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高中物理教学的生活化教学方法
摘要:高中教师在开展物理教学的过程中,应将课程教学与生活相结合,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及学习能力。本文分析了物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同时从课堂导入、习题练习等三方面分析了如何在物理教学过程中开展生活化教学,以期提高高中物理教学效率,为广大教师提供参考。
关键词:高中物理;生活化教学;教学方法
高中物理是一门应用型学科,与生活的联系极为紧密。教师教学过程中往往忽视这一点,导致教学效率不高、学生学习积极性低下等现象。教师需将高中物理知识点生活化,使其与生活结合更紧密,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一、高中物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方式单一
大部分教师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往往按照传统教学方式授课,即单纯将知识灌输给学生,基本不与学生沟通。这种教学方式太过单一,效果并不理想。教师向学生灌输知识,学生学习积极性会逐渐下降,甚至产生厌学心理,学习效率难以提高。且教师不与学生及时交流,一方面使学生课堂参与度不高,学生学习兴趣逐渐丧失。另一方面学生在课堂中产生的问题得不到解决,久而久之,大量问题的累积令学生学习难以进步。
(二)思维局限性
部分学生受传统教学方式影响,思维逐渐形成了局限性。认为物理知识是抽象难懂的知识,甚至认为学习物理知识没有用处。学生思维的局限性,导致其学习态度出现问题,学习效率自然受到影响。该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得过且过,并不深究,使得学习效果受到一定影响。
二、高中物理教学中开展生活化教学的具体措施
(一)生活化问题课堂导入
课堂导入是教师开展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教师如果精心设计课堂导入环节,就能迅速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求知欲,学习效率自然有所提升。教师在课堂开始之前可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将课堂知识引入。通过为学生创设情境、向学生提问等形式,教师可激发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兴趣,同时调节课堂气氛,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教师讲授“气压与沸点之间的关系”时,便可引入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进行探索。如教师向学生提问:高原边防战士做饭时,为什么使用高压锅,而不使用普通锅做饭?教师将这一问题提出,然后要求学生讨论与思考,之后再提出压强与沸点之间的关系。此时,学生的注意力自然会集中在知识点上,之后的教学容易展开,学生接受能力有所提高。再如教师教授“空气的热传递与水的热传递”时,可将两块冰冻的肉带入课堂,一块放入水中,另一块则暴露在空气外,令学生观察肉解冻的速度,同样可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由此可见,教师需精心设计课堂导入环节,将课堂导入这一环节生活化,以便为之后教学奠定基础。
(二)练习习题生活化
课程练习习题能够帮助学生掌握课堂中所学的知识点,巩固学生记忆,同时使学生综合能力得到提高。但是,就目前而言,大部分教材中的练习题都较抽象,与生活关联度不高。教师教授课程中应尝试将例题与生活相结合,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巩固知识,而且可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必修一第三章《摩擦力》知识是高中生的必修知识,其在生活中的应用十分广泛。教师教授课程的同时,可编入相应例题,向学生提问。不仅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而且让学生学以致用,更熟练地掌握摩擦力知识。如教师可以自行车为例,向学生提出问题:自行车轮胎表面为什么存在凹凸不平的花纹?为什么人们捏闸的力度越大,刹车效果越好?学生如认真学习了课堂知识,对摩擦力有一定了解,便能够解答:轮胎上的花纹可以增加轮胎粗糙程度,便于自行车行驶。而人捏闸的过程,其实是向橡胶垫施加压力,令橡胶垫与车圈之间形成摩擦力,限制车轮继续转动。通过上述例子,学生更能理解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教师将例题生活化,使学生对知识的记忆更快速、有效。
(三)进行课外实践活动
如今,大部分物理教学都是在课堂内展开的,学生难以接触课堂外的生活,所学知识自然无法与生活相联系。物理是探索性较强的学科,教师需时常带领学生进行课外活动,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与探索精神,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教师讲授“气体压强”知识点之后,便可带领学生走出教室,观察压强在生活中的应用。学生通过观察与搜集,能发现许多压强知识在生活中应用的实例,如吸管、钢笔吸墨水、吸盘式塑料挂衣钩、注射器等,除了在物品上的应用之外,教师还可以向学生提出部分生活问题,引导学生利用物理知识进行解决。如为什么处于封闭房屋之内的人们,开关门过程中会感到阻力?教师可引导学生进行实验,然后一同进行探索,使学生对压强知识有更深入的了解。由此可见,教师开展教学过程中不可一味要求学生在课堂中进行学习,应当带领学生走入生活,要求学生观察生活,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之后学习与生活奠定基础。
三、结语
高中物理知识与生活之间的联系极为紧密,教师开展生活化教学,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及效率,便于学生更透彻地理解知识点。不仅如此,生活化教学还可培养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张惠爱.试论高中物理力学知识的生活化教学[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02:258.
作者:黎莉 单位:湖北省荆州中学
第二篇:案例教学法在高中物理教学的对策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与发展,高中物理教学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在教学的内容以及形式方面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物理教师需要针对这些变化及时调整教学方式,开展教学活动,确保教学的质量.本文针对高中物理案例教学法的实践应用情况进行阐述,希望有助于提高高中物理教学的水平.
关键词:高中物理;案例教学;对策分析
自从新课程改革顺利开展后,高中物理教师在开展物理教学活动时面临着新的挑战.这要求教师需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不能简单地采用简单的题海战术灌输知识给学生,还需要创新教学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与综合素质.案例教学法就是为了到达教学目标创新教学方法之一.通过优化物理教学课堂,锻炼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一、案例教学法简述
(一)案例教学法概念
通俗地讲,案例教学法就是将一些相关的案例应用到教学过程中,教师在简单讲解后,由学生进行讨论并撰写出分析报告,而后针对这些报告教师再做出归纳和总结从而达到教学目的.一般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案例教学法作为一种研究性的学习方法,根据教学目标设置教学课堂要求,以引导学生面对实际问题并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培养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宗旨.由于高中物理源于实践,案例教学法可以将抽象复杂的物理知识转化为简单的生活体验,从而提升学生的积极性.
(二)案例教学方法的实用价值
首先,案例教学法是精选了许多贴近生活的案例,能够反映相应物理情景,有助于学生增强自主体验,提升其学习的兴趣.为学生打造一个宽松而平等的环境,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试验技能.其次,由于物理知识具有非常强的逻辑性和抽象性,在高中学科中难度较大,学生通过生动的案例教学可以更好的了解掌握其知识体系与构架,明确其原理与应用.有助于培养自身的物理思维和素养.最后,案例教学法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其主观能动性.通过赋予学生一定的实验权及发言权,促进学生积极探索与创新,探索自然,服务社会,有助于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二、当前高中物理教学当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理念陈旧
长期以来,高中物理教师绝大多数对于高考中经典考题、常考题型、热点题型都非常熟悉,在教学中凭借不少题海战术受到众多家长和学生的追捧.但是,在实际的物理课堂教学中,教师的应试教育观念一直沿袭至今,题海战术只能让部分学生取得可观成绩却无法加深学生对于物理规律的体验,甚至使得学生产生厌学情绪.显然,这与新课标的标准要求是背道而驰的.
(二)教学技能运用能力差
物理教师在设计课堂内容时,目标是能够更好的讲解清楚明白相应的知识点,并启发学生进行思考.然而,达到这样的目的就需要教师学会应用各种技能,比如提问技能、引入技能以及展示技能等等,以便丰富教学课堂.但是,在现实中很多物理教师普遍存在教学技能单一的问题,这样是导致课堂效率不佳的原因之一.
