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12年实力经营,12年信誉保证!论文发表行业第一!就在400期刊网!

全国免费客服电话:
当前位置:首页 > 免费论文 > 科技论文 > 电子论文 >

科技创新人才培育战略

1唐山市科技创新型人才发展现状

1.1唐山市科技创新型人才现状分析1.1.1科技人才年龄结构唐山市的科技创新人才以梯队结构形成的青年主干是合理的。主要是中青年,35岁以下的占51%,36-45岁的占27%,46-54岁的占17%,55岁以上的占5%,可见唐山企事业单位专业技术员大多数集中在45岁以下,这种年龄结构是合理的,适合时代需求。1.1.2科技人才学历结构以本科为主的唐山科技创新人才占了76%,成为专业技术员的主力军,而研究生高学历仅占8%,大中专占13%,高中以下占3%。可见,我市以本科学历的人才学历结构为主,研究生这类高层次人数严重缺乏。高层科技人才数量严重缺乏,直接影响着我市经济的发展。1.2.3科技创新人才职称分布唐山科技人才主要以初级职称为主要结构,占总人数的57%;中级职称占26.8%,无职称的占11.8%,正高级职称的只占0.2%,副高级职称仅占4.2%。由此可知,此结构中初级与无职称的人数占大部分,而高级职称却占了4%,相对较少,这是不合理的。1.2唐山市科技人才发展存在的问题多年来,我市以创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为着力点,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城市为目标,以加快实施重大科技项目为突破口,持续推进科技兴市、人才强市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总体看,我市的科技进步、自主创新与南方发达城市相比层次不高、水平不高。主要存在以下五个方面的问题。①高层次人才匮乏。我市经济定位以工业经济为主,城郊型农业经济也是一大特色。但从调研情况来看,我市各行各业在市级以上有一定影响的专家型人才微乎其微。高级农艺师很少。高层次的企业管理人才更是缺乏。最需要高层次人才的地方,往往因待遇、环境或其他人为因素等原因而募集不到,只能望“才”兴叹。纵观全市经济领域,能称得上企业家并具有现代经营管理思想的企业管理层人才是很少的。②人才结构不够合理。一是行业结构不合理,在全市人才总量中教育、卫生类人才占了40%左右,党政机关、事业单位中人才也占了相当大的比例。而全市企业众多,包括市属以上的大型企业在内,职工人数相对较大,而科技人员占比例不高,可见我县企业的科技进步和科技创新的程度是滞后的。二是职类结构不合理,具有中高级职称的1790人,其中大部分在教育与卫生领域,有些具有中高职称的同志也先后进入了机关,因而行业一线的中高级科技人才相对少且分布不合理。三是专业结构不合理,农业科技和企业管理、生产、研发、营销等一线人才紧缺。③人才整体素质不高。我市人才队伍从数量上看已初具规模,但由于历史原因,低学历者仍占有一定的比重,知识老化现象严重,其知识结构已远远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科技发展的需要,复合型、开发创造型的人才极少。有些专业技术人员满足现状,接受继续教育的自觉意识不够。部分单位对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认识不足,支持不够,投入少,影响了他们素质的提升。④人才队伍不够稳定。人才一般都向环境好、待遇高的地方流动。据了解,近几年来,我市人才流失现象比较严重,走的都是优秀的,都是我市多年来精心培养的骨干。其主要原因就是我市人才待遇还不够高,留住人才的机制还不够健全。⑤人才资源管理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目前我市人才问题面临的最大挑战,是人才资源的配置和管理还不能适应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实施建设“一城二园区三个经济带”战略的要求。一方面是人才资源市场化配置的体制性障碍尚未从根本上消除,人才的“部门所有制”、“单位所有制”还没有完全冲破。另一方面是人才评价和激励机制亟待完善,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人才激励机制尚未形成,论资排辈、平均主义现象仍然存在,技术贡献的价值在分配中还不能得到体现,影响了科技人才创新创业的积极性。

2科技创新型人才培养与储备路径选择

2.1政府应优化唐山市科技创新人才的成长环境和投资力度唐山市要在企事业内部推动形成创新氛围,应采取多种形式,鼓励敢于创新、善于创新、主动创新的原创性文化氛围和科学研究的精神。科研条件是保障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前提,是科技支撑的重要基础。除了资金、设备、信息等物质条件,社会、法制环境和政府的投资力度也是创新科技人才成长的必备条件。2.2企业创新型科技人才培养模式的体系建设和制度化标准企业核心创新能力的培养在于创新人才的培养。构建以企业为主体的科技创新体系,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强化岗位培训,将企业努力的方向引导到实现自身人力资本价值最大化方向来,继而带动企业发展,并最终实现市场技术创新。还要立足京津冀的优势,引导企业和京津联合开发,建立跨地区的产品加工及出口基地和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提高产业集中度和市场竞争力。积极培植和支持企业建立研发机构,加大研发投资。2.3发挥高等学校在创新型科技人才培养中的主力军作用高等学校是培养创新人才的摇篮与主要基地。故应加大科研创新人才培养的支持力度,有针对地加强高等院校重点学科、专业建设,构建一批能为我市经济社会进步提供科技创新支撑学科群。首先,要培养模式创新;其次,要营造创新型校园环境;最后,要加强创新型教师队伍建设要提高高校学生的创新能力。

3总结

本次对唐山市的科技创新型人才稀缺的现状进行了相关的分析及研究,并对分析结果进行了讨论,并给予了相应的建议,但不可否认,这次研究还是粗糙的,因此,本次研究的结论仅供参考。

作者:张慈 赵荣荣 董欣雨 单位:河北联合大学


    更多电子论文论文详细信息: 科技创新人才培育战略
    http://www.400qikan.com/mflunwen/kjlw/dzlw/107831.html

    相关专题:凯里学院学报 中小学图书馆


    上一篇:审美变迁下广告创意论文
    下一篇:空间设计基础课教学综述

    认准400期刊网 可信 保障 安全 快速 客户见证 退款保证


    品牌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