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12年实力经营,12年信誉保证!论文发表行业第一!就在400期刊网!

全国免费客服电话:
当前位置:首页 > 免费论文 > 科技论文 > 电子论文 >

管窥科研情报综合信息系统建设

1系统目标及规划

系统研发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阶段:一是确立系统目标,完成系统规划设计;二是统筹网络资源,实现资源整合;三是系统建设和应用完善。需求调研和总体规划设计穿插在整个系统研发过程中。

1.1目标确立

系统的远景目标是:促进资源的信息化,加速信息的共享、传播,挖掘资源的潜在价值,实现信息向知识的转化。信息资源是系统应用的基础,目标人群是广大科研人员以及管理应用人员,本系统的建设目标是在二者之间架设一个便捷高效的桥梁,将资源和应用连接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互相促进,最终将各种信息转化为知识,为科研和管理服务。

1.2总体规划设计

系统确定了坚持统一规划、分步实施、持续改进的建设原则。实践已证明,既相对独立,又松散的耦合的信息系统有利于信息共享,避免信息孤岛,能更大程度地发挥信息系统的能效。因此,本系统的设计立足我单位网络应用基础,依托整体规划标准,全面整合利用现有的各种网络应用资源,实现日常办公、情报服务、科研工作的协调统一,力求数据链科学完整,统计数据真实有效,真正做到为科研服务,为管理服务,为决策服务。

2系统实现

2.1数据库资源建设

包括文献资源和科研资源两大部分。其中文献部分包括外文文献全文库、馆藏资源文献库、Gold-FireInnovator创新平台数据库、AIAAJournal、Jour-nalofAircraft、JournalofSpacecraft&Rocket、Experi-mentsinFluids、PhysicsofFluids等近百种刊物数据库,其中外文文献全文库、GoldFireInnovator创新平台数据库建设采用外购+内部整合的方式实现。这一部分资源为开放使用。科研资源包括我单位科研数据库资源、科技档案数据库资源、内部科研报告数据库资源、学术交流数据库资源、内部出版物数据库资源、情报研究数据库资源等,这些资源从产生到管理都需经过一定的流程控制,而且涉及一定的密级,因此这部分资源的使用必须经过严格的审核后方可实现。

2.2程序编写

本系统采用成本较低的Windows2003Server和SQLServer2008,开发平台为.NET2008。系统采用开放式、松散耦合的结构,为兼顾应用现有数据,整合现有系统奠定了基础。同时,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方法,使得系统模块具有良好的复用性,提高了开发效率。

2.2.1系统框架

本系统采用成熟的三层B/S结构模式,由于浏览器被集成到操作系统中,因此在开发、部署B/S构架时,除少数客户端脚本以外,基本不需要考虑客户端因素,降低了开发成本,保证了开发质量;同时只需部署服务器端,即避免了逐个部署客户端的繁琐工作,也减少了客户端程序因不同操作系统带来的兼容性和稳定性问题。系统整体结构如图1所示。

2.2.2使用WebService技术实现系统间的数据共享

WebService是创建可互操作的分布式应用程序新平台,它完全基于XML和XSD等独立于平台及软件供应商标准,具有良好的跨平台能力,特别适用于应用程序集成和数据互通。采用WebService可以保证情报信息综合系统具有透明集成现有系统的能力。

2.2.3结构化的代码编写

整个开发始终遵循软件工程的设计模式,严格控制软件质量和软件执行效率。代码书写风格统一、注释详细,具有较强的可阅读性。同时充分利用.Net所拥有的完善的异常处理机制,在容易出现错误的地方都做了异常保护处理,以免用户误操作造成系统崩溃,提高了软件的容错能力。编写过程对用户输入数据的处理、链接参数的处理、SQL语句的处理进行了特别考虑,这对系统的安全性是十分必要的。

2.3系统主要功能

系统功能实现上充分抓住了“知识”在科研单位中的核心地位,打破情报信息系统常规的设计理念,突出情报信息与中心工作紧密结合的功能设计,将情报信息服务融入科研人员的日常工作之中,系统用户在进行科研工作时,可随时获取情报资源的支持,同时也可将自己掌握的相关信息及时上传到系统中,实现了情报信息资源的全员利用及维护。系统主要功能模块组成如图2所示。