三、案例教学在高中物理应用对策
(一)巧设案例情镜,激发学生兴趣
通常高中物理教学的内容属于理论层面的知识,具有非常强的逻辑性和抽象性.学生在没有具体的情境中体会其实际应用时,对相关的物理概念和公式会非常难以理解.所以,教师需要围绕教学的难点、重点,将抽象的物理知识进行情境设置,让学生解答情境中的提问,减少对知识难点、重点的恐惧感和陌生感.在设计的过程中,教师应当确保情境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具有较高的完整性和关联性,同时还要兼顾学生的兴趣.比如,在讲解牛顿定律时提及物体受力情况决定了物体的运动,让学生结合生活中观察到的汽车转弯情景,发出提问小汽车转弯都受到了哪些力的作用.
(二)重视系统基础,辅助案例教学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物理学科学习的过程中,扎实的基础是学好并运用好物理原理的前提.而充分利用案例教学法的前提是学生具备扎实的系统基础知识.案例教学法属于探究式的学习方法,没有基础的物理知识作为根基是很难达到创新型学习目标.所以说,物理教师在组织相关的教学活动时一定要重视学生对于物理系统知识的掌握.案例教学本身具有自身的局限性,两者相结合才能使得学生全面掌握系统的物理知识,把握物理规律,不断提升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实践能力.
(三)慎重选择案例,合作交流学习
想要案例教学法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物理教师需要在课堂前精心准备教学案例.围绕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自行构思或是借鉴参考书中的案例.结合学生的兴趣和生活,确保案例要新颖有趣、科学有用,即能充分体现教学的知识点,也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其科学态度;此外,案例教学中也可以设置很多的实验,确保物理学的实践性.此时,教师让学生开展合作交流学习,不但有利于加强他们之间的交流合作,而且可以为学生提供很多解决问题的参考,帮助她们总结实验报告,完善操作过程.不难发现,案例教学法具有较强的新颖性,在应用到知识体系繁杂、知识点众多、逻辑推理性较强的物理学科上时,可以最大程度地帮助学生克服学习难关,熟悉掌握物理知识,不断提升自身的物理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当然,对物理教师而言,娴熟运用案例教学法需要一个过程,因此,需要教师自身不断强化物理专业知识外,还要不断学习研究教学技能,促进教师队伍整体教学水平的提高.
作者:刘有才 单位:江西永修一中
第三篇:高中物理教学的实施路径
摘要:随着国家教育改革的稳步推进和新课程理念的逐步发展,社会和教育部门对于对于物理人才的需求量也不断加大,高中学校对物理教学也越来越重视,如何有效开展高中物理课程,提高学生借助物理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物理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是当前物理工作者正在研讨的一大课题。本文从目前高中物理教学现状出发,指出了物理教学的重要性,针对新课程理念下如何构建创新的物理教学模式提出了合理措施。
关键词:新课程理念;高中物理;教学模式;创新路径
引言
21世纪是人类知识、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阶段,为了适应科学进步与国家经济发展的需要,各学科教育事业的发展也要与时俱进,跟上时代步伐,培养创新型、能力型人才是国家发展的需要。物理作为一门基础学科,承担着很重要的任务,学生通过物理知识学习和实验,能够掌握实验探究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由于传统教学观念根深蒂固,目前高中物理教学还存在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如何创新物理教学模式,在物理教学中有效融合其他学科知识,使学生提高物理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是我们当前要解决的一大难题。
一、关于加强物理教学的重要意义
1.加强学生物理基础,将物理知识运用于实践。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目的是将来有一天,学生用所学的物理知识发展科技和科研事业,或者利用物理知识创造一些发明,例如牛顿发现万有引力,例如太阳能干电池的发明都是物理知识巧妙运用的结果,高中加强物理教学有利于学生用物理常识分析和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增强对生活的感知,提高学习学习的积极性和动力,充分锻炼学生的物理思维和多元发散思维。2.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主的学科,对于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训练与其他学科相比更深入,通过实验学生可以直观的感受物理定律与概念,对其达到深刻的认识,进而促进物理知识的掌握,物理实验的操作对于科研事业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一些学生由于喜欢物理,将来从事物理科研工作的可能性是有的。物理教学对于学生整合、总结知识的能力和动手实验能力的提高有着重要意义。3.物理实验课程的互动性对于促进师生关系和谐有着重要作用,物理相对于其他学科而言,教师和学生的互动更明显,因为本身物理定律复杂多样,一般教师都是创设问题讨论和问答形式形式教学,实验过程教师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这种积极情绪会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高昂的学习热情,有利于促进教师和学生良好关系的建立,从而促进学生整体成绩。
二、当前高中物理教学现状
1.教师教学存在的问题(1)部分教师专业素质较低部分高中物理教师是刚毕业的大学生,缺乏教学经验,物理专业水平较低,物理专业知识掌握不够熟练,教师的水平有限会导致物理知识传授的效果,学校对教师的专业知识考核力度不够,没有形成完善的考核评估体系,对于物理教师的培训工作做得不够,一些教师理论掌握很扎实,但课堂教学时表达不力,不能够将知识有效传达给学生。(2)教师受传统观念的影响,教学方式单一部分教师的物理教学受根深蒂固的传统教学观念影响,沿用单向知识灌输的方法,填鸭似的一味地灌输给学生空洞、枯燥的物理知识,使学生学习兴趣逐渐减弱,积极性逐渐消退,实验教学互动性若、弱,对于学生实验操作的指导不细致,甚至导致安全事故发生,危害到学生人身安全,所以提高教师教学手段和方法很重要。(3)过分关注学生成绩,物理教学功利性强目前高中物理教学的呈现出的功利性较强,应试教育观念明显,很多学校为了提高学生考试成绩进而提升学校名誉,适应应试教育观念,忽略学生的劳逸结合,忽视学生能力的培养,只是强调定义、定律的背诵和解题方面的训练,学生的实践和动手操作能力得不到锻炼,更别提运用物理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难题了。2.学生物理学习存在问题(1)部分学生初中物理基础薄弱,向高中过度存在一定困难由于部分初中教师物理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手段单一,还有一些学生个人喜好或偏科等因素,导致初中物理基础较为薄弱,到高中知识过渡时,就体现出了自己的弱势,很多知识听不懂,不理解,慢慢学习积极性大打折扣,对于高中物理知识的学习有害无利。(2)学生学习积极性较弱,容易对物理产生厌烦心理一些学生因为物理知识深奥、枯燥,对物理这一学科有一种负担心理,认为学习难度大,物理知识掌握很费力气,所以积极性较弱,学习热情不高。其次,高中生由于年龄特点,个性独特,思想易波动,一些学生自律性较差,加之教师课堂纪律管理不严,课堂缺乏良好的学习氛围,这也不利于学生物理学科的学习。(3)一些学生不能灵活运用物理知识,不能做到学以致用部分学生学习知识死板,只是刻板的根据教师讲解的内容复习,做习题,做好老师布置的作业,这种机械的学习方法,不利于物理知识不能灵活运用,不能做到将物理理论和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物理学习脱离生活实际,影响学生对于物理知识的深入理解,和对可操作性的物理常识得掌握。
三、创新物理教学模式的策略探讨
