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12年实力经营,12年信誉保证!论文发表行业第一!就在400期刊网!

全国免费客服电话:
当前位置:首页 > 免费论文 > 科技论文 > 电子论文 >

电影嘎达梅林音乐艺术分析

一、电影《嘎达梅林》的主题音乐分析

在影片《嘎达梅林》中,作曲家三宝以蒙古民歌《嘎达梅林》为音乐素材,通过变形、变奏、紧缩等手法创作出《嘎达梅林》主题音乐、爱情主题音乐和牡丹主题音乐三个主题音乐。英雄嘎达梅林是影片的中心人物,因而,气势磅礴的《嘎达梅林》主题音乐也是贯穿影片的第一主题音乐。作为核心音乐的辅助性主题音乐,嘎达梅林与妻子牡丹的爱情主题音乐,在影片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牡丹主题音乐是一个富于女性化的主题音乐,该主题音乐与嘎达梅林主题相互交替,贯穿整个故事情节,在塑造人物形象上发挥着重要作用。[1]

(一)英雄主题分析

主题音乐是电影故事情节与思想内容的高度概括,它能将听众引入特定的历史情境与故事场景之中。影片《嘎达梅林》的英雄主题音乐以民歌《嘎达梅林》为基础,这首民歌是内蒙古科尔沁民歌的代表作,它以嘎达梅林起义为题材,赞扬了草原英雄嘎达梅林,表达了对自由、民主、平等的渴望,乐曲的旋律以四分音符为主,气势宏伟、情感低沉,展现出苍凉、悲壮的叙事性与抒情性,“这首民歌(《嘎达梅林》)气势宏伟,震撼人心……《嘎达梅林》恰好填补了中国音乐史的缺憾”。[2]在影片《嘎达梅林》中,主题音乐《嘎达梅林》共出现了16次,依次表现了嘎达梅林的性格特征、情感变化以及起义的发展,每次都是以变形、变奏、紧缩等手法对民歌《嘎达梅林》改编的结果。影片中拉潮儿琴的蒙古族老人承担着叙事者、引路人等多重身份,老人手中的马头琴奏出婉转、低回的音乐,将故事情节巧妙地串联起来,使整部影片浑然一体。影片《嘎达梅林》从一段序曲开始,在一段终曲中结束,犹如歌剧中的序曲与终曲一样提示了电影内容的开始与终结。影片开头,在辽阔无垠、蓝天白云的大草原上,一位老人坐在神圣的喇嘛塔前拉琴,这时音乐缓缓响起,这段音乐是用古老的蒙古乐器潮儿演奏出来的,如泣如诉的音乐营造出一种浩瀚、苍凉、古朴、高远的音乐氛围,叙述了一段不平凡的英雄故事,表达了对英雄嘎达梅林的崇敬之情。小胡子被砍头时,主题音乐《嘎达梅林》再次响起,主题旋律声部是用弦乐器奏出的慢板,与嘎达梅林的脚步节奏相互呼应,前奏两小节的低音部为“A—G—F—bE—E—D”,主题弦乐声部拉奏出“G—﹟F—F—E—bE—D—bE—D”,这种低沉的音乐情绪表达了一种忧伤、沉重、无奈的内心情感。在牡丹与嘎达梅林离别时,牡丹问嘎达梅林,“你的理想是什么?”这时主题音乐《嘎达梅林》再次奏起,悠扬、宽广的马头琴音乐勾勒出一幅幅美丽的画卷,使人想起神圣的喇嘛塔、前行的勒勒车、拉潮儿琴的老人等。在嘎达梅林长大成人之后,巴特尔找他参加那达慕摔跤比赛,这时主题音乐《嘎达梅林》缓缓响起,好像在讲述科尔沁草原上的这位传奇英雄的事迹。嘎达梅林被捕后,牡丹准备劫狱把丈夫救出,但自己也被官兵抓住了,后来嘎达梅林和牡丹都被带到了刑场,这时用马头琴奏起了主题曲《嘎达梅林》,音乐的前半部分用急速而紧张的节奏描述了官兵杀戮百姓的场景,后半部分用低沉、舒缓的旋律表现了嘎达梅林与牡丹的爱情故事。[3]

