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大学生自身存在的问题
1.1大学生心理不成熟大学阶段是个人心理成熟的重要时期,在这一时期大学生的心理活动呈现出不稳定的现象,表现为情绪化、辨别能力差等。由于大学生心理不成熟,导致部分学生出现叛逆心理,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知不够,产生逆反心理。在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时,一旦学生不认同,产生厌学心理,从而导致教育效果不理想。另一方面,部分大学生的辨别能力差,容易受到外来思想的左右,导致学生价值选择功利化,从而加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难度。1.2大学生知识不完善大学生的知识学习不仅包括科学知识,还包括思想政治知识。大学生缺少知识和技能,甚至于缺乏基本的社会实践,不能及时敏锐地发现事情背后的本质,大学生很难更为深入、理性的认识和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因此,在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过程中,要根据大学生的心理特征和知识储备进行有效引导。
2辅导员培养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路径
2.1提升辅导员素质
辅导员素质高低决定了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习的效果。提高辅导员的教育水平和个人素质,才能保证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效果。2.1.1提升辅导员的政治素质人的政治素质的高低决定了社会政治文明发展的水平,辅导员应具备以下政治素质:第一,与国家统一的政治方向,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积极学习和宣传马克思主义理论。第二,明确政治立场。辅导员在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时,首先要明确自身政治立场,让学生认识到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和先进性。第三,树立坚定的政治信念。辅导员必须树立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念,用自身的信仰和信念感染学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2.1.2提升辅导员的道德素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对辅导员的道德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方面,辅导员要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师德是教师从事教育最基本思想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具有渊博知识、高尚的道德情操和人格魅力的教师会成为学生的榜样,对学生的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辅导员负责学生的日常管理工作,与学生接触最多,因此,辅导员更要起到表率和带头作用,用自身的实际行动来教育和引导学生认同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1]另一方面,辅导员要具备高尚的道德行为。一名合格的辅导员不仅要言传,还要身教,做到言行合一,用自己的行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潜移默化中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2.1.3提升辅导员的实践素质辅导员除了具备扎实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还要有将掌握的理论应用到实际教育工作中的能力。辅导员在学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的具体特点开展教育教学,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尤为重要的是,辅导员在明确马克思主义立场的基础上,更要学会分析和解决教育过程中出现的各类实际问题。辅导员要有具有将社会主义核心加这个的理论内容生活化、实际化的能力,消除学生的逆反心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2]
2.2增强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度2.2.1正视大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大学阶段是人的心理发展的关键阶段,在这一阶段,辅导员应采取适当的方法和手段进行教育。一方面,辅导员要根据大学生的道德认知水平进行教育。辅导员要了解学生道德认知能力和取向,从而进一步了解学生的价值判断和取向,为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奠定基础。另一方面,辅导员要根据学生道德情感状况进行教育,辅导员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能只是灌输理论知识。除了晓之以理,还要动之以情。辅导员通过情感交流感化学生,增强学生的情感认同感,从而真正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取向。2.2.2尊重价值取向的差异性价值取向存在差异性,胡锦涛在《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指出:“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尊重差异,包含多样,最大限度地形成社会思想共识。”[3]这就要求辅导员在教育实践中要树立“求同存异”教育理念,尤其是面对“非主流”价值观的大学生,不能视他们为异类,更加不能区分对待他们,甚至放弃他们,而是要保持包容的心态,选择合理的教育手段,增强他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度,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总之,培养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项系统而复杂的工作,高校辅导员要坚持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日新月异的国内外环境的影响下,能够秉承创新精神,不断创新教育方法,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目标,区域经济论文为国家培养合格人才。
作者:周超 孟凡琦 单位:佳木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