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教育领域关注学生发展的现象越来越突出,学生作为教学环节的主体在整个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启发性教学方法将主动权返还给学生,能使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充分发挥出来,并在实践性教学的基础上智力和创造力不断得到提升。
一、仔细观察,认真思考
生物是一门具有一定实践性的学科,高中生在学习过程中不能过分依赖理论知识,任理论来固定思维。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观察能力和自我思考能力,使他们在观察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以及解决问题。如在学习苏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中的“细胞的结构和功能”时,教师可以运用显微镜等一系列专业用具来给学生提供观察的途径。学生可以把各种生物的玻片样本拿到显微镜下面观察,比如植物叶子的玻片、人体口腔的玻片、牲畜毛发的玻片……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和观察理解了“细胞的类型和结构”这节内容,教师再次总结和点拨,可以巩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进而提高课堂效率。学生在教师的点评中,结合自己实践的内容能够重新认识教材知识点,在这个过程中可能会有新的问题出现并且刺激他们认真思考新问题、解决新问题,这样不仅加强了学生对知识的进一步了解,开发了他们的思维,也让学生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又如学习“细胞的分化、衰老和凋亡”时,学生由于对细胞有一定的了解,能够得心应手地再次对细胞进行观察和分析,发现细胞在分化、衰老和凋亡过程中的形态特点,对细胞的生长有了全面的认识。这不仅是学生通过自主观察和思考从而获得真理的过程,也能对后文“关注癌症”这节内容中“癌细胞”的学习有一定的认识,同时促进了教学活动的连贯性发展。
二、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增强学生学习责任感
学生学习需要一种内在驱动力,它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自主学习和探究问题。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转变教学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提高课堂氛围的热情度,并且让学生在这种轻松的环境中学有所获。例如学习苏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中的“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这一个单元时,教师可以把植物带进课堂供学生观察,学生因为教师携带的这个“物体”而提高注意力,把思想集中到课堂学习中来。为了让学生理解植物生存的过程,教师需要讲解“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这两个活动对植物产生的影响,并且通过带进教室的植物表现出来。教师不妨把其中一株植物放在能够接近阳光的地方,而把另一株放在阴暗潮湿的角落,要求学生每天观察植物的生长情况。这样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他们每天会去观察植物的生长状况,并做好相关的记录。一段时间过后他们通过观察两株植物生长情况的差异来得出“光合作用”的意义,学生自我探索的过程就是自主学习的过程,教师通过植物这个“物体”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到达了启发式教学的目的。
三、温故知新,鼓励创新
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能急于求成,尤其是在接受新知识时,必须要在掌握旧知识的基础上再去探索新内容。生物知识的教学也时如此,教师不能因为某些原因而出现“赶课”、“超进度”的现象,这样不仅没有让学生牢固地掌握新知识又忽略了对旧知识的回顾。所以教师教学方式的改变要注意到学生对旧知识的复习,并且在复习中创造新问题,启发新思维的出现。如学习苏教版高中生物选修二中的“生物科学与现代农业”这一单元时,学生首先会接触到“繁殖”和“育种”两个概念,不管是植物还是动物,育种繁殖都是普遍存在的,所以学生通过了解也不难弄清楚“植物病虫害和动物疾病的防治”这节内容的信息。植物病害和动物疾病关系着农业发展,所以当学生接触“现代农业”这篇课题时,教师要对“育种”、“繁殖”、“植物病虫害和动物疾病的防治”等相关内容进行梳理和复习,帮助学生了解其中的联系,从而在学习“现代农业”时才能找准逻辑关系,发现新问题,也才会有创新型探索。教师可以依照“现代农业”发展,要求学生思考关于农业发展所遇到的生物难题以及解决对错,这样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总之,启发式教学方法保证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独立性、创造性。高中生物相对来说是一个与人类生存联系较紧的学科,学生在生物学科上的认识不仅可以用来解决实际问题,更能从认识中总结出一般性规律,促进自己生活得更加美好。而启发式教学帮助学生去探索了这种规律性的内容,从而为建设生态文明国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作者:袁凯月 单位:江苏省盐城市大冈中学