1.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教师要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例如充分运用多媒体课件,制作课件时将物理教学内容重新编排设计,根据学生特点设置悬念和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这样使学生学习更有目的性和针对性,课件制作要注重色彩、字体、图片等搭配,吸引学生注意力。其次,注重案例教学法在教学中的应用,将实际生活中的物理案例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参与讨论,还可以运用多媒体播放物理学家实验及发明的视频,将物理知识形象、生动、动态的展现给学生,使学生提高物理意识,意识到物理学习的重要性,为培养物理人才打下一定的基础。2.加强基础知识讲解,注重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现在高中物理教师基础知识讲解很重视,但是只是枯燥的理论讲授会使学生课堂教学缺少生动性,学生对于物理基础知识的消化理解不到位,教师要注重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物理教学不能远离生活,毕竟知识的应用才是知识学习的最终目的,传统的物理教学方法是让学生背诵物理概念和物理定律,下节课教师提问和考核,学生容易对物理学习产生抵触情绪,不利于物理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教师在教学中要加强案例的引申和现实实例的举用,例如一些物理发明运用的是什么物理知识和原理,针对物理知识向学生提问,让学生解释生活中一些现象存在的物理常识,例如冬天为何水会结冰,结冰后体积为什么会变大,冰块在水中的浮力如何计算,针对同一现象加强引导,使理论和实践充分结合,这是物理教学最基本的教学手段。3.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教师在从事教学活动时要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可以举办物理知识竞赛,或者物理手工品展示比赛,学生利用物理知识创新思维,动手制作一些模型,运用物理知识启动模型,例如水上小型气垫船,小型电器装置,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将物理知识活学活用,提供学生的物理综合能力。4.加强实验教学互动,培养学生知识运用能力实验是物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印证物理定理和定律的有效途径,教师可以通过实验帮助学生把握物理知识和定律,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动手实验的同时感受到物理学习的趣味性,教师要和学生多沟通,建立起和谐的师生关系,在实验教学中有效运用互动教学手段,增强学生物理学习的质量。例如可以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对于同一物理定律开展实验,一边实验一边讨论物理知识在该实验过程中的应用和表现;其次,可以举办小型的物理实验比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四、结语
我国正逐步加强教育改革和新课程理念的宣传,在新课标指引下如何加强高中物理教学是教育部门、高中学校、物理教育工作者和物理科研人员们正在思考好研究的课题,提高物理教学对于培养高中生物理意识,加强实际运用知识的能力,培养专业物理人才,以适应知识经济时代对于物理人才的要求有着不容忽视的重要意义。
作者:卢瑞霞 单位:集宁一中
第四篇:微课在高中物理教学的应用
【摘要】随着“微时代”的深入发展,其对教育领域的影响也日益明显。“微课”作为教学中的新概念,已经展现出其特有的优势。本文立足高中物理学科的特点,针对“微课”在物理教学中的优势进行分析,从而提出切实可行的应用方式。
【关键词】微课;物理教学;自主学习;双基实验;综合复习
一、微课的概念及特点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微博、微信和我们的生活已经密不可分,我们不知不觉已经步入了一个“微时代”。高中的物理课堂也打开了一扇“微时代”的大门。近几年来微课悄然兴起,且正在如火如荼地冲击着传统的教学模式,更新着我们的教学观念。从高中物理教学的实际情况看,微课有着蓬勃的发展前景。在我国,胡铁生老师最早提出了微课的概念,微课之“微”指的是内容少,时间短。微课指的是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展开的简短的,完整的教学活动。它有如下几个特点:1.教学资源的多样化和共享化。任何一位教师都可以参与到微课的制作当中,资源极其丰富且具有共享性,不同人对同一知识点可以从不同角度全方位地去阐述,仁者见仁,智者见智。2.时间短,内容少。一般的微课时间不超过10分钟,只针对某个学科知识点(如教学中重点、难点、疑点内容)。3.主题突出、内容具体。研究的问题来源于教育教学具体实践中的具体问题。也可能是教师的教学反思、或是教学难点的突破、或是教学重点的突出。也可能是学习策略、教学方法、教育教学观点。4.反馈及时、针对性强。和传统教学相比,微课可以通过互联网技术随时调取,反复使用,不同的人根据自己的认知水平自由的选取相关课程,对个人的学习发展有很强的针对性。5.草根研究、趣味创作。正因为课程内容的微小,所以人人都可以成为课程的研发者;正因为课程的使用对象是教师和学生,课程研发的目的是将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手段紧密地联系起来,是“为了教学、在教学中、通过教学”,而不是去验证理论、推演理论,所以,决定了研发内容一定是教师自己熟悉的、感兴趣的、有能力解决的问题。
二、微课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近几年来,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等教学模式正在改变着我们教学观念,他比传统的教学模式更加的先进和高效,高中的物理课程一直困扰一些学生,那么微课应用在哪些地方可以让它发挥更大的作用呢?笔者认为从如下几个方面去尝试会让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更加的高效,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1.用于课下的自主学习近年来,“翻转课堂”成了“教育新宠”。所谓翻转课堂就是打破传统的学生课上学习课下作业的模式,创造学生课下学习课上练习巩固的一种新的课堂模式。课上集中讨论、交流、合作解决问题。而这一颠覆性的学习方式的一个重要载体就是微课。从右侧的在金字塔学习理论中我们不难看出,想要24小时后的平均保持率最高,课堂上的“讨论、实践练习、向他人传授/对所学内容立即应用”必不可少,这就要求教师将课堂前移至课下学生的自主学习。2.用于双基的教学双基的教学对高中物理教学极为重要。双基之一是指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另外指的是基本方法和技能。在传统的教学当中,双基的传授往往是由一位或几位教师完成的,应该说在一定程度上受教师的认知水平和传授方式限制,不能让所有的学生理解到位,都精准的达到考试大纲的要求。对后续知识也会产生连锁反应式的不良影响。如果通过微课平台的使用,对同一知识点,会有成千上万的名师,甚至专家,用自己最擅长的方式将这一问题多角度全方位的呈现出来,每个学习的接受者总能找到最为适合的理解方式和接受途径。这不但能培养全面3.用于实验的教学众所周知,实验能力是高考物理必考的能力之一,也是物理学的支柱。而从高中的教学过程中来看,它总是扮演着“顽疾”的角色。主要存在三方面的问题:一是实验硬件条件所限,很多学校的实验室缺少器材和先进的实验设备,导致很多的实验无法完成。二是实验技术所限,很多学生的动手能力较差,在细节上处理不得当,实验经常失败或无法达到预期效果。三是受时间所限,一节实验课匆匆而过,在时间的长河中能给学生留下的印象和记忆太少太少。微课作为新兴的教学手段,可以完美的解决上述三个问题,微课可以展现高精尖的实验仪器和实验技术,让学生大饱眼福的同时,提升了学习物理的兴趣。微课可以展现实验的细微之处,让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和教师就在身旁指导的感觉。4.用于高三的综合复习对于高中学生,最终要面临高考。高三的复习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往往从高三的三轮复习锤炼中得以提升。(1)第一轮复习中微课的应用:第一轮复习是为了打好基础,以全面复习知识点为主,构建中学物理的知识网络。以章节为单元,平均每周复习3个考点。如果微课的平台上已经完善,每个考点的微课一应俱全。学生可以自主的安排考点的复习,不受学校,班级的限制。另外,学生在课下如果已经有了对考点的复习,在课堂上带着目的去学习,方向性就会明确,学习任务也减轻,学习的效果就会明显提高。(2)第二轮复习中微课的应用:第二轮复习是以专题复习为主,侧重在解题方法和解题技巧上下功夫,突出知识的横向联系,知识的延伸和拓展,提高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第二轮习题的解答对复习的效果有很大的影响,而难度偏大的习题往往是很多同学的噩梦,上课老师讲的快或自己跟不上,这道题就成了槛,以后碰到相关变型的习题,仍然是一头雾水。在微课平台上,经典习题的讲解可谓是百家争鸣,学生就可以体会不同老师的思路,领略不同老师的风格。另外,完全不受时间的限制,在课间就可以搜索查阅上一节课中出现的难题,几乎可以当堂消化。不留死角。(3)第三轮复习中微课的应用:第二轮复习是以模拟训练为主,针对前面的复习查缺补漏,强调解题的规范性。以往的查缺补漏是由老师引领来完成的,不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但学生人数众多,每人基础和学识水平都不一样,这也是一个客观存在的问题。有了微课的平台,其实完全打破了第三轮复习的概念,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日积月累,查缺补漏的工作在平常就可以完全实现。没有必要单独拿出占用所有学生的时间进行三轮复习,放手交给学生。将宝贵的时间还给学生。不管是一轮复习的章节复习,二轮复习的专题复习。还是查缺补漏的三轮复习,教师若能针对基础知识,重要物理模型,经典例题使用微课的教学手段,让学生反复观看,仔细揣摩,积极钻研。必然提高学习效率,增强复习效果。虽然微课还不够成熟和完善,但我们完全可以预见到它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优越性,有了微课,知识点不在那么抽象,而是变的清晰透彻。有了微课,高三的复习更容易掌握重点突破难点。
