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我国应届大学毕业生达727万人,成为2013年史上最难就业年的更难就业年,自1998年我国实行高等教育扩招政策以来,我国进入了名副其实的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大学生就业困难问题也随之而来。为做好毕业生的就业工作,教育部、人事部、劳动保障厅[2007]24号文件规定,自2008年始,全国普通高校都要开设就业指导必修课或者选修课,3~5年的完善后全部过渡到必修课,因此,大学生就业指导课应运而生了,作为一门新兴课程,这门课程在教材编写、课堂讲授、教学方式上还存在一定的缺陷,需要进一步完善,只有这样才能完成设置本门课程的初衷,满足毕业生的就业需要,提高毕业生的就业能力,缓解就业压力。
一、大学生就业指导课存在的问题
1、学生不够重视,应付心理严重
从目前我国各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的开课情况来看,绝大部分高校在大二上学期开设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规划课程,大四上学期开设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两门课程时间间隔较大,学生们低年级时经过课程的学习,对职业发展刚刚有了初步的认识、规划,还没有来得及认真准备、实施,就随着课程的结束而抛之脑后;直到大四,再次重拾当初的梦想,已经没有了那时的热情与信心,反倒多了几分对就业困难增加的焦虑,对未来发展的迷惘,即使参加了本门课程的学习,也只是单纯的为了拿到学分,顺利毕业,至于到底课程内容是什么,对自己有多大的实用价值,几乎没人去考虑。
2、教学大纲不规范、教材不权威、课程体系设置缺乏联系性
据了解,全国大部分高校开设了大学生就业指导这门课程,但是制定的教学大纲并不规范,只是规定了教学内容,缺少明确的教学任务、目标及考核标准;加之使用的授课教材并不统一,各高校的教学内容互不一致,各有侧重,教师授课,也是各显神通,自由发挥,没有形成完整的教学体系。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多在低年级进行,就业指导则在毕业班进行,课程设置具有较长的时间间隔,导致课程内容不能有效整合,实效性不强,学生不能及时将所学内容消化、吸收、应用,严重影响了本门课程的教学效果,也影响了学生对职业的准确定位和就业能力的提升,久而久之,学生们更觉此门课程只是流于形式,缺乏实践性。
3、教学内容单调,形式单一,缺乏实用性
此门课程的教学内容多集中在对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的分析、就业政策的解读、求职简历的制作、面试技巧等等,这些内容多是泛泛而谈,缺少深度讲解、剖析,而这些内容,在一些求职网站中也能获得,因此学生对于这部分内容的兴趣不高。
4、教师队伍不稳定,专业性不强
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是一门综合性相对较高的课程,涉及到心理学、管理学、教育学、法律、礼仪、公共关系等诸多领域,但是现在各高校承担此门课程的教学任务的教师多为学院分管学生就业工作的副书记、辅导员,他们虽然有着一线就业工作的丰富经验,但是仍然缺乏专业知识的储备和培训,对本门课程的系统性和专业性把握不好,课程的教学效果难以保证。
5、课堂学生容量大,缺乏个性化就业指导
目前各高校的就业指导课几乎都是大班上课,各专业的授课内容基本一致,教师主要从宏观大局分析就业形势、就业政策,讲述求职技巧,泛泛而谈,很少或者从不根据学生的专业、特长、价值观、知识结构、能力等进行分析指导,而是一概而论,这些直接影响了学生对本门课程的学习热情,影响了他们的职业定位和择业成功率。
6、学生缺乏专业意识、职业培养意识、创业意识
大部分学生尤其是新生,对自己所学专业的课程设置、培养目标、就业去向不明确,没有清醒的认识,意识不到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对自己的危机,没有择业的紧迫感,这些影响了学生的正确的择业观念的形成,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对学生顺利就业造成了影响。就目前大多数学生的就业观念来看,绝大多数人都为“如何能够找到一份好工作”,而苦苦求索,却没有想过,为了自己,为了别人,“我如何去创造一份工作”。
二、加强大学生就业指导课教学效果的对策
1、树立授课新观念,提高学生对课程的重视程度
