。具体来说,即是使得更多的学生能够参与到管理的队伍中来,使得学生能够从自身角度认识管理工作。同时,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大学生的责任感和自律意识,充分调动其参与集体事物的积极性和自信心,进而提高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效率和水平。(三)建立健全管理队伍,不断提高管理人员素质在高校的学生管理工作中,管理者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高校应当加强管理人才队伍的建设工作。首先,对高校管理人员进行集中的培训和学习。其次,引进专业的管理人才,提高管理队伍的整体素质。最后,建立奖惩机制,激励管理人员积极投入学生工作并进行考核对。(四)增加德育培养力度,强化学生的法制管理近几年来,高校大学生道德缺失和法律意识淡薄的问题已经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从高校角度来看,应当开设专题式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修养的课程,定期组织学生参加学雷锋等社会实践活动,为学生们营造一个良好的文化与学习的氛围。同时,还可以加强学生管理干部队伍的建设工作,号召干部学生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境界,并在一定程度上起到示范带头作用。只有通过这种内外兼修的方式,才能使得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和法律意识不断加强,进而提高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实效。

参考文献:

[1]李顺锁.当前高校学生管理工作面临的困境和出路[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6(06).

[2]刘海,祁雯.新时期高校学生管理面临的挑战及对策[J].新西部(理论版),2013(10).

作者:冻冰 单位:漯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第二篇:高校学生管理的网络舆情监督与引导

摘要: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我国已经进入网络化时代。而高校学生是经常活跃在互联网中的群体,他们的一言一行将会对高校的声誉产生直接的影响。如果不对高校学生的网络舆情加以管理和引导,某些扭曲事实的谣言可能会在高校中散播,对高校的形象产生不利影响,所以,在这个网络化时代的大背景下,高校必须要对学生的网络舆情加以管理和引导,使得学生的网络舆情流向正确的方向,确保舆情来源的真实性、可靠性,对于无中生有的谣言要迅速出面澄清,让谣言无法继续传播。

关键词:网络时代;高校学生;网络舆情;管理;引导

网络化时代的到来,使得互联网成为社会舆论的主要传播方式之一,而高校学生是互联网的主要使用人群之一,所以高校学生的网络舆情对社会舆论的传播有着重要影响。同时,高校学生的网络舆情会在高校内部迅速传播,如果有虚假舆情滋生,那么以互联网的传播速度,很快就会传播开来,对高校的形象将产生严重影响。所以,高校需要对学生的网络舆情加以控制和引导,将高校的舆情引到正确的方向上来。本文就高校学生网络舆情容易产生问题的原因进行分析,提出了几点高校学生网络舆情的引导与管理方法,希望能对高校的网络舆情引导有所帮助。

一、高校学生网络舆情容易产生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高校学生自身原因高校学生自身文化水平比较高,而且思维比较活跃,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心比较强,理解接受能力也比较强,所以一旦出现新的网络舆情,就会迅速被高校学生掌握到,并在高校学生群体当中迅速传播开来。另外,高校学生都是只经历过校园生活,缺乏社会经验,三观尚未成熟,对于事情真伪的判断能力还不够,所以容易被某些虚假舆论所欺骗,将虚假舆论在高校当中进一步传播,然后由于从众心理和盲目的跟风心理,使得虚假舆论越传越盛,严重影响到高校的声誉[1]。(二)高校严格的管理让学生有逆反心理目前的高校管理方式对高校学生的束缚比较大,而且用统一的制度管理高校学生,强行同化学生,抑制学生的个性发展,而高校学生天性渴望自由发展,所以对高校的严格管理自然而然地产生逆反心理。(三)社会节奏快,竞争压力大现代社会发展很快,每天的社会环境都发生巨大的变化。高校学生不仅要承受生活和学习的压力,还要考虑到毕业后的就业。当前形势下的就业竞争十分激烈,竞争压力很大,而高校学生由于刚从学校毕业,在工作经验、工作能力等方面还不够成熟,所以不被社会认可,在很多方面都受到排挤,使得高校学生心里越来越失落,久而久之就会对社会产生报复心理。(四)网络技术发展快现代网络技术发展迅速,所以网络信息的传播速度越来越快,传播的成本越来越低,而且参与传播的人群也越来越广,所以言论发表相对自由。言论自由在一定程度上方便了个人情感和个人想法的表达,但是从另一发面来讲,也让某些非法信息传播者或者邪恶势力传播者有机可乘,借助网络的匿名性和言论自由发表恶意攻击言论或者虚假谣言等。而高校学生是网络舆论的主流人群,加上心智不成熟,所以很容易受到其中某些虚假言论的影响,人云亦云,将虚假言论散播出去[2]。

