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人本化理念内涵
建国以来,我国的计划一直是经济体制,因此,大学也采用了与之相适应的行政式模式的管理机制,即,用专门的行政管理人员作为大学管理的主导者,对教学计划和活动进行组织和控制,这种模式的特点是,注重行政控制,强调下级服从上级,师生是作为被管理的对象而不是主体,这种特点是强化了效率,勿视了人性,强调了集体,忽视了个体,随着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经营方式有了巨大的转变,人的思维也有着较大的变化,因此,在大学中倡导人体化的管理已越来越显得必要。大学教学的活动是由老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构成的,这是一个事情的两个方面,因此,大学教学管理也是应该围绕着这二者展开的。人本化的内涵中的最核心点,是在教学管理活动中,把人作为一切管理活动的起点和终点,一切管理活动都围绕着人来展开,以人为本,即以学生和老师为本,从老师和学生的双重角度来评审教学管理体系的适用性。具体地说,充分尊重老师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在不违反法律和制度的前提下,充分给师生以自由的空间,让他们能放开自己,发挥想像力和创造力,发挥自己的优点,有一个良好的心情进行学习,最终达到真正地让学生学到东西,让老师教的舒心,把教学质量从根本上得到改善和提高。这分为二个部分,一是让老师能充分发挥其个人的想像力和创造力,真正地发挥出个人的特长和积极性,在教学过程中更生动,更自由,更活泼,最终达到更好的教学质量的效果。二是让学生学习的更主动,更积极,让学生们转变身份,化要我学为我要学,参与管理,参与教学,在学习中得到快乐,在快乐得到知识和技能。
2大学教学中人本化理念缺失的表现
2.1在管理观念上人本化缺失的表现。虽然说,大学教育的培养目标是以满足社会发展需要为第一目标,强调大学教学必须服务社会的需求,最终为国家的文化、经济和政治服务,要有一定的培养规格和培养要求;但并不是说只能要强调集体,忽视个体,强调共性,忽视个性,强调服从,忽视主观能动性的,二者之间的关系更应辩证化,相辅相成的。而目前来看,人本化理念远远没有和经济的高速发展相匹配,从目前来看,仍然是过分重视教育的社会化,而严重忽视个性化的发展,重视教学过程的控制,而忽视教学的自由和创新性;在管理本位上是以学校管理者为本位,老师既是管理者也是被管理者,而学生则充当了被管理者的角色。这种传统的观念严重压迫着学生和老师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学生不能自主地选课,不能自主地择师,没有自主学习的空间和机会,成为学习的机器,是要我学的典型代表,在整个管理的机制中,被动地,僵硬地前行。老师虽然也是管理者的一部分,但同时更多的体现在被管理的角色上,老师对学生是管理者,但是对老师本身来说,并没有太多的自由发挥空间,其本身要严格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有严格的教案和教法的要求,没有一个自主、自由的教学空间,极大地受到框框架架的约束,成为一个教学的工具。
2.2在管理制度上人本化缺失的表现目前我国大学教学管理重点集中于课堂教学和课后的考核,体现在教学手段注重创新,考评制度多元化的发展,这是教学管理进步的表现,但是,对于学生对所上课的选择和反馈仍然处于一个不被重视的状态,这体现教学管理理念还没有从根本上把学生的真正需求贯彻考虑到教学的出发和依据上来,仍然是管理者的本位思想起根本的作用,忽视学生的真正的需求。管理制度的人本化缺失还表现在管理制度的过度刚性上,虽然说,刚性的教学管理制度可以很好地对教学活动进行有效的集中控制,从某种层面上来说,可以较好地,较快地培养出具有一定规格、要求的人才,但是,实际上,这种方式对大学教学的自由度的重视严重不足,严重地忽视了大学生的个性化发展的要求,忽视学生自主性学习这一模式,表现为学生不能自由地选择自己所喜欢的专业和所喜欢的课,不得不按国家的培养规格的统一要求进行规范化学习,必须在指定的时间,指定的地点进行指定的学习,而缺席一定的课时,将给予严厉的惩罚。
严格的刚性管理在取得了效率的同时,也极大的限制了学生的个性化的自由发展。对于老师来说,教学管理过于重视对教学细节,并希望用严格的管理制度来规范老师的教学行为和教学过程,以此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虽然说严格并没有错,但是过分的严格,特别是追求细节的控制,将导致矫枉过正,导致教学的僵化和没有创造性,导致老师的小心谨慎和循规蹈矩,不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创造性的发展。将大学管理当成一种机械的逻辑性的管理,忽视柔性管理,将管理看成是一种工具,而不是以人为本,是目前大学教学管理的最大的弊端。教学管理制度的人本化缺失还表现在管理的集权化。所谓管理集权化是管理者完全按照学校的规章制度办事,行政人员成了教学运行的主角和核心。[1]这种管理模式由于下级教学管理部门和老师自身权限有限,不能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地将教学中发生的冲突和矛盾化解,必须上报上级管理部门,而上级管理部门因为没有在现场,了解情况不及时甚至不准确,因此,导致决策和解决问题出现较大的偏差。另外,管理集权化,还容易导致第一线的老师出现逆反心理或淡漠情绪,不主动,不及时上报情况,或执行上级决策简单化,机械化,没有主人翁的精神。高校的教授治校的需求远远不能得到满足,在行政权力面前,学术权力仍十分弱小,高校的教学委员会和学术委员会形同虚设,没有什么话语权,这一现象仍然占据我国高校大多数。