一直以来我国的就业指导课的终极目标就是,学生能够顺利就业,即“授之以鱼”,至于迈出校门之后,学生能在最初的求职单位工作多长时间,有什么样的发展空间,个人能力得到了怎样的发展等等,这些问题似乎很少有人去关心,因此必须改变这门课的授课观念,由“以鱼”向“以渔”转变。教师授课时要转变“满堂灌”的授课方式,而是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自由、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态度,并通过交流、互动达到对学生的择业态度、择业技巧、职业决策能力、生存本领的教导,这种方式强调了学生的自我认识,并让他们意识到自我成长的责任,关注了他们的身心发展与潜能的开发,赋予了学生求职的主动权,学生获得“取金术”的同时掌握了“点金术”,自然对本门课程重视起来。
2、构建科学的授课体系,实现全程化教学
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其实质是让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锻炼,潜能得到发掘和开拓,这样才能提升学生的职业技能,使人力资源得到合理的配置和优化。因此,就业指导课应该贯穿大学四年的始终,并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知识、心理水平,各有侧重,更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就业指导教育。除了根据学生成长需要而安排的就业指导内容外,还应该结合不同专业的特点,各有侧重,以增强教学的实效性。教学效果的好坏,除了教学内容的因素外,教学形式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在就业指导课的教学形式上,应该有所创新,实现教学形式多元化。就业指导课课堂可以引入“实践式”教学,让学生有所体验、应用,这样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授课知识的记忆,更易于其理解,还能在实践、体验的过程中,感受理论知识所触及不到的地方,从而对理论知识进行优化、调整,以达到授课的预期效果。就业指导课教师可以在课堂引入“职业生涯规划比赛”、“模拟面试”等实践性环节,要求学生进行求职单位走访、社会调查对社会企业的用人标准、选拔要求等问题,有大概的了解,这样在课堂的实践环节上,学生会把自己的调研经验、心得分享给大家,也可以加以应用,通过其他同学的反馈意见,进一步调整自己的求职目标、求职准备和求职表现。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增加课堂趣味性,增进同学之间的相互交流,同时也增加了授课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增强就业指导课教学的实效性,使就业指导课的理论知识与实践应用很自然地融为一体,实现了全程化的就业指导。
3、加强创业教育,将创业作为就业指导的重要内容
随着我国各省市大学生创业优惠政策的不断推出,选择创业的大学生的人数比重明显增加,自主创业正逐步成为大学生就业的主要途径之一。因此,大学生就业指导课必须引入创业教育。首先,在课堂上,向学生讲授,国家、及各省市对大学生创业在小额贷款担保、工商税款缴纳、创业培训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公司注册的类型、各种执照的办理要求及程序,让学生们对自主创业有个初步的认识和了解,做到心中有数;其次,利用好学校、社会、政府等部门的社会资本。挖掘用人单位、校友、社会就业指导单位的可用人脉,为学生做创业经验讲座,可能的话,为学生创业初期提供全程化的指导、咨询服务,不断优化大学生创业氛围;最后,把这种创业指导方式常态化,对于创业成功的学生进行跟踪回访,总结其创业经验,作为典型案例,讲授给正准备创业的学生们,让他们取其精华,少走弯路。
4、整合教育资源,提高授课教师队伍的专业性
目前,我国各高校负责就业指导课的授课教师主要是就业指导中心教师、主管学生工作的副书记及一线专职辅导员,他们各有所长,比如就业指导中心的教师对择业程序、政策、形式等内容比较熟悉;主管学生工作的副书记,社会人脉相对宽广,关于学生就业工作经验丰富,对学生创业教育、就业过程中的心理调适等问题了解较多;而辅导员平时与学生交流多,对学生的想法把握准确,对于学生的求职技巧、面试准备等内容会比较擅长,因此,可以让不同的教师选择自己擅长的领域对就业指导课程进行讲授,也可以从社会上聘请一些心理学、管理学、人力资源、公共关系等专家,为学生进行讲座式授课,通过这种方式,逐步整合就业指导教师资源,给予学生比较权威、综合的就业知识。总之,就业指导课要从优化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提高教师队伍素质等多方面综合建设,才能使这门课程达到预期的授课效果。
作者:张超 单位:内蒙古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