二、高校学生网络舆情引导与管理方法

(一)提高大学生的判断能力,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加强网络法律、网络道德的宣传,培养高校学生的网络法律意识,并提高高校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另外,高校应该对学生的思想观念加以引导,使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提高学生对舆论真假的判断能力。学生在传播网络舆论前需要先进行理性的思考,不要盲目跟风、人云亦云。(二)调整管理方式,建立平等、和谐的高校管理模式高校的管理人员需要适当调整管理方式,对学生的管理不应该是上级对下属的管理方式,而是平等的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高校管理人员在管理过程中要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关心学生,以平等的心态多与学生交流,了解学生生活或者学习上的难处,并尽力帮助学生解决这些问题。这样,高校的学生与管理人员之间就不会产生太大的隔阂,学生也会更配合高校管理人员的工作,也不会产生逆反心理。(三)设立专门的心理辅导机构,帮学生解决难题学生在学习或生活等方面遇到较大的困难时,如果很长时间都无法解决,难免会出现焦急或者失落的心理,这种心理日积月累会对学生的性格产生影响,所以需要专门的心理辅导机构对学生心理进行调节,消除学生心理的负面影响,使学生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在网络舆论当中散播正能量[3]。(四)加强对舆论的监督,并设置高校新闻机构对舆论加以引导首先,由于网络的实名制还未普及,网络言论发表自由,所以让某些非法信息传播者或者邪恶势力传播者有机可乘,借助网络的匿名性和言论自由发表恶意攻击言论或者虚假谣言等。对此,相关部门要加强对网络舆论的监督,对网络舆论比较集中的目标进行排查,时刻关注网络舆论的发展动态,一旦出现非法舆论,要及时出面处理。其次,高校可以通过设置专门的新闻机构来对高校网络舆论进行正确的引导,并培养一些心智较为成熟、素质比较高、公信力比较强的学生来参与网络舆情的引导,使得网络舆情的发展健康化、有序化。

三、结束语

在这个网络技术发展的大时代背景下,高校学生的网络舆情控制不仅关系到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正确树立,更关系到高校的声誉和形象,所以加强对于高校学生网络舆情管理和引导十分必要。本文分析了高校学生网络舆情容易出现问题的原因,提出了高校学生网络舆情的引导与管理方法,希望能对高校的网络舆情引导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吴彩虹.高校网络舆情演变中的学生思想动态引导机制研究[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4,13(04):100-103.

[2]郭志立.新媒体视域下高校网络舆情的管理与引导[J].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5,23(06):38-40.

[3]姚小波.基于案例的高校学生工作网络舆情引导探索[J].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28(02):124-127.

作者:陈传革 高润芳 单位:西华师范大学

第三篇: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转型研究

摘要:大数据时代的来临会对整个社会产生革命性影响,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也将被深度波及:大数据技术将重新构建高校学生管理的研究范式、管理的预测和决策体系、学生的思想政治教学模式,进而向管理者、管理形式、课堂管理评价、管理研究方向等方面提出转型要求。

关键词:大数据;高校;学生管理;转型

目前,大数据在政府、商业、医疗等领域都得到了广泛应用。有报道称,2013年奥巴马成功连任是基于其背后的数据分析与挖掘团队,该团队应用大数据针对性地向有效选民投放广告、募集资金,致使奥巴马在普通民众中募集到的资金规模是对手罗姆尼的两倍;在电子商务行业,亚马逊、淘宝网、京东等电商使用大数据技术,不仅记录了用户在网站上的所有行为,对其货品种类、仓储、物流及广告有着极大的效益回馈,而且在记录用户消费信息的基础上分析了每个客户的购买偏好,推送偏好相关商业信息,使其服务更为个性化;在医疗领域,最为著名的案例为谷歌在2009年通过用户在网络上最频繁的搜索词条与美国疾控中心在流感传播时期的数据进行比较,有效预测了甲型H1N1流感在美国的爆发。大数据以前所未有的方式洞察着事物的发展趋势,并已经影响人们的知识架构、价值体系和生活方式。[1]高校作为思想最活跃、知识最密集、网络信息技术充分运用的前沿阵地,其学生管理的研究范式、管理预测决策体系、管理模式、结果评估和服务方式等都将受到大数据的深刻影响,大数据环境中的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是我们亟待研究的课题。

