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12年实力经营,12年信誉保证!论文发表行业第一!就在400期刊网!

全国免费客服电话:
当前位置:首页 > 免费论文 > 科技论文 > 电子论文 >

苹果害虫防治技术综述

1苹果剑纹夜蛾危害症状及防治要点

苹果剑纹夜蛾又名桃剑纹夜蛾,分布全国,为害芽和叶。1.1形态特征及危害症状卵:半球形,直径1.2mm,白至污白色。幼虫:老熟幼虫体长38~40mm,头红棕色布黑色斑纹,其余部分灰色略带粉红;体背有1条橙黄色纵带,纵带两侧每节各有2个黑毛瘤。第1腹节背面中央有1黑色柱状突起,胸足黑色,腹足俱全暗灰褐色。蛹:长约20mm,初黄褐后棕褐色有光泽。成虫:体长17~22mm,翅展40~48mm,体表被较长的鳞毛,体、翅灰褐色。前翅有3条与翅脉平行的黑色剑状纹,基部的1条呈树枝状,端部2条平行处缘有1列黑点;触角丝状暗褐色;后翅灰白色,翅脉淡褐色;腹面灰白色,雄腹末分叉,雌较尖。危害症状:幼龄虫群集叶背危害,取食上表皮和叶肉,仅留下表皮和叶脉,受害叶呈网状,幼虫稍大后将叶片食成缺刻或孔洞,并啃食果皮,果面上出现不规则的坑洼。1.2发生规律1年发生2代,以茧蛹在土中或树皮缝中越冬。成虫于5—6月羽化。成虫昼伏夜出,有趋光性和趋化性。卵产在叶面。5月中下旬发生第1代幼虫,危害至6月下旬,吐丝缀叶,在其中结白色薄茧化蛹,第1代成虫于7月下旬至8月下旬发生,第2代幼虫于7月下旬至8月上中旬发生,9月中旬后化蛹越冬。天敌有桥夜蛾、绒茧蜂等。3.3防治要点①人工防治:冬春翻树盘,消灭越冬蛹。成虫期用糖醋液或黑光灯诱杀成虫。②药剂防治:幼虫发生期喷洒90%晶体敌百虫1000倍液,或20%杀螟硫磷乳油2000倍液,或50%杀螟硫磷乳油1500倍液,或20%甲氰菊酯乳油2000倍液,或2.5%溴氰菊酯乳油3000倍液等。

2绿尾大蚕蛾危害症状及防治要点

绿尾大蚕蛾又名水青蛾,分布全国各产区,为害叶。2.1形态特征及危害症状卵:扁圆形,直径约2mm,灰白色至紫褐色。幼虫:1~2龄幼虫黑色,3龄虫全体橘黄色,4龄开始渐变嫩绿色,老熟幼虫体长约80~110mm,体绿色粗壮,近结茧化蛹时变为茶褐色;体节近六角形,着生肉状突毛瘤,毛瘤上具白色刚毛和褐色短刺;毛瘤顶部红色基部棕黑色;体腹面黑色。茧:灰白色丝质粗糙,长卵圆形,长50~55mm,茧外常有寄主叶裹着。蛹:长45~50mm,紫褐色。成虫:雌体长40~45mm,翅展120~130mm,雄体长35~40mm,翅展100~110mm;体被浓厚白色绒毛,体腹面近褐色;触角黄色羽状;雌翅粉绿色,雄翅色较浅,泛米黄色;前翅前缘具白、紫、棕黑三色组成的纵带1条;前后翅中室末端各具椭圆形眼斑1个;后翅臀角长尾状突出,长40mm左右。危害症状:低龄幼虫食叶成缺刻或孔洞,稍大时可把全叶吃光,仅残留叶柄或叶脉。2.2发生规律1年发生2~4代,以茧蛹附在树枝上越冬。北方产区翌年4月中旬至5月上旬羽化产卵。卵期10~15d。第1代幼虫于5月上、中旬孵化,老熟幼虫6月上、中旬化蛹,第1代成虫6月下旬至7月初羽化产卵,卵期8~9d;第2代幼虫7月上旬孵化,至9月底老熟幼虫结茧化蛹。成虫昼伏夜出,有趋光性,卵堆产,每堆有卵几粒至20~30粒。1、2龄幼虫有集群性,较活跃;3龄以后逐渐分散,食量增大,行动迟钝。幼虫老熟后贴枝吐丝缀结多片叶在其中结茧化蛹,越冬茧多在树干下部分叉处。天敌有赤眼蜂等。2.3防治要点①农业防治:冬春季清除落叶、杂草,并摘除树上虫茧,集中处理。利用黑光灯诱杀成虫,并捕杀幼虫。②生物防治:保护利用天敌治虫。③药剂防治:于3龄幼虫前喷药,可喷洒50%杀螟硫磷乳油1500倍液,或50%辛硫磷乳油2000倍液等,或25%灭幼脲胶悬剂或10%氯菊酯乳油1000倍液,或10%乙氰菊酯乳油800~1000倍液等。

