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政策体制和经营管理
2004年以来,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恢复水稻种植优惠政策(主要是对稻农实行“一减三补”政策),每年出台粮食收购保护价确保农户种粮效益,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农业生产,出台了相应的政策,对农业生产进行扶持,极大地提高了农民的种粮积极性。近年来,本地专业合作社增多,合作社持续不断加大对各类先进农机具、机库、粮仓和烘干设备等基础设施的投入,开展社会化服务,进行稻米收储或稻谷深加工,延长了农业产业链,进一步提高种粮效益。一些工商资本也开始转向农业,我市的嘉贤米业有限公司、丹阳市永兴面粉有限公司等企业采用“基地+企业+农户”的经营模式,开展稻谷、小麦订单生产,加价收购等政策,提高了周边农户种粮效益。
2制约粮食增产的关键因子和突出问题
2.1粮食作物种植面积不断减少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高速公路、农村道路改造、集镇建设、招商引资、开发建设、开挖鱼塘等占用了一定的农田,加之种植业结构的不断调整,粮食种植面积(特别是水稻种植面积)逐年下降,直至近年来国家宏观调控,一些土地治理项目的实施,面积有所回升,但减少的趋势将无法改变。
2.2自然、基础条件日趋严峻
2.2.1气候等因素影响频繁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我市秋收秋种期间温光资源情况也发生了一些变化,与10年前相比,11月份温度上旬增加0.7℃;中旬增加3℃;下旬增加4.8℃。降雨上旬减少2mm;中旬减少60.1mm;下旬增加18.2mm。光照上旬增加0.6h;中旬增加25.5h下旬降低13.4h。与10年前相比,11月上中旬温度偏高,降雨偏少,适宜养老稻,到下旬后天气突变,降雨频繁,影响收种,春季遭遇倒春寒的概率也逐年增加,突发性灾害天气越来越频繁,对粮食作物生产影响很大。2.2.2农田基础设施老化我市很多镇区的田间沟渠仍在使用的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基础设施,虽然政府进行了一些维修、改造、新建,但进度和范围仍不能满足现代化农业生产的需要,严重的地方由于年久失修已经不能使用,加上一些地区开发过程中,毁损的灌排系统和田间道路等配套设施得不到及时修复,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这一矛盾。
2.3环境污染严重,耕地质量下降
工业“三废”和农业面源污染以及资源的不合理利用,使农业生态环境劣化,耕地质量及综合生产力下降。主要表现:一是“三小”工业产生的废气、废水、废渣对农田环境的污染严重;二是农药、化肥的过量使用产生的农业面源污染;三是养分平衡失调,有机质老化,土壤中元素丰缺差异大;四是土壤基础地力产量下降。
2.4土地集约化生产带来的一些问题
随着土地流转的不断深入,种粮大户、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不断增加,机械化进程加快,也带来了一些新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外来大户逐渐增多,一些外来品种被盲目引进,大户、合作社、家庭农场之间私下应用,造成品种栽培要点不明,适应性、抗性不清,种植风险增大;二是部分大户、合作社过分扩大经营规模,不考虑实际承受能力,造成农忙季节不能适时收种,水稻育秧质量、栽插质量差,改机插为直播方式,小麦迟播、抛荒等现象逐年增多,种植方法也是千奇百怪;三是重稻轻麦思想,惜本思想、收储能力差等因素,特别是11月上中旬气温的升高,降雨的减少,一些种粮大户、合作社过分养老稻,水稻收割越来越迟,小麦不能适期播种,至11月下旬,突遇降雨降雪,影响水稻收割和小麦播种,形成恶性循环,普通农户也开始跟风,虽然近两年政府采取了一些措施,但稻麦双晚矛盾仍旧突出。
3推动粮食持续增产的对策与建议
3.1稳定粮食生产面积,提高新品种、新技术的应用
粮食持续增产离不开粮食生产面积的稳定,各级政府要出台一系列的政策,确保粮食面积稳定,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筛选适宜我市种植的高产、优质新品种,推广应用高产新技术。特别是我市目前双晚矛盾仍较突出,要早熟品种、晚熟品种合理搭配,优化品种布局,根据我市不同生态区域,引导农户种植适宜品种,适期播种,适期收割。技术上对现有技术等进行集成优化,使之随着农业结构的变化而不断改进,本土化、适宜化。开展超高产攻关,建立一批高产典型田块,总结经验,带动全市粮食生产提高。与南京农业大学、扬州大学、镇江地区农科所等科研院校紧密合作,将一些科研成果积极引进、消化、吸收,让其转化为生产力,为我市的农业生产服务。
3.2加快农业生产机械化、规模化、标准化进程
社会生产成本的不断提高,农业生产成本增加的压力也越来越大,机械化成为必然趋势和解决途径,要进一步加大对新型农业机械的补贴力度,鼓励一些种粮大户、合作社、家庭农场购买新型机械,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规范土地流转程序,根据家庭农场、种粮大户的务农人数、机械配备等情况,控制其规模经营面积,做到规模适度,对一些有代表性的种粮大户,在土地政策、项目申报、资金安排上给予适当倾斜,鼓励其组建和扶持综合型农业合作社,加大培训力度,规范其农业生产,打造一批技术力量雄厚、机械配备完善、生产经营规范、示范辐射力强的现代化综合型农业专业合作社。
3.3扩大媒体宣传,加强培训力度
一是利用新闻媒体(报纸、电视台、电台、网络)进行宣传。二是以超高产栽培技术、机插秧技术、精确定量栽培技术、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等为主要内容,以村头、田头实地教学为主,穿插电化教学、多媒体教学及流程图教学形式。三是培训形式多样化,按照“四个一”培训模式进行,做到技术手册、技术挂图、技术明白纸相结合。四是与企业联合开展培训,主要是和嘉贤米业公司、永兴面粉有限公司等农业龙头企业联办,把大户集中到这些企业进行培训,使农户看得见、记得住、学得快。
3.4进一步加大农业扶持力度
农业是弱势产业,农业基础性投入较大,工商资本进入较少,农民自行投入压力很大,政府财政要进一步加大投入,在确保目前现有支农惠农补贴的同时,拿出一定的资金,加大对新型、先进农机具购置、农业生产硬件设施投入等补贴,对农业生产性用地进行政策优惠,恢复粮库收储机制,政府扶持建立一批烘干设备,帮助农户提高应对不良天气影响的能力,对烘干成本进行补贴、粮食保护价收购等,降低成本,提高种粮收益。
作者:赵伯康 赵玉兰 周铭成 茅玉兰 单位:丹阳市作物栽培技术指导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