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12年实力经营,12年信誉保证!论文发表行业第一!就在400期刊网!

全国免费客服电话:
当前位置:首页 > 免费论文 > 科技论文 > 电子论文 >

高师声乐教学中音乐作品教学的意义

【内容摘要】中国音乐作品是从传统文化中提炼出来并传播的文化载体。教师应把教学重点放在中国音乐作品的教授方面,以提高学生对我国传统音乐文化的认知能力。文章认为,高师声乐教学应从教学课程转变、音乐作品发展史等方面入手,从而促进中国音乐作品的传播进程。

【关键词】高师;声乐教学;中国音乐作品

中国音乐作品是我国历史文化积淀的产物,具有丰富的传统文化内涵。2001年,我国已经就音乐作品文化的传承制定了音乐教育新的课程标准。但在当前新媒体时代及文化多元形势下,高师声乐教育与音乐作品文化的传承相脱节。高师声乐教育如何把重点放在中国音乐作品的传承和发展上,并做出应有贡献,是需要共同探讨与解决的问题。

一、高师声乐教学中加强中国音乐作品教学的意义

中国音乐作品主要是抒发人的内心感受,很大程度上表现人的真实情感,每一首歌曲都有不同的表达方式,不同歌曲带给人们不同的情感感受,学生要能生动地演绎出歌曲的内涵,或直白、或委婉、或借物抒情、或借事抒情等。我国音乐作品有着自己的特色,但在文化多元化的形势下,西方一些国家的音乐在逐渐影响着我国音乐作品的发展方向,因此,我国的音乐文化面临着新的考验。如今,一些音乐家已经开始尝试把我国传统音乐作品与现代乐器相融合,在传承传统文化的同时也使其演绎方式有了新的形式,以适应新时期人们的审美趣味。中国的音乐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具有自己独特的风格和音乐体系。其中,中国音乐作品内容丰富,涉及广泛,表达着人们丰富的情感,有一些佳作流传至今。在高校艺术歌曲教学中,应加大对优秀曲目教学的设置,使学生认识到中国音乐作品的重要性。在声乐教学中,中国音乐作品是必须要演唱的教学题材,教师应把中国音乐作品的学习、演唱当成教学中的重点内容来完成。教师应鼓励学生参与到歌曲的创作历史、背景等方面的研究工作中,体会歌曲创作的时代背景与所要表达的情感。许多优秀的中国音乐作品的创作都蕴含着中华民族的历史人文特点,每一个作品就是对一段历史的印证与记载.因此,研究中国音乐作品所蕴含的内涵对于创作和演唱将起到积极作用。

二、高师声乐教学中加强中国音乐作品教学的策略

高师声乐教师要带领学生正确并深刻地认知中国音乐作品的民族特色,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增强民族自信心。第一,重视中国音乐作品教材的选择和对中国音乐历史的研究。在学校教育中,传播文化的主要途径为课堂教学。对中国音乐作品的传承和创新来说,音乐课堂教学是其主要途径。为提高师生对中国音乐作品文化教育的重视,使师生对中国音乐作品文化的学习更加深入,高校可邀请一些音乐学家根据高师声乐教育现状,有针对性地对音乐作品教材进行拟定或修订。新拟定或修订的教材可作为校本教材进行试点实施,通过实践对其定期进行修正。然后,将其广泛运用到全国高师声乐教育中,补充和完善中国音乐作品理论建设。中国音乐作品由于创作的年代不同,具有各自不同的艺术风格,而且不同的年代各有其特点,抗日战争以前的音乐作品多数具有一种压抑、沉稳或忧郁的风格,这种压抑是当时音乐作品的时代风格。而解放后的作品大多以歌颂党、歌颂祖国、歌唱社会主义新生活为主题。所以在对音乐作品的传承与创新过程中,高师声乐教师应引导学生从传统音乐作品的发源开始,了解传统音乐所蕴含的文化,并在音乐演出活动中,让学生进一步学习和了解音乐作品的内涵。学校除在教学中提高中国音乐作品在课程上的比例外,还要在实践中给予学生更多的学习舞台。第二,借鉴其他国家的教学模式。印度的学校只让学生对印度音乐作品加以学习,钢琴等西洋乐器课程采取选择性开设或不开设。因此即便在现代社会,印度的很多音乐家也仍然以传统音乐作品表演为主,且同时是传统音乐作品艺术的研究者。他们将传统音乐作品放置在高度主体地位,音乐教育的内容多为传统音乐作品,在这种音乐教育氛围中,印度的音乐作品文化传承状态良好。印度的学校也对多元音乐文化积极提倡,传统音乐作品在学校音乐教育中始终处于主体地位。在我国高师课程设置中,可把中国音乐作品鉴赏作为全校非音乐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专科阶段可开设民族声乐、民族乐器表演作为必修课,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全面学习传统曲目和理论知识;本科阶段可开设音乐形态学,将中国音乐作品形态学与外国音乐形态学并列起来进行学习。通过这种循序渐进的高师声乐教学,在中西借鉴、融合中促进中国音乐文化的传承和创新。

结语

中国音乐作品是人们在长期音乐实践过程中总结而来的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面镜子,它折射出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画面,透视出中华民族独特的情感世界和人文精神。高师声乐教育是延续传统、发展传统的关键环节,是让学生了解中国音乐发展历史的桥梁。注重发展中国音乐作品教学是高师声乐教育工作的核心,也是促进中国声乐事业发展的重要手段。在音乐作品的传承与创新、教育与发展上。高师声乐教育应做出更多贡献。

参考文献:

[1]何玉.浅谈高师声乐教学中的唱法[J].四川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5).

[2]郭伟平,格根莎娜.试论高师声乐教学的示范作用[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2(1).

[3]程向兰.高师声乐教学改革之我见[J].邵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3).

[4]张桂华.关于高师声乐教权威医学期刊学改革的几点认识与探讨[J].中国音乐,2003(4).

[5]王岩淑.高师声乐教学技术研究[J].哈尔滨学院学报(教育),2003(4).

作者:吕利


    更多电子论文论文详细信息: 高师声乐教学中音乐作品教学的意义
    http://www.400qikan.com/mflunwen/kjlw/dzlw/179667.html

    相关专题:旅游资源论文 化学分析计量


    上一篇:课堂教学模式之高中政治论文
    下一篇:工科类女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探析

    认准400期刊网 可信 保障 安全 快速 客户见证 退款保证


    品牌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