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联系日常化
一般情况下,我们班主任总是习惯在学生学习、行为等方面出现问题时才会和家长取得联系,也有的等到学校组织家长会的时候才和家长联系。过去我也经常这样,但是后来发现这样做有如下弊端:(1)学生不理解教师的良苦用心,甚至有些学生还会认为教师是故意和自己作对,让自己和家长都没有面子,因而产生逆反心理。(2)家长对教师的做法也不甚满意,家长认为教师应早点和他们联系,不要出了事才通知他们。因此,作为一个班主任在刚接手新班时,应该在最短的时间内和全班学生的家长一一联系,了解学生的具体情况:优点、缺点、特长、性格、基础、过去表现、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家长平时的教育方式等,并且让学生知道老师和家长在正常联系着,家长和教师对他们都很关注。用好家校联系的备忘录,谁有进步了,谁发言积极了,谁违反了纪律……每天多花一点时间在学生的备忘录上和家长交流,尤其是对行为偏差的同学这项工作更应做细、做实,联系次数应比其他同学更多,这样行为偏差学生才知道教师家长时刻关注自己,他们也才会对自己要求严格一些,有点不好的苗头,立刻就可以被控制、化解掉,就不会向严重的方向发展。例如,我新接手的班中,有个叫小林的同学开学前我就了解到他在行为方面有些偏差,于是早早和他家长取得联系,家长也很乐意和老师配合,使家校形成合力共同对该生进行转化引导。功夫不负有心人,这学期小林就有了明显的进步。
二、交流平等化
说得严重些,多数家长对教师有一种“畏惧”感,学习成绩或者行为习惯差些的家长更加厉害。他们害怕老师找,害怕老师和他们联系。以前我常常不理解越是有问题的孩子,他们的家长越是不肯和老师配合,越是不愿意来学校和老师交流。我自己也是做母亲的,能体会到做家长的心情,无论好丑,孩子都是家长心中的宝。因此必须消除家长的“畏惧”心理,换位思考,设身处地和家长平等交流沟通。无论目前多么落后的同学,他们都有很强的自尊心,甚至比一般的同学更强,他们的家长的自尊心也更强。因此,在和家长沟通时,首先要了解他们的心理,调适好他们的心理,做好心理辅导,真诚地和他们沟通交流。特别是不应用有色眼镜看他们,要让他们感觉到教师对他们的关心是发自内心的,纯粹朋友式的。例如:我清楚地记得学生军军,他刚上三年级的时候,课堂上发言积极,作业也能按时完成。但是不久,他在课堂上开始小说话,正好班级又开始全面调整位置。我考虑到军军在二年级下学期时就不太遵守纪律,现在又有点开始了,我就把他一个人放在最后,希望他能自觉点,可是没想到他非但没有丝毫好转,反而更加厉害,作业不完成,课堂上还故意捣乱。于是我就找他谈心,和他家长沟通,了解到他认为我给他安排的位置严重伤害了他的自尊心,老师还是用老眼光看他,所以他就故意破坏课堂纪律。我知道情况后,反思了自己的出发点,我的确是做得不对,于是重新给他安排了位置,结果军军真的进步了。军军的家长也不再害怕学校老师的电话,并经常主动来校或者打电话和我交流孩子的情况了。
三、指导个性化
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学生的情况各不相同。家长认为老师是最了解自己的孩子的,所以他们最希望得到老师个性化的家庭教育指导,全班性的指导有些家长觉得对自己的作用不大。作为班主任我们应该在了解学生情况和家庭情况的基础上,给予家长个性化的有效的家庭教育指导。应针对学生的不同情况,对家长进行个别引导。有的学生是因为基础差,那就可以告知家长和老师一起帮助这些学生补补基础;有些学生是因为学习方法不对头,导致成绩差而自暴自弃,那就要告诉家长一些好的学习方法共同引导;有些学生是因为懒惰,不肯做练习,那就应和家长密切配合督促其写作业,边写边指导……根据他们的不同情况进行引导。例如:我在暑假家访时就了解到小华的学习成绩较好,外语也很好,课余还学习古筝并达到了一定的水平。但是家长反映她胆子小,希望老师能让她锻炼锻炼,为同学们服务。开学后,我和家长经常联系,共同努力。我就有意培养她,给她机会,很快她的胆子大了,能力也强了,后来还成功当上了中队长。正如全国优秀班主任毛蓓蕾老师所说,教育是育心的事业。家庭教育指导工作更是艰巨的、复杂的、长期的,但是古人云,授人以鱼,不若授之以渔,只要我们能够教给家长有效的家庭教育方法,相信家校一定能够形成合力共同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作者:刘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