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农村饮水现状
西营河灌区位于甘肃省河西走廊东端的凉州区境内,地理位置东经101°45′~102°010494′,北纬37°30′~38°10′,灌区东西长40km,南北宽35km。灌区农业灌溉和群众赖以生存的西营河发源于祁连山北麓的冷龙岭,属内陆河,是石羊河水系中一条最大的支流。灌区辖15个乡(镇),共104个村和部分机关农场,现有人口16.07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5.8万人,劳动力8.88万人。耕地面积占灌区总面积的60.9%,我均占有耕地1706.67m2。灌区农作物主要以粮食为主,包括小麦、玉米、糜谷、豆类;经济作物主要有洋芋、油菜、胡麻、甜菜和葱类等,灌区现状复种指数为85%。
2人饮工程建设总体规划
凉州区西营河灌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涉及西营灌区西营、松树、怀安、永丰、丰乐、五和、康宁、金山8个乡镇,72个行政村99569人,的饮水安全问题。工程建设规模较大,按照“长远规划、符合实际、分期解决、统筹安排”的原则,根据甘水发[2006]号387号文批复解决饮水安全问题的总体思路,结合灌区农村人饮的现状,计划对工程分期进行实施。
3主要措施及做法
为保证工程建设保质保量,按时完成,凉州区人饮项目在建设过程中建立、健全了组织机构,加强组织领导和项目管理措施。依据市人饮项目办公室的安排部署,从项目建设的前期准备工作,资金管理,技术服务,工程质量监理,检查督促等方面入手,把人饮工程建设作为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和农民脱贫致富的民心工程来抓,保证了工程建设的进度和质量,为工程建设的圆满完成奠定了基础,提供了保障。
4主要成效
农村人饮工程的建设,其社会和经济效益十分明显,主要表现为:
1)解放和发展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村人饮工程的实施,结束了缺水地区祖祖辈辈找水和远距离背水的历史,直接改善了受益群众特别是妇女、儿童的生存环境,生活条件,节约了农村劳动力,将她们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使他们放心的地从事生产和经营,增加家庭收入。按水利部规定每年每户节约挑水工日70个标准计算,灌区解决了16.07万人的饮水问题,每年可节约劳动工日281万个,按每个劳动工日创收5元计,年可创收1406.13万元。
2)改善了农村生活条件,提高了人民生活质量。随着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解决,提高了人民的身体健康。饮水安全工程的实施,不仅使农户用上了自来水,还安上了热水器,农户生活环境条件有了极大的改善,人们精神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有力地推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程,为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创造了条件。
3)通过对饮水安全工程的综合利用,调整了缺水地区农业产业结构,为农村经济发展奠定了一定基础,把人畜饮水同发展家庭养殖、庭院经济及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有机结合起来,走多种经营的路子,促进农户增收。
4)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人饮工程建设中,各级政府、有关部门及广大技术人员帮助群众搞规划、落实资金、解决技术难题,起到了模范带头作用,受到了群众的热烈拥护和支持,群众将人饮工程称为“德政工程”、“民心工程”。
5存在的主要问题
人饮解困工程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存在一些问题,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受资金限制,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在设计阶段,标准相对较低,科技含量低,缺乏技术创新。大部分工程设计仍采用传统的供水工艺,一些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没有引用到工程设计之中,造成工程运行成本、维修和管理费用的增加。
2)工程建后管理制度还不够完善,有待近一步探索、创新和完善。部分工程尽管摸索了一些管理模式,但还缺乏完善的工程管理制度,或订有制度但落实不够,工程管理措施和方式还有待进一步强化、创新和完善,使管理水平迈上一个新台阶,发挥工程应有的效益。
3)管理体制运行机制不够健全。随着近几年农村饮水安全项目的建设,逐步实现了水量的有偿使用,但执行水价远低于成本供水价格,管理单位处于亏损运行,给工程的可持续发展造成一定的制约。
6措施和对策
针对上述问题,结合人饮工程建设的实践经验,为搞今后人饮工程建设,提出如建议:
1)广泛宣传,吸引多元投资搞人饮工程。工程建设需要大量资金,仅靠国家投资远远不够,要建立以地方和个人投入为主,国家扶持为辅的多层次,多渠道,多元化的投入机制,各级政府部门要加大引导力度,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积极鼓励各级水管单位投资人饮建设,也可吸纳民间资本发展人饮工程。
2)吸取以往经验,精心规划设计。为给今后人饮建设提供科学决策和依据,要抓好规划设计,对以后所建项目要认真调查、研究分析,做到科学规划,大胆创新,优化设计,优化选比,提高工程科技含量。
3)加大人饮工程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改革力度。从建章立制人手,以合理核定水价,适当收取水费为手段,提高工程管护和节约用水意识,确保工程发挥效益,按照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建立起产权清晰,权责明确,管理科学的管理体制和良性运行机制。经营机制向市场经济过渡,走自主经营,自负盈亏,滚动发展,以水养水,良性循环的改革新路。加快水价改革步伐,对于集中供水工程,应进行成本水价核算,按水量征收水费做到供水商品化。进行多种形式的产权制度改革,落实各种形式的经营管理责任制,加强内部管理,发展多种经济,降低供水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实现以水养水,促进供水工程走上良性运营的轨道。一理顺产权关系,落实管理主题:产权的确定依据不同的工程形式,借助市场机制中灵活多样的经营管理方式,逐工程落实管理主体和管理责任。对规模较大的集中供水工程,成立专门的供水公司,实行有偿供水;对小型的供水工程,尽可能交给受益村组自行管护,也可采取租贷、承包等形式确定管理经营主体,对农户自用水的水窖水池工程,按照“谁建、谁有、谁管、谁用”的原则,明确到户产权直接划归使用者,实行国家补助,农户自管自用。二合理确定水价,确保水费回收:水价是确保工程发挥效益、良性运行的最有力的经济手段。对已建成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在充分考虑农民的承受能力的前提下,要坚持基本水价与超额水价相结合的有偿用水价格机制,实行分类定价,科学测算水价。
作者:钱伟 单位:西营河水利管理处
相关专题:国画家杂志 中小企业品牌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