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网络媒体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带来的机遇
1.1网络媒体平台拓展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空间和领域
新媒体的特性和功能使其具备了引导、协调和整合的能力,它的信息传播可以使人们逐渐消除不确定性,同时网络所传递的信息也会引导人们按照网络媒体所设置的方式来认识事物,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人们的生活方式、行为方式,甚至是思维方式和价值判断。低成本、高效率、强互动的新媒体已经成为人们精神沟通、情感共鸣、信息获取的主要途径,新媒体对社会大众已经形成了一种无法回避的包围性力量。
1.2网络媒体技术增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的超时空性和无障碍性
网络媒体超大的信息量和较高的文化与科技含量,可以运用文化、艺术、时尚的元素和手段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政治本性隐含在历史文化和现代科技信息中,把正确的思想内容和价值理念嫁接在各种行之有效的方式和相关文化产品中。这种全方位的、个性化的、多维度的传播,可以极大地激发大学生的求知欲和想象力,在寻求视觉听觉愉悦感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同时,网络媒体的即时性特点可以使其迅速发现在信息传播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和舆论倾向,并能及时通过技术手段和传播模式,纠正背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错误言行和不良现象。
2网络环境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模式构建途径
2.1把握网络发展方向,确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基本内容
根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表述及要求,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主要包括:政治信仰和理想信念教育、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道德修养和行为准则等方面。这些内容落实到大学生身上,主要体现为有极强的政治信仰和坚定的理想信念,有高度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有极高的道德修养和行为操守,有诚实守信、待人真诚友善的可贵品格。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也应该围绕这些基本内容进行。“思想宣传阵地,社会主义思想不去占领,资本主义思想就必然去占领”。中国网络文化发展的价值标准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用核心价值观引领网络文化的发展方向,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到大学生网络媒体使用者的头脑中,成为人们的共同理想和自觉追求。
2.2运用网络技术优势,创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网络传播方式
网络以其独特的技术特点丰富和拓展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模式的载体和手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应适应网络融合的特点,运用新思维,采取新方法,利用新媒介,制作新产品,将单向的疏导教育转变为双方的互动分享,将枯燥的理论灌输转化为自觉的欣赏接受。要采用创意传播的形式,适应大学生审美心理、知识结构和审美特征,采取渗透以及双向互动的交流方式,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直接或渗透的方式融入各种资讯形式为手段,整合国家、社会及学校的各类教育资源,对大学生群体进行核心价值观教育,使其在获得有用资讯时受到教育,心灵受到震撼,自觉培养出符合社会要求的价值观的网络媒体。建立家校联动平台,实现“四位一体”教育。现代社会是一个多元社会,学生的成长,价值观的形成受各方力量的影响,是需要依靠学校、家庭、社会和大学生个人四方力量共同努力,形成一体,方能实现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成效最大化。
2.3掌握网络传播规律,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网络传播效果评估体系
网络媒体具有“分众化”“、大数据”的特点,要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反馈机制和舆情信息分析研判机制,通过数据反馈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进行评估。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评价主要从宏观和微观两方面来进行考虑。前者是从国家、社会的层次,在一定时期内,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在社会发展进程中占据的地位及具有的社会价值进行评估。具体到一所大学,就是考察其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否被社会认可。而微观评估则是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过程中的具体某项工作、过程进行评价。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常常是结合大学生的思想状况、价值观念等来进行评价,所以一般转化为对大学生个体的评估,如理论考试、推优、入党等。
作者:孟庆楠 单位:北华大学吉林吉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