作者:刘伟 刘鸿博 单位:辽宁省庄河市高级中学
第五篇:高中物理教学促进学生的学习迁移
摘要:物理知识迁移能力是物理学科能力的重要体现,文章立足实际教学,提出从引导学生悟出物理道理、问题导向学习法、分析基本原题三个方面提高物理知识迁移能力,实用性较强。
关键词:高中物理;学习迁移;问题导向
学习物理时,有些学生学习方法死板,死记公式,对概念理解肤浅,不会分析物理题目,导致成绩不理想。究其原因是他们忽视对物理知识迁移能力的培养。学习迁移能力指将已学知识应用到新的情境,解决新问题时表现出来的一种素质和能力,是学生从“学会”走向“会学”的重要一环。
一、引导学生悟出物理中的道理,奠定迁移的基础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物理学中的核心概念和规律是我们解题的“武器”,知道每个概念和规律,理解它们的内涵和外延,是迁移的知识准备。跟一个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知之甚少的人谈迁移,无异于对牛弹琴。物理学研究物体间相互作用、运动的规律,物理可写为“悟理”。学生通过自己的感悟和思考,将外部知识内化为自己的知识。如高中物理涉及的运动形式很多,主要有三种典型运动:匀变速直线运动、平抛运动、匀速圆周运动。理解每种运动发生的条件是迁移的前提。如进入匀强电场后,带电粒子所受电场力与速度共线时,带电粒子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当电场力与初速度垂直时,带电粒子做类平抛运动。类平抛处理的方法与平抛完全相同。天体运动中,卫星受到的万有引力始终与速度垂直,卫星绕中心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进入磁场后,带电粒子垂直进入匀强磁场,洛伦兹力始终与速度垂直,带电粒子在洛伦兹力的作用下做匀速圆周运动。在天体和磁场中的圆周运动中,只是向心力的来源不同,都是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延伸。力学是整个物理学的基础,力学中的基本方法如力的合成与分解、牛顿运动定律、动能定理、能量守恒定律等是普遍使用的。进入电磁学后,只不过多了电场力、磁场力,所用方法与力学相同。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深入研究教材,深入浅出地将物理中最精炼、最精华的知识呈现给学生,注重新旧知识联系,完善学生知识结构。
二、习题教学中采用问题导向学习法,促进学习迁移的发生
一个看似复杂物理题目,必定是多运动过程、涉及较多物理知识,学生由于遗忘知识点,或知识点之间脱节不能建立联系导致学生无法下手。遇到这种情况可将问题拆成若干小的问题,问题设置从易到难,环环相扣,层层铺垫,直至解决核心问题。如在动量———子弹打木块的新课教学中。物理模型:质量为m的子弹以速度水平射入光滑水平面上静止质量为M的木块未穿出,子弹受到的阻力恒为,求子弹射入木块的深度。分析:此题知识跨度大,综合性强。笔者认为难在三点:一是参考系的选择:子弹射入木块的深度,是子弹相对于木块的位移,而不是对地位移;二是由子弹和木块组成的物体系,研究子弹和木块的运动,建立二者的联系;三是图形结合建立对地位移与相对位移的联系。难点突破:分解难度设置小问。从运动角度依次设计以下问题:(1)子弹和木块各做什么运动?(2)求子弹和木块共同的速度?(3)求子弹运动的位移?(对地位移)(4)求木块运动的位移?(对地位移)(5)求子弹相对于木块的位移?问题一的设计想让学生综合力和运动的知识,认识子弹和木块各自的运动。问题二是在问题一的基础上,进一步了解子弹和木块的运动。问题三和四更进一步了解子弹和木块运动的位移。站在前面四小问的肩膀上,结合运动示意图水到渠成得出:d=SM-Sm这种把问题拆成若干小问的方法,降低题目难度,照顾到班里不同层次的学生,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这种方法适用范围很广,对典型习题的讲解,按知识的内在联系,从易到难设置很多小问,将要复习的知识点融入题目中,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和针对性,提高复习效率。
三、分析原题,加强变式训练,多提供学习迁移的训练
教师游题海,学生泛轻舟。物理题目不是空穴来风,每一种题型都有原型。教师要找到题目背后隐藏的原题,先从原型研究,一点一点变形,教给学生简单的,学生学会复杂的。如正压力的问题,是学生屡屡出错的地方,从接触面上分为水平面和斜面两种,受思维定式影响,学生总认为压力大小等于重力。先明确方法:转换研究对象,求压力反过来求支持力,根据物体所处状态,列平衡方程或列牛顿第二定律求解。万变不离其宗,题目万千形式多样,但运用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不变,我们要善于归纳总结,渗透一类问题的处理方法。
四、防止学习负迁移的产生,进行正确的学习迁移
物理学科的思维方式总体上属于定势思维,但学习中有时可能出现负迁移的现象。为了防止生活经验或者已有知识对学习产生负迁移,教学时必须讲究策略:如有时可将错就错,引发认知冲突,以使学生认识到错误的根源,再建立正确的知识观念,这样能彻底防止以后再次产生负迁移。如受力分析时,有些同学总喜欢凭经验、想当然地认为物体受到某些力的作用。教师可以创设情境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任何力都应该有施力物体,所以分析受力时要找施力物体。迁移能力非一朝一夕就能提高,需要教师长期潜心研究教学,需要合理安排教学程序,需要加强模型建构提高学生建模能力,促进不同情境下的学习迁移。有人说教学就是一门有遗憾的艺术,为了减少遗憾,借用伟大爱国诗人屈原的诗句:“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作者:苗永娟 单位: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四师第一中学
第六篇:高中物理教学中电磁感应的教学方式
摘要:电磁感应作为高中物理基础知识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对知识点的掌握与应用中有着很大的作用,尤其对学生物理学习的兴趣与整个教学知识框架的构成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通过对电磁感应知识的深入教学,创新教学方法与手段,突出电磁感应知识教学中的实践能力与整个教学的突出点,更好的服务高中物理基础知识的系统化学习,将有着重要的推动效果。本文将围绕当前高中物理教学中的电磁感应教学以及这方面的知识运用,形成教学实验的作用分析,并从多方面概述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电磁感应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而从多方面探讨高中物理教学中电磁感应相关知识的融入教学方式,更好的实现学生对高中物理知识的系统化运用模式。
关键词:高中;物理;电磁感应;融入教学方式
在高中物理电磁感应知识的教学过程中,可以融入学生对物理知识以及自然现象的熟悉度,结合学生兴趣培养、个性养成等多方面的因素,尤其是启发高中学生在观察实验现象,领悟教学重点等多方面的知识素养,从而促使学生对电磁场中电流产生的条件等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同时,在有效的实验教学环节中培养和实现学生的知识运用水平及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一、电磁感应知识融入高中物理教学的重要性
