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高中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教育者经常会面临有关学生的逆反心理问题。这个问题不仅会阻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还会造成部分学生与思想政治教育者出现对立情绪,从而严重影响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效果。本文从分析高中生逆反心理形成原因入手,寻求缓解与消除高中生逆反心理的有效途径,寻找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最终帮助高中生树立起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关键词:高中生;逆反心理;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B 收稿日期:2015-10-27
1.部分高中生逆反心理出现的原因
(1)受教育者。高中生是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主要参与者,是社会实践活动的主体,因此,分析高中生自身的特点显得尤其重要。引起高中生产生逆反心理的自身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①好胜心理。高中生目前正处于心理断乳期,从心理学角度来看,他们的思维较为活跃,目光敏锐,好胜心强,容易以自我为中心,喜欢表现自己,标新立异,很多时候会故意表现出和别人完全不同的态度。而在这对峙过程中,如果他们的好胜心理不能得到正确的引导,他们的问题没有得到合理解决,对思想政治教育很容易产生逆反心理。②极强的自我意识。高中生的自我意识在逐步增强,他们渴望独立,希望摆脱成年人的束缚,对很多事物都会持有批判的态度,以达到自我表现和引人注意的需要。另外,现在很多高中生遇到事情都唯我独尊,以自我为中心,但由于其人生观、世界观尚未成熟,不能全面地看问题,做事情,所以遇到事情的时候,很多情况都是事与愿违,挫伤他们的自尊心,时间长了,就演变成逆反心理。③人生态度和阅历缺乏。高中生世界观、人生观尚不成熟,容易受社会各种思潮影响,易倾向于偏激,产生很大的主观随意性。高中生往往不能全面地看问题,任何问题都看得很简单片面。(2)教育者方面。教育者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组织者、计划者、实验者。在师生之间产生的各种矛盾中,大多因为教师自身的问题。如果教育者自身存在问题,往往会导致教育对象产生逆反心理。这其中的原因有如下几个方面:①教育者放松自我教育、降低自我要求。做学生的思想工作最讲究的就是以身作则,但是在现实中,有些思想教育者表里不一,言行不一,难以服人,这样的教育必然会引起学生的对立情绪。②教育者采用的方式方法不当。思想政治教育不仅仅是一门学科,更是一门艺术。它要求教育者拥有超强的实践能力和高度的智慧。但在工作中有的老师的教学方法机械,思想陈腐僵化,容易引发学生的反感。(3)教育环境方面。目前,社会上还存在形形色色的负面现象,使部分高中生对思想政治工作产生了怀疑甚至抵触情绪,引发了逆反心理。①党内一些腐败分子违法乱纪,他们不仅损害了党的威信,而且玷污了党的形象,更加败坏了社会风气;在一部分人中间流行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也侵蚀着部分高中生的心灵,影响着高中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取向。②随着网络的普及,网络带来的“消极效应”与学校的正面教育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很容易让高中生产生逆反心理。
2.预防和消除逆反心理的措施
(1)围绕焦点开展工作。现代高中生他们关心社会发展,但对于一些新出现的问题认识不清,如果不能及时给予解答,热点就变成疑点。因此,教育者要善于挖掘学生关注的问题,围绕问题开展工作,以民主协商、平等讨论的方法解决他们思想的疑问,把思想政治工作做到学生的心坎上。(2)以理服人。高中生的年龄一般都在15~18岁之间,有一定的辨别是非能力,而且他们大多明事理,识大体,教育者在做思想工作时,要用事实说话,以理服人,力求做到理论上的灌输、思想上的引导和行为上的严格要求相结合,把教育的针对性和理论的趣味性及深刻性融会贯通起来,不要泛泛而谈,力戒肤浅。(3)以身作则。身教胜于言教,对于教育工作者,高中生不仅听其言,更会观其行,因此教育工作者不仅要学会以理服人,更要身正为范,以实际行动去影响和感染学生。教育者要更加严格要求自己,在思想上、能力上、知识水平上都要更高一筹,以自己的个人魅力去感染学生。(4)批评要讲究方法。批评教育很难被学生接受,方法不合适,很容易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它不像表扬和赞美可以给学生带来精神上的满足。所以,老师在批评学生时,一定要事先了解学生,弄清事实真相,在此基础上,选择合适的场所,运用恰当的语言对其进行教育,往往可以事半功倍。
参考文献:
[1]朱智贤.心理学大词典[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
[2]罗洪铁.思想政治教育原理与方法基础理论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
作者:蒋薇薇 单位:安徽省涡阳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