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注重文言文朗读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苏东坡也曾说:“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于自知。”这些都明明白白地告诉我们,必须反复地熟读文章,这充分表明了“读”在文言文教学中的重要性。“读”大致可分为“认读、译读、品读”。所谓“认读”是指“初中生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本”。这个过程需要教师对所学文言文有一个正确的范读,除了让学生自由朗读外,更重要的是指导学生朗读,进而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的内容。比如,教学《邹忌讽齐王纳谏》时,让学生有感情朗读,体会“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徐公何能及君也?”“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吾孰与徐公美?”“吾与徐公孰美?”等人物对话。“译读”是指训练学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正确地理解文言文的大意,并标注自己不懂或难以理解的地方。让学生自己动手去理解翻译文章,能更好地加深他们对文章的理解,有利于高效课堂的构建。“品读”是指教师立足于文言文课本,精心设计一些引导问题,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比如,在《狼》这篇文章中,可以通过以下句式引导学生品味课本:①从文中,我读出了的狼。②从文中,我读出了的屠户。③从本文中,我感悟到了的道理。通过以上三个环节让学生由浅入深、层层递进,在朗诵中感知、领悟所学文言文。切记,一定要重视朗读在文言文教学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二、创新文言文教学情境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生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时,应当适当地导入,创设相似的教学情境,让学生融入文言文的教学中来,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解决自己遇到的难题。例如,在学习《木兰诗》时,教师可以先播放电影《花木兰》中的精彩片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研究文本的欲望。归还学生课堂主人的权利,遵循“自学字研、问难研讨、教师精讲、达标运用”的教学模式,采用小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让学生自己先独立地理解、感悟文章,然后针对学生遇到的难点,教师再重点讲解,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例如,文章中有句“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学生很容易产生疑问,为什么将军死了,壮士都回来了?小组讨论再加上教师的讲解引导,可以让学生深刻理解“互文”这种修辞手法,加强记忆的同时,也可以让学生感受到参与教学过程中的乐趣,从而充分激发学生的文言文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
三、重视文言文语言教学
文言文之妙不仅体现在文章所表达的意识上,更突出表现在文中词语的运用、句式的变换、结构的精美上。认真品鉴文言文语言的巧妙运用,可以在词语的细微之处更好地领悟到作者所要表达的深邃的思想感情。在《观刈麦》“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这句中,学生可以通过反复品味“尽”“惜”这两个词感受劳动者当时的辛苦和无奈。在《木兰诗》“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中,学生可以通过“若飞”等作者夸张手法的运用感受到木兰矫健的身姿和迫切的心情。另外,《木兰诗》文章五字整齐,读来朗朗上口,语言形式上的有规则的错落也造成了“参差”美感。在初中文言文教学中,教师应该重视到语言的教学,让学生学会欣赏文章的语言,体会到个别词语的运用在表达作者思想感情方面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在语言的熏陶中领悟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初中文言文的有效教学是一个永不过时的课题,需要我们广大的基层语文教育工作者在文言文教学实践过程中不断地探索、总结,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使初中文言文教学质量获得大幅度提高。
作者:罗江琴 李晓兰 单位:重庆市第105中学