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加快建设,构建海洋经济创新发展平台
按照“统筹规划,适度超前”的原则,规划好示范区基础设施建设。一是加快港口建设。要充分利用丹东港20万吨矿石泊位获批的有利时机,依托丹通高速公路和东北东部铁路,快速开发东北腹地资源,重点建设粮食泊位4个、成品钢材泊位10个、煤炭泊位8个、矿石泊位20万吨级2个、30万吨级1个、集装箱泊位16个,并建设冷链物流大型冷库和交易市场,汽车中转、存储、拆装设施及油品物流设施。二是在丹东港提供免税油供应和自来水管道,解决丹东港加油车不能进港,无法为船舶提供柴油、重油和提供淡水不及时的问题。三是加快临港重化工产业园区建设。全力以赴协助营口港集团加快建设海洋红港区,借以在大孤山经济区建设临港重化工产业区。
二、扩大招商,鼓励民营经济参与开发建设
抓好对内对外大开放大招商是北黄海经济带开发建设的关键。一是集中力量采取选择性招商,即:招大不招小、招强不招弱。把概念引资、功能引资、选择引资理念逐步渗透到丹东招商日常工作中去。把招商重点放在全球五百强上,放到高科技低污染项目上,放到大工业项目上。二是支持民营经济积极参与海洋资源开发、涉海基础设施建设,培育一批骨干企业和现代海洋产业集群,使其成为海洋开发建设的生力军。三是组织力量分析研究与丹东精细化工、海洋新兴产业、海洋生物医药、海洋电力和海洋化工五大海洋产业发展相关的国内外大型跨国企业集团国际化战略,关注其资金和项目转移动向,瞄准重点对象目标,动员和使用各级政府、各种机构的力量开展多层次、全方位的重点引进工作。
三、争取政策,为示范区建设提供政策保障
丹东既是辽宁沿海经济带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兴边富民”试点地区,并且正在争取国家开发开放试验区以及享受西部开发政策,建议市沿海办组织有关部门,深入研究各项有关政策。一是及时了解国家在安排中央预算内投资时倾斜支持政策。全面落实现行促进科技投入和科技成果转化、支持高技术产业发展等方面税收政策,促进海洋新兴产业发展。二是市金融办要引导金融资源和社会资金投向海洋经济发展领域。三是市海洋渔业局、市环保局和市行政审批中心等部门要积极向省争取增加建设用围填海年度计划指标,优先用于发展海洋优势产业和生态保护与建设,大力推进集中集约用海,探索开展用海项目凭海域使用权证书按程序办理项目建设手续试点;推进建立海域使用并联审核机制,项目用海的海域使用论证、环境影响评价等同时进行,提高审批效率。
四、以陆海统筹为着力点,构建四大现代海洋产业体系
1.重点发展临港工业集群
按照“以港兴业,以业促港”的良性互动发展思路,实施大港口带动大工业的发展战略,全面突出港口、园区与城市的相互融合,形成港口、临港工业、临港产业园区、港口物流一体化的“港口-园区-集群-基地”开发构架。一是立足现有基础,对汽车及汽车零部件、仪器仪表、农产品加工、电子信息、城市矿产、纺织服装和石油化工、钢铁等新材料产业方面的技术继续创新和提升,加快产业化步伐,为未来国内外竞争打好基础;以临港产业园区和大孤山经济区为载体,依托港口建设,发展临港大工业,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临港重化工业集群,打造北黄海地区重要的重化工产业基地。二是融入和顺应国家发展战略,要紧密结合国家海洋经济产业发展规划,引导企业瞄准国家海洋经济发展重点,跟踪和把握行业技术发展趋势和市场需求,加强技术创新,对产品进行结构性调整和技术提升,向海洋经济发展新兴产业的需要靠拢。
2.打造特色江海旅游品牌
旅游产业是丹东的品牌和名片,伴随着黄金坪的开发,做好旅游产业对于推动海洋经济发展、扩大对外开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一是加快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以丹东为核心枢纽,向北沿鸭绿江至宽甸县,向南沿鸭绿江入海口,沿黄海北岸至大孤山、大鹿岛及凤城的环形旅游通道,突出边境、海岛、山水、生态、民俗风情等特色旅游;以大鹿岛、獐岛、鸭绿江口湿地等旅游资源为依托,加快建设海岸线交通码头、渔港码头、旅游码头等基础设施建设,促进旅游资源深度开发。二是开辟精品旅游线路。