1.兴趣培养的重要手段通过高中物理基础知识的融入,尤其是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将电磁感应知识与学生的兴趣培养相融入,构建多层次、多角度、多视角的教学创新,让学生在自我学习中感受到物理知识带来的乐趣,增强物理学习的能力,尤其是加强物理实验的运用,更好的将电磁感应知识作为物理知识学习的重要方式,形成高中生自主探究、自我学习的运用方式,并加强对公式的运用、定理的把握等,更好的发挥出整体的教学效应。譬如,在“电流磁效应的发现”环节的教学中,在过程叙事与逻辑分析结合的基础上,层层递进地将奥斯特如何思考并最终发现电流的周围存在磁场这一现象的过程呈现给学生,有利其更好地领会物理规律自身所包含的本质与内涵,从而起到良好的兴趣引导作用,将学生的个性思维与智力开发充分地调动起来。2.创新知识的重要载体当前,在我国的物理教学课程指标中明确提出,物理教学的重要任务是培样学生的基本物理知识并训练其技能,通过对物理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及其原理认真学习,使学生对物理现象与科学研究的方法有的更为深入的了解,并且使得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得到增强。伴随我国物流教学方法的完善及教学水平的不断提升,物理教学和实验的内容不一再追求物理学本身的完善性及全面性,而是在教学题材和课程目标中融入了学生们应当重点掌握的一些更有价值的物理学内容,这样更加接近实践化的教学设置,使学生在科学教学中更好的掌握科学研究方法、学科思想、及学科知识。
二、分析高中物理教学中电磁感应教学存在的问题
1.新课程理念的“高要求”与教学实践的“超现实”脱节虽然在新课改初期所有任课老师都参与了各级培训,但不同的教师,对课程标准的解读和落实都有自己的观点,并且对新方法及新模式的理解与把握存在很大差异。对于绝大多数的一线教师在课堂教学实践中不能及时解决所遇到的问题,使得他们“穿新鞋走老路”。电磁感应教学及实践需要教师将现实生活与物理理论知识很好的结合起来,为了强化学生更好的掌握电磁感应理论,可以利用一些经典的实验,但当前,我国面临着新课程要求脱离教学实践的物理教学,值得教师反思。2.教学课时少与教学内容多的矛盾突出以高中课堂的电磁感应教学为例,首先,按照教学规定,教学年度总计40课时,但此课时计算是建立在平均指标之上的,而各教学部门的实际教学计划安排往往会因为学生水平层次的差异而产生有所不同的课时量。从一线教师的实际授课情况来看,如果依据实际情况进行排课,至少需要55课时才能完成教学。物理教师难以适应每周3节的物理课,人均教学班数增加是周课时少面临的又一问题,批改作业工作量随之大大增加,师生之间交流的机会骤减,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难度也随之增加。其次,由于学生可分配到电磁感应环节的自习时间存在较大不足的问题,且其在校期间物理课总体自主学习时间同时也受到诸如主科学习时间、课外活动安排等各方面因素的限制,加之任课教师个别辅导的时间极为有限,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学生较高的知识点遗忘率,使得学生物理学习的困难情绪与恐惧心理不断增加。3.实验教学与实验设备的相对滞后在电磁感应的教学活动中,将理论和现实紧密连接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实验教学,学生对于理论知识的把握在不同教学环节中的互动能够得到进一步的提升。新课程的教学要求更为注重教学的过程与模式,强调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对实验教学过程中演示性和探究性的实验类型数量要求也有了明显的提高,这也就对教学部门的实验室配备标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在“迷你实验室”和“实验与探究”两个栏目中出现了诸多的实验内容,而现实的情况是,许多学校物理实验室的建设与配备标准仍然落后于新课程对实验环节的教学要求,部分实验室存在缺少相关实验所需器材与设备的现象,现行实验室标准仍不能完全实现完全的“与时俱进”,从而导致课前需要准备的教学仪器让教师费时费力。并且,依照新课程理念,教学要接近学生的实际生活,生活中常用物品可以作为探究实验的器材,而教师在准备教学的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的时间,也需要较长的时间来逐步积累实验器材。
三、概述高中物理电磁感应知识教学中探究式融入教学的特点
1.全面拓宽教学资源学生在课前对电磁感应知识点内容进行预习与自主学习,依照课本中所列出的相关实验设备仿制楞次定律演示仪,可利用的材料从日常用品中获取,如金属易拉罐、泡沫块、长针和吸管等,磁铁和铝管等材料则可以用于对比落体实验,学生从此类实验中能够自发探究相关知识点所涉及的物理规律,从而能够实现从体验到思考,再到发现的过程。学生在课前利用网络资源查阅电磁感应与相关历史人物方面的资料,既可保证新知识学习前的充分准备,也能为之后的课堂学习与实验探究环节奠定有效的前期基础。通过这样的环环相接的教学与自主学习模式,学生在利用现代科技手段进行实际动手收集、筛选、加工、整理和归纳信息方面的能力能够得到合理有效的培养与提升。另外,在课后总结与作业环节,可鼓励学生进行一定的自制研究,如制作一个简易小型发电机模型等,这样可以促使学生自觉利用网络查询电力知识模块方面的相关资料与操作方法,使其能够将课堂学习、生活实际与所掌握的物理知识紧密联系,从而拓展学生运用知识进行探究的渠道,也能在很大程度上拓展探究式学习的空间。2.激发思维以巩固认知学生作为知识框架构建下自主学习的主体,其在问题探究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热情与精神状态对教学效果有着直接的影响作用。举例来看,在新课的教学中,适当引入如军事武器中的电磁轨道炮、“神州五号”装备的太阳能电池帆以及“三峡电站”等与现阶段的重大科技事件和热点新闻密切关联的内容,可以突出教学内容的时代感,能够贴近学生的实际关注点与兴趣爱好方向。在实验环节中,引导学生利用自制的实验器材进行知识点和物理规律的实际演示,从一个侧面激发了学生的探究兴趣和求知欲望。例如,将法拉第“电生磁”产生“磁生电”的设想引入到学生的自制器材实验中,可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使其对物理探究产生兴趣乃至热情。教师在整个过程中需要不断激励学生勇于创新的精神,鼓励学生尝试不同于传统课本范例的新方式:在实验探究中,将原线圈置于副线圈中保持静止状态,将铁芯插入或拔出,或者,将原线圈放于副线圈外侧,通过两者距离的变化来产生感应电流。此类多样化的方法设计,使得学生能够体会到发自内心的快乐与成就感。在实验探究的过程中,设置开放的讨论环境,让学生进行实验心得的交流讨论,从而归纳出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教师再利用多媒体来呈现磁感线条数数量变化与磁通量变化的关系,帮助学生巩固知识点,循序渐进地构建学生的认知结构框架。最后,教师伺机提出提出问题,在仅有线圈、检流计、导线的情况下如何使其产生感应电流,以此来进一步激发学生的认知与思维冲突。这样的实验涉及能够激发学生的思维想象与动手能力,巩固学生的认知基础。3.领悟科学研究的方法在实验探究的基础上,需要同时将研究性学习有效融入实际课堂教学中,首先,以法拉第“磁生电”设想为主线引导,让学生自主在第一阶段有效完成实验探究,获得亲身经历与感性认识。然后,引导学生在第二阶段进行小组合作实验与分析,随即进行交流讨论并进行研究分析得出结论,并再次通过实验进行充分的验证,最后在第三阶段设计思维拓展活动来巩固学生知识的应用能力。这样的设计旨在将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融合到实验教学的过程中,即提出设想—实验探究—理论分析—实验验证—投入应用,使学生在实验、探究与研究的过程中领悟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需要注意的是,学生探究式学习与研究性课堂的设计必须以学生的学习发展和知识结构框架构建为中心,不能盲目脱离教学大纲的要求。此类学习的目标在于掌握探究步骤,领悟实验与研究方法,构建知识框架,教师在探究式学习的课堂中需要对学生进行适当和必要的引导或指导,对于实验教学的设计要求较高,需要体现实验教学循序渐进的特点,使探究与研究学习能够逐步递进,同时凸显学生在实验环节的自主性,使其能够在过程中领悟探究的本质与方法。
四、探讨提升电磁感应教学及实验水平的对策