一何谓大数据

“大数据”中所谓的“数据”与“数字”具有不同的涵义,一个数据与其背后的背景数字、评论数字、对比数字等一起才能全方位地定位该数据的意义。大数据是数据、技术与应用三者的统一,它不仅是一项信息技术,更是一种价值观和方法论。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ationalScienceFoundation)将大数据定义为:“由科学仪器、传感设备、互联网交易、电子邮件、音视频软件、网络点击流等多种数据源生成的大规模、多元化、复杂长期的分布式数据集”。[2]维克托•迈尔和肯尼思•库克耶作为国外大数据领域的权威学者,在《大数据时代——生活、工作与思维的大变革》著作中给“大数据”界定为:“一种前所未有的方式,通过对海量数据进行分析,获得有巨大价值的产品和服务,或深刻的洞见。”[3]

二大数据对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重构之处

所谓“高校学生管理”在学校一级一般指的是分管学生工作的校党委副书记、学生处(学工部)、校团委及其他有关部门(就业指导中心、武装部)对学生的管理;在院(系)一级一般指的是院(系)党委副书记、院(系)团委书记、辅导员、班主任对学生的管理。在高校学生管理过程中,管理者可以通过网络信息、通信平台获知学生海量数据,如课程选择、在线学习、网络社交,但大数据并非只来源于互联网,互联网更多的是大数据的桥梁和动力,物联网技术的发展,使学生管理与课堂、实践、学生生活轨迹等内容都量化融合起来,共同汇入大数据,这必将对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产生新的影响。

(一)重新构建高校学生管理的研究范式

众所周知,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相结合是学生管理研究的重要方法。大数据时代背景下,精准、及时的大数据样本使研究者很大程度上摆脱了对实验室小样本或调查问卷采集的随机样本的依赖,面向全面的数据,最大限度地扩大潜在研究对象,趋于总体样本,既避免了社会期许效应,又最大程度保证了研究结果的客观性和全面性。另一方面,定量研究的效果受制于诸多因素的制约,特别在学生管理领域,思想的多变性、隐蔽性、复杂性等使得量化工作更加困难。但在大数据时代,一切事物都可以被数据化,情绪、思维、行为模式、认知、沟通、关系等等都变成了数据,这种记录的维度之密,频度之高,为学生管理领域的定量分析提供了极为丰富的资源,受此影响,学生管理研究范围也在不断扩展,很多学生管理问题如思想动态、高校舆情、主观幸福感、个体行为偏好、个体认知、人际互动和人际关系等借助大数据都能得到更为准确和可视化的测量呈现,这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研究的起始点。[4]

(二)重新构建高校学生管理的预测体系

在大数据时代,大学生在校园的活动过程会留下一个数据集,这个数据集记录了个人学习、日常生活的痕迹,让个体特性有据可循,个人的行为特征、思想倾向、兴趣爱好等都将一览无余。虽然高校掌握着最大量的校园运转数据和人物事件信息,但这些数据大多以价值密度低、看似毫无联系的非结构化原始数据的形态零散地分布在各个部门、各个个体中,学生的显性行为数据(如完成作业和参加考试的情况,图书借阅情况,寝室出入情况等)和隐性行为数据(在线社交、课外活动、论坛灌水等)都没有应用大数据来创造性地发挥其预测价值,这些数据如果被整合、挖掘和分析,学生的行为模式将得以展示,实证数据将替代假设、经验来揭示未知的事件。例如,中国计量大学通过学生校园卡的消费记录来跟踪和预测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现状,形成预警系统来及时补充和了解可能存在经济困难的学生。具体的做法是:分别对全校男女本科生周内校园卡在中、晚餐平均消费值进行分别统计,乘以0.6的系数,得出男女预警消费线。预警系统定期自动对低于警戒线的同学进行记录并反馈给学校后勤中心,中心在分析对比学生家庭信息情况后,通过联系院系教师做进一步了解,以判定学生是否真的面临经济困难。

(三)重新构建高校学生管理的决策体系

大数据时代,决策行为将基于事实和数据作出,与传统学生管理工作中依据经验和直觉的决策方法决然不同,管理者可以通过收集和挖掘数据及其之间的“关联度”,整合、分析、应用学生网络数据、行为数据、教学数据等相关资料,搭建数据使用平台,能够使管理者在最短时间内获取与学生有关的个性化信息数据库,进行数据挖掘、量化分析、寻找联系进而建立决策者间的联动机制,这不仅能使管理问题从“意识形态”量化为“实证的事实”,有效辅助决策目标和方案的制定;而且大数据的“数据海”特点实现了问题的实时性和全面性,使分析和决策行为从“动然后谋”转向“随动而谋”,更能让决策反馈得到合理评估。例如,校园发生突发事件,可以通过传感器识别事件发生的学生及发生过程,通过移动终端把数据发回数据库,同时获取与学生有关的信息数据,形成一张完整的突发事件信息汇总表,一方面在分析决策事件的同时,预测突发事件衍生的新问题,制定应急预案,调配资源方向,提高反应和处理能力,实现有效的风险管理。另一方面,一旦发现决策目标和实际偏离,可以及时调整决策执行方案或行为,进行决策目标的有效管理。