以“一桥两岛”建设为契机,开辟由丹东市区沿鸭绿江至入海口乘船或陆地乘车一日游,主要规划景点包括鸭绿江大桥和断桥、新鸭绿江公路大桥、丹东新区、黄金坪经济区、江海分界线、湿地观鸟及丹东港风光;开辟黄金坪和威化岛的跨国边境离岛一日游,除旅游观光外游客可购买免税的国际商品,打造鸭绿江区域最独特的旅游品牌。三是推进旅游与文化融合。以“两桥”的独特景观为重点,充分挖掘断桥及新鸭绿江大桥的历史意义和文化内涵;深度开发大孤山庙宇、大鹿岛中日“甲午海战”古战场和丹麦教堂遗址等多处自然及人文景观的文化内涵;将朝鲜风情与满族风俗有机结合,投资打造集文化、旅游、度假、养生等功能为一体的国家级度假区和东北著名旅游目的地。
3.加快发展现代海洋渔业
坚持开发与保护并重的方针,在调整海域功能区划,搞好海岛及海洋环境保护的前提下,一是加快产品结构调整,强化养殖基地建设、海洋牧场建设,发展水产品精深加工,加快提升渔船装备及捕捞技术水平,逐步实现从近海向远洋扩张,积极争取国家支持,加快境外远洋渔业发展。二是采取“政府主导、多方融资”的模式加快渔港建设,维修改造现存有利用价值的八座渔港(其中两座为海岛渔港),将大东沟内的数十个人工码头整合成大中型渔港,加快海洋红中心渔港和前阳国家一级渔港的建设步伐。
五、以支柱产业为着力点,打造东北地区国际物流中心
随着东北东部铁路和丹通高速公路的开通,丹东迎来了物流发展的最好时期,基于丹东所处的地缘特点和基础设施条件,我们把要建设的物流中心定位为国际性,主要着眼点放在把物流产业定位为支柱产业。一是重点规划建设的四大骨干物流园区,即新建鸭绿江大桥国际口岸物流园区、大东港临港物流园区、海洋红港临港物流园区、鸭绿江铁路大桥国际物流园区。二是布局国际商贸区、港口物流区、临港工业区、国际商贸旅游服务区、进出口加工产业区、生态农业区六个物流功能区。三是在物流网络中央平台、物流标准化建设、物流人才培育引进等方面多下气力。四是拓展延伸腹地。五是引入大型加工及物流企业。四、以人海和谐为着力点,提升北黄海经济带发展软环境。
1.加强海洋环保
清洁的海域是丹东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之一,在未来的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应树立“保护也是发展,控制就是速度”的理念。一是制定《丹东市海洋环境保护规划》。严格实行一票否决制,对所有海岸工程、填海造地项目依法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和环保审批。合理规划近岸海域养殖业,坚决清除不合理的海域养殖。二是做好海洋生态建设,维护水域生态平衡。严格执行休渔制度,加大人工增殖放流规模,设立“休渔放生节”活动,发动广大群众关心海洋生态建设。切实加强海岸带管理,严格保护好现有的国家级鸭绿江口湿地,积极争取鸭绿江湿地海洋生态修复项目,实施海洋生态修复工程。
2.注重人才吸引
加大高层次海内外海洋人才的吸引力度。对高端人才、研发人才和专门人才,推行不迁户口,不转关系、不变身份的“柔性引进”;制定人才“本土化”的优惠政策,采取市县两级建造“专家公寓”,以租赁形式解决“柔性”人才的临时住房问题;积极与省内外高等院所建立人才供求关系,搭建海洋经济人才互动服务平台。
3.扩大审批权限
一是法律、行政法规规定既可由省政府及部门审批,也可由市、县(市)政府及部门审批的事项,争取下放给市、县(市)政府相关部门。二是法律、行政法规没有明确规定由那级政府审批的行政审批事项,但是有利于北黄海区域开发建设的建议下放给市、县(市)负责审批,然后上报省级相关部门备案。三是与大连基本协调原则,为了促进北黄海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建议参照大连市的行政审批权限下放权限或调整管理方式。
4.盘整土地存量
一是重新核算现存土地投资强度指数,对违规使用土地的项目,依法纠正调整。二是超过年限未建设或机电安装论文者与核定建设规模差距较大的项目,可以依据相关法律政策收回土地使用权。三是清理目前现有开发区内项目,对与产业政策相悖、与产业区功能形成冲突或存在负面影响的项目,应该进行调整甚至取缔。
作者:周静言 单位:中共丹东市委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