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引言
在国民经济高速发展的现代,薄壁深孔筒形件作为一种常见零件,其在国防建设、电子通讯等各领域得到广泛应用。由于薄壁深孔筒形件不但具有高径比大、孔深壁薄带底的几何特性,而且有的产品还有一定机械性能要求,则其在加工过程中变形量较大,成形具有一定难度,因此用普通的拉深工艺方法加工,具有拉深和退火工序多、生产周期长等不足之处,而当采用变薄拉深成形工艺加工时,上述不足之处均可以得到较好解决。因变薄拉深成形工艺是利用材料的塑性变形减小拉深件壁厚,增加拉深件高度的一种冲压成形工艺方法,也就是说变薄拉深可以采用较大的变形加工量,较少的工序就能获得金属晶粒组织细密、强度高的薄壁深孔筒形件[1-3],因而变薄拉深是薄壁深孔筒形件主要的制造方法之一。
1零件分析
图1所示为某铜质薄壁深孔筒形件的零件简图,其是电子发射管部件中的一个重要零件。该筒形件材质要求为T2铜,尺寸精度要求较高,其几何形状特点是:高径比大(成品为7),筒体和底部均为3mm厚,内腔锥度小(锥度小于1∶1000)。同时,在产品的技术要求中可知,除了不允许有拉深常见的疵病外,对机械性能没有作特殊要求,关键点是该产品要求其内腔在抽真空、高压静电状态下,产品筒体及底部不允许有烧蚀、漏气等缺陷出现。这就要求该薄壁深孔筒形件在加工过程中,需要采用大的变形量以保证产品晶粒组织均匀与细密,进而满足产品不烧蚀、不漏气的要求。由此可知,其难点是在该筒形件最后一次变薄拉深成形工序的设计中。
2工艺分析及制定
在薄壁深孔筒形件的工艺设计中,如何以最少的拉深工序和退火次数、以最低的材料消耗、最高的模具寿命和最短的生产周期,拉制出满足质量要求的制品,是变薄拉深成形工艺设计的一个重要出发点。再一个是在薄壁深孔筒形件最后一次变薄拉深成形加工过程中,如何保证产品质量,制品能够顺利地从凸模上卸下,也是成形工艺设计的一个关键点。综合上述,依据该薄壁深孔筒形件的几何形状特点,以及满足产品在抽真空、高压静电状态时,筒体及底部不允许有烧蚀、漏气的技术要求,为节约模具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结合公司现有的生产设备情况,同时借鉴以往成熟的工艺设计经验,经过对几种不同材质、不同尺寸深孔筒形件的分析与比对,决定在4次变薄拉深成功运用的基础上,采用3次变薄拉深成形的工艺方案,进行该筒形件变薄拉深成形加工。在3次变薄拉深成形工艺设计中,采取的技术措施有2点:(1)加大(热)反挤毛坯变形程度,进而得到体部较高的毛坯,为减少变薄拉深次数初步奠定前期条件;(2)提高各次变薄拉深系数,为减少变薄拉深次数再次创造技术条件。制定的工艺流程为:下料→尺寸检验→(热)反挤毛坯→酸洗→内磨→第一次变薄拉深→切口、车外圆→第二次变薄拉深→热处理→第三次变薄拉深→热水洗→切口→压底→转后续工序。薄壁深孔筒形件变薄拉深工序示意图如图2所示。
3模具结构设计
综合上述分析,根据薄壁深孔筒形件几何形状特点,考虑模架的通用性,以及模具调试容易、操作简单、模具的快速更换及工作面清理方便等因素,结合公司模具设计、制造和使用传统,模具结构设计成如图3所示结构形式。该套模具具有通用性强,在加工不同深孔筒形件时,只需要更换不同制品的凸模11、凹模8和退料插板10即可生产加工,其他零件为通用零件。变薄拉深工艺使用的设备为立式双柱水压机,水压机最大开启高度为2700mm。
3.1凸模设计
