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教育资源的高效率发挥作用,是完成教育使命的保障。本文从明确高职教育效率概念入手,阐述研究高职教育效率评价指标的意义,围绕高职教育效率概念,分析高职教育效率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并提出相关建议,以期提升院校管理水平与能力,并为政策决策提供科学化依据。
关键词:高职;教育效率;评价指标选择研究
中图分类号:G719.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290(2016)0004-0059-05
效率,指最有效地使用社会资源以满足人类的愿望和需要。而作为准公共产品的高等教育的效率,是一个兼具综合性与层次性的非常复杂的问题,是在假定学生(人才)在知识、能力及素质的提升为高职教育的产出成果,用一定数量与质量的在校生或毕业生(人才)表示。单位教育投入产出的成果越多,质量越高,即教育效率越高;反之,即为教育效率越低。另一方面,单位教育成果所耗教育投入越少,表明教育效率越高;反之,则表明教育效率越低。
一、研究高职教育效率评价指标的现实意义
高职教育承载着教学、科研、社会服务三大职能,如何保证其实现教育使命,是高职教育管理者的首要任务。教育资源的高效率发挥作用,是完成教育使命的保障。通过对办学成果及效率评价指标的量化、测算及评估考核,从而反映各高职院校办学的效率和效益水平与能力,不仅是对学校各方面的管理水平与能力自身提升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同时也为政府对高职教育的决策更为科学化提供有力依据。
(一)有利于教育资源的有效利用及优化资源配置
教育资源的不足,是限制教育发展一个瓶颈。如何在有限教育资源提高其利用效率,以培养多而优的学生,就显得尤为重要。而通过对教育投资使用的构成以及人、财、物各项投入与产出的分析比较,可以更好地了解教育资源的使用情况,使他们更合理配置有限的教育资源。
(二)为实现相对的教育公平提供参考
教育公平与教育效率存在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在一定条件下教育效率为教育公平的实施提供必要的物质基础,教育公平也为教育效率的提高产生可靠的社会保障,同时在一定时期教育公平与教育效率是此消彼长的。教育公平滞后于教育效率的发展。建设和谐社会,教育发展必须以教育公平为核心,实现教育公平与效率的和谐发展。
(三)有利于降低教育培养成本,提高学校内部管理水平
教育过程是教育资源投入和教育成果产出的过程。加强此过程的财务管理,规范成本核算工作,建立成本管控机制,对教育资源利用效率的分析考核,从中发现问题,研究和提出改进措施,实现教育效率最大化,促进高职教育可持续发展。
二、影响高职教育效率的因素
(一)财政拨款模式
多年来,公办高职院校的财政拨款模式为“基本支出+项目支出”安排年度预算,这样的拨款方式对解决微观资金使用效益并无太大裨益,对学校提高效益的动力驱动还不会有太大提高。在《广西高等学校财政投入机制改革实施方案》的征求意见稿中,将实行“核拨给各学校的经费预算总额=生均定额+专项拨款+绩效奖补”的财政拨款模式,其计算办法和“强基创优”计划绩效专项奖补办法,必将推动高职教育资源高效率配置和运转。
(二)学校规模与布局状况
从宏观上说,高职教育的设置规划就是以区域内社会经济发展需求为依据,以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及公平地向社会提供高质量的教育服务为目的,将各级各类、不同隶属关系、不同所有制形式的高职机构统一规划设置和布局,使资源合理配置,避免教育资源配置的重叠或遗漏。从微观上说,学校规模过大过小都不利于教育资源的合理有效使用;而如果设置了不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专业,就是浪费教育资源,直接影响教育效率。
(三)学校教育资源利用情况
合理科学地利用教育资源,是教育资源产生效率最大化的有效途径。教育资源检索共享是提高教育质量与使用效率的重要手段。教学设施和设备的重复建设是降低教育效率的直接因素。
(四)学校内部管理模式
学校内部管理也直接影响各项资源的利用效率以及人员的工作效率。构建一个高效的内部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就是要通过制定科学化系统化的可执行管理制度,保证管理者的管理行为具有较强的可控能力。如采用成本核算制度,绩效考评制度等。
三、高职教育效率评价指标构建应注意的问题
(一)应遵循的原则
1.全面性与重要性原则任何单纯的指标都不可能全面反映情况,必须综合多种指标,全面衡量与评价教育效率情况,如财务与非财务指标相结合等。但也不是越复杂越多越好,否则既无法突出综合指标的高度概括功能和在评价中的主导作用,主次不明,指标设置数量要尽可能精简和概括,必须遵循重要性原则。2.科学性与可操作性原则资源环境的评价指标必须遵循社会发展规律,采用科学的方法和手段,确立的指标必须是通过观察、测试、评议等可操作方式得出明确结论的定性或定量指标,以便真实有效地做出评价。3.相关性与可比性原则设计的指标体系必须与高职教育的职能与目标的实现相关,反映出影响高职教育效率的关键因素。而且必须保证能够横向与纵向的比较,以便上级部门、学校、社会对学校过去、现在或者未来的情况做出评价或预测,满足不同的需要。4.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原则定量指标比较具体、直观,但对于不能量化的信息,只能通过定性指标予以反映。它是对定量指标在一定程度上的补充。
(二)假定条件
高职教育目的是培养人才,人才本身有质和量两个方面。要使人才的质量做到量化细化,是一项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因此,在考核不同学校教育过程的效率时,先假定所培养的人才质量规格相同(符合国家颁布的教育计划、教学大纲的要求),通过对可行而有效的地区间、校际间的横向比较及同校不同时期的纵向比较,才能真正达到实效。必须充分考虑影响高职教育效率的各种因素,应尽量排除影响结论准确性与可比性的各种因素,以合理保证抽样和指标的科学性。如作为样本标准,应在全国或地区范围内以同类学校的平均数或一定数量同类学校的平均数(如3~5所同类院校)。
