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12年实力经营,12年信誉保证!论文发表行业第一!就在400期刊网!

全国免费客服电话:
当前位置:首页 > 免费论文 > 科技论文 > 电子论文 >

空间设计基础课教学综述

一、从专业特点出发的教学目标

空间设计与艺术绘画都属创造性活动,然而在思维方式、创作方法、创作过程上却有着巨大的差别。并且,空间设计离不开科学技术,即相关学科技术发展对空间物质实体的实现和支持。比较而言,艺术思维更加个体化,其关注艺术家个体主观感受,创作往往具有敏感、散漫、逻辑性弱、偶然性强等特点。而科学技术研究具有客观、严谨、逻辑性强的思维方式特征。设计则是综合了艺术与科学技术的“矛盾统一体”。要求设计师关注“我们、你们、他们”的群体生活,具有较强的社会性,在此基础上,适当并巧妙地加入自己个人的态度和认识。因此,设计思维要求艺术创新和严谨辩析思考的结合,是具象的形象思维与抽象的逻辑思维之双重建构,这是设计思维训练的终极目标,也是专业基础教学的重点。空间设计专业从建筑设计理论和方法继承来看,其在强调建筑设计的技术性、物质性的同时,也必须强调艺术审美的多元化、场地与历史文脉的联系、社会观念与生活方式等条件的综合表达。不难看出,空间设计专业的学习内容丰富而庞杂,专业技术复杂,细节设计繁多。如此复杂的专业教学内容,无法在高年级的设计课程中全部解决,而需要在低年级不断进行坚实的专业基础认识和积累。因此,低年级基础教学中的设计思维训练尤为重要,它既决定了设计课程的平台高度,也决定了学生职业生涯的专业起点和专业细分定位。因此专业思维转变必须从低年级做起。

二、设计方法的训练

在空间设计基础中,形态构成的系列课程是设计造型和设计思维的入门,也是提高创造能力的基础课程。构成来源于对造型普遍规律和形式内容的研究,其科学的方法和教学实践已得到反复检验,取得的教学效果不可忽视。空间设计中,平面、色彩构成要以解决空间造型为目的,这就要求形态构成课的总体教学思路和课程设置充分体现空间设计专业的特殊要求。首先,教学目的要明确,即认识并理解造型普遍形式及其创造方法,为理解空间设计的方法和形式来源打好基础。其二,创作和设计的过程至关重要,过程决定设计的方向和结果,这种普遍的方法论和方法的训练需要在低年级课程当中引入、贯穿并强化。以基础课中的“构成”系列课程为例,针对空间设计专业特点,教学重点在于对形态创造的方法、过程的理解和研究,解决“事物如何生成,问题如何解决”的设计思维这一根本问题。进而,要求由“实现预想”的效果和技术手段完成花样翻新的作业,转而关注由“问题和过程引导”的来源和方法的探索性创作和作业研究。由此可见,空间设计专业构成课的作业宗旨,与其它艺术专业大相径庭,将构成训练的作业本身当做艺术作品的方法有悖于空间设计基础教学的根本目的。作业应该是由教学到认识这个研究过程的呈现方式,而不是对预想结果的反复雕琢和修饰。追求作业的感官效果,必定导致大量时间花在精细的手工制作以及对唯美形式的追求上,缺少了对更多设计可能性的尝试、对过程引导的理解,以及对不可预期结果的把握,使有限的课程丧失了“开始设计”的学习机会,教学远离了设计的意图。不难看出,精细制作虽然能培养学生认真踏实的工作态度,但也使思考过早进入深入阶段,忽视了设计中的思维发散与比较的重要阶段,阻碍了学生养成多方案比较的设计习惯,这样势必造成课程目的与结果的偏离、基础课与专业课的脱节,浪费了极其有限的教学时间,使课程计划落空,得不偿失。

三、空间造型能力的训练

空间设计是解决空间如何使用的具体形式问题,培养形态与空间造型能力训练是基础教学重点之一。空间形式不同于平面形式,具有强烈的立体特征,伴随人的活动,空间形式更加灵活多样,需要具有从平面到空间,从二维到三维、四维的转化能力,初学者很难把握,这也是空间设计专业的魅力所在。认识空间与平面、空间与实体的区别是基础课训练的首要内容,对空间的认识和逐步培养不能只靠写生和临摹。众所周知,写生是根据现实场景中的事物及作者当时的内心感受,综合地组织在二维平面纸张上的“虚幻空间”,强调“再现”。这种训练可以解决部分空间感受和建筑场景的描绘,但对于空间造型能力的训练还远远不够,更不用说从多角度理解事物的形态,从而把握空间、设计空间。空间训练必须引入科学内容,同时把设计方法带入基础造型训练中。所谓科学,是指要理性地看待空间形式,包括加入空间透视的科学方法及相应的空间形式原理,摆脱直观感性的初步空间经验。有人质疑在当代科技如此发达的背景下继续开设纸面制图课程的必要性,但笔者认为电脑制图手段只是“一只画笔”,而创造什么,如何创造,对空间形式如何把握则不是依赖电子软件就能解决的,电脑绘图只是辅助手段。另外,空间透视与制图等纸本绘制强调对规范内容的熟悉、理解和记忆,并通过绘图学会辩读空间和平面的图示关系,进而掌握空间设计交流的专业语言。这些都是重在推导过程的训练,并非只是线型的累积和变化,更不是电脑软件全部可以替代的。总之,理解了空间形式及其规律才不会受“眼见为实”和“再现”的创作局限,才可能大胆创新。毕竟设计是从无到有的活动,培养理解性的创造思维比描摹现实更为重要。