1.注重探究精神培养现阶段学生所使用的物理教学学习资料中,对于电磁感应环节的学习部分更加突显了学生探究精神的培养,一个人探究精神培养的最好时机是学生时代,科学家们探究自然界、并以对此提出各类证据的一个过程就是科学探究,物理教学在学习和教学的环节中由于自身特点研究内容必不可少,所以需要教学人员高度重视,对于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往往以启发式教学为主,以教学实验为保证。首先教师不能将灌输式教学体现在教学环节中,应当不断的联系生活实践,将一些有意思,有启发的现象利用物理理论表达出来,让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更好的培养。同时,电磁感应也是物理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教学内容,需要大量的实验得到保证,教师可以充分的通过实验环节启发学生自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探究式教学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课堂的教学效果来说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2.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鼓励自主设计步入二十一世纪,对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一个相当重要的方面。物理教学中学生自主探究问题的一个重要部分是实验环节,鼓励学生像科学家们一样沉浸到实验环节中去,这样可以让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科学精神、科学的学习态度得到培养。因此,教师在电磁感应的教学实验环节中,不能给出学生成型的研究设计和研究方案,更不应该给予学生全面的指导和监督,而是应该恰当的扩大开放性,鼓励学生自主思考,自主解决问题。当然,开放的程度也要有适当的度,否则学生或许会由于缺乏合理的指导而没有办法继续进行下去。学生们必须培养自己的探究性学习方法,提出属于自己的探究性研究方案,例如在楞次定律的教学中,学生们就需要首先熟悉电流的方向和红黑线的关系,这样学生们才可以更好培养出自己的探究性研究方案能力,也更加适应现代年轻人的认知水平。3.强化实践意识,培养学习兴趣实验环节在物理教学中具有非常突出和重要的作用,是物理教学的一大特点,充分理解与强化理论知识就是实践环节的一个重要部分和目标,其也是学生学习兴趣培养的一个重要环节,电磁感应的实践教学环节主要通过物理教学中的一些典型的实验得到保证,当前,教师需在此基础上不断开发与创新教学实践部分和内容。比如,演示实验—条形磁铁插入线圈观察:“1.将条形磁铁插入或抽出时,可见电流表的指针偏转。2.磁铁与线圈相对静止时,可见电流表指针不偏转。现象分析:(师生讨论)对线圈回路,当线圈与磁铁有沿轴线的相对运动时,所处磁场因磁铁的远离和靠近而变化,而S未变,故穿过线圈的磁通变化,产生感应电流,而当磁铁不动时,线圈处B,S不变,故无感应电流”。通过实验教学中的现象分析,学生可以直观的了解到电磁感应这一知识点,从而产生兴趣,主动掌握更多的知识与应用技能。4.创新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思维思维引导在高中物理教学过程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也是学生形成物理知识构成体系的需要,教师需要在学生所掌握的物理基础知识上,引导其学会融会贯通,自主拓展相关知识面,拜托固有思维模式的限制。在教学中,可以按知识的“学习巩固—回顾联系—融会贯通—思维拓展—能力培养”这样的步骤顺序展开教学,使学生的知识和能力能够得到同步提高。例如,在电磁感应现象的教学中,首先从内容导入教学:奥斯特实验搭建的电、磁连通桥梁使人们对电能产生磁这一规律深信不疑,但同时又存在磁是否能产生电的疑问。英国物理学家法拉第则坚信电与磁决不是两个孤立的单位,两者之间有着必然的密切联系,他认为在磁场中放置的导线内产生电流需要一定的条件,法拉第通过十年大量的实验,最终发现了这一条件,从而开创了物理学的新空间。其次,该教学环节的第二步应为教师演示实验和学生的实践实验,即观察导体在磁场中切割磁力线的运动现象:AB做切割磁感线运动,电流表指针可见明显的偏转。由此,可以得到初步结论:当闭合回路中的部分导体做切割磁感线的运动时,电路中会产生电流。相应现象分析为:导体在不切割磁力线时,电路中不产生电流,反之,导体在切割磁力线时闭合电路中存在电流。此处,教师引导学生回顾磁通量的定义。第三个环节设计为师生间的相互讨论:相对闭合回路而言,所处磁场未变,仅因为AB的运动使回路在磁场中部分面积产生变化,导致穿过回路的磁通发生变化,故回路中产生了电流。因此,教师通过对教学方法的不断改革与创新,引导学生在新理念基础上拓宽思维模式,有益于学生对所学物理知识的实际运用能力,同时也提高了其具体分析与解题的能力。
五、结语
高中物理教学中电磁感应知识的融入教学,是作为推动整个课程教学的关键点,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既要全面思考整个教学过程的应用,也要从围绕学生思维能力的拓宽,更多的融入整个教学模式的创新手段,让学生在知识的构建中学到解题、分析问题的能力,拓展自己的思维能力。同时,物理学科的教学必须与实践探究、分析归纳与实验验证等要素紧密联系。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与互联网资源,不断创新教学设计与教学方法,将物理基础知识点与实验、分析、验证、解题、理解、巩固等诸多方面的过程相结合,合理有效的引导学生,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动手与分析能力,从而构建完整的知识结构框架,发挥课堂教学与实验实践相结合的优势,实现素质教育与能力培养目标,提升教学效果。
作者:郭丽艳
第七篇:高中物理教学方法探究
摘要:高中物理学习在高中学习中占据着很重要的地位,物理学科专业性高、知识点繁杂、需要理解和运用的知识也很多,导致很多学生对物理学习感到困难,产生厌学心理,课堂效率低下。新课程理念要求尊重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优化教学环境,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所以教师必须摒弃传统教学方法,找到新的教学方法来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和物理学习水平,那教师应该如何采取合适的教学方法进行高中物理教学呢?下面的内容会做出简要解析。
【关键词】新课改;高中物理;教学方法;探究
采取合适的高中物理教学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采取合适的高中物理教学方法可以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中;采取合适的高中物理教学方法可以提高学生的物理学习水平,培养学生的物理思维。下面通过四个方面介绍一下新课改下的高中物理教学方法。
1运用生活化教学法进行高中物理教学
物理来源于生活,生活中也蕴含着很多物理知识,学生可以通过生活实例把物理知识理解得更透彻,也可以利用物理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物理与生活是息息相关、相辅相成的。传统的教学方式中,教师主要给学生讲解理论知识,很少联系生活实际,学生对理论知识感到很枯燥,降低了学习效率。新课程理念要求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新课改下,教师要运用生活化教学法进行高中物理教学,把物理知识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起来,让学生把物理知识学以致用,更透彻地学习物理原理。比如:《摩擦力》这节内容,教师就可以结合生活实例给学生讲解,骑自行车在水平道路上行驶,无论路面多光滑,总会逐渐变慢并停下来;在地面上滚动的足球也是这种情况;手里的杯子不会掉下去,也是受到摩擦力的作用。这些生活实例可以让学生更透彻地学习摩擦力,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自己列举生活中摩擦力的实例,学生会学习得更好。
2运用实验化教学法进行高中物理教学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可以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也可以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体验物理原理,把实验原理理解得更清楚。传统的教学方式中,教师认为利用大量的时间让学生做实验是浪费时间,学生在实验中也学不到什么东西,实验时间就是学生的玩耍时间,对学习物理知识没有太大的帮助,其实不然,做实验的过程是理论联系实际的过程,学生可以在实验中学习更多的知识。新课程理念要求还学生学习的自由,新课改下,教师要运用实验化教学法进行高中物理教学,让学生在实验中发挥主体作用,在实验中提高动手能力,也对物理知识有更深的理解。比如:《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这个实验,教师不要把实验的每个过程和每个注意事项都讲解给学生,要让学生进行思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思考的不全面的地方,教师再给予补充,在做实验的过程中,教师也要尊重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
3运用多媒体化教学法进行高中物理教学
