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12年实力经营,12年信誉保证!论文发表行业第一!就在400期刊网!

全国免费客服电话:
当前位置:首页 > 免费论文 > 科技论文 > 电子论文 >

高校法治教育文化建设的必要性

摘要:法治教育是推进依法治国的重要途径,而高等教育较之于基础教育对法治中国的建设的作用更重要、更直接。大学文化建设中,法治教育的缺乏是当前我国高校文化发展中的严重问题。从有关法治及文化建设的内涵入手,通过探究当前我国大学文化建设中存在的法治教育、法治文化的缺失问题,探索出将法治文化纳入大学文化建设中的途径。

关键词:高校;文化建设;法治教育;途径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6401(2016)11-0047-02

法治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人类一项伟大的发明,法治使人类学会自己驾驭自己。自从十八届四中全会召开以来,推进依法治国,建设法治社会正日益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决定》指出要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法治社会的建立需要教育的支持,而高等教育作为我国教育的最高阶段,承担着为社会直接输送各领域专业人才和高素质劳动力的任务。为此,高校在推进依法治国,最终创建法治中国的过程中占据着重要地位。依法治国在教育领域的体现,就是依法治教。依法治教具体到学校层面,就是依法治校。无论是教育层面的依法治教,还是具体到学校层面的依法治校,都必须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依法治国的实施。然而,长期以来,我国并未给予法治教育足够的重视,尤其是法治教育没有能够真正进入课堂教学之中。依法治校是我国当前教育的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工程。高校如何推进依法治国,是当前很多大学管理者面对的问题。探索科学高效、和谐有序的大学权力运行机制,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大学制度是依法治校不懈追求的工作目标。高校落实依法治国,是通过依法治校进而推动依法治教的途径实现的。高校要实现学校层面的依法治校,需在学校治理中树立法治观念,将法治教育内容加入到大学文化建设之中,注重法治文化在大学文化中的培养。在探讨如何将法治教育内容融入大学文化建设之前,我们需要先了解什么是法治,什么是法治教育,什么又是大学文化。

一、法治及大学文化的内涵

(一)法治的内涵

法治是指法律的统治。法治包含两种不同的涵义,一种是形式法治观,一种是实质法治观。形式法治观就是“法律的统治”,要有执法、司法、守法、法律监督等体系。实质法律观,强调“法律至上”“法律主治”“制约权力”“保障权利”的价值、原则和精神。法治是相对于人治而言的,法治强调法律高于一切。人治社会的一个最为显著的特点,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说是缺点,就是少数人拥有绝对的权威。人治社会实行的是掌握实际权力的少数人对多数人的专政。而法治则是强调法律的权威性地位,强调法律高于专制权利。在法治社会中,法律是至高无上的。法治的灵魂在于通过法律保障公民的权利,同时制约行政官员的权利。

(二)法治教育的内涵及内容

法治教育是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地将“依法治国”方略对公民进行宣传和教育,实现用法治意识指导公民自己行为的一种活动。法治教育包含了对依法治国的思想、原则、制度、执行过程的诸多方面的教育。法治教育不单单是在大学课程设置中增添法律课程,更为重要的是要培养一种法律意识和法治理念。法治教育的内容应涉及普及法律知识,培养法律意识,增强法治观念,提高法律能力。进行法治教育的首要内容,是进行法律知识的普及。法律知识普及主要包括:宪法知识方面的教育、普通法律知识方面的教育以及一般性法规的教育。现实情况中,除了法学专业的学生外,绝大多数的非法学专业的大学生对法律知识知之甚少,法律思维和法律意识欠缺。为此,当前我国高校推进依法治校的当务之急就是推进法治教育,通过法律知识的普及和法律意识的培养,来增强师生的法治理念。

(三)法治文化的内涵

关于法治文化的内涵,虽然国内外学者有着不同的界定,但多数学者是根据文化或法律文化对法治文化进行定义的。由此我们可以将法治文化定义为受长期历史积淀形成的价值观影响并支配的法律法规和实践活动的总和。法治文化的内涵包括观念形态、规范形式的法治现象,甚至还包括实践活动形态的法治现象。

(四)大学文化的内涵

如何推进大学文化建设,是近年来高校讨论的问题,同时也是一个备受社会关注的话题。但我们在探究出如何建设大学文化之前,有一个更为基础、更为重要的问题:到底什么是大学文化。目前,国内还尚未形成对大学文化的一个统一的定义。但是在对国内已有观点进行归纳后,我们可以认为:大学文化是以大学为载体,通过一代又一代人对文明进行传承、整理、交流和创新后所形成的精神成果以及蕴含这种精神成果的总和。根据文化的结构,大学文化包括科学文化和人文文化;根据文化的形态,大学文化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包括一个大学的教学、科研、生活所需的物质设施以及该学校所在的地理环境。制度文化则包含学校的各种规章制度。而一个大学的精神文化包含的内容则更多,具体包含该校所有学生和教职工的价值取向、理想信念、心理状态、道德情感、思维方式、行为规范、人际关系等。