四、审美能力的训练

审美能力不是在某一课程、短时间内就能解决的,审美问题是贯穿整个四年专业教学始终的隐性问题。学生在入学前的专业程度、教育背景的差异使审美问题在基础教学中的造型、构成系列课程中更为突出。审美是对审美对象的综合反映和理解,审美对象的内容广泛,反映的艺术表现形式更是丰富多彩,甚至渗透到生活点滴和个人经验。基础课程有必要配合其他艺术门类的介绍和鉴赏引导学生联系个体经验,对提高综合审美能力和艺术鉴赏力有巨大帮助。审美能力的训练和具体方法需要挖掘课程潜力,借助艺术学院教师的艺术审美功力和经验,共同为设计目标服务。审美首先离不开观察和发现,敏锐细微的观察一直是素描、色彩等基础课中的基础训练内容,为空间设计专业做适当的教学调整可以事半功倍。同样的问题在色彩教学中也常常出现。在设计中,色彩具有更多理性和商业内容,重点在于色彩在空间中与尺度、距离、光线、材料等相互关系的研究,以及色调的搭配,色彩与形体的空间关系等。静物和自然场景的色彩写生不能解决上述问题,只能为设计效果图表现作基本铺垫,对色彩应用、设计观察方法、思维创造训练的作用极其有限。

五、批判性思维与创新思维训练

思维训练是设计教学中贯穿始终的重点和难点,设计思维训练注重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二者相辅相成。设计的根本在于创造,创新意味着再造。再造不仅指形式内容,更意味着在现状中发现问题,在已有的事物中发现不足,这就需要批判性思维。如果总是以已有经验看待问题,程式化地思考和解决问题,便不可能产生创新。尤其对于社会经验和专业经验非常有限的学生而言,用自身的有限经验和习惯性思维方式去学习设计和解决设计问题,就意味着很难迈进设计领域的大门。只有不断质疑,勇于推翻自己的设计,反复推敲,反复研究比较,才有可能做出更好的设计。在绘画造型基础的传统教学模式中,临摹、写生等方法和教学传统,要求学生尊重现实多于批判现实,固守楷模范本多于推陈出新。经典审美的标准和力量使创新未能成为教学重点。由此可以看出,以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为主的设计思维和传统绘画教学方式方法,在训练学生思考方向上存在巨大差异,不适合设计教学的方式方法严重阻碍设计教学的顺利进行。独立思考和创造能力是设计的灵魂。创造要求不断评判、质疑,要求非单一标准体系。在这种教学语境中才能树立学生不断思考、不断发问、不断寻找问题、不断解决问题的思维习惯和工作方法,设计的动机和程序方法也会自然呈现,从而逐渐培养良好的专业习惯,提高整体专业素质。根据这一原则,需要建立新的、具有较强灵活性的教学评判标准。教学内容和评判标准应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避免盲目比较,造成学习目标外压力,分散专业注意力。学生的学习成果反映了个人学习过程和评判结果的一致,简而言之就是“自圆其说”,站在不同角度得到的结果完全不同。这样的标准可以激发学生主动参与课程内容,发挥各自特点,根据不同的方法做出不同的设计,树立设计自信心,推进创造性思维的训练。综上所述,在社会分工更加细密,专业分工更加精细的当今社会,专业看似相似的“艺术设计”大门类之中,不同设计专业特点的差距需要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做适当调整,在解决设计问题的基础上,有倾向性地把细分专业特点通过教学显示出来。基础教学中应根据空间设计的专业特点,注重培养空间造型能力,构建设计方法,确立审美能力训练和设计思维方式,确实让课程成为设计的基础。笔者提出问题只为探讨,并期望为教学改进找地切实可行的办法,为解决问题提供依据。

作者:傅璟 单位:四川音乐学院成都美术学院环境艺术设计系室内设计教研室


    更多电子论文论文详细信息: 空间设计基础课教学综述
    http://www.400qikan.com/mflunwen/kjlw/dzlw/107944.html

    相关专题:关于交通方面的论文 内蒙古医学院学报官网


    上一篇:科技创新人才培育战略
    下一篇:人文精神对职教语文教学的应用

    认准400期刊网 可信 保障 安全 快速 客户见证 退款保证


    品牌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