2.3在管理队伍上人本化缺失的表现一支队伍的素质决定着整个管理活动的成败,教学管理活动的效率也取决于教学管理队伍的综合素质和责任心,最终决定着高校的教学水平和教育质量。而从目前来看,我国高校的教学管理队伍仍然极为薄弱,远远不能满足我们的实际需求。在目前的教学管理队伍中,大多数教学管理人员是属于“双肩挑”的人员,即,教师同时也是教学管理人员,如教学秘书,而且大部分属于不稳定的队伍,他们往往把管理工作当成是一个过渡阶段的工作,并无长期的打算和工作热情,因此,投入不多,发展潜力不大。素质较低,流动性较大,责任心较差,管理理念落后,是目前管理队伍的主要弊端。仍然是习惯于以往的经验,教条主义盛行,管理简单化,粗暴化,缺乏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思想,是我国高校管理队伍的通病。管理的对象不是机器而是具有较大主观能动性的师生,简单粗暴的管理只会严重地约束他们发挥自主性的能动性,教学效果和行为就会受到极大的压抑。
3大学教学中人本化理念实现路径
3.1更新理念,树立一个以师生发展为核心的现代教学管理理念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认为,人的需要包括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尊重和爱的需要、自尊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对于大学的师生来说,要全面关怀他们的多方面的各种需要,要在教学中树立以师生的全面发展为最终目标的理念,全面促进师生的素质的提高和潜能的开发,最终实现人的发展。要做到这些,要在教学中杜绝以往的那种以高度行政集权的命令式的管理方式,杜绝这种僵化而机械的管理模式,从而实现师生的个性化的教学和发展。要建立一切以师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管理理念,这是我国高校教学管理的灵魂,是高校教学管理中的人本理念的具体体现。这种理念更新,要做到把师生放在主体的地位上来考虑问题,要牢固地树立尊重和重视人的人本理念,要通过尊重、鼓励等方式来激起师生教学的积极性,在教学管理工作要充分考虑师生的利益,充分尊重师生教学的主体地位,在师生参与下进行教学和管理工作,形成一个互相支持,互相制约的体制。
在实际教学工作中,要给老师以相当大的自由发展空间,要充分地尊重老师,让老师形成具有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对学生要以是否能给他们以真正的发展为原则,给他们以更多的尊重和选择权,而不是仅仅是被管理的对象,要将自己定位为管理者的同时,还是服务者。
3.2建立一个刚柔并济的,以人为本的现代教学管理制度
理念的实现的最终落实到制度上来,目前我国高校的教学管理制度过于刚硬,忽视柔性管理。要真正地落实人本化的理念,应大力补充柔性管理,做到刚柔并济才是我国高校教学管理制度发展的趋势。在实际上工作中,以学生为本,并不是说一定要完全满足学生的一切愿望和需求,而是说,在可操作的前提下,尽可能地围绕提高学生的能力发展、技能掌握为出发点,增加自己的服务意识,让学生有更大的选择权和发展空间,比如说,打破初入学的专业限制,打通专业甚至学院间的通道,让学生可以更自由地选课,甚至于有选择上课老师的权力。对于老师来说,应该在树立教学目标之后,就放开老师的手脚,给他们以充分的自由,让他们选拔上课的内容、方式以及其他的一切东西,而不要用过细、过硬的制度来约束老师,简而言之,要给老师创立一个更为宽松的教学和管理的外界环境,并对老师进行鼓励,努力让老师能发挥自己的教学特点和教学优势来进行创造性的教学,要丰富原有的教学内容,改善教学气氛,打破原有的过于细化的教学规范,放松对老师细节上的要求,放手老师,相信老师,让更多的人本化因素融入到教学中去。
教学的评价体系是整个制度中最核心的部分,其出发点用一句话来形容,就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素质为前提,以提高老师的教学质量为前提。首先要对老师的考核评价体系进行改变,一个老师应以受到学生的欢迎为主要的评价点,要强调以前忽视的软性的地方,如学生对老师的师德上的一票否决制度,强调师德的重要性,强调老师上课的感染力,强调受学生的欢迎程度等,强调对学生能力发展的重要性上,而不是向以往那样只注重表面和程序上的规章制度,过细地、僵化地控制老师。对学生的评价制度的变化应加大对学生过程性、参与性、创新性的评价,而不是简单粗暴地不分对象和条件,不考虑努力程度,只以结果为主要评价标准,让学生充满激情地在学习中对自己的能力、素质进行提高和改善。建立整个制度要注意将学术权力和行政权力这二者进行良好地结合。从某种意义上说,在美国大学教学管理中,教师控制了教学政策,体现了教授治校的管理思想。[2]我国的情况特殊,但随着改革开放的成熟,上述二者的平衡发展已成为一个趋势。另外还要考虑应将权力的集中和分散进行合理的匹配,这是要在战略的层面上进行高度地重视才可以将真正的人本化管理融入到现在的高校管理体系中去的。[3]
4结语
现代的大学教育的任务早已转变成素质教育和能力教育了,还停留在计划时代的大学教学管理体制早就应该进行较大的融入人本化因素的变革,大力转变管理者的观念,加强措施,打造一支能适应这一社会要求的管理队伍,建立恰当的管理机制,是目前高校急需完成的任务。
作者:庄萍华 单位:南京体育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