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12年实力经营,12年信誉保证!论文发表行业第一!就在400期刊网!

全国免费客服电话:
当前位置:首页 > 免费论文 > 科技论文 > 电子论文 >

建构主义对义务教育教学意义

一、对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理解

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在这里包括两个层次:第一是所有的学生都应能理解,不是一部分或少部分学生理解所学知识。第二是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有一定的进步,不是原地踏步。叶澜教授在《什么课是一节好课》中,对一节好课提出了四点标准,从其中的第一点和第二点来看,既是好课的标准,也是课堂有效性的标准。第一条标准是“有意义”,她对有意义的标准是这样阐释的:“在这节课中,学生的学习是有意义的。初步的意义是他学到了新的知识;再进一步是锻炼了他的能力;再往前发展是在这个过程中有良好的积极的情感体验,使他产生更进一步学习的强烈的要求;再发展一步,在这个过程中他越来越会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1]她把有意义的教学分成几个层次,既包括新知识的获得和能力的锻炼,同时更进一步要有情感的体验,学习的愿望等。第二条标准是“有效率”,叶澜教授的解释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面上而言,这堂课下来,对全班学生中的多少学生是有效的,包括好的、中间的、困难的,他们有多少效率;二是效率的高低,有的高一些,有的低一些,但如果没有效率或者只是对少数学生有效率,那么这节课都不能算是比较好的课。”[2]从叶澜教授的观点中,我们发现,一堂课要有意义,前提条件是学生对所学的内容要有理解,如果不理解,又怎么说有意义呢?第二要求全班所有的学生在不同层次上都有一定的收获,试想如果一个班里面只有少数的几个人听懂教师所讲的内容,那这样的课又谈何有效?而且也不符合基础教育的精神,因为基础教育要求的是面向所有学生。

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学习的理解

(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知识观和学习观什么是知识呢?“知识是人对事物属性与联系的能动反映,它是通过人与客观事物相互作用而形成的”。[3]从这个定义中,我们发现,知识并不是固定在某个地方,让我们去发现,它是人们在与客观事物相互作用的过程中主动地构建的,是人们积极主动建构的过程和结果。“个体获得知识的过程,它并不是学习者原封不动地接受、占有知识,而是学习者建构自己知识的过程,这种建构活动是通过新信息与原有知识经验之间双向、反复的相互作用而形成”。[4]“知识不可能以实体的形式存在于具体个体之外,尽管我们通过语言符号赋予了知识一定的外在形式,甚至这些命题还得到了较普遍的认可,但这并不意味着学习者会对这些命题有同样的理解,因为这些理解只能由个体学习者基于自己的经验背景而建构起来,这取决于特定情境下的学习历程。”[5]建构主义的这种观点,虽然不免有点激进,如果照此思考下去,不免会导致不可知论,但是他的一个合理之处是强调了知识是由于学习者根据自己原有的知识、经验、信息等与新信息相互作用而主动建构的过程,即学习必须是建立在学习者原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之上。只有这样,学习者才可能更好地建构他(她)对新知识的理解。所以,“学习不是知识由教师向学生的传递,而是学生建构自己知识的过程,学习者不是被动的信息吸收者,相反,他要主动地建构信息的意义,这种建构不可能由其他人代替”。[6](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学生观建构主义者强调,“学习者并不是空着脑袋走进教室的,在日常生活中,在以往的学习中,他们已经形成了丰富的经验,小到身边的衣食住行,大到宇宙、星体的运行,从自然现象到社会生活,他们几乎都有一些自己的看法。”[7]从其中我们发现,建构主义并没有把学生当成知识的容器,而是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来进行教学,或者说教学是建立在学生已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在他们看来,学生是知识的主动建构者。既然学生是知识的主动建构者,没有学生积极主动的对知识的建构,学习就不会发生,这反过来说明,教师不是知识的灌输者,而应是引导学生积极构建知识的引导者、促进者。

三、运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促进农村义务教育阶段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改变以往满堂灌的教学方式,要认识到学习的过程不是学习者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积极建构知识的过程。从当前的情况看,在我国的很多地区,还有很多教师把学生当成了知识的容器,一天到晚都在给学生补课,恨不得在一夜之间把所有的知识都装进学生的大脑。在学习观上,把学生头脑当成了一块白板,认为只有把知识灌输给学生,学生就会学得好。结果呢?事与愿违,学生不但没有学好,反而对学习失去了兴趣,这是教师不理解什么是学习的表现。因此,要树立学生是学习主体的学生观,而不是被动接受者的学生观。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如在课前的备课和教学活动过程当中,要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这样才能促进知识教学的有效性。(二)善于运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教学建构主义者强调,学习者并不是空着脑袋走进教室的。但是我们的教师没有意识地利用学生这方面的资源,或者说不知道学生脑袋里原来已有了些什么东西,不能很好地结合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进行教学,这是教学质量不高的一个重要原因,而不是学生笨、不聪明,相反是老师不会教的表现。以化学课为例,学生有相当丰富的化学经验。比如,农村来的学生,他们对化肥、对塑料、对土壤以及自然环境中种种事物都有直观的体验,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善于利用生活中的教育资源,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让学生在不断同化和顺应的过程中,去消化和吸收教师所教的知识。这样,书本知识就变成了立体的、活态的知识,而不是静态的、等待学生去记忆的知识。(三)教师要不断地走进学生的日常生活当下一个不好的现象是,教师本身也缺少生活知识,特别是对学生的日常生活缺少了解。讲解书本知识的时候,头脑中没有相关的资源可以利用,特别是在民族地区、农村地区工作的教师,由于对民族地区、农村地区的生活方式不熟悉,在教学过程中,很难举出学生熟悉的相关例子进行教学。这需要我们的教师走进学生的日常生活当中,了解他们的日常生活方式,以及他们父母的生产生活方式,在上课的时候,把这些东西作为课程资源整合到自己的教学过程中,才能促进知识教学的有效性,为提高这些地区的教育质量做出贡献。总之,要想提高教学有效性,不断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真正地把素质教育落到实处,广大农村地区教师要不断地学习新的教育教学理论,不断地吸收新的教学方法。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当今的一场学习革命,它对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因此,我们应树立建构主义的学习观和学生观,做学生学习的真正引导者和促进者,让学生成为真正学习的主人,从而把学习的权利真正地还给学生,促进学习的有效、高效。

作者:邵忠祥 单位:西南大学 凯里学院


    更多电子论文论文详细信息: 建构主义对义务教育教学意义
    http://www.400qikan.com/mflunwen/kjlw/dzlw/117185.html

    相关专题:西安文理学院学报 论文代发哪个好


    上一篇:客户关系管理系统在企业的应用
    下一篇:小学体育趣味性教学探究

    认准400期刊网 可信 保障 安全 快速 客户见证 退款保证


    品牌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