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已经非常广泛,在各行各业中都得到了应用,并且取得了一定成效,多媒体中的图片、视频更能吸引人们的注意力,让人们投入其中,如果课堂上运用多媒体技术,一定可以给课堂注入新的活力。传统的教学方式中,教师主要运用板书的形式给学生讲解内容,板书不能全面地展现教学内容,而且板书内容也很枯燥,学生不能跟随教师的思路走。新课程理念要求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新课改下,教师要运用多媒体化教学法进行高中物理教学,让多媒体代替板书,利用多媒体的直观性、形象性给学生展示物理内容,让学生更快地学到物理知识。比如:《曲线运动》这节内容,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给学生展示物体曲线运动的轨迹,投出去的铅球、汽车转弯、地球绕太阳运动的轨迹都是曲线运动,让学生直观地看到曲线运动的过程和轨迹,再对曲线运动进行研究。
4运用合作化教学法进行高中物理教学
合作在人们的生活和学习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没有一个人会独立完成所有的事情,必须在与人合作中才能完成的更好,课堂上也是如此,合作可以提高课堂学习效率。传统的教学方式中,教师主要采取让学生独立思考的方式进行学习,独立思考固然是不可缺少的,但是独立思考会限制学生的思维,学生不能吸取其他同学思维上的长处。新课程理念要求加强学生间的合作与交流,新课改下,教师要运用合作化教学法进行高中物理教学,让学生在合作中互相帮助、互相竞争、互相研究、取长补短,更高效地学习物理知识。比如:《热机的工作原理》这节内容,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结合前面的内容对本节内容进行学习,有不懂的地方可以请教教师,增强独立学习的能力和团结协作的能力。以上内容通过四个方面阐述了新课改下的高中物理教学方法,分别是:生活法、实验法、多媒体法、合作法。这只是其中的几种教学方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深入研究物理知识,不断提高自身专业水平,还要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探索、不断研究、不断创新,找到更多可以提高学生物理水平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能够真正学好物理知识,在物理方面有所造诣。
作者:王丽
第八篇:高中物理教学思考与对策
摘要:高考被喻为当前中国基础教育的指挥棒,对基础教育的影响是极其深远的.上海(浙江)作为率先试行高考综合改革的城市之一,由原来的“3+1”模式改成了“3+3”模式,并将在2017年高考实施.新高考方案中,高中物理在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等方面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研究新方案下的高中物理教学,根据物理学科的特点和不同类型学生对学习物理的需求,重新审视已有的高中物理教学方式,并有相应的应对策略,才能避免进入“穿新鞋走老路”的怪圈.
关键词:高中;物理教学;“3+3”模式;思考与对策
2014年9月14日,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发〔2014〕35号),要求上海市和浙江省分别出台高考综合改革试点方案,从2014年秋季新入学的高中一年级学生开始实施.2014年9月22日,上海市政府正式公布高考综合改革实施方案.从2017年起,上海高考招生不再是“一考定终身”,将采用语数外3门科目统一高考加上3门高中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的“3+3”办法.其中,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命科学6门科目将设合格性和等级性考试,高中学生在完成基础型课程学习的基础上,可根据自身特长和兴趣,选择学习其中3门科目并参加相应的等级性考试.事关高考,多少家长和考生在热切关注,新方案中的考试科目、分值、方式等的变化,尤其令人关注.作为一线的高中物理教师,根据新方案,更新育人理念,研究新方案下的高中物理教学应对策略,就显得极为重要.与以往的高中物理教学相比,笔者认为,在教学内容、教学要求和教学方法等方面都应该作出相应的变化.
1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以课标为准
相对于“3+1”时代,物理满分150分与语、数、英3门学科同分,且物理学科是“+1”科目里的领头羊,近几年在选学物理比例逐年减少的情况下还有30%的占比.现在物理作为等级考,总分只有70分,其成绩按等级评定,而且实际差距只在30分的区间内,物理学科成绩在高考总分中的权重明显削弱,区分度也明显降低,可以从一定程度上摆脱“分分分,学生的命根”这一应试教育的黄金定律.作为一线教师,新高考下物理怎么教?教到什么程度?这些问题一下子摆在了教师面前,“3+1”时代,教师基本是遵循“高考考什么,老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的模式,而课程标准只是在写文章时作为一种应景的工具而已.《2014上海市高考改革方案》中明确提出:合格性考试内容以普通高中课程标准中的基础型课程要求为依据;等级性考试内容以普通高中课程标准中的基础型和拓展型课程要求为依据.因此,教师必须研读课标,针对不同的学习群体,制定符合学生需求的教学设计,实施符合综合改革精神的教学.以电磁感应知识板块为例(表1),在知识体系中,它以感应电动势为核心,围绕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与楞次定律,揭示了电场和磁场间的相互联系与转化的统一性.在“3+1”时代,电磁感应知识是每年高考的热点、重点内容,也是广大师生舍得花大量的时间与精力去研究、攻坚的核心知识,甚至不少学校在高二年级就把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Ⅰ、拓展型课程Ⅱ中的内容和要求一步到位地在教学中灌输了下去,师生都把电磁感应作为高考中最难、综合性最强的任务在进行教与学.研读课标,我们不难发现,基础型课程中课标对电磁感应现象只是A级要求,即能识别和记忆学习内容,是对知识的初步认识;对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右手定则也只是B级要求,即能初步把握学习内容的由来、意义和主要特征,是对知识的一般认识;而导体切割磁感线时产生的感应电动势、楞次定律等需要运算及高度抽象的知识是在拓展型课程Ⅰ或拓展型课程Ⅱ中,只有参加“+3”等级考的学生才会涉及.因此,不受往年高考试题的影响,依据课标,准确落实教学内容和要求,是面对新高考的首要任务.【例1】(2014年高考上海卷第33题)如图1所示,水平面内有一光滑金属导轨,其MN,PQ边的电阻不计,MP边的电阻阻值R=1.5Ω,MN与MP的夹角为135°,PQ与MP垂直,MP边长度小于1m.将质量m=2kg,电阻不计的足够长直导体棒搁在导轨上,并与MP平行.棒与MN,PQ交点G,H间的距离L=4m.空间存在垂直于导轨平面的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B=0.5T.在外力作用下,棒由GH处以一定的初速度向左做直线运动,运动时回路中的电流强度始终与初始时的电流强度相等.(1)若初速度v1=3m/s,求棒在GH处所受的安培力大小FA;(2)若初速度v2=1.5m/s,求棒向左移动距离2m到达EF所需时间Δt;(3)在棒由GH处向左移动2m到达EF处的过程中,外力做功W=7J,求初速度v3.由2014年高考上海卷第33题的分析(表2)可知,在“3+1”时代,物理学科命题是根据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和高等学校人才选拔要求,科学设计试题内容,增强基础性、综合性,着重考查学生独立思考和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命题中考查的知识点、考查等级要求超出课程标准在所难免,就如上例中,考查内容大部分属于拓展型课程内容,考查的能力要求普遍较高,其中对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动能定理的考查要求明显超出了课标要求的学习水平.而上海高考改革方案中明确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严格按照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命题”,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应该包括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与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因此,教师要大胆消除“3+1”时代高考命题思路的影响,依据课程标准,冷静、理性地面对高考综合改革,准确把握教学的内容和要求.
