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12年实力经营,12年信誉保证!论文发表行业第一!就在400期刊网!

全国免费客服电话:
当前位置:首页 > 免费论文 > 科技论文 > 电子论文 >

大学体育人文精神的价值与培养

一、大学体育人文精神的价值分析

1.增强学生体育行为的主体性。不断满足学生不同阶段的认知和运动锻炼需要是大学体育教育的发展动力,而只有能够真正促进人身心和谐、健康发展的教育才能够被人们广泛的接受和认可。在传统实践教学中,教师在设计课堂教学活动和运动锻炼计划时都过于重视体育教学的工具性,忽略了体育教育的人文价值,教学过程的技术化与程序化也使学生对大学体育学习逐渐失去了兴趣和动力,其主体精神也逐渐丧失。而人文精神的渗透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使其开始关注、反思自身存在。同时也能够有效缓解技术理性对人的统治,而体育行为的释放也充分体现了大学体育教学的最终目的也不再局限于体育测量和比赛,还有健全的、进步的人文精神。

2.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协调发展。不同时代背景下,人们对体育运动的理解和需求也存在一定差异,体育源自于劳动、军事和游戏,这也充分反映出了体育与人们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而随着人类文明的快速发展,体育也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不仅增添了大量的体育项目,也发掘出了更多新颖的体育功能。现阶段,人们对体育的需求还局限于增强身体素质,促进身心和谐发展方面,也有很多人将其作为社交途径,通过参与体育运动来实现健身、健全人格等目的,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以及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体育也逐渐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大学体育是在理解和认识学生本质的基础上开展的,其设立是为了满足人们对体育的实际需求,以及促进体育本身的育人功能能够得到充分发挥。大学体育教学强调,在对学生身体进行科学、全面的利用和改造的基础上,还要对培养学生良好人格,以及对学生内心精神世界方面的引导给予充分重视,进而使大学体育教育的人文价值,能够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与社会协调发展过程中得到充分发挥。

3.提升体育教育的完整性和系统性。体育教育事业发展的根本逻辑是为了促进人们身心健康、全面发展,充分满足人的主体需要,同时也是大学体育教育的重要任务。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大学体育教育事业也要在原有基础上,进行不断探索和创新,进而全面满足社会发展不同阶段的实际需要。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际关系疏离、道德素质下降和信仰危机等问题也逐渐突显出来,而想要这些问题得到科学有效的解决,其关键在于培养健全的人格。在大学体育教学中,教师不仅要为学生传授新颖丰富的体育知识与运动技能,还要将体育的人文精神,以及合作思想等内容融入到体育教育与运动锻炼的各个环节,并科学整合体育理念、精神,以及体育道德与规范,充分重视起对学生道德、人性和审美等方面的人文精神教育。

二、大学体育人文精神的培养途经

1.转变大学体育教育理念。当前,大学体育教育一直受到工具理性的束缚,而这种工具性与形式合理性也掩盖了大学体育的本真意义。因此,必须构建新颖、科学的大学体育理想,并将崇尚自由,以及科学与人文的有机结合作为新时期体育教育的发展方向。及时转变以技术和竞技为主的教育理念,摆脱锦标性的功力思想,并巧妙整合体育教育理念和人的自由与尊严。各高校体育工作的重点也不能局限在增强学生体质方面,还要充分重视起综合素养教育,注重学生在参与体育活动过程中的情感体验,从而真正实现大学体育教育的知情意行有机结合,进而促进大学体育教育质量和效率实现逐步提升。

2.创新大学体育教学模式。当前,很多高校的大学体育教学模式还处于教师讲解、示范体育动作,学生模仿、练习的层次上。这种教育模式虽然能够完成教学任务和目标,但是却无法使大学体育的独特作用全面发挥出来,同时,这种单一的教学模式,也往往制约了学生主管能动性的发挥,只是一直在被动的学习和接收知识。而大学体育教师在教学中过程中往往注重的也只是学生运动技巧和要领的掌握程度,却常常忽略了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没有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体育教学活动中,也使得学生的人文精神无法在体育教学中得到科学有效的培养。因此,各高校应不断探索和创新出更加科学的教育模式,采用新颖多样的教学模式开展体育教学活动。比如: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小型的拔河比赛,并指导学生来示范动作,也可以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来选择体育运动项目,进而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科学全面提高。

3.充分发挥体育教师的引导作用。在大学体育教学活动中,教师作为重要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应采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充分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引导学生正视自身在体育运动方面的不足之处,并懂得利用自身优势来弥补不足之处。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应充分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兴趣爱好,以及在体育运动方面的优势与不足,并时刻关注学生的心理变化,同时还要针对性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性,不断调整教学内容,以及运动锻炼方式,进而真正做到因人而异、因材施教,也使学生在体育运动方面的潜能得到全面发掘,也让学生对自己有正确的认识与定位。另外,教师还要与时俱进,及时更新自身教育理念,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体育精神与观念。同时,对于学生市场出现的一些厌学、抵触等情绪,教师应针对学生的个性特点,采用适当的处理和引导方式,从而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到学习体育的乐趣和价值,从而吸引更多学生对体育锻炼产生浓厚兴趣,全面提升人文精神。

4.开展新颖多样的体育竞赛活动。开展形式多样的体育竞赛也是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关键途径。体育竞赛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好胜心,不断增强学生的团队与竞争意识,也使学生在体育竞赛者获得强烈的自豪感和荣誉感。同时也能够加强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沟通,树立良好的合作精神。因此,高校应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以及体育运动特点,开展更加适合大学生的体育竞赛活动,进而使每个大学生都能够积极主动的参与其中,同时还要适当降低学生参与竞赛的门槛,进而让每位学生都能够得到科学的锻炼。还要多开展一些女子运动会,并适当增加一些充满趣味性的体育项目。比如,踢毽子、跳绳等项目。不断提升女生的参与意识,开发学生潜力,进而使学生的人文精神得到更好的培养。另外,还要适当的将体育课堂教学延伸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在不同更新和改进课堂教学活动的同时,各高校还应该大力开展全民体育,丰富学生的业余生活。比如,可以设立体育俱乐部,使学生能够根据自己兴趣爱好来选择运动项目,并利用课余时间来参加体育俱乐部活动。男生可以参加一些篮球、足球项目的俱乐部;而女生则可以选择一些瑜伽、体育舞蹈等项目的俱乐部,让每位师生都能够获得自由的参加体育运动的机会。同时学校也应该为学生提供更加完善的体育设施和场所,鼓励更多学生能够充分利用课余时间进行运动锻炼,这样不仅能够丰富学生的日常生活,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三、结语

作为高校的基础必修课程,大学体育教学在培养高素质人才过程中一直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大学体育教师应树立正确的大学体育教育思想,根据大学体育教育的不断改革,及时转变自身的教育理念和手段,不断提升的专业素养和实践教学水平。各高校也应该制定完善的大学体育教育制度,以及教学模式和方法,在体育教学和运动锻炼等方面充分重视起人文精神的培养,从而培养出更多具有良好人文素养的大学毕业生。

作者:王国勇 单位:贵阳学院体育学院


    更多电子论文论文详细信息: 大学体育人文精神的价值与培养
    http://www.400qikan.com/mflunwen/kjlw/dzlw/180931.html

    相关专题:宁波港口经济圈现状 电工技术


    上一篇:高校学生管理模式论文
    下一篇:没有了

    认准400期刊网 可信 保障 安全 快速 客户见证 退款保证


    品牌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