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教师通过自己的教学实践,分析了初中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找到了一些解决问题的方法,旨在提高初中语文教学的水平。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问题;改进措施
中图分类号:G420;G633.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6)12-0033-01
近年来,为了改革初中语文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很多教育专家提出了一些教学改革模式方案,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而新课标关于中学语文教学的理念是能够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能够倡导积极科学的学习方式,能够把握语文教学的特点,让语文教学的课程更加有活力。因此,教师应通过语文教学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让学生在开放创新中体验学习语文的兴趣,进而提高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做到学以致用。本文针对初中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法。
一、初中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
(1)教学方法僵化。虽然素质教育的口号已经喊了很多年,但一些教师还是在素质教育的掩盖下进行着应试教育。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因为有些教师不思进取,不能把主要精力用在教学研究上;另一方面是因为学校评价教师的方法不科学,还以学生的考试成绩作为评价教师能力的标准,缺乏有效的评价机制,不能把素质教育的成果作为评价教师的标准。(2)写作教学僵化。学生的写作应该建立在实践的基础之上,因为只有通过观察生活才能写出有血有肉的文章,才能写出灵魂。但现在的作文教学方式是让学生去模仿优秀的作文,这样会使学生只会重复别人的观点,导致文思枯竭,失去了写作的源泉,使写作建立在无本之木、空阁楼台之上。(3)教学内容僵化。语文教学不同于自然学科,语文教学需要更多的人文气息,要与时代相结合。现在的语文课本有些文章固然经典,但很多已经与时代脱节,这需要通过课外阅读来补充新鲜知识。但很多家长和教师只鼓励学生购买学习资料,不鼓励学生看课外书,甚至对学生看课外书进行限制,怕耽误学习不能考取更高的分数,这无异于杀鸡取卵,扼杀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二、初中语文教学的改进措施
语文的课本教学固然重要,但对课本内容的拓展和延伸同样重要。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广泛挖掘课程教学资源,不但要把国内外流传千古的名篇佳作让学生背诵理解,还要把反映当代气息的优秀作品展现给学生,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可以博览群书,丰富视野。(1)教学方法要生动灵活。初中语文教学不但要从“本本”出发,还要让学生通过接触其他材料来扩大自己的知识面,并通过大量的阅读实践和对感性材料的理性思考,才能更好地掌握语文学习的规律。比如学习《登岳阳楼》时,不但要让学生能够熟练背诵诗文内容,还要让学生通过其他书籍、图片、视频等让他们了解岳阳楼的前世今生,领略祖国的自然风光和文化古迹,达到既掌握课本知识又提高语文素养的效果。再如,在讲杜甫的《春望》时,可以让学生看看徐州当年在日本铁蹄下沦陷的视频影像,这样学生才能感受到作者的“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心理感受,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爱国热情。(2)教会学生科学的写作方法。在写作教学中,要更新教学理念,不能把写作教学作为考试分数的工具,要把写作当作终身的习惯和乐趣。写作教学要培养学生的写作的“源”,要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要让学生文思泉涌,而不是让学生抓耳挠腮。这就要求教师要把学生训练为有思考的人,而不是机械背诵的机器。如何能培养学生写作的“源”呢?归根结底还是要多参加社会实践,让学生在实践中感悟生活,再加上必要的写作技巧,当然如果能借助一些工具书就更好了。这样,就把学生感到恐惧的应试教育转变为培养学生的兴趣,写作由被动变成了主动,当然也就能做到文思源涌、下笔如有神了。(3)教学内容要开放。教学内容不能局限于课本知识,学生就算能把课本倒背如流也不会考出很好的成绩。这需要拓展学生的阅读范围,除了课本的知识点外,还要更多地阅读诗词歌赋、时文美文,让他们在阅读中理解感悟、细细品味,在感悟中理解作者的意图,自然而然就记住了内容。另外,要让学生把握时代的脉搏,养成主动接受事物感悟生活的习惯,在生活中多听多看多观察,因为生活是学习语文的第一源泉,是学生学习理性知识的原动力。在参加社会实践的同时,还要多读书、读好书,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例如,学校可以开展“百日诵读”活动,要求学生每天阅读,养成良好的习惯,每天把阅读的视频和照片发到微信平台或QQ平台,让老师和其他的学生监督。同时,教师也要在适当的时间让学生互谈读书心得,防止部分学生作弊。这样,通过如火如荼的读书活动,可以培养出学生的阅读习惯,让读书成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事情。同时,学生在读书中积累了大量的感性材料,再经过大脑的加工制作,写文章时就不会出现假、大、空的现象,写出的东西能够体现出学生的真情实感,语文素养和写作能力自然也就提高了。
三、结束语
教学方法的改进和创新是永无止境的,需要教育工作者不断地总结和完善。但不论遇到多大的困难,只要方向是正确的,教师都应大胆尝试,以苦作乐,通过示范课、公开课等磨炼意志,增强对教学改革的信心。
参考文献:
[1]屠锦红.关于重构语文教学内容若干问题的思考[J].教育探索,2010(01).
[2]于漪.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浅探[J].课程•教材•教法,2009(06).
作者:陈艳菊 单位:江苏省邳州市议堂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