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儿科护理学的教学现状
(一)学生不重视
儿科护理学虽然是临床护理学科中的必修课之一,却没有受到学生的重视,原因有两个。第一,学生认为儿科不重要。春季高考不涉及儿科知识,护士资格考试儿科所占比例也较小。第二,“金眼科、银外科、马马虎虎妇产科、千万别干小儿科”这样的谚语也从另一方面打消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儿科护理工作繁琐,护理操作精度要求严格,医患关系紧张,医疗纠纷频发,收入与付出不相符等,也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资源短缺
双师型人才缺乏、资源配置不足;教学内容不能及时更新;实验室教学设备陈旧、动手的机会少;教学方法陈旧,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长期以来,在“以教师为主体”的传统教学模式影响下,重视知识的传授,强调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新的教学模式无法开展,评价教学质量也通过书面考试进行。这些情况都值得我们反思,如何才能更好地开展儿科护理学的教学工作。
二、几种常见的儿科护理学教学模式
(一)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选典型案列,引导学生分析案例,提出问题,讨论问题,教师总结,将案例提升为抽象理论概念,应用于教学过程中。该教学模式最常应用于教学工作中。优点:能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总结能力,使他们通过病例特点更好地掌握疾病的病因、临床表现,提出护理问题,实施护理措施,是儿科护理学理论联系实际的桥梁。缺点:教师授课过程中通常选择经典病例,为了配合教材内容,“患儿”完全按照教材中的临床表现来得病。如营养不良患儿,我们制作病例时按照其病因、临床表现来进行展示,最后的临床诊断也是营养不良。但是临床上一个“营养不良”的患儿,同时可能会伴有其他临床诊断,如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缺铁性贫血、肺炎。复杂病例不具备典型性,而单一病例不符合临床实际,限制了学生的临床思维。
(二)PBL教学法
PBL教学法: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以问题为基础,围绕问题搜集资料,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优点:该法可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学生知识面,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同时还能增强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培养他们的人际交往能力,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这些都对他们将来进入临床工作具有重要意义。缺点:在本科院校该模式取得了显著效果,但高职院校的学生年龄小,基础差,缺乏主观能动性,自主学习意识淡薄,缺乏团队合作精神,他们的课前准备并不充分,小组讨论往往出现冷场,教师引导又占了大部分时间,导致他们的学习效率低,不能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
(三)校院合作模式
校院合作模式:利用医院的资源优势,将课堂转至医院,提供真实实践场景,有效地解决了理论与实践脱节的弊端。优点:该法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了学生的操作水平,通过接触真实病例,进行实际护理操作,培养了学生的人际沟通能力。缺点:高职院校的招生规模日渐扩大,在保证“量”的同时,“质”难免下降。大规模的学生进入医院,受时间、空间的限制,不可能都在临床得到很好的锻炼。由于高职学生基础差、素质低,还会给医院的正常临床工作带来困扰,引起不必要的医疗事故和医患纠纷,况且儿科的医护人员严重不足,经常超负荷工作,这种现状也导致医院不可能专业配备一名临床护理工作经验丰富的专职带教老师。
三、展望
儿科是对护理人才高度需求的科室,就目前的就业和教学形势,我们应深刻反思教学中的不足,继续探讨更适合高职院校学生学习的新教学模式,如上海交通大学儿科教师就对PBL教学模式提出了改进模式,应用3C3R-PBL(context,content,connection;researching,reflecting,reasoning)模式开展儿科教学工作,取得良好效果,值得我们进行借鉴、学习。目前,以家庭为中心的儿科护理理念已逐步形成,该理念是合并临床和家庭双方的护理模式,能使儿童获得更高的护理质量,不仅身体健康,同时促进情感和心理健康。笔者希望通过不断的努力改善目前教学中的不足,使我们的学生将来能更好地服务于儿科临床护理工作,提高全国儿童的生活质量。
作者:朱小娟 刘慧敏 单位:潍坊护理职业学院 青州荣军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