3大袋蛾危害症状及防治要点

大袋蛾又名蓑衣蛾、大蓑蛾、布袋蛾等,除新疆外,分布于全国其他产区,为害叶、芽。3.1形态特征及危害症状卵:豆黄色,直径0.8mm,椭圆形。幼虫:体长16~26mm;头黄褐色,具黑褐色斑纹,胸腹部肉黄色,背面中央略带紫褐色;胸部背面有褐色纵纹2条,每节纵纹两侧各有褐斑1个。腹部各节背面有黑色突起4个,排列成“八”字形。蛹:雌蛹体长14~18mm,纺锤形,褐色,雄蛹体长约13mm,褐色,腹末稍弯曲。护囊:枯枝色,橄榄形,成长幼虫的护囊,雌虫的长约30mm,雄的长约25mm,囊系以丝缀结叶片、枝皮碎片及长短不一的枝梗而成,枝梗不整齐的纵列于囊的最外层。成虫:雌蛾无翅,体长12~16mm,蛆状,头小褐色,胸腹部黄白色;胸部弯曲,腹部大,第4~7腹节周围生有黄色茸毛;雄蛾有翅,体长11~15mm,翅展22~30mm,体和翅深褐色,胸、腹部密被鳞毛;触角羽状;前翅翅脉两侧色深,在近翅尖处沿外缘有近方形透明斑1个。危害症状:幼虫吐丝缀叶成囊,隐藏其中,头伸出囊外取食叶片及嫩芽,蚕食叶片成大孔洞和缺刻,直至把叶食光。3.2发生规律黄淮产区1年发生1代,以幼虫在护囊内悬挂于枝上越冬。4月20日至5月25日越冬幼虫化蛹,5月30日至6月3日成虫羽化,成虫羽化后2~3d产卵,卵历期15~18d,卵孵化盛期在6月下旬。幼虫孵化后从旧囊内爬出再结新囊,爬行时护囊挂在腹部末端,头胸露在外取信叶片,直至越冬。天敌有大腿小蜂、寄生蝇等。3.3防治要点①农业防治:在幼虫越冬期摘除虫袋,碾压或烧毁。②生物防治:喷洒大袋蛾多角体病毒和苏云金杆菌,防治效果好,保护利用天敌。③药剂防治:在7月上中旬虫囊长1cm左右时,喷洒90%晶体敌百虫,或50%敌敌畏乳油1000倍液,或5%氟氯氰菊酯乳油2000~2500倍液,或20%甲氰菊酯乳油3000倍液,或50%辛硫磷乳油1200倍液等。

4黄刺蛾危害症状及防治要点

黄刺蛾又名刺蛾、洋辣子等,分布全国,为害芽、叶。4.1形态特征及危害症状卵:椭圆形,黄绿色。幼虫:体长16~25mm,头小,体粗大;头部黄褐色,胸部黄绿色,体背有一两端粗中间细的哑铃形紫褐色大斑和许多突起技刺。蛹:椭圆形,长12mm,黄褐色。茧:灰白色,质坚硬,茧壳黑褐色,有不规则纵条纹,形似雀卵。成虫:体长13~16mm,翅展30~34mm;头和胸部黄色,背部黄褐色;前翅内半部黄色,外半部为褐色,有2条暗褐色斜线,在翅尖上汇合于一点,呈倒“V”字形。内面1条伸到中室下角,为黄色与褐色的分界线。危害症状:低龄幼虫群集叶背面啃食叶肉,稍大把叶食成网状,随虫龄增大则分散取食,将叶片吃成缺刻,仅留叶柄和叶脉,重者吃光全树叶片。4.2发生规律黄淮地区1年发生2代,以老熟幼虫在树枝上结茧越冬。翌年5月上旬化蛹,5月中下旬至6月上旬羽化,成虫趋光性强,产卵于叶背面,数十粒连成一片;6月中下旬幼虫孵化,初孵幼虫喜群集危害,数头幼虫白天向内形成环状静伏于叶背。6月下旬至7月上中旬幼虫老熟后,固贴在枝条上,作茧化蛹。7月下旬出现第2代幼虫,危害至9月初结茧越冬。天敌有上海青蜂和黑小蜂等。4.3防治要点①农业防治:冬春季剪除冬茧集中烧毁,消灭越冬幼虫。②生物防治:摘除冬茧时,识别青蜂选出保存,翌年放入园中天然繁殖寄生虫茧。或喷洒每克含1亿活孢子的杀螟杆菌或苏云金杆菌悬浮剂防治。③药剂防治:幼虫危害初期喷洒90%晶体敌百虫或50%敌敌畏乳油800~1000倍液,或40%辛硫磷乳油1200倍液,或50%杀螟硫磷乳油1500倍液,或25%灭幼脲悬浮剂2000倍液,或2.5%溴氰菊酯乳油3000~4000倍液等。

核心医学期刊

作者:夏长林 王坤宇 王高峰 单位:河南省周口市林业技术推广站 周口市林业监测站 


    更多电子论文论文详细信息: 苹果害虫防治技术综述
    http://www.400qikan.com/mflunwen/kjlw/dzlw/165406.html

    相关专题:明清小说的特点 薄景山


    上一篇:恶性肿瘤患者放射治疗因素分析
    下一篇:小学生诚信教育分析

    认准400期刊网 可信 保障 安全 快速 客户见证 退款保证


    品牌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