2.4系统测试

系统各模块整合到一起后,对系统进行了性能测试。主要包括系统牢固性测试和系统功能性测试。测试采用从功能的角度自顶向下的方法,系统开发人员全程跟踪,现场指导、实际问询,根据测试反馈的信息及时修正存在的Bug。同时,系统为每个功能窗口设计了意见反馈栏,用户能够便捷地将意见和问题反馈给设计开发人员。

2.5系统培训

培训的优劣是决定系统能否成功推广的关键因素之一,具有事半功倍的效果。为此,我们针对不同层次用户的应用需求,采用专题讲座、实地操作、任务模拟等方式进行了多次培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2.6安全防护

信息安全在系统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信息安全建设就是针对来自网络的各种安全威胁,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从物理安全、运行安全、系统安全、网络安全、应用安全和管理安全等几个方面采取各项安全措施,从而保证信息与信息系统的可用性、完整性、可控性、机密性。具体实施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硬件安全、数据库安全、传输安全、系统安全和代码安全等。

3系统特点

3.1引导传统情报研究职能转变

在传统的科技情报研究工作模式中,情报人员充当单纯的服务角色,由于缺乏有效沟通,研究成果在实际的科研工作中很难体现。本系统的互动能力,将情报人员与科技人员紧密联系在一起,情报人员能够及时掌握科技人员的研究动态和方向,而科技人员能够了解情报人员的服务能力,并如实提出其情报需求,实现了传统的情报信息部门的“保管员”角色向网络科技信息保障型角色的转变。与此同时,情报人员可以利用系统提供的统计分析功能,对各类情报信息的利用率进行定期跟踪,及时调整情报信息的采集与研究方向;与关注相关信息的重点用户进行深层次的技术交流,提供更具针对性的情报支撑服务。

3.2有机地组织信息与管理、应用之间的关系

一般来说,系统设计人员在设计中往往局限于强调系统功能目标,而忽视了信息与管理、应用之间的关系。我们的设计理念是:管理、应用和信息自身生命周期构成信息的生态体系,它们是紧密联系,同步推进、持续循环的关系。孤立的信息是没有用的,必须通过管理、应用相匹配的发展,才能促进信息本身生命周期的演变,达到信息资源数字化、结构化和知识化的价值循环。本系统以“系统功能源自用户的基本述求,信息资源满足用户的基本需要”为根本出发点,关注用户的使用体验,强调用户对信息的自发管理,从而实现信息—资源—知识的良性发展。

3.3强调系统

非功能性需求的实现非功能性需求解决系统在实际环境中运行的需求,是系统能否推广实施的关键,在实现系统基本功能的前提下,我们在非功能性需求上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在系统规划和顶层设计上,要求正确使用新技术,既要追随当今社会技术发展的主流,又要与现有的、以前遗留的系统相结合,实现先进性与实用性的完美统一;在数据库设计和程序设计上,强调设计的标准化与一致性,确保代码的可读性和可扩展性,以实现对系统功能的快速调整和扩充;在界面风格和功能实现上,尽可能与Windows操作系统保持一致,有效提升用户的认知度。通过这一系列的统筹考虑,保证了系统的易用性和用户的舒适度,为系统的推广应用、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3.4安全管理保障机制与应用相匹配

信息的安全与保密是系统建设的关键,我们从物理层、应用层和制度管理三个方面入手建立了比较全面的信息安全管理机制,确保了系统核心数据的安全。系统建设中,采用了防火墙设置、路由器配置、安全加密算法和用户审计系统建立物理层和应用层的防护基础;并通过成熟的规章制度和行政措施为系统的安全运行提供了管理上的保证。在应用中,管理员既可以从部门、角色、用户三者分别授权,又可以从模块的角度将功能分配给不同的部门、角色和用户,授权不仅针对模块,同时能够针对某个具体实现设置相应的权限,授权机制具有良好的继承关系。强大的授权机制保证了使用的灵活性、实用性,也能够更有效地控制系统的安全性。

3.5强化不同系统之间的信息互动与共享

系统将情报信息服务与科研中心工作无缝衔接,采用统一的组织机构、人员管理、身份认证、权限分配、公文办理、事务提醒等机制,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信息共享和跨平台使用,赋予了系统长期的生命力。在系统设计时注重系统功能结构的松散耦合,利用标准化的WebService技术,有效地集成以前的Web应用程序和Windows应用程序,避免了重复性开发与建设。同时预留了系统的二次开发接口,允许根据需要对系统进行不间断的系统功能开发,系统的适应能力明显增强。