第二篇
摘要:在高中生物课程的教学中,给予学生们有效的教学启发是很值得采取的教学方式。在教学中,教师要有效激发学生的思维,要通过丰富多样的课堂教学活动来深化学生对于课堂的参与,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与独立思考的过程中受到有效的启发与引导,进而极大地深化学生对于教学知识点的理解与吸收。
关键词:高中生物;启发式教学;课堂教学
启发式教学法能够极大地为高中生物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提供辅助功效。开展启发式教学法首先能够很好地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使他们在独立思考与自主探究中增进对教学知识点的体会。同时,通过教师的有效启发也能够给予学生们有效的点拨,这不仅能够更正学生认知上的误区,也能够让他们对教学知识点的理解与掌握更加透彻与牢固。
一、借助自主实验展开启发式教学
启发式教学可以渗透到很多教学环节中,首先,在自主实验的过程中便能够很好地利用这种教学模式。教师在组织学生开展自主实验时可以先让学生们展开积极的独立思考与自主探究,那么这个过程中学生们必然会遇到一些问题与障碍。在这个时候教师便可以有意识地给予学生们一些有针对性的启发,如通过有效地引导与点拨让学生认识到自己思维上的误区,也可以通过有效的启发让学生重新选取更为合适的方式开展实验。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自主实验效率,也能够推动知识点的渗透。例如,教师在教学“内环境稳态”时,可以先让学生在实验室进行相应的实验,要求学生取两支干净的试管,一支试管加入蒸馏水,另一支加入血浆。然后用pH试纸对两支试管的液体进行pH测验,并记录检测的数据。然后再向两只试管加入等量的盐酸,最后再进行pH测验,记录数据。在学生完成实验后,教师可以针对实验过程给予学生一些引导与启发,如要求学生对实验结果进行相应的探讨,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进一步引入“内环境稳态”的学习。在这个过程中,自主实验为学生的知识吸收打下了基础,通过适当的启发也能让学生们观察实验现象,进而顺利地引入知识点的教学,并且深化了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与体会。
二、通过教学语言渗透启发式教学
启发式教学不仅可以体现在对于学生的引导上,教师也可以通过合适的教学语言给予学生们更为直接的启发,这种方式同样能够收获很好的教学成效。教师在进行知识点的讲授时,可以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来引发学生思考,在学生的思考过程中教师又可以通过灵活的语言给予学生一些教学启发。同时,教师也可以通过简单直观的语言将知识点更好地融入问题情境中,让学生们能够通过对问题的思考有效地进入教学情境,并且增进对教学知识点的理解与体会。例如,教师在讲解“人体为什么要维持内环境的稳定”这一知识点时,可通过向学生提问引出答案,在提问过程中应尽量保证语言的通俗性,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问题。问题一:人体体温升高后为什么会生病。学生回答是人体酶促反应受阻导致新陈代谢紊乱。问题二:人体血钙含量较少或过高时,会出现什么现象?学生回答血钙过低会影响人体的骨骼发育,血钙过高则会出现肌无力的现象。教师还可以有针对性地提出几个问题,引发学生不断地思考,并且最后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引导学生组织答案。这种教学方式往往能够很好地被学生接受,语言上的启发也是启发式教学的一种很好的体现形式。
三、利用辅助工具深化启发式教学
启发式教学还可以有很多体现形式,如教师可以借助教学辅助工具来深化对于学生的启发与引导。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合理地利用各种教学辅助工具来辅助知识教学,并且可以通过知识的多样化呈现来启发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思维的不断提升。这样不仅能够给学生们提供更为丰富多样的课堂教学形式,也能够创设更好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课堂教学氛围下深化对知识的理解与吸收。如在讲解“人体神经系统的组成”时,教师可以将人体神经细胞的图片制成PPT,并通过多媒体播放出来。透过图片的生动性能够很好地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帮助学生更加直观地认识人体神经系统,与此同时,教师还要鼓励学生充分展开想象力,推动学生科学思维能力的提高,以此保证启发式教学辅助功效的充分发挥,进而不断提高高中生物教学的效率。在高中生物课程的教学中,想要更好地渗透对学生的启发式教学,教师要多样化课堂教学形式。如可以在探究性实验中深化对于学生的启发与引导,也可以通过语言给予学生更为直接的启发与思维点拨,还可以合理地利用各种教学辅助工具来辅助知识教学,促进学生思维的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1]何锋明.新课改下高中生物教改初探[J].科技致富向导,2010(15).
[2]张永亮.高中生物实验中的启发教学研究[J].才智,2013(09).
[3]崔金莲,孙明.高中生物教学中应用启发式教学方法探析[J].高考(综合版),2014(02).
作者:周丰 单位:江苏省建湖高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