(二)爱情主题分析

在电影《嘎达梅林》中,除了主题曲《嘎达梅林》之外,三宝还创作了关于嘎达梅林与牡丹的爱情主题音乐,表达了对执着、美好爱情的渴望,表现了人物的内在气质,也使嘎达梅林和牡丹的人物形象更加丰满。比如,在草原上,童年的嘎达梅林与小伙伴巴特尔练习摔跤,牡丹鼓励嘎达梅林要摔赢巴特尔,这时以弦乐为主体、竹笛为补充的爱情音乐缓缓奏起,清新、悠扬的旋律衬托了牡丹的聪慧与可爱。出差回来的嘎达梅林跑到喇嘛塔时,看到了牡丹留下的红绸子,他急忙去找牡丹,当见到嘎达梅林时,心情激动的牡丹泪流满面,紧紧地拥抱起了嘎达梅林,这时小提琴缓缓奏出了悠扬、舒缓的爱情主题音乐,表达了两位主人公的相互思念之情。紧接着,作曲家用中提琴奏出八分音符的分解音,用大提琴奏出全音符的G、F音,用音乐节奏变化衬托了嘎达梅林与牡丹的内心波动。当嘎达梅林与牡丹骑马驰骋于辽阔的草原时,爱情主题音乐再次响起,三宝用竹笛、竖琴、小提琴、定音鼓等描绘了两人的美好爱情与幸福时光。开始时,弦乐组在#c小调上奏起主题旋律,小提琴和中提琴复调行进,小提琴拉奏的长音加入了中提琴声部,与小提琴主旋律遥相呼应;接下来,作曲家以竹笛奏出清脆、明亮的音乐,用竖琴与弦乐进行衬托,使音乐轻柔而舒缓,增强了画面的艺术感染力。在影片最后,牡丹带领孩子成功渡河,举着红绸子的牡丹和嘎达梅林的脸庞交替出现,爱情主题音乐再次出现,使人们禁不住想起了嘎达梅林与牡丹的真挚爱情。

(三)牡丹主题音乐

在电影《嘎达梅林》中,三宝还创作了柔和、清脆、明丽的牡丹主题音乐,该主题音乐在影片中仅出现了一次,但在衬托人物气质、烘托人物形象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乐曲中第一、二小节是c小调,紧接着主题旋律向上模进纯四度,第三、四小节为f小调,然后旋律进行到降b小调,在结束处自然转到g小调爱情主题上。整首乐曲的旋律优美、节奏鲜明,很好地表现了牡丹的美丽勇敢、清新脱俗、聪颖可爱,还展现了牡丹作为蒙古贵族女子的特殊身份。

二、电影《嘎达梅林》的歌曲分析

(一)主题歌分析

主题歌是电影内容的高度概括,它以特定的音乐风格与艺术情感表现人物形象与人物性格,有着延伸剧情内涵的艺术功能。电影《嘎达梅林》讲述了科尔沁草原上英雄嘎达梅林为了保护草原和牧民、争取自由和幸福,带领人民起义的历史事件。为了突出人物形象,营造场景气氛,作曲家以科尔沁民歌《嘎达梅林》为电影主题歌,该歌曲在片尾歌中由娜仁其木格演唱了两遍。在电影中也唱了两段主题歌,分别是由胡格吉勒图和腾格尔演唱的,比如,腾格尔采用古老的蒙古唱法,使歌曲充满了呜咽、嘶喊和哽咽,大气磅礴而荡气回肠,完美地展现了嘎达梅林的内心情感和嘎达梅林悲壮的一生。[4]