4系统应用效果及启示

本系统充分抓住“知识”在以科研试验为中心的研究单位中的核心地位,采用信息主动收集技术,不但集成了大量外部综合信息资源,而且对我部馆藏特色资源进行了深度开发,并将情报信息与科研中心工作紧密结合,实现了情报信息的跨平台服务。系统界面友好、功能完善、信息共享流转顺畅,现已初步形成近百种外文期刊、近百万篇科技报告全文资料、建所40多年来万余套科技档案数据、近年来5000余次试验数据,以及各种专业知识库,共计15TB的数据资源,业已成为科研人员日常办公、科研试验、技术研究必不可少的系统平台,为加快情报研究成果转化,提高情报

资源使用效率发挥出日益明显的促进作用。通过本系统的研发与应用,在情报信息系统的建设方面积累了经验,同时也对情报研究的后续发展和情报系统的可持续建设有所启示。

(1)情报信息收集中的有所为与有所不为。传统的情报收集工作主要集中在对外部资料的采集、分析和整理上,强调自建目录的完善与丰富,这在当前环境下已越来越变得难以实现,应充分利用已有的产业化信息产品,放弃那些没有特色和领先优势的业务,把工作重点集中到能够形成影响力的信息服务方面,注重特色资源的体系建设,以特色参与共享。

(2)情报信息系统的交互式建设。网络时代是信息爆炸的时代,要在烟波浩淼的信息中提取出有价值的资料是一项十分繁琐复杂的工程,仅仅依靠有限的信息收集人员,难以保证系统信息的有效更新与完善,必须将作为系统用户的科研人员纳入系统建设与维护的体系之中,采取全员参与的方式,通过互动交流、相互促进,实现情报信息资源在“深度”与“广度”上的不断拓展。

(3)持续激发用户需求。一直以来情报信息系统的研发存在“有提高情报服务水平的主观愿望,但用户提不出具体需求的情况”,因此激发用户需求相当重要。需求也是一个不断挖掘的过程,用户在不了解系统概貌的时候,不可能提出进一步的需求,因此,在整个系统的开发过程中,让终端用户参与其中,有利于不断地完善用户的实际需求,这样捕获的需求更贴切。当然,这种模式需要避免需求无限放大的可能。

(4)特色服务与个性服务。情报信息系统既是情报信息部门展示信息资源、提供情报服务的平台,还应该是用户参与情报信息系统建设的平台。为此,建立用户个性化空间,针对不同的用户设置特定的显示页面,并根据用户的浏览信息为用户推荐相关资料,提升情报信息服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引领情报信息服务由被动的展示性服务向主动的知识引导性服务转变。

(5)情报信息系统的持续开发与维护。情报信息系统的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其核心主要在于两个方面:一是在情报信息系统基础平台上的不断定制开发;二是情报信息资源的建设和不断更新。只有这两个方面协调发展、不断完善,才能保证情报信息系统的作用得到充分的发挥。

(6)情报信息系统的融合与统一。情报信息系统在保持相对独立的同时,必须注意与其他应用系统的融合与统一,突出情报信息工作为科研、办公以及管理服务这一中心,将情报信息与本单位的核心业务、相关应用系统有机结合,实现情报信息系统的“无痕化”应用,才能真正实现系统的可持续发展,保持鲜活的生命力。

5结束语

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普及,如何提高情报信息资源的时效性与利用率是信息化时代亟待解决的问题。从社会发展的趋势来看,情报信息相对独立的传统管理模式已不适应于今天的需要,必须加强情报信息系统与其他信息系统的有机融合,实现情报信息系统的一体化管理,以适应网络化社会发展的需要。

作者:赵莉 王小飞 何福 单位: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


    更多电子论文论文详细信息: 管窥科研情报综合信息系统建设
    http://www.400qikan.com/mflunwen/kjlw/dzlw/110337.html

    相关专题:保健品直销 地方志


    上一篇:现代经济学多维度特征与经济决策
    下一篇:三农热线构建与实用性

    认准400期刊网 可信 保障 安全 快速 客户见证 退款保证


    品牌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