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高中音乐鉴赏课的教学过程而言,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是一个核心教学目标。音乐审美能力的形成通常需要一个有效的积累过程,教师要给予学生们良好的教学引导,让学生能够多接触优质的音乐素材,丰富自身的音乐素养与知识积累,为学生审美能力的形成提供良好基础,并且提升音乐课程教学效率。
一、提升学生的音乐感知力
在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过程中,教师首先要提升学生的音乐感知力。有些学生对于音乐的感受能力有限,给他们听风格完全不一样的音乐作品似乎并不能激发他们的感知力,学生也感受不到相互间的差异。这种对于音乐作品感知的钝感是学生审美能力形成中的阻碍,也影响了教师开展有效教学。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的教学引导,探索更多科学有效的教学模式,可以在给学生们欣赏相应的音乐作品前先给大家进行相关的背景介绍,让学生能够对于音乐作品的创作背景、表达的内涵、主旨、情感等有一个较好的感受,为学生的欣赏与感知过程提供铺垫,让学生对音乐有更深入的感知,促进自身审美素养不断形成。为了有效提升学生的音乐感知力,教师可以采用“听觉盛宴”的教学策略。“听觉盛宴”针对的是某一类型的音乐,搜集下载上百首歌曲供学生听。例如在“独特的民族风”一节中,蒙古族音乐选取了《辽阔的草原》,但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他们可能不喜欢听《辽阔的草原》,而对《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鸿雁》《吉祥三宝》等歌曲则很熟悉。因此,我们就有必要多下载一些耳熟能详的蒙古歌曲,以此来引导学生“喜欢听”蒙古音乐。这样才能够让学生对于特定类型的音乐作品的感受更加敏锐,培养学生音乐感知力。教师要善于丰富课程教学的形式,有助于培养学生自身的音乐审美素养。
二、丰富学生的音乐体验
随着学生对于音乐感受能力的不断提高,教师可以慢慢开始丰富学生的音乐体验,不仅要让学生能够懂得欣赏不同类型的音乐作品,也要逐渐增强学生的音乐体验能力,能够在乐曲的赏析中有所获知,能够体验到作品所传达的情感、意蕴乃至文化内涵。在培养学生音乐体验能力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进行教学方法的改革,丰富课堂教学的形式与策略,以多样化的模式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例如,我们可以尝试着打乱原有的课程编排,采用“维度”法来加快音乐风格的变换频率,从而加强作品间的对比,加深学生对于乐曲的印象。首先是“时间维度”,即将同一时期的音乐编排在一起,反映不同地域、不同群体对同一时期的反映;其次是空间维度,即同一个区域的不同音乐。例如同处西北,但蒙古族、回族、汉族、维吾尔族、藏族的音乐风格却是迥然不同。若能横向比较,则会让学生有较深刻的认识。
三、加强审美教育的环境建设
在审美教育过程中,加强审美教育的环境建设非常重要。这不仅能够让学生的课堂学习体验更丰富,这也能够辅助教师采取更多有针对性的教学模式,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不断提升。审美教育的展开需要很多外部环境与资源作为辅助,在这个过程中加强审美教育的环境建设则能够让审美教育的效率更高。教师要有意识地给学生营造良好的课堂学习环境与氛围,让学生在音乐课堂上受到音乐的熏陶与洗礼。不管是教师的音乐素养,还是教室的专业布置,甚至于校园的音乐氛围,这些都属于“环境媒介”,它的最主要作用在于“引导”“压迫”学生进入“音乐的殿堂”,进而欣赏音乐、想象音乐、创造音乐。关于环境建设,对于学校来说,应认识到音乐教育的重要性,开辟出专门的教学场地,投入经费,进行专业的布置,有条件的高中还可以组建自己的艺术团体。对于教师来说应注重自律,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以“为人师表”的姿态去面对学生。只有从各个方面来实现审美教育的环境建设,才能够带给学生更好的音乐学习体验。这不仅会让学生们喜爱音乐课堂,也能发展与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与审美能力。在高中音乐鉴赏课的教学中渗透对于学生的审美教育非常重要,教师首先要提升学生的音乐感知力。随着学生对于音乐感受能力的不断加深,教师可以慢慢开始丰富学生的音乐体验,让学生在乐曲的赏析中有所获知,体验到作品后所传达的情感、意蕴乃至文化内涵。加强审美教育的环境建设能够让学生的课堂学习体验更丰富,辅助教师采取更多有针对性的教学商业经济论文模式,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不断提升。
作者:季红燕 单位:江苏盐城市时杨中学
相关专题:江苏省地方志行文规范 化肥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