(四)重新构建高校学生管理中的思想政治教学模式

从竹签流传到造纸术和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我们的教育模式也从以孔子创立私塾和苏格拉底(Socrates)讲学演变为以夸美纽斯(Comenius)创立工业化培养模式的课堂学习体系,大数据时代使得学生管理中的教学面临一场新的教学模式革命。我们目前使用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模式仍然以夸美纽斯创立的一对多课堂学习为主要模式,这种教育模式的特点是教师在相对固定的场所对学生进行单项灌输式教学,教学的主客体、交流模式相对固定,与此同时,被教育者的主观能动性不能全面发挥,教育者不能针对个体特征进行个性化教育。国际个性化教育协会(InternationalPersonalizationEducationAssociation,简称IPEA)将个性化教育定义为:“为受教育者量身定制教育目标、教育计划、教育培训方法、辅导方案并加以执行,组织相关专业人员为受教育者提供学习管理策略和知识管理技术以及整合有效的教育资源,帮助受教育者突破生存限制,实现自我成长、自我实现和自我超越。”[5]在大数据技术中高校管理者可以利用数据的开放性、多样性、互动性、可选择性的特点,建立以自主选择学习模式为主的“云课堂”个性化思政教育,在“云课堂”里,首先需要采集每个教育者和学生的重要信息,包括教师的教育背景、教学长项、研究领域等数据,也包括学生的家庭环境、教育背景、测验分数、兴趣爱好等数据。在“云课堂”,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地位是平等的,受教育者可以根据自身特点和教师情况自由选择受教育的时间、地点和教师。在接受教育的同时,“云课堂”也对受教育者的个人思想动态、政治水平等数据进行汇总、更新、分析、挖掘,以便于管理者对其进行针对性的思政教育。管理者、教师、学生都可以从“云课堂”中获益。对于管理者来说,可以更快、更有效地与教师和学生建立联系,了解学生的学习趋势和结果,帮助教师适应新的教学环境,同时根据“云课堂”的数据记录来综合评估教学效果、改进管理政策。教师能够获取更全面的数据信息,提供更深入的教学分析,以便为学生提供更个性化的教学服务,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教学干预。学生可以从数据库推荐的学习轨迹来开展自我导向性学习,同时也可以得到教师更好的指导。

三大数据对高校学生工作管理的转型要求

(一)大数据对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者的能力要求将

更为综合化,强调数据分析能力与专业知识、思政教育技能并重大数据时代,数据几何级、爆炸式地呈现,有价值的信息和垃圾信息、干扰信息、错误信息并存,有益信息和有害信息共在,需要管理者从这些价值密度低的广泛数据中寻找“真数据”并能知道数据说的“是什么”。对于专业知识和技能仍然占着重要位置的管理者而言,如何在纷繁复杂的数据中寻找具有价值的内容,如何对信息数据进行深度诠释,将成为管理者在管理活动中一项重要的能力要求。美国著名的“蓝带学校”殊荣获得者之一肯尼迪学校,其高质量的管理就立足于“数据驱动型”(DataDrivenInstruction)。该学校每年举行“数据分析管理考试”,教师必须每年参加3次“数据挖掘”(DataRetreats)活动,深入分析每个学生的数据根据每个学生的数据情况,遵循“数据逻辑”,确定具体的管理策略和教学活动。可靠的数据是科学管理的依据,管理者在搜寻、阅读、获取信息之后还需要辨别真伪,只有管理者在提升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提升数据来源、数据质量的分析能力,提升数据分析结果验证和处理能力,才能有价值地运用高信度的数据。因此,大数据时代的来临,势必进一步加强管理者对数据的分析和挖掘技能,加强对数据的深层解读能力,以便准确进行相关数据的关联分析。