2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以方案为标
2.1设置课程超市满足学生个性需求
“3+3”模式以“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针对高中阶段学生个性初显和才华初露的特点,强调“增加学生选择权”,不但赋予学生课程选择权,还赋予了学生课程组合权,让学生将自己的未来牢牢地掌握在自己手上.物理学科既要保证全体学生顺利完成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又要有大部分学生参加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课程标准在原有基础上做了较大的调整,学业课时相应减少,课程设置向知识的“宽”与“综”的方向发展,要求学生具有宽广的知识面,以考查学生的全面素质结构,这与高校对应用型、复合型人才的需求是相吻合的.为此,如果我们还抱着“课程标准配置”不放,就很难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个性需求,比如部分学生只参加合格性考试,部分学生会参加等级性考试,甚至还有部分对物理学习具有浓厚兴趣的学生会参加高校自主招生、物理学科竞赛等较高能力要求的考试.这对教师是个巨大的挑战,教师要多方面调整自身,集教研组集体力量,根据高考改革和课程改革的要求,结合学校的实际,多考虑如何重新调整课程结构,在课程层面保证学生学科思维和学习素养的提升.比如把现用高中物理基础型课程作为“基础必修”,为只参加合格性考试的学生选择的物理课程,在高一高二年级完成;把现用高中物理基础型课程和调整后的拓展型课程Ⅰ整合作为“基础选修”,为参加等级性考试的学生选择的物理课程,在高一高二年级完成,或者仅把调整后的拓展型课程Ⅰ作为“基础选修”,供学生在选择“基础必修”的基础上利用社团、拓展学习;为参加高校自主招生考试的学生开发适合本校学生的“物理学科拓展”校本课程,为参加物理学科竞赛的学生开发“物理素养拓展”课程.不仅丰富了学校“课程超市”,更基于教师和学生的教育互动培育了生成性课程,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学生根据不同的组合,就可以组合出属于自己的高中物理课程结构体系.达到“广而不深、重中有重”的教学效果.
2.2改变应试教学思维打破“一步到位”模式
以往的高中物理教学为了提高高考的实效性,往往采取一步到位的教学计划,特别是实验性、示范性学校,由于生源结构较好,学生接受能力较强,将高中三年的教学任务压缩为两年完成,这样就必须把现行高中教材的基础型课程和拓展型课程的绝大部分内容赶在高二期末的学业水平考试之前完成,目的是在兼顾学业水平考试的同时也为高考复习赢得时间.这种一步到位的方法虽然说不曾有太多的科学性但却拥有着显著的实效性.但这种方式显然有失教学的公平性,对高考不加试物理的学生既增加了学业负担,又挫伤了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上海高考改革方案》其本质是要从表面的分数平等转向对人的发展内涵平等的追求,为不同兴趣、才能的人提供不同的发展空间.教师要关注到学生的不同智能,课堂教学中力求使知识目标难易适度,内在联系自然,不“揠苗助长”;从领悟理解→模仿→独立操作→创造性活动,达到层次分明.例如,高中物理有关牛顿第二定律的教学内容,分散在基础型教材与拓展型教材Ⅱ中,作为“3+1”高考模式时代高考的核心知识,教学要求为C级,考查要求常常达到D级,教师们为了知识的系统性和连贯性,往往采用一步到位的教学方法,在高一教学时就把本应高三教学的牛顿第二运动定律的运用下移到了高一,对部分接受能力较强的学生确实有一定的教学效果,当然也因难度加大造成了部分学生的物理学习障碍,甚至恐惧心理.而高考改革后,参加合格考的学生只要求掌握基础型教材要求,参加等级考的学生只要求拓展Ⅰ教学要求,而牛顿第二定律的教学要求都是B级要求,即只要求达到理解层次.新课教学中我们就不能一步到位,要注重于概念的理解与规律的形成教学,渗透育人功能.如设置引人入胜、轻松和谐,具有探索性、创造性、启发性和充满科学文化氛围的教学情境.要精选教学素材,尽可能地使教学内容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深刻挖掘教材中蕴含着的丰富情感、深刻哲理与个性发展,构建错落有致的教学层次,切实减轻学生负担,将知识学习、方法指导、能力培养融为一体.
2.3顺应高考综改步点优化课堂教学策略
新高考方案是高考改革的指导,也是当前优化教育教学的重要基础,虽然物理课程作为学业水平考试科目,其课程内容和要求都已降低,在高考中的权重也已下降,但物理学科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与创造能力的育人功能没变.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针对不同的学生群体,完成相关要求的教学任务,是高中物理教师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所以,笔者建议,对于学习物理的定位、兴趣、能力都不同的群体,应该采用不同的教学法.对于以完成合格考为主要目标的学生,要适当减少纯理论的推演,应该更多地通过演示实验、分组实验并结合生活体验来学习、认识物理规律,并加以简单地运用,同时适当渗透物理思想方法,在轻松的氛围中让学生体悟到物理的简洁与可爱.对于将物理作为选考科目的学生,要更加注重概念与规律的形成过程,让学生体会重演式的探究过程,领悟物理的思想方法,在概念的科学严谨、规律的统一简约、思维的巧妙深刻、物理人的专注博爱中体会物理之美,同时帮助学生建立物理的知识网络框架,理解知识的来龙去脉,提高利用物理规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对此,在教学中,要顺应高考综改步点,优化课堂教学策略.虽然二期课改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高中物理教学方式的转变,但以高考为导向的物理教学,还是比较侧重于“牵引式”教学的开展,强调教师一肩挑的教学模式,学生还处于相对被动的学习状态.对此,在新高考方案实施之下,高中物理要转变教学方式,强调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培养.一方面,物理课程在高中课程体系中的地位没改变,优化教学方式仍是新高考方案下的重要工作;另一方面,新高考方案更加注重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与评价,为契合这一方案,高中物理教学应依托多元化的教学方式,通过情景教学法、分层教学法、探究性教学法等提高物理教学的“趣味性”、“活跃性”.当物理教学不再为了高考而教,而就应该更多地注重学生素养的培养,更多地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为学生创造更加良好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物理学习中收获更多的知识与乐趣,并能在将来的学习工作中运用物理思想与方法去解决诸多非物理问题.综上所述,新高考方案对高中物理教学将产生重大的影响,上海的高中物理教师要更新教学理念,重新审视和设计物理教学,希望能为高考综合改革在全国的推行先行探索些成功的经验.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发〔2014〕35号)
2上海市政府《2014上海市高考改革方案》3《上海市中学物理课程标准》(试行稿)2006年8月
作者:杨天军 单位:上海宝山区教师进修学院教研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