(二)插曲分析

插曲是影片剧情进行中出现的歌曲,插曲常出现于重要场景和关键情节中,对推动剧情发展、塑造人物形象、烘托场景氛围有着重要意义。在影片《嘎达梅林》中就有《会哥哥》《鹿花背的马》等插曲,其中插曲《鹿花背的马》是去那达慕途中巴特尔所唱的赛歌,该歌曲是锡林郭勒地区的短调民歌,节奏鲜明、节拍规整,由上下两个乐句组成,每个乐句包含四个小节,歌曲开头与结尾都在主音上,旋律中带有下属音的二分音符,隐含着商调式的因素。在去那达慕的路上,这首民歌被反复演唱,起到了连贯剧情、推动故事情节的作用。其中,插曲《会哥哥》是陕西左权的开花调民歌,歌曲由相互呼应的乐句组成,旋律进行为七声音阶,“门搭搭开花(呀)不来来……今日你走了啥时间来”,调侃性的词语使歌曲充满生命活力,同时歌曲也饱含了关切之情。

三、电影《嘎达梅林》的音乐风格分析

(一)用配乐手法表现民族风格

在电影《嘎达梅林》中,三宝用富有民族风格的乐队配器手法展现影片的民族风格,比如喇嘛塔下的老人用潮儿琴拉奏出时而低沉、时而婉转、时而激昂的乐曲,表现了影片的思想主题,也预示了嘎达梅林悲壮的人生结局。三宝曾说,“我特意订购了一把用蟒皮做的古老的马头琴……这种琴才能真正表现《嘎达梅林》所表现的时代激情”。在创作主题曲《嘎达梅林》时,三宝把蒙古音乐和西洋管弦乐结合起来,用弦乐组、铜管乐器烘托场景气氛,塑造嘎达梅林的英雄形象;用低沉悠长、如泣如诉的马头琴音乐表达深沉的情感,表现了嘎达梅林悲壮豪放的性格。同时,三宝将西洋管弦乐与马头琴结合起来,通过这种配器方式表现嘎达梅林的形象,收到了良好的音乐表现效果。[5]

(二)用民族音乐素材表现民族风格

电影《嘎达梅林》的配乐运用了大量的蒙古民歌,突出了影片的民族音乐风格,三宝说过,“我觉得这部作品(《嘎达梅林》),不管是电影配乐也好……要归在这首民歌本身”。为了强化电影音乐的民族风格,三宝请蒙古族歌唱家腾格尔演唱片尾主题歌,腾格尔那悲壮豪迈、荡气回肠的演唱深深地感动了每位听众。此外,电影中女主人公牡丹演唱的长调歌曲,带有浓郁的蒙古族音乐风格,悠扬、舒缓的旋律勾勒了美丽辽阔的大草原;巴特尔和牡丹赛歌时演唱的蒙古民歌《鹿花背的马》,也有着浓郁的草原风情,使听者不由自主地想起骏马在辽阔的大草原上奔驰。那达慕大会上,牡丹和她的姐妹们跳起了传统舞蹈顶碗舞,这段舞曲亲切自然、热烈喜庆,洋溢着浓郁的节日气氛,与牡丹跳舞的动作相互配合,展现了蒙古那达慕大会的喜庆场景。在牡丹与嘎达梅林相见时,三宝用悠扬而具有穿透力的民歌《阿尔山的孩子》表现了美丽的草原风光,表达了嘎达梅林与牡丹之间纯洁、真挚的爱情,“百灵鸟在蓝天歌唱……我的爱人”,这时飞驰的骏马、蓝蓝的天空、辽阔的草原依次展现在人们面前。总之,这些音乐都带有浓郁的蒙古音乐色彩,展现出独特的民族音乐风格。[6]电影音乐是电影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表现人物形象、突出影片主题、推动故事情节、营造场景气氛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影片《嘎达梅林》中,三宝以蒙古传统音乐为基础,运用民族乐器融入西洋乐器的配乐手段,创作了完美的电影音乐。为此,我们应深入研究电影《嘎达梅林》的电影音乐,以进一步提高电影音乐的创作质量。

作者:王玮立 单位:四川理工学院艺术学院


    更多电子论文论文详细信息: 电影嘎达梅林音乐艺术分析
    http://www.400qikan.com/mflunwen/kjlw/dzlw/107404.html

    相关专题:地理研究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官网


    上一篇:低碳农业发展障碍及对策
    下一篇:承包模式中的工程管理

    认准400期刊网 可信 保障 安全 快速 客户见证 退款保证


    品牌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