二、大学文化建设中法治教育的缺失问题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血脉和灵魂,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首次以会议专题的形式讨论推进依法治国的问题,全会提出要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结合建设文化强国和建设法治国家这两个目标,建设法治文化是当前的必要之举。当前,无论是我们整个国家,还是整个校园,文化建设中法治精神的缺失是一个严峻的问题。自建国以来,我国颁布实施的法律数量庞大,但是在一定程度上,法律权威却越来越被忽视。部分国家行政人员无视法律的权威,利用手中的职权谋取个人利益。当百姓的合法权力和利益受到侵害而得不到维护时,很多百姓会选择上访,因为他们不相信通过法律手段能够真正对法律熟视无睹,在日常生活中最为常见的现象是对交通法的违反。在加大惩罚力度的2013年新交通法规公布之前,机动车闯红灯现象比比皆是,而遵守交通规则的行人更是寥寥无几,因为大多数人认为法律只是惩罚犯罪行为的手段。以上是当前我国社会上法治精神缺失的局部表现。教育作为推动文化发展的主要力量,也存在着法治精神的缺失。长期以来,由于我国教育注重智力的培养,而忽视德育,更是无视法律教育的重要性,导致学校培育出来的人缺乏法治思维和法治理念,导致整个教育文化建设中法治精神的严重缺失。近年来,法治精神、法治文化缺失所带来的影响日渐突出,马加爵事件、药家鑫事件、清华大学投毒案件、北大投毒案件和最近复旦大学投毒案件等高校犯罪事件血淋淋地呈现在我们眼前。这些悲剧的制造者不能说他们没有文化素质,相反,他们就读于其他学生梦寐以求的重点高校,较之于其他高校的学生,他们有机会接受更好的教育。但是,他们非但没有实现自己应有的价值,反而给社会带来了很大的不利影响。高校教授学术造假、教授骚扰女大学生等现象层出不穷。大学文化建设中法治文化的缺失,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将法治教育的内容融入大学文化建设,创造出一种法治文化,无论是对高校自身的发展,还是整个社会对法治文化的需求,都具有重大的实际意义。

三、将法治教育内容融入到大学文化建设中的有效途径

要在大学中创建法治文化,必须将法治教育内容融入到学校文化建设之中。创建高校法治文化,可以从以下几个途径实现。

(一)普及法律知识

将法治内容融入到大学文化建设当中的主要途径就是加强法律的宣传工作。学校可以通过设立专门的政策法规研究室,组建一支由专业法务工作者和兼职法律宣讲员组成的普法工作队伍,通过多样化的普法宣传,保证教职员工和学生经常接受普法知识的培训,其中学生的法治教育尤为重要,要在学校的教育计划、课时、教材及教学内容中落实法制教育内容,使校园法治意识真正深入人心。法律知识的普及包括:宪法知识、普法知识和一般性法规。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我们国家的母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对学生进行宪法知识的普及是最根本的任务。普通法律包括民事法、刑事法、行政法、经济法、诉讼法和社会法等。在学生中进行普法知识和一般法规知识的教育,能够让学生全面了解法律基本知识,做到最基本的知法、懂法、守法。真正全面的法治教育不仅需要增长学生的法治知识,而且需要使学生明白自己的法律责任和权利。法治教育既要包括道德教育、守法教育,也应包括权利教育以及教会学生如何行使自己权利的教育。

(二)增强学校师生的法治观念

只对学生进行法治内容的教育,要建设高校法治文化是远远不够的。因为,大学文化的建设不是单单只靠学生就可以实现的,大学文化本身就是指大学思想、制度、治学风格、生活方式、师生精神和学校环境、物质设施的总和,它是一代代全体师生共同创造的结晶。要创建高校的法治文化,就必须培养学生和教师的法治思维,增强他们的法治观念。此外,增强学校管理人员依法治理学校的观念也十分重要。

(三)加强高校制度和章程建设

制度建设是依法治校工作的核心。要以学校的章程建设为基础,构建统一的依法治校制度体系。高校要不断审查、清理和修订学校内的规章制度,对于那些已过时或不符合法治教育的规章制度,要及时废止。综上所述,将法治教育内容融入到大学文化建设之中,创建高校法治文化,是当前教育和整个社会的需要。要通过普及法律知识、增强师生的法治观念等途径实现法治教育在学校的实施,要使学校成为法治教育的主战场,从而推进依法治校、依法治教,最终实现建设法治中国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刘作翔.法治文化的几个理论问题[J].法学论坛,2012(1):74.

[2]李元元.对加强我国大学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7(7):52.

[3]李笑囡,曲玉萍.高校法治文化培育研究[J].延边党校学报,2014(6):45-46.

[4]李林.我国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的若干问题[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12(5):142-143.

[5]刘作翔.法治文化的几个理论问题[J].法学论坛,2012(1):57-58.

[6]杨晓兵.大学生法学教育现状分析以及解决社区医学论文对策[J].法治与社会,2014(10):45-46.

[7]王逸曼.我国高校法治教育环境研究[D].合肥:安徽农业大学,2012.

[8]郝军.大学生法治教育探析[D].成都:西南财经大学,2012.

作者:霍燕霞 单位:西华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更多电子论文论文详细信息: 高校法治教育文化建设的必要性
    http://www.400qikan.com/mflunwen/kjlw/dzlw/179284.html

    相关专题:会计电算化内部控制 商标翻译论文


    上一篇:高职英语ESP教学模式探索
    下一篇:人本精神在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性

    认准400期刊网 可信 保障 安全 快速 客户见证 退款保证


    品牌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