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信息生产力的基本特性
1.虚拟性。虚拟性表示信息生产力具有虚拟的和无形的外在表现和存在状态,而它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如图像、文字、消息、知识等。信息生产力的虚拟性使得我们无法刻画或者描述它的三维性,信息生产力能够生产的是虚拟的物品、虚拟的产品、虚拟的任务等。但是虚拟并不是虚假或者虚无,而是一种不同于实物形态的表现形式。例如,在网络世界中,可以深切感受到信息和知识的存在,可以和现实中的朋友通过网络交谈,可以通过远程网络进行求医、求学,还可以通过网络购买现实的商品。这些都模糊了现实世界和虚拟世界之间的界限。
2.扩散性。扩散性表明了信息生产力能在更加广泛的范围内传递。对于物质生产力,人们能够购买工具或者技术的专利,将工具和技术垄断,赚取垄断利润。但是,在信息生产力的情况下,信息可以在更大范围内自由地流通或者传播。网络能够在很短的时间内将信息传递到世界的任何角落。如世界各地发生的新闻,我们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获悉。技术信息或者生产信息也能够通过网络广泛传播。信息生产力的扩散性使得信息能够在社会中共享。信息帮助人们决策,推动社会和经济的进步。因此,信息是有价值的,能够产生生产力。
3.渗透性。渗透性表示信息生产力存在于社会生活中的各个领域,如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信息生产力在经济领域中的渗透性尤为明显。信息生产力的渗透性被应用到生产、消费和流通中,促进了社会经济运行。信息技术在各个行业应用,都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和进步:在传统制造业中,信息技术能够促进技术的更新和产品的创新;在农业和采掘业中,信息技术可以优化投入产出比,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在第三产业行业中,信息技术能够促进沟通和交流,提高工作效率和科学性。总而言之,信息生产力的渗透性促进社会生产力的高速发展,加速社会的运行。
二、信息生产力的信息化特征
信息化表示运用先进的信息手段和工具,使用信息帮助和指导工业生产和社会生活。知识是促进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因素。信息化促进知识成为物质生产力发展的主导因素,提高了人们的消费水平和消费层次,最终导致知识不仅是人们消费的手段,还成为人们消费的目的。同时,信息化促进了信息的生产、传递和应用,促进知识经济的全球化,为工业落后国家的发展带来了机遇,使它们可以利用知识迎头赶上。从范围来看,信息化扩散到了社会的各个行业和领域,而知识经济仅仅存在于经济领域;从层次上看,信息化包含了三方面:信息本身、信息设施和信息技术,而知识经济仅仅是信息的一个组成部分;从时间上看,信息化高速发展,发展到高级阶段时,产生了知识经济。知识经济是指运用先进的信息手段和工具,把信息作为商品,把信息作为一个产业,并让信息产业主导经济活动。信息化的发展模式如图1所示:
三、结论
信息化社会并不意味着物质生产规模的萎缩,而是指在增长速度方面,信息生产的规模增长率远远高于物质生产的规模增长速度;在产品价值方面,信息和知识的价值远远高于物质的价值。在信息社会,信息和知识是社会发展和进步的决定性力量。信息化也是社会发展的一个过程,信息化和工业化是密切相关的。总结信息化的特征,主要有如下的发展趋势。
1.信息化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就是规模化或者产业化的生产和创造信息,即建立信息创造、存储、传递和分配的网络;同时信息化的过程也是加快信息的生产和消费的过程。信息生产力的迅速发展,导致组织结构、经济类型、教育文化和产业结构的革新,并促进现代工业社会发展为信息社会,对社会和经济的进步产生巨大的影响,达到了信息化与工业化的高度融合。
2.信息生产力变革了产业结构。作为第一产业的农业将会借鉴现代的科学技术,实现第一产业的商品化、产业化和现代化,使经营模式革新为集约型的经营。作为第二产业的工业,也与现代电子信息相结合,升级了传统产业结构,快速发展为先进的现代工业。作为第三产业的服务业也开始广泛使用信息技术,服务业的经营也开始呈现网络化和信息化。信息产业使得电视传媒产业、电信业、计算机产业的界限和分工逐渐模糊,三网融合的趋势已经出现。广域网已经是全球化的网络和系统,可以将大众传媒服务、数据处理、金融服务等功能集中在一个平台实现。
3.信息生产力变革了经济类型。人类已经从原来的自然经济型阶段过渡为资本经济型阶段。下一个经济类型将会是知识经济类型,将由信息生产力推动。信息社会,社会产品的生产、流通和消费等各个环节,将会融入信息技术。信息技术的使用,大大地提高了工作的效率和决策的科学性,使社会经济享受范围经济的好处。知识的传递将成为人们的生活方式,逐渐出现知识的产业化和信息产业化,以支配人类的生产活动。
作者:陆汉明 单位:北京交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