(二)高校学生管理形式从扁平化趋向建模化个性引导

从技术上说,只要你在生活、学习中留下痕迹,就可以利用大数据收集工具和分析技术,研究分析学生学习过程、在课堂中的行为表现及生活经历等相关数据,因此可以相应构建学生行为模型、学生体验模型,进而对学生管理过程、效果进行实时控制和修正。学生行为模型,教育者可以通过采集学生课堂行为、宿舍行为、网络行为、家庭行为等行为表现来探索学习者行为与学业成效的相关关系,构成学生行为模型,预测学生发生休学、辍学、退学等事件的可能。美国的学校就能够通过对学生数据的分析,以85%的精确度预测学生的升学率。[6]学生体验模型,管理者通过采集学生学习经历、生活经历及满意度调查数据来构建学生体验模型,对教育者及监护人的教育方法、教育效果进行评估和反馈。管理者通过建立上述模型,构建学生个人档案,分析学生的知识储备、行为特征、成长体验,归纳出学生最近的学习、思想和行为倾向,对具有相同特征的学生进行聚类和分组,最终用不同的管理方式来促进不同对象的有效改变。

(三)高校学生思政课堂教育的教学管理评价趋向于多元化的过程性评价

传统的教学活动评价方式主要通过教育管理者的听课情况、学生成绩和学生评教的基础上来对任课教师进行教学评价;对学生的评价则通过考试成绩、课堂表现、考勤等对学生进行评价,双重考核轨道在一定程度上推进了“教”与“学”的进行。但传统的评价方式无法将态度、行为及其背景纳入其中。一方面,大数据使“教学”评价方式从单一化变为多元化。大数据的应用让学生的思想、心态、兴趣、关注点、情绪等难以量化的内心体验客观呈现,使评价更为精准全面。即使针对“掌握知识”这一单个维度进行分析,其因素也是多方面的:记忆、逻辑思维、实践推理、学习技巧等等,通过大数据技术,分析每个学生的特点,从而总结优劣势。另一方面,大数据使“教学”评价方式从节点性的量化评价转变为过程性的量化评价。大数据的出现不仅可将学生的图书借阅、电子图书点击情况,对实事新闻的点击、下载、传播情况进行数据记录整理,找出学生的关注点、记录学习态度,而且可以根据学生在电子书停留时间的长短判断“学”的重点和难点,进而可以量化“学”的方式和风格,据此调整教材、参考书或课堂活动,从根本上完善了对“教学”的评价。大数据在教学中的应用使教学管理体现在实时跟进的过程中,由此可进行实时评价。

(四)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研究将更注重对象和内容的相关关系的研究

大数据时代下的高校学生管理的研究对象将不是依据统计抽样方法获取的学生样本,也不仅仅是一个学校的学生群体,而是全体学生的全部数据。但大数据技术的产生能将样本量扩展到全体大学生,在这里,样本=全体。传统的管理理论认为,作为研究对象的“人”是难以量化的,更多采用定性研究,这无疑导致了研究的主观性、片面化,制约了学生管理的研究和发展。大数据技术使原来认为难以量化的思想、爱好、情感、行为都可以通过大数据平台收集、存储、分析数据,实现定量研究全体学生的所有信息的目标,可以用定量的数据将充满感情的管理对象描述出来,在这里,样本内容=全部数据。传统高校学生管理理论非常重视寻找“因果关系”,这关系到数据分析的结论,但大数据领域中涉及的数据有许多不同于自然科学数据的特点,包括多源异构、交互性、实效性、社会性、突发性和高噪声等,不但非结构化数据多,而且数据的实时性强,大量数据都是随机动态产生;[7]其次,“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本质上是相互联系的。基于上述两点,某种程度上大数据时代更关注事物的相关关系,通过关联物之间的相关关系进行判断、预测和决策,而相关关系的核心是量化两个数据之间的数理关系,这就是未来高校学生管理的研究重点。[8]同时我们也应该警惕大数据不是万能的,大数据是高校学生管理所面临的一个新的境遇和背景,并非结论本身或者研究的终点。[9]即使是基于数据的研究,也需要研究者有一定的理论构建能力,对教育对象的洞察力和对信息数据的深度诠释能力。同时如何保护个人隐私,如何避免在数据中自我迷失,如何在不丢弃原有高校学生管理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的基础上运用大数据值得每一位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者认真思考。

作者:范庆瑜 单位:中国计量大学


    更多电子论文论文详细信息: 高校学生管理困境与对策研究(3篇)
    http://www.400qikan.com/mflunwen/kjlw/dzlw/185999.html

    相关专题:课程教材研究所 合肥工业大学


    上一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途径
    下一篇:没有了

    认准400期刊网 可信 保障 安全 快速 客户见证 退款保证


    品牌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