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思想政治课堂教学激励的必要性
1.1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调动学习积极性
法国第斯多惠曾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高中学生对知识的习得与掌握方面已经具备一定能力,但由于受不良因素的影响,有时会出现对学习失去兴趣,缺乏主动性的表现。因此,思想政治教师要善于运用形式多样的激励手段适时地进行激励,唤醒学生学习的热情,驱赶学生思想中固有的惰性和不良情绪,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1.2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促进专业的成长
在顺利完成课堂教学任务的同时对学生采取适当而有效的激励是对教师教学能力的极大考验。思想政治教师在课堂运用激励手段时要明确激励的内涵、激励的原因、激励的时机与“火候”的把握,同时要了解每一位学生的性格特点、学习状况及学习能力等问题。因此,善于巧妙运用激励的教师将会显著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有利于专业的成长。
1.3实现师生的角色转换,构建和谐高效课堂
传统的思想政治课堂教师是主角,多数学生是观众,教学成为一种知识的灌输。教学激励能够有效实现课堂师生角色的转换,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对学生进行适当地引导,当学生学习情绪低落时给予情感的激励,当学生学习取得进步时给予赞许的激励,当学生迷茫时给予目标的激励。
2思想政治课堂教学激励存在的问题
2.1教师对教学激励的认知不足
高中思想政治课涉及经济、政治、文化和哲学各领域的内容,要在45分钟内完成大量的教学任务,迫使许多思想政治教师忽视了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和对学生适时地表扬与鼓励。教师把激励仅仅看做是活跃课堂气氛、提醒课堂溜号学生的一种手段,缺乏对激励理论的深入学习,片面地理解激励效应,导致课堂教学失效,学生缺乏学习兴趣,甚至产生厌学情绪。
2.2教师对教学激励的时机把握不准
古人云:机不可失,时不再来。掌握好时机,可以提高我们做事的效率,相反,错过时机,可能会使做事的效率大打折扣。[2]作为教师,要时刻洞察课堂上每名学生的不同反应,及时给予学生适时的激励。然而,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为了赶进度或是按照自己的教学计划实施,忽视了学生的课堂表现,导致延时激励或是零激励,这样会丧失学生对教师的信任,有时甚至对教师感到失望。
2.3教师运用教学激励的方法不当
即使多数思想政治教师认识到激励对课堂教学的积极作用,并且试图运用各种教学激励方法来改善课堂教学效果,但由于方式方法不当,最终导致教学达不到预期的效果。许多教师由于激励方法老套过时,学生对习以为常的激励方法缺少新鲜感;也有教师对学生缺少了解,已定的激励目标过低或过高,学生可能轻松达到或是尽管怎样努力也无法达到教师设定的目标,导致对课堂学习内容失去信心。
3思想政治课堂教学激励的对策
3.1情境激励
思想政治课是一门综合性课程,教师应尽量将课本知识融入到具体的生活情境中,这样学生才不会对枯燥、难于理解的知识产生畏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多创设具体情境,让学生参与到情境中来,形式可以有一人的演说、两人的对话或者多人参与的小品表演。教育心理学的相关研究表明,学生喜欢在教师与同学面前表现自己,并得到表扬与关注,这是正常的心理需要。因此,思想政治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科特点,在课堂多安排活动让学生参与,只有当学生的正常心理需要得到满足才会对学习感兴趣,由被动的“让我学”转变为主动的“我要学”。
3.2榜样激励
在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尽量列举正面人物或宣传具有正能量的感人事迹,同时也应善于发现学生周围所能接触到的好人好事,让学生感受到榜样其实距离我们并不遥远,只要自己严于律己,自己也是别人眼中的榜样。同时,教师在课堂教学选取榜样事迹时,应全面、客观,对于榜样人物的树立,应当鲜活,有感染力,这样才能提高榜样的可信度。其实,思想政治教师本身也应将自己作为学生学习的榜样,在课堂教学中用自己的专业知能帮助学生取得进步,用高尚的师德感染每一位学生,使学生获得全面的发展。
3.3兴趣激励
托尔斯泰说:“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陶行知也说过:“学生有了兴趣,就肯用全副精神去做事,学与乐不可分”[3]。学生只有对学习产生兴趣,才会愿学、乐学。因此,教师在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讲授政治生活的内容时,要挖掘当前与教材所讲内容相符的时政新闻,就时政新闻提出问题让学生展开讨论。小组的激烈讨论会将学生学习欲望从一个高峰推向另一个高峰,如此反复,课堂教学效果就会显著提高。
3.4评价激励
在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教师离不开对学生的评价,俗话说得好“好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教师要善于运用鼓励的语言评价学生取得的进步。在课堂教学中尽量避免批评学生,多去表扬、称赞学生,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当教师面对学生上课出现溜号、违纪等行为时,应该用温和的语言善意地提醒,而不是用恶语重伤学生尚未完全成熟的心灵。我们应该相信,每一名学生都有上进心,只是缺少教师善意的正面评价。著名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借用了“皮格马利翁”这一神话故事的寓意,利用教师对学生的期望的作用来验证教师期望和自我实现预言的效应。[4]高中学生理想远大,志存高远,但有时又缺乏自信。因此,教师要善于做学生们的“皮格马利翁”,在课堂教学中抓住时机,掌握分寸,科学运用各种教学激励方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作者:张曦月 刘智 单位:沈阳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