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改革旨在探索课堂教学高效之路,那么,对于高中生物教学如何实现高效呢?本文就该话题谈几点笔者的看法,望能有助于课堂教学实践.
一、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出发,借助于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高中生物教学实践中,教师为让学生更好了解某一个知识点,会采用问题的方式来对学生提问,而教学中发现,“有问无答”的现象较为普遍.而很多教师又对该现象没有太多反思,认为是学生对知识不理解,不愿参与.其实,这体现了教师在提问过程中没有考虑学生的实际,所提问题太难,故而不能激发学生回答问题的兴趣,而另一方面则是问题设计没有考虑学生的认知规律,问题太多抽象而没有建立在直观引导之上,故而让学生对问题探究失去兴趣.首先,问题应该符合学生的实际,不能太容易而让学生觉得失去探究的意义,也不能太难而变成了为难学生.如《从生物圈到细胞》的教学中,病毒到底是不是生物?要解决这一问题,直接提问效果不是很好,教学中可先以SAS的冠状病毒为例而引出,然后再追问“冠状病毒在哪些细胞里面复制?”通过问题而引出对细胞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的探究.其次,提问要借助实验、多媒体、话题等方式引出问题,要能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如《蛋白质》为例,初中阶段学生对蛋白质就有一定的了解,故而教学中先引导学生以生活中常见的含有蛋白质的实物的话题来导入,引出氨基酸的概念,然后追问“氨基酸与蛋白质之间是什么关系”,由此而引出对氨基酸结构特点的探究.
二、增强师生、生生交互,促进学生思维发展
目前,虽已进行了教学模式的改革,但是在国内,大多数的学校还是采取老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虽然这样会保证课堂的教学秩序,但是就教学的效果上来看,并不可靠.对于此我认为,在课堂的教学模式中,应该多向美国学习,在课堂上多采取和学生对话聊天的方式进行传授知识,这样不仅能够增加课堂的乐趣,增进老师和学生之间的友谊关系,更重要的是这样可以提高听课效率,使学生知道的更多,记得更加牢固.另外,在学生作业上和学生进行知识性的互动也是一个不错的教学办法.老师可以通过在作业上学生反映出来的问题,进行总结,统一在课堂上进行讲授,对于个别问题,老师可以单独和学生进行讨论,帮助学生改正.除了师生间的交流外,课堂上还应该给学生搭建讨论、探究的平台,通过学生相互间的讨论、辩解来解决一些有争议的问题、热点话题和一些疑难问题的教学方法.如选修模块中转基因食品的安全问题、试管婴儿、器官移植的伦理问题,还有生物技术产品与国际贸易争端、国际视野中的“克隆人”研究、生态环保与经济发展关系问题等等,这些问题都很难简单地用“是”和“非”来回答.
三、联系生活素材,丰富学生的学习感知
与初中生物相比,高中生物更加注重对于系统性、理论化知识的教育,学习知识点、学习深度都有很大程度上的提升,对于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如果学生依然采取死记硬背的方式进行学习,很难收到效果.所以在教学中就需要教师能够注重生活化素材的引入,运用学生常见的案例来进行课本知识的解读,拉近学生与生物知识之间的距离,还能够有效地减轻学生的学习难度,提升教学的有效性.教学中教师要选择贴近书本知识更贴近生产、生活的问题,尽量避免纯知识性题目的立意,这样有利于将死知识活化,引导学生积极思维、逾越思维障碍、跳一跳才能摘到桃,降低知识的理解难度,让学生能够感受到学习的成就感,进而激发他们学习的信心.例如,生长素可以作为除草剂的原理剖析、无籽果实形成的特点分析等,让学生能够将学习的理论知识运用到解决生活问题上来,让他们将学习的理论知识在生活中找到落脚点,提升学生的学习有效性,丰富学生的学习感知.
四、做中学,促进学生理论与实践相融合
高中教学不仅要注重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实践也是十分必要的,新课改改的便是一味地讲课的教学模式,注重在传授知识的同时,给予学生更多的机会去动手实践,让学生自己摸索.往常的课堂,都是老师拿着书耳提面命地灌输,但效果却没有达到预想的那么好,学生们也一个个的成为了书呆子,只会从书本中获取现有的知识,缺乏自身主动去探索的精神.学海无涯,老师也只是一个引路人,书本也只是一个辅助作用,社会的发展需要创新,创新就必须当代青年勇于探索、提问.在生物课堂上,教师在初步讲解完理论知识后,便可带领学生利用学校教学资源,做一些简单的实验,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知识点.例如:提纯蛋白质,在蛋白质水溶液中加入浓的无机盐溶液,可使蛋白质溶解度降低从溶液中析出,通过分段盐析方法,便可达到目的.在此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自己动手,观察,记录,思考,提问.在以往的教学中,老是容易出现学生在老师上课时昏昏欲睡的情况,这就是由于学生对教师的上课内容不感兴趣.通过调查发现,大多数学生喜欢动手实验,喜欢通过自己实践发现生物的奥妙.这样比在书中寻找答案更有意义,这种方式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勤于思考,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好习惯,同时也可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动脑能力.
五、多维度整合教学资源,提高知识的可视度
生物学是一门实验学科,基础理论的建立离不开实验,那么有效地开展实验是教学的重点.笔者认为,我们的教学不仅仅要尽可能开发实验资源,对教材中的实验进行二次开发.传统教学方式以演示实验为主,而新课标对实验的要求仅仅用演示实验是难以达到的,新课标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科学素养,这对学生未来的发展是极其重要的.教材中的实验多为探究实验,而高考中所涉及的也多为教材上实验的变形,所以单纯让学生学会“做”,已经不能够满足当前教学的要求,实验的重点应在于“设计”,所以培养学生运用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进行实际操作才是实验教学的灵魂所在.那么突破以往的教学方式成为了关键.借助信息媒体以及动画演示完成实验的基本理论和思路的讲解,提供相应的实验材料和器材,实验细节由学生自发补充完成,最后由教师根据实验情况以及实验报告完成打分,整个过程中教师充当的角色只是“指导”,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科学素养.此外,我们的课堂教学还应该及时评价反馈调节引导拓展,评价是激活学生思维的得力措施和方法,决定了学生体验的方向,是体验的最终结果.反馈应贯穿于整个体验式教学活动的全过程中,我们可以根据反馈的结果及时调整教学的方式方法,然后再进行引导拓展.教学过程中行为医学论文要以鼓励性评价为主,这样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也能使学生以更开放的思路来拓展知识。
作者:范俊 单位:江苏省宜兴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