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12年实力经营,12年信誉保证!论文发表行业第一!就在400期刊网!

全国免费客服电话:
当前位置:首页 > 免费论文 > 科技论文 > 电子论文 >

马克思哲学实践思维方式研究

1马克思“实践”范畴的生成逻辑

思维方式是看待事物的角度、方法和方式,对人们的言行起决定性作用。思维方式像灵魂一样统筹支配着整个哲学的原理、观点、范畴和概念。思维方式是人们戴的“眼镜”,戴着平面境看到是平面的,戴着太阳镜看到的是过滤了光的事物。马克思哲学的思维方式就是其发展脉络,是马克思观察现实生活的“眼镜”。从费尔巴哈提纲的论述能清楚看出马克思的“眼镜”———实践的思维方式。可见实践在马克思哲学中的地位,即实践不仅是马克思哲学的核心范畴,也是其独具特色的思维方式,超越一切唯心主义哲学和旧唯物主义哲学的关键点。要科学理解马克思哲学的实践思维方式,就要研究“实践”范畴的生成、发展逻辑,尤其是马克思哲学实践的革命性。科学把握“实践”范畴及其生成发展逻辑,是理解马克思哲学的关键,是认识实践思维方式的基点。“实践”一词不是马克思的原创。古希腊,“实践”指最广义的一般的有生命的东西的行为方式。亚里士多德作为西方实践哲学的奠基人,认为实践强调的是“人的生命的实践”,也即“有关人生意义和价值的活动”。实践的对象是人事,与之对应,生产的对象是非人的东西———物体。近代,黑格尔的实践概念完成了对亚里士多德的传统实践概念的超越,实现了新的转向:实践和生产不是二分相对的活动,而是包含了生产,指的是与外在世界的积极关系。此时的实践接近马克思哲学的实践但又有本质区别。但黑格尔的实践是“绝对精神”自我发展过程中的劳动实践。而对马克思实践概念形成最具启发的是费尔巴哈,他在研究事物时“不把感性看做实践的、人的感性的活动。”[1]费尔巴哈信心满满地要实现哲学的革命,但由于思维方式的错误最终失败。马克思哲学的出场,实现了“实践”的哥白尼式革命。马克思的“实践”批判地吸收了黑格尔的“劳动概念”和费尔巴哈的感性对象活动,马克思的实践实现了认识上两种对立性的统一:人的能动的创造性和感性的物质活动即实践的能动性和物质性的统一。

2实践思维方式的基本特质

仅仅理解“实践”范畴,不足以真正走进马克思哲学,而要具备实践思维方式。实践思维方式是马克思哲学理解、把握和诠释、评价一切相关哲学问题的根本思维方式。实践思维方式与马克思的哲学革命性变革是内在一致的。马克思哲学同以前的旧唯物主义哲学和唯心哲学在根本上是不同的,这些都可在实践思维方式中得到根本阐释。实践思维方式以主体的实践活动为思维的切入点。哲学思维切入点不同,其视野、意蕴、境界和诉求就不同,认识、理解和把握到的事物就不同。思辨的思维方式的切入点是概念,把世界理解为绝对观念的世界。这种世界在人之外的脱离人的天国。顺应进去人类社会领域时,认为人类历史是人的生活之外的绝对精神的外化。马克思哲学以实践为思维切入点,认为人是受实践规定、在实践中生成和发展的社会的人,世界也是受实践规定、在实践中生成和发展的属人世界、主体对象化世界。人类社会历史是人的现实生活的发展过程。马克思强调“迄今为止的一切历史观不是完全忽视了历史的这一现实基础,就是把它仅仅看成与历史过程没有任何联系的附带因素。因此,历史总是遵照在它之外的某种尺度来编写的”[1]。指的是现实的生活世界的历史实践活动。实践思维方式以主体的实践为思维的立场和归宿。哲学思维方式的立场不同,规定着哲学思维的出发点、归宿点不同,对哲学问题的理解把握和评价就不同。唯心主义是不知道现实的,感性活动本身的。思辨的思维方式只是破除形而上学迷雾,其出发点和归宿点却是概念地解决了思维和存在对立问题。“从前的一切旧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对象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们当做感性的人的活动,当做实践去理解,不是从主体方面去理解。”[1]这种哲学的出发点是感性客体,而归宿点是“爱”,但现实问题不是“爱”能解决的,“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1]一切问题都要在实践中解决,也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得到合理解决。马克思哲学出发点是现实的人的实践活动,归宿点是现实生活中人的实践,其最终科学地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指明了人的彻底解放和自由全面发展的道路。实践思维方式以主体实践的内在本性作为理解相关哲学问题的规则、途径和方法。主体的实践即是人的生成方式、存在方式和发展方式,它规定人的本质。对人的本质的规定,历来哲学都很热衷,黑格尔在思辨的思维方式下指出,人是绝对精神实现自己目的的工具。费尔巴哈在人本主义思维方式下,把宗教的本质归位人的本质。马克思认为人的本质,“在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1]实践思维方式探究生活主体的本质,绝不仅仅停留在“人的生活就是人的(生命)活动”,这样同一反复的镜像表层。它必会深入主体的实践———社会关系活动的生成深处,实际地研究、批判人生活于其中的现实社会关系。从而凸显了马克思哲学的终极价值:实现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1]此“世界”绝不是脱离人的实践的抽象世界,而是现实的人的实践世界。

3走进真正的马克思哲学

实践思维方式对于研究马克思哲学范式的变革具有重要意义。中国的马克思哲学研究范式出现了多次转向,主要趋势是从意识形态主导化的马克思哲学研究范式到去意识形态化的书斋式马克思哲学研究范式,等等。引入实践思维方式,要求我们研究和学习马克思哲学必须直面现实生活、关注现实生活中的重大实践问题,做问题中的哲学研究。实践思维方式是打开马克思哲学大门的钥匙,从主体的实践向度研究马克思哲学,实现马克思哲学的实践研究范式转变,掌握其真正的精神实质。由此可以得出,相对于其他研究范式,马哲具有科学性与价值性统一的特点。实践思维方式是马克思哲学关照日常生活、解决日常生活问题的利器。毋庸置疑,马克思哲学离大众,尤其是日常生活渐行渐远,不是马克思哲学是毫无用处的“天国花园”。相反,马克思哲学仍是解决日常生活问题的利器。时下,马克思哲学要走进日常生活,就要运用其实践的思维方式,以主体的实践思维为视点关注日常生活问题,用主体的实践思维方法,解决日常生活问题。改变马克思哲学“天国花园”的命运,让马克思哲学在“人间的花园”幸福挥洒,对生活世界的观照就是马克思哲学实践思维方式的根基,是实现马克思哲学大众化、实践化的必由之路。实践思维方式是走进真正马克思哲学的路径,更是实现马克思哲学中国化的思维变革。实践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形态,是马克思哲学运用实践思维方式关注、解决中国现实问题的理论呈现。“历史证明,一个民族要想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为了发展这种理论思维能力,必须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尤其是它的实践的实用医学论文思维方式。”

作者:蔡琳娜 秦帆 单位:华侨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


    更多电子论文论文详细信息: 马克思哲学实践思维方式研究
    http://www.400qikan.com/mflunwen/kjlw/dzlw/172519.html

    相关专题:经济法小测验 中国实用医刊编辑部


    上一篇:政治哲学审视的现代公平性探究
    下一篇:高中英语语法教学问题及改善策略

    认准400期刊网 可信 保障 安全 快速 客户见证 退款保证


    品牌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