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原有的有效教学已经很难适应现今的要求。因此,我们需要转原有的有效课堂为高效课堂,提升课堂教学效率。为了打造政治课高效课堂,我们必须要有优秀的专业素质基础和全面的教育技术手段,还要有对旧课堂的“扬弃”和对新课堂的探索的能力,这样才能在新课程改革中打造政治课的高效课堂。
【关键词】政治课;高效课堂;专业素质
一、现今高中政治课堂的问题分析
(一)显性问题未改善,显性的教材与考核没有变化
通过对现今课堂的观察发现:现在教师的教学情况和学生的学习情况与几年前没有显著的变化。集中表现在:(1)教学内容和结构上没有变化。作为培养青少年学生政治思想品德的课程,其主要思想和政治方向是一定的,只是在时代发展过程中,会增添新的适合时代需要的内容。但是总体来看,其固定性和刻板性显而易见。马克思在论述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时指出,人的全面发展不仅包括整体的全面的发展,也包括个体个性的发展。因此,现今的政治课程太过强调整体的一致,而忽视了培养学生自我的个性的发展;(2)考核没有明显变化。现今政治课程教学的优良的评定标准还是仅为考试,其分数的高低就是课堂有效与否的标准。德育性质的政治课程的效果不应该仅在课堂上,更多的是课外的日常生活中,“内化于心”不是目的,“外化于行”才是我们追求的目标。而现今的课程教学还是仅在课堂上,以分数定效果。
(二)隐形问题未重视,隐性的引导与教育没有深化
课本上显性的知识点是教师教学的任务,也是学生需要学习的知识。但是作为一名政治教师,仅仅将书本的知识点传输给学生,可以说这个教师是不优秀的。德育更多的是在隐性的环境中,如教师的言行榜样、教学活动的教育意义、学校文化的影响等,它具有强烈的潜移默化性。每个人是不一样的,家庭环境、自我认知、生活经历、智力水平等都是不同的。这些多方面的因素对每个学生来说影响是不同,其潜在的隐性因素不一样。因此,忽视其主体的成长而只注重其整体的水平是不合适的。这与教师对于学生的关注程度有关。在这种前提下,缺乏对学生的引导,一方面会影响学生对于老师本人的认可度,进而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另一方面,学生本人在未被理解的环境中成长,势必会影响其学习和发展。
二、构建高中政治高效课堂的对策分析
(一)对于原有的课堂教学需要进行必要的“扬弃”
在一大批教育工作者的教学实践和不断探索下,传统的教学模式有其合理和优势的方面。比如:(1)教材现有的知识体系和模块设置符合高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水平;(2)教师对于知识点的把握符合课程目标的要求;(3)教师的“满堂灌”对于某些知识性比较强的知识点是很有必要的。这些优势需要在以后的教学活动中继续发扬和践行。但是既然需要新的改革,那么必然是传统的教学模式出现了问题。比如:(1)以“填鸭式”的教学方法不符合学生发展的全面性要求;(2)新的教育技术的发展使得传统教学很难取得高效;(3)教学评价完全的以分数来衡量学生的层次高低,容易导致中学生的心智发展的不一致。因此,建立高效课堂不能完全脱离传统的课堂模式,也不能照搬以前,要有所“扬弃”,发挥优秀方面的作用,同时也要克服其不足,从继承、发展、创新上建立中学思政课的高效课堂。
(二)教师不仅要学习更多“招式”,更要“修炼内功”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教育技术的不断发展,在强调教育要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下,就要求教师要不断丰富自己,提升自己。一方面,教师要有深厚的专业素养,这是“内功”。由于教师资格证的考核改革,教师的资格专业要求显得薄弱。因此,就需要教师要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在教学活动中丰富自己。(1)要补充自己的专业理论知识和教师教学实践;(2)对于中学教材的内容、结构、体系以及新课程标准要熟悉和把握;(3)不断拓展自己的知识面;(4)注重反思。包括自我反思、教材反思、教学反思、学生反思。另一方面,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技术越来越变得丰富和快捷,微信、QQ、微博等软件充斥着人们的生活,多媒体教学也逐渐成了课程教学的标配。这就要求教师不能忽略这些教学手段的发展,故意的逃避这些不熟悉的教学技术会使学生低看教师的教学能力。这是“招式”。
(三)提升本土文化资源开发选择的能力
本土文化资源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具有诸多有利的作用,对于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水平具有重要意义。但是,一方面是由于历史时代的原因,部分文化属于糟粕的范畴;另一方面则是属于优秀的范畴。因此就需要在思想政治教育利用文化资源上要有选择性。为了使得高中思想政治教育高效而不仅仅是有效,就需要选择适合的本土文化资源来运用到高中思想政治教育之中。这种选择无关乎本土文化的优劣性,优秀的本土文化必然会成为首选的方向,但是糟粕之中也有适合高中思想政治教育需要的内容,这方面的内容可以成为负面资源,以反面刺激来促进高中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实现。通过提升资源开发的能力来提升教育效果的实现。
参考文献:
[1]郭海红.新课改下中学思想政治课高效课堂的构建[J].教研新干线,2013(2).
[3]宋玉彬.在新环境下中学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J].中国校外教育,2008(6).
作者:吴张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