四、高职教育效率评价指标构建
(一)高职教育效率综合性指标(表1)
1.教育成果数量考核解释与说明教育成果数量指培养质量相同(符合培养目标要求)的在校生人数或毕业生人数。教育成果的数量考核,对国家、地方或部门每年基本建设投资利用效率可以单独计算,也可以和教育事业费加在一起计算。然而,计算这部分教育投资的效率只能在整体范围内进行。因为,对一个学校来说,校舍的增建,人才的培养能力的增加,不是当年就可以形成的,故基建投资的效率考核,应在国家、省或部门系统间进行,或用自身的纵向比较进行,以此来反映教育基建投资与形成培养能力的关系。如果计算基建投资教育效率,为说明局部地区或学校教育基建投资的效率,可用一段时间(例如5~10年)教育基建投资额与同期新增学生数进行比较说明。2.教育成果质量考核解释与说明对投入的教育资源所取得的学生质量进行考核,可以在不同班级、不同学校在校生或毕业生之间考核比较其效率。人才耗费的质量系数是考核人才培养耗费和所培养的人才的质量关系的指标,是教育过程中降低成本,提高输出功率的指标,侧重于投入耗费所产生的功效,即质量的分析。费用少,而取得的功效大,质量高,其费用质量系数则高,反之则低。可在班级、系部、专业或校际间进行比较,考核其费用质量效率。班级或毕业的质量评定,虽然复杂,难以准确反映,但按统一标准还是可以找出其近似值的。以满分为100来计算德、智、体等几方面的平均成绩(应依据教学大纲的要求,由统考来定)。品德可试行“品德分”评定。体育可依据体质和达标的程度进行评定。教育成果质量的评定,还可以将学生的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及其中各小项,分别给以一定权值,然后取得加权平均数。其计算公式为:式中,A为质量总分值;ωi为第i层指标(如德、智、体等)子集的权值;ωij为第i层指标集内等j个指标的权值;ij为第i层指标子集内等j个指标的得分值;k为指标体系所分层次数目;p为同一层次内的指标个数。对于各层次指标体系内权值的确定,可采用专家咨询方法。请各专家对各层次中各项指标,按其重要程度确定权值,意见不同时,可取平均值加以确定。
(二)高职教育效率分项指标(表2)
人力资源的效率是指一定教育工作者在一定时间内培养人才的多少。尽可能降低教育过程中人力资源的投入量,是提高人力资源效率的主要标志。根据《高等职业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指标》,对学校教职工及专任教师与学生之比有明确规定,可作为考核人力资源效率的标准。当然,亦可在同类院校间或不同地区间进行可行性比较。物力资源效率是每万元物化资金培养的学生数。目前许多高职院校不同程度存在设备闲置、安装、调试、维修期长,以及各专业系部自主管理实训实验室,大多各自为政,资源不共享,造成教育资金的浪费和无效现象,因此提高学校各种设备利用效率,在物质资源的利用中具有重要意义。校舍(土地)利用标准,可参照教育部颁布的《高等职业学校办学基本条件》标准比较,或在同类校际进行比较,以考察校舍(土地)拥有的程度和利用率的高低。如果计算结果小于1,则说明校舍利用率高,或说明校舍不足。如果大于1,则说明校舍建筑面积已经超国家规定标准,或校舍利用率不高,尚有潜力可挖。财力资源是学校随教育过程中教学、科研、行政办公、基建各项活动财力保障,有其自身的分配、利用规律。学校的教育经费的运转有收入、分配、使用、结算四个环节。在运转中,如何发挥资金最大效用,必须进行分析、评价。按高校财务管理制度和会计制度设置会计科目,分别考核各项费用每年平均占用额,是比较教育投资体现的经济效率的重要内容。
五、建议
(一)加强高职教育效率的定性指标分析
加强高职教育效率的定性指标分析,对计量指标评价结果进行全面的校验、修改和完善,才利于对高职教育效率的正确评价,以进一步补充说明高职教育效率。应反映高职教育的改革、发展与创新,服务质量以及对社会的影响等方面,如学校教师队伍的建设,专业与课程的建设,教学质量的提高,学校的思想工作,课外活动的开展,各项规章制度的建立和执行以及领导管理水平与能力,等等。
(二)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实现资源共享
加大高职教育信息化建设力度,是提高高职教育效率的另一手段。如成立由优秀教师及软件程序员组成的网络教育资源建设队伍,制作多媒体教育软件及学术讲座资源,让广大师生共享,从而大大提高教学资源的效率。
(三)完善监督评价机制
我国尚需建立针对高职院校的教育质量评价与考核的监督体系。由独立的第三方专业评估机构对高职教育效率进行评价与考核,不仅有利于推进教育资源的投入高效率运转和高职院校内部管理的科学化。其评价考核结果,应作为对高职院校主要领导考核及进行奖惩的重要依据。此外,还可建立社会监督机制,使社会公众通过相应的管理程序,参与对教育经费的分配、使用和过程的监督,接受社会监督,从而有效防止对经费的恶意截留、挪用,侵占,以达到公众期望的效果,办成人民满意的教育。
参考文献:
[1]董玉梅.中国义务教育投资效率的实证分析[D].山东大学硕士论文,2007,(9).
[2]李杰.高中教育资源利用效率问题研究[D].苏州大学硕士论文,2008,(10).
[3]刘洪涛.中国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价值创造能力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博士论文,2012,(3).
[4]张仿松.我国财政教育投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学术研究,2010,(12).
作者:刘镍 单位:广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