由于该薄壁深孔筒形件高径比较大,使得最后一次变薄拉深用凸模就要相对设计得较长,因此必须严格控制凸模的淬火硬度。因为,硬度太高容易断裂损坏;硬度太低,在工作时凸模又容易变形、产生纵向弯曲使凸模失稳,其不但会影响凸模使用寿命,使其过早磨损,还会造成半制品壁厚差超出工艺要求、良品率降低的现象。设计中,凸模材料采用T10A钢,热处理要求为58~63HRC。在生产实践中发现硬度在60~61HRC时为最佳状态。
3.2凹模设计
在薄壁深孔筒形件的变薄拉深成形加工过程中,当工件较长、且采用液压设备拉深时,宜用浮动形式,以便于模具自动对中。为此,根据薄壁深孔筒形件的形状特点,将凹模设计成浮动形式,其特点是凹模8放置在凹模盖板6和凹模环7之间,使其处于自由状态,工作时在凸模及半制品作用下,凹模自动与凸模对中,由于凹模是活动的,故取放凹模非常方便。
3.3退料插板设计
在变薄拉深结束后,半制品与凸模贴合得很紧,一般用退料卡环将制品卸下,因此,退料卡环的设计也是重要一环。对退料卡环的要求是:退料可靠、不划伤半制品外表面,也不能将半制品口部卡坏,结构尽量简单。根据T2紫铜硬度较低的特点,设计中采用手动退料插板。因为,如果采用环形退料卡瓣的形式,容易将半制品外表面划伤,严重时有报废的可能。手动退料插板工作过程是:当制品变薄拉深结束后,将退料插板推到工作位置;在压力机回程时,退料插板将制品从凸模上退下,而后将退料插板退出工作位置,准备下一个制品的拉深。
4工艺设计中注意问题
在变薄拉深成形工艺设计中,往往由于变形工序或某个工序设计的不妥,则难以保证工艺的可行性、稳定性、成品质量和经济实用性,也难以保证变薄拉深成形工艺的设计成功。因此,工艺设计时还需要注意以下3个问题。
4.1控制壁厚差
在变薄拉深加工过程中,半制品壁厚差应当严格控制,其原因有2种:(1)浮动凹模适用于半制品壁厚差小的情况,如:壁厚差过大时,在变薄拉深过程中是得不到很好纠正的。(2)当采用(热)反挤压制造变薄拉深用毛坯时,因毛坯存在着表面质量差、壁厚差大的缺陷,其对成品质量有着很大的影响,故必须消除此缺陷。因此,为保证薄壁深孔筒形件的尺寸精度要求,并为成形工序制备壁厚差小、表面质量好的半制品,一般在第一次变薄拉深后安排有切口、车外圆工序。切口的目的是:切去毛坯口部偏斜的金属,防止后续拉深时口部断裂,同时也是为获得良好的口部壁厚差打下基础。在生产工艺中要求壁厚差为0.10mm,半制品的表面粗糙度为Ra6.3μm以下。
4.2润滑
薄壁深孔筒形件在成形过程中,特别是在最后一次变薄拉深时,润滑非常关键。若润滑不好时,就有退料困难、卡坏产品的现象出现。在生产试制过程中,使用的润滑剂是菜油与肥皂水混合乳液,试用效果表明,其既能保证将制品从凸模上顺利退下,又能在后续的清洗工序中将其非常方便地清洗掉。
4.3模具预热
在变薄拉深生产加工中,特别是在最后一次变薄拉深加工前,必须对模具进行预热,以保证第一件制品能顺利地从凸模上退下。这是因为在变薄拉深时,退料应在拉深结束时立即进行,否则半制品冷却后卡得更紧,不易从凸模上退下[1]。再一个是,如果不对模具进行预热,而直接用冷模具加工生产,在深孔筒形件变薄拉深成形后,特别是在最后一次拉深时退料非常困难,制品口部卡坏的数量将会增多,从而使得良品率大幅度降低。在实际工作中,使用的是工业蒸气对模具进行预热。
5结论
结合某铜质薄壁深孔筒形件的特点,以及其各项技术要求,为节约工装制造成本,提高生产较率,并结合现有技术条件及生产设备,制定了3次变薄拉深成形工艺方案。通过大批量生产验证,该变薄拉深工艺制造的产品质量稳定、生产效率高,模具结构设计合理、操作简单和安全可靠,交验的产品达到了客户各项技术要求,该成形工艺的成功设计与应用,为同类形状铜质薄壁深孔筒形件的工艺设计提供了经验借鉴。
作者:杨利 高大伟 王丹冰 徐言涛